了解最新公司动态及行业资讯
了解最新公司动态及行业资讯
连日来,两会一直是资本市场的绝对焦点。作为今年最重要的会议之一,两会是政府全年工作目标的抓手,将制定全年GDP增速、财政赤字率、地方债务、货币政策基调等核心经济指标, 和就业率。
作为近年来经济转型的核心和市场主线之一,“双碳”目标在两会发布的《政府工作报告》(以下简称《报告》)中有所改变. 投资对市场“碳中和”轨道有何影响?
几次重要会议上“碳中和”表述的变化
在梳理2022年《报告》之前,我们有必要先了解一下过去一年“双碳”目标的一些细微变化。从2021年的几次重要会议来看,虽然“双碳”的目标始终如一,但具体路径和规划确实发生了变化。
2021年4月的政治局会议上,重点是“有序推进碳达峰和碳中和,积极发展新能源”。不难看出,重点是强调“发展新能源”。从市场表现来看,2021年4月也是包括光伏、风电、新能源汽车在内的新能源赛道的阶段性低点,然后一路走低。半年时间涨幅超过50%。
2021年7月政治局会议上的声明改为“统筹推进碳达峰和碳中和……,纠正运动式减碳,先立后破,坚决遏制两高一低的盲目发展”。级项目”。这一政策目标与随后的“限电限产”直接相关,意在纠正“运动式减碳”导致企业和居民在实施《限电》时限制生产生活用电的现象。当时的政策。同时,再次强调“遏制两个高水平项目的盲目发展”,即对一些高耗能、高排放项目的供给约束。
2021年底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重申,碳中和是一项长期目标,不能一蹴而就。提出“传统能源退出要以新能源安全可靠替代为基础航企能耗与碳排放管理,科学评估,新能源和原材料能源消费不再纳入能源消费总量控制” ,从而实现能源消耗和碳排放总量的双重控制和强度双重控制转移”。这也是自“双碳”目标以来能源消耗考核目标的变化。
回顾2021年政府工作报告,碳中和声明中提到的一些内容与一些行业的市场表现密切相关。它提到:
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完善能源消费双管控体系。落实金融支持绿色低碳发展专项政策,设立碳减排支持工具……”
在《2022年政府工作报告》中,关于碳中和的声明中提到:
“十四五”期间能源消耗强度目标将统筹考核,具有适当的灵活性,新的可再生能源和原材料能源消耗不纳入能源消耗总量控制。
具体而言,《报告》表示,今年将有序推进碳中和工作。实施碳峰行动计划。推进能源革命,保障能源供应,立足资源禀赋,坚持先立后破,统筹推进能源低碳转型。加强煤炭清洁高效利用,有序减量化和替代,推进燃煤发电节能减碳转型。. . . 推进大型风电、光伏基地及其配套稳压电源规划建设,提高电网吸收可再生能源发电能力。推动研发,推广应用绿色低碳技术,构建绿色制造和服务体系,促进钢铁、有色、石化、化工、建材等行业节能减碳。坚决遏制高耗能、高排放、低水平项目的盲目发展。推动能源消费“双控”向碳排放总量和强度“双控”转变,完善污染减排和减碳激励约束政策,加快形成绿色生产生活方式。石化、化工和建筑材料。坚决遏制高耗能、高排放、低水平项目的盲目发展。推动能源消费“双控”向碳排放总量和强度“双控”转变,完善污染减排和减碳激励约束政策,加快形成绿色生产生活方式。石化、化工和建筑材料。坚决遏制高耗能、高排放、低水平项目的盲目发展。推动能源消费“双控”向碳排放总量和强度“双控”转变,完善污染减排和减碳激励约束政策,加快形成绿色生产生活方式。
“碳中和”政策口径的变化有什么影响?
那么这些“双碳”目标政策口径的变化说明了什么?
从预期来看,对新能源的重视程度有所放松,“碳中和”主线下的新能源增速短期内可能放缓。
虽然“新的可再生能源和原材料能源消费不再纳入能源消费总量控制,能源消费双控向碳排放总量和强度双控转变”的表述已被纳入中央经济2021年底工作会议延续了上届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基调。但“十四五”期间能源消费强度目标总体考核,适度弹性的说法表明,能源消费强度考核在考核周期上发生了变化。即使考虑到今年“稳增长”的经济发展目标,“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下降多少”的年度目标不再确立。从地方两会2022年能源消耗目标的设定来看,确实如此。包括四川、重庆等省在内,2022年的预期能源消耗目标均设定为“完成国家“十四五”期间能源消耗强度目标”,而湖北省则从2021年开始降低单位GDP能耗2.约5%”,已成为今年“十四五”期间的总体规划,具有适当的弹性。从地方两会2022年能源消耗目标的设定来看,确实如此。包括四川、重庆等省在内,2022年的预期能源消耗目标均设定为“完成国家“十四五”期间能源消耗强度目标”,而湖北省则从2021年开始降低单位GDP能耗2.约5%”,已成为今年“十四五”期间的总体规划,具有适当的弹性。从地方两会2022年能源消耗目标的设定来看,确实如此。包括四川、重庆等省在内,2022年的预期能源消耗目标均设定为“完成国家“十四五”期间能源消耗强度目标”,而湖北省则从2021年开始降低单位GDP能耗2.约5%”,已成为今年“十四五”期间的总体规划,具有适当的弹性。
如果从“十四五”的长期目标乃至“双碳”来看,新能源增长的确定性应该是毋庸置疑的。不过,考核周期从每年到“十四五”周期的变化,也会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新能源近一两年的增速。之所以强调“一两年”内的影响,是因为碳中和的长期目标没有改变。
另一个重要表述是“保持适度弹性”,这表明在“稳为主”的政策基调下,短期内将非常谨慎地出台与能源转型相关的紧缩政策。政府工作报告强调“坚决遏制高耗能、高排放、低水平项目盲目发展”,钢铁、有色等相关“两高”产业有望更加倾斜走向高质量、绿色发展。同时,需要注意的是“适当的弹性”。由于它是一个弹性目标,它可能会上升或下降。如果经济增长压力过大,能源消耗限制无法启动的项目能否启动?它将对与碳中和相关的新能源的增长产生多大的影响?
政策口径变化下,市场表现如何?
无论是考核口径由“能源消费双控”向“碳排放双控”转变,还是“十四五”期间总体规划适度灵活的考核周期变化,从对新能源的影响 从影响来看,更倾向于看空影响。这与新能源在两个交易日(3月7日)后的首个交易日表现暴跌不无关系。
当然,这并不是要对新能源看空或悲观。无论是从投资角度,还是从“双碳”目标的实现角度来看,保持长期目标都是根本。而且正如本文所说,“双碳”的长期目标没有改变,这一点是毫无疑问的。
此外,能源转型和能源安全的考虑也是另一个重点。从能源转型的角度,《报告》强调“推进能源革命,推进大型风电基地及其配套稳压电源的规划建设,提高电网吸收可再生能源发电的能力”,这与当前国内风电、光伏发电的发展直接相关。中国已成为世界上风电和光伏装机容量最高的国家。然而,储能系统不完善、电网消纳能力不足,限制了新能源发电对电力系统的支持。体现在弃风弃光率较高,因此预计未来风能、太阳能等清洁能源的消费和利用将进一步提升。装机容量的增加固然重要,但有效吸收新能源和改善下游电网运行同样重要。
【注:市场存在风险,投资需谨慎。在任何情况下,本订阅号所包含的信息或所表达的意见仅为交换意见,不构成对任何人的投资建议。】
本文由“苏宁金融研究院”原创撰写,作者为苏宁金融研究院研究员黄大智。
公司地址:
江西省南昌市红谷滩新区凤凰中大道926号中洋大厦写字楼21楼
电子邮件:
sales@ctrlworks.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