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解最新公司动态及行业资讯
了解最新公司动态及行业资讯
1月26日,由国网能源研究院会计审计所主办的“是荣耀还是方向:世界500强企业的认知逻辑”研讨会在京举行。 《荣耀还是方向:世界500强的认知逻辑》(以下简称《报告》)同时发布。 《报告》致力于系统梳理2001年至2020年世界500强企业的变化,旨在探索产业结构演变规律,总结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面临的挑战,探讨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增长路径。能源电力企业建设世界一流企业。 为决策部门、能源电力企业和科研工作者提供参考。 本刊根据国网能源研究院此前发布的《2020年世界电力企业500强对比分析报告》,摘录了“世界500强电力企业分布及变化”的主要分析要点和结论。企业”名单供读者参考。
一、上榜电力企业基本情况
二十年来,上榜电力企业数量先增后减。 自2015年上榜电力企业数量达到峰值以来,随着能源电力清洁绿色转型发展,全球电力企业并购重组频繁。 数量正在逐渐减少。 2020年稳定在20; 从营业收入来看,上榜电力企业合计占比先升后降。 经历2014年5.4%的高位后,2020年逐渐回落至4.1%; 从利润来看,总体来说,上市电力公司的收入利润率较低,并呈下降趋势。 2010年以来,上市电力公司收入利润率与世界500强平均水平存在明显差距。
以2020年为例,今年全球上榜的20家电力企业中,中国电力企业上榜数量与2019年持平,20家上榜电力企业整体收入增速下降了5.7个百分点,利润增速下降4.0个百分点。 其中,8家企业利润同比下降,10家企业营收同比下降。
2020年,全球20家电力公司中,排名最高的是中国国家电网。 营业收入、利润、资产和股东权益规模均位居第一。 榜单整体排名较上年提升两位。 第三名; 中国上榜电力公司数量最多,有7家; 上榜电力企业中,西班牙企业的营收利润率和净资产收益率最高,分别为9.3%和2.8%。 2020年上榜电力企业百强包括国家电网、意大利电力。 其中,南方电网排名高于国家能源集团和法国电力公司,进入榜单前五位电力公司。
从排名来看,2020年上榜电力企业排名有升有降,降幅多于升幅。 上榜电力企业中,除法国电力公司(第110位)排名保持不变外,另有8家企业排名有所提升。 德国意昂集团(第225位)跃升93位,国家电投跃升46位,墨西哥电力公司(第443位)、中国华能和中国华电分别上升23位、20位和16位。 南方电网、国家电网、意大利电力(第87位)也分别上升6位、2位、2位; 还有11家电力公司排名下降。 法国Engie集团(第159位)、韩国电力(第227位)、法国企业(第131位)和英国集团(第440位)跌幅较大,分别下跌33位、33位和33位。 34、52、129 位。
从国家来看,我国共有7家电力企业上榜,数量仍居各国之首。 其中,有5家企业排名上升。 按排名依次为:国家电网(第3位,上升2位)、南方电网(第105位,上升6位)、中国华能(第266位,上升20位)、国网投资(第316位,上升46位)、中国华电(第370位,上升16位); 两家公司排名下降,中国国家能源集团(第108位,下降1位)、中国大唐集团(第465位,下降1位)27位)。 值得注意的是,日本三大电力公司(东京电力、关西电力、中部电力)连续上榜20多年,今年整体营业收入增速大幅下滑。
2、上榜电力企业国别分布及发展情况
近年来,中国电力企业上榜数量持续增加。 目前,已有两大电网和五家主要发电公司上榜。 2001年至2020年,德国最多有5家电力公司上榜,但现在已降至3家; 英国最多有3家电力公司上榜,现在已降至1家; 日本电力公司最多有5家,现在已降至3家。印度尼西亚、墨西哥、韩国、意大利、西班牙等均有1家电力公司上榜。
2020年上榜电力公司分布在10个国家。 2020年,中国上榜电力企业最多,占其收入的50%以上,其次是日本,有3家企业,法国和德国各有2家企业,意大利、墨西哥、西班牙、韩国、美国英国和美国各有 1 家公司。 相比之下,2001年,中国只有1家电力公司上榜,日本最多,有5家,美国、德国和法国各有2家,意大利、英国和韩国各有1家。 分布格局发生重大变化。
从榜单披露的净利润率和股本回报率来看,2020年,西班牙、美国和墨西哥的电力公司利润最高,其次是欧洲和日本的电力公司。 在盈利为正的电力公司中,上榜的中国电力公司净利润率和净资产收益率最低,韩国电力和英国集团则出现亏损。
3、中国电力企业分析
近五年来,中国华电、国家电投、中国华能等发电企业净利润整体呈下降趋势(国家电投公司是由中国电力投资集团公司与中国电力投资集团公司合并重组而成)国家核电技术有限公司,2015)。 唐氏净利润逐年增长。
中国国家能源集团于2017年由国电集团和神华集团合并成立。 2017年之前使用的是神华集团的数据。 可以看到,国家能源投资集团的净利润约为其他四大发电集团净利润总和的三倍,并呈现逐年大幅上升的趋势。 2020年,国家能源集团净利润同比增长20.7%(营业收入同比下降1.8%)。
近三年,受输配电价改革和电价政策调整影响,输配电价持续下降,给国家电网、南方电网的营业收入和利润带来压力。 其中,国家电网净利润从102亿美元下降至80亿美元,南方电网净利润从102亿美元下降至80亿美元。 电网净利润从 23 亿美元下降至 18 亿美元。 考虑到2020年降价和疫情等因素的综合影响,国家电网和南方电网的净利润可能进一步下降。
国家电网2020年排名提升一位至第三位,超过中石油。 营业收入稳居电力公司榜首,较2019年增长-0.8%(人民币2.66万亿元,同比增长3.9%),占总额28.5%上榜电力公司收入中,排名第二的意大利是电力运营收入的4.3倍。 资产规模在全球行业遥遥领先,同比增长4.25%,是资产规模第二大公司法国电力公司的1.8倍。 榜单数据显示,净利润(79.7亿美元)较上年减少2.05亿美元,仍位居行业第一,是排名第二的法国电力公司(57.7亿美元)的1.38倍。
四、主要上榜电力企业转型发展情况
分析2020年上榜电力企业业务结构,主要特点如下:
首先,上榜电力企业大多是发、输、配、售一体化经营。 例如,西班牙建设、运营和管理发电厂、输配电设施和其他资产,利用常规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发电,并在批发市场进行电力输送。 天然气贸易及其他相关产品贸易和服务; 美国利用核能、天然气、石油、风能、水力发电、太阳能和生物质能发电,并经营配电、输电和能源销售; 莱茵集团业务范围包括石油、天然气、褐煤、传统和可再生能源发电厂的建设和运营,以及原材料贸易、电力和天然气运输和销售; 德国E.ON集团经营电力、天然气、液化天然气、石油、煤炭、货运等业务; 韩国电力设立了五个业务部门,分别负责输配电、发电(非核)、发电(核)、电站维护和工程服务等业务; 东京电力分为能源合作、电网、燃料和电力、控股公司四个业务部门,分别负责发电、输配电、燃料运输、电力和天然气零售,并提供电厂远程监控、人员培训、咨询、运维服务。
其次,以欧洲电力企业为代表的清洁低碳转型已成为电力企业转型发展的主流趋势。 例如,法国Engie集团致力于实现零碳转型; 意大利电力重点发展新能源能源能耗管理系统排行榜,致力于发展新的可再生能源能力。 并逐步替代传统发电资产; 莱茵集团专注于能源交易中的可持续发电; 德国企业致力于脱碳和可靠能源生产,与炼油厂、汽车等开展跨行业合作,引进氢能生产; 法国Engie集团致力于实现零碳转型,通过技术、数字和融资支持,帮助客户降低能源消耗,提高能源效率; 集团还通过低碳转型满足客户不断变化的需求。
第三,大多数国外电力公司致力于国际市场拓展和国际业务布局。 随着电力服务市场需求从充足的基础电力供应向个性化、多元化、及时的优质电力服务转变,电力市场国际化和电力企业竞争全球化不可避免。 事实上,欧美各大电力公司都致力于发展国际业务。 相比之下,亚洲国家电力企业的国际化水平还有很大提升空间。
5、主要上榜企业国际业务发展情况
从全球范围来看,许多国家都在通过电力市场和体制改革来加剧电力市场竞争,吸引投资。 新兴市场国家成为能源电力企业并购新热点。 新兴市场交易活跃度达到高点,如印度、墨西哥、中东、北非、拉美等国家和地区; 欧洲能源公司主导的跨境交易瞄准新兴市场,为投资者带来进入高增长市场的机会,并多元化布局商业机会。
面对经济发展低迷、电力需求饱和的局面,美国、欧洲、日本、韩国等地区的领先供电企业纷纷将目光转向全球市场。 凭借在电力基础设施规划、建设、运营、技术和资金方面的优势,通过资产重组、股权并购、项目投资、工程建设承包和咨询服务等方式,在全球范围内拓展业务范围。
六、主要上榜企业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一是宏观运行环境不确定性增加,电力需求增加与政府监管效果叠加,电力企业单一盈利模式受到挑战。 据《国际能源展望》预计,到2040年全球发电量将比2020年增长69%。其中,可再生能源和天然气发电量仅分别增长29%和28%。 以德国三大电力公司为例,欧洲各国的经济和政治状况对天然气和硬煤发电站构成了挑战。 低碳清洁发展目标、环保团体的诉讼以及电价波动可能导致电力公司运营成本上升,进而影响财务绩效。 以韩国电力公司为例,如果燃料价格大幅上涨,韩国电力公司可能无法以商业上可接受的价格获得所需的燃料供应。 因此,电力需求增速放缓、低碳转型需求加大以及原材料市场价格波动将严重制约电力公司的简化模式,特别是以化石燃料为主的发电业务模式。
二是通过并购重组重点发展多元化业务,增强市场竞争力。 电力和天然气市场改革将允许新参与者进入该行业,这可能会进一步影响能源价格。 例如,德国企业大力建设液化天然气加气站网络,以满足和扩大重型车辆对液化天然气的需求,减少对特定燃料的依赖,保护自己免受燃料成本波动的影响,并在电力方面形成竞争优势。市场。 电力企业通过兼并、收购、重组等方式进行业务多元化转型、实施联合能源战略,是积极应对单一盈利模式弊端的重要举措。
三是注重利益相关方关系管理,积极优化经营环境。 例如,西班牙企业2019年的二氧化碳排放量远低于其他西班牙企业,比欧洲平均水平低约65.5%。 该公司致力于到2030年减少50%的二氧化碳排放,到2050年实现零碳排放。又如韩国电力,将环境管理贯穿于从生产到运输、销售的整个运营过程,确保与各方的互信。利益相关者。 积极与政府、投资者、公众等利益相关者建立友好关系,既是电力公司积极履行社会责任的体现,也是优化运营生态、提高环境适应性和竞争力的举措。
第四,债务负担是电力企业不可忽视的财务风险。 2019财年,Enel、法国Engie集团以及美国企业均报告巨额债务,这可能会影响其经营业绩。 一方面,电力企业的高负债水平可能导致偿债现金流影响经营性现金流的正常运转,从而降低电力企业的经营效率; 市场融资的条件造成了债务融资规模大、成本高的恶性循环。
7、疫情下能源电力行业分析与预测
2020年全球疫情结束的可能性较小,与病毒共存将成为“新常态”。 疫情蔓延背景下,逆全球化迹象愈演愈烈,出现大规模企业停工、贸易暂停、边境口岸等现象。 倒闭事件频繁发生,一些行业遭受严重挫折。
除了造成全球健康危机外,COVID-19疫情还对全球能源生产和消费产生重大影响。 据国际能源署(IEA)统计,截至2020年4月中旬,完全孤立国家能源需求平均下降25%,部分孤立国家能源需求下降18%。 其中,全球煤炭需求受到的打击最为严重。 一季度,受中国等“煤基”能源消费经济体疫情影响,全球煤炭需求较2019年同期下降近8%; 受运输业务大幅萎缩影响,石油需求也受到严重影响。 2020年第一季度,石油需求同比下降近5%。 天然气需求受影响相对较小,一季度下降约2%。 电力需求也大幅下降,在一些国家采取封锁措施期间下降了20%以上。 可再生能源是需求增长的唯一来源,因为可再生能源生产很大程度上独立于需求,而其他能源需求的减少恰恰增加了可再生能源在电力供应中的份额。
整个2020年,IEA预计电力需求将下降近5%,石油需求平均减少约900万桶/日,石油消费量将降至2012年水平,煤炭需求可能下降8%,自然灾害全年天然气需求将比一季度下降更多。 由于优先接入许多电力系统,可再生能源需求预计将增加,近期新项目产能的增加也将增加产量。 二氧化碳排放量反映了疫情对全球能源行业的影响。 IEA预测,2020年全球二氧化碳排放量将出现历史上最大降幅,降至10年前的水平,是2009年全球金融危机造成的降幅的6%。
除了能源需求下降的影响外,能源价格下降也会影响能源行业的经营业绩。 2020年4月,世界银行在《大宗商品市场展望》中预测,2020年整体能源价格将下降40%以上,这也将直接影响能源企业的收入和利润水平。
考虑到能源量价双降的影响,能源企业收入水平综合下降幅度将超过500强门槛和平均收入下降幅度。总体来看,2020年上榜的63家能源企业排名将2021年整体下滑。预计上榜400家以外的能源企业将大量退出榜单,原本排名靠前的能源企业将出现一定程度的下滑。
大象新闻·今日东方记者 李莉/文图
“1-11月,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7.9%,高出全国2.3个百分点,工业对经济支撑作用发挥了”在全省工业和信息化工作会议上,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厅长李涛给出了这些数据,那么2020年如何为河南企业调整升级赋能,什么样的企业河南制造业实现高质量发展需要团队……
推动全行业全面质量管理
培育和遴选一批质量标杆
2019年,我省“三大转变”加快推进。
在智能化改造方面,我省评选认定省级智能车间111家、智能工厂38家,评选省级标杆企业20家。 开展“智能化转型诊断服务走进千家企业”河南企业能耗管理系统,2019年我省信息化和信息化综合发展水平指数为52.3,位居中部地区第一。
在绿色转型方面,我省已建成国家级绿色工厂48个、绿色园区2个,4家企业荣获全国能效“领军者”称号,3个“能效之星”产品,4项节能技术,另有9款节能设备进入国家公告名单。 1-11月,全省规模以上企业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下降15.4%。
企业技术改造方面,新认定9个省级制造业创新中心,河南省智能农机创新中心成功创建为第12个国家级制造业创新中心。 继续实施“十万万”企业技术改造升级工程,争取国家工业基础重点产品和工艺“一站式”应用计划示范企业3家、项目3个。 1-11月,全省工业企业技术改造投资增长53.1%,高于全省工业投资增速43.8个百分点。
2020年,我省将继续推进以智能制造为引领的“三大转型”。 抓好1000家智能制造示范企业和1000个智能制造重点项目,继续开展“企业智能化改造诊断服务走进千家企业”,按行业评选智能制造标杆企业。 组织创建绿色工厂、绿色园区、绿色设计产品、绿色供应链,开展能效、节水“领跑者”行动,推动节能环保装备产业发展,加强工业综合利用资源,在人口密集的城市地区推广危险化学品的使用。 城市建成区生产企业和重污染企业搬迁改造。 推进产业基础强化“一站式”申报计划,力争有2-3家企业获得国家财政支持。 推动全行业全面质量管理,培育评选一批质量标杆。
介绍世界500强企业
用“外力”推动我省重点企业优化重组
回顾2019年,河南省有1家企业进入世界企业500强,9家企业进入中国企业500强,16家企业进入中国制造业500强,12家企业进入中国上市企业500强。
这些企业虽然长期占据河南经济发展的主体地位,但发挥着转型升级的综合引领作用,是全省经济发展的“顶梁柱”。 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 总体来看,大型企业数量较少,辐射效应不强。 我省市场主体总数居全国第5位,中部六省第1位。 但2018年,全省主营业务收入超过100亿元的企业仅有46家,全省上市公司数量排名全国第13位。 其中,浙江省上市公司数量是河南省的五倍多。
同时,我省企业规模较小,支撑能力不足。 全省企业整体实力还不够强。 与全国相比,龙头企业在单一规模上不具备优势。 进入中国企业500强的9家企业排名均在100名以下,在以传统产业为支撑的产业体系中,实现高附加值转化、引领和加强产业再造的能力不足。
面对这些问题,李涛提出下一步我省将加大培育和扶持力度。 一是加大力度推进产学研融合,做好延伸链、补链、强链,帮助企业解决关键核心技术“卡脖子”问题,推动龙头企业进一步做大做优。 二是科学实施兼并重组,推动淘汰落后产能,做优做强主导产业,打造与经济发展需要相匹配的规模化企业实体。 三是加大承接产业转移力度,大力引进500强企业,有针对性地引进下游环节和高端产业,利用外部资源推动省内重点企业优化重组,逐步形成以骨干企业为龙头、主导产业为支撑的格局。 集群发展格局。
推出100项省首创(套)重大技术装备产品
2019年,我省工业结构调整步伐明显加快,认定省级首创(套)重大技术产品22个,“十、百、千”示范应用示范项目65个。机器人数量成倍增加。 在首批国家新材料保险赔偿政策中,多氟多等4家企业获得了保险补贴。 同时制定《中国(郑州)智能传感谷产业发展规划》,推动鲲鹏计算产业生态建设。
数据显示,1-11月,我省装备制造业、新材料、电子信息增加值同比分别增长18.2%、13.7%、13.7%,增速分别为10.3、5.8、5.8个百分点得分高于全省。
在一系列宣传带动下,前三季度,全省白酒生产企业上缴税金同比增长30.3%。 钢铁、铝加工、水泥、煤化工等4家传统行业骨干企业实施装备大型化、企业智能化、高端产品升级改造工程,对钢标企业进行动态调整条件和焦化准入条件。 推动智能装备、智能传感器、尼龙新材料等产业发展壮大。
李涛透露,2020年我省将聚焦重点产业,加快转型升级步伐。 推进装备制造业重点项目建设,实施农机装备、数控机床及基础制造、铸造行业三项转型升级专项计划,推出10余个行业标志性高端装备产品、100个省级装备产品。重大技术装备产品国内首台(套)。 推动食品工业一体化、绿色安全发展,加快白酒企业重组步伐,推动医药产业集群化发展。 继续开展第一批新材料保险补贴,加快尼龙新材料、氟基新材料、生物医用新材料基地建设。 加快引进可穿戴电子产品、VR/AR、智能家居、服务机器人等非移动终端制造项目,构建鲲鹏计算生态圈,成功举办2020世界传感器大会,加快建设中国(郑州)智能传感器谷。 开展智能网联汽车产业生态建设,推进上汽郑州基地二期、宇通客车搬迁扩建等重点项目。 在服装、家具、家电等终端行业推广个性化定制、服务型制造等新型制造模式。 支持实施钢铁、焦化设备大规模改造,促进钢铁、铝业、水泥、煤化工等传统产业转型升级。 大力发展壮大尼龙新材料、智能传感器、智能装备等新兴产业。
2020年,力争河南企业上云3万家。
在数字经济和信息化建设中,2019年我省认定培育10个工业互联网平台,百亿网络化能耗管理平台入选国家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重大项目。 随着“企业上云”行动的实施,全省已有3.5万家企业上云。 郑州市入选国家综合信息消费示范城市,UU跑腿等4个项目被认定为国家新型信息消费示范项目。
2020年,我省将继续实施“企业上云”专项行动,力争全年推动3万家企业上云,培育建设10个左右产业互联平台。 实施软件基础工程,支持郑州建设国家重要的信息安全产业基地。 建立信息技术应用创新联盟和区块链技术联盟,开展区块链技术应用场景试点示范。
公司地址:
江西省南昌市红谷滩新区凤凰中大道926号中洋大厦写字楼21楼
电子邮件:
sales@ctrlworks.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