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了解最新公司动态及行业资讯

新闻中心

了解最新公司动态及行业资讯

新闻详情

国际能源署呼吁采取能源效率行动:世界需要“立即集体踩油门”
时间:2023-08-23   

经济观察网记者 李子晨 随着碳减排成为不可阻挡的趋势,世界越来越关注能源效率问题。

6月7日至9日,在国际能源机构与丹麦气候、能源和公用事业部联合举办的第七届能源效率年会上,来自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公共和私营部门以及能源领域的政策制定者出席了会议。 ,环境领域专家齐聚丹麦桑德堡,讨论进一步的能效技术革命将给世界带来的可能变化。

人们不太意识到节省下来的能源可能是更“绿色”的能源。 根据国际能源机构在上述会议上发布的《能源效率领域紧急行动的重要价值》分析报告,如果当前全球能源强度改善一倍,即达到每年4%到2030年,每年可减少9500亿艾焦的能源。 从最终能源消耗来看,这一规模相当于目前中国一年的能源消费总量。

报告还认为,能源效率举措将显着减少全球能源支出。 根据当前的政策设置,到 2030 年,快速采用能效措施每年可节省高达 6500 亿美元的全球家庭能源费用。 其中,全球节省的天然气总量将相当于去年欧盟从俄罗斯进口天然气总量的四倍,而减少的石油消耗量将达到近3000万桶/日。 与此同时,全球共同推动能源效率措施将创造 1000 万个新就业岗位。

根据国际能源署此前的研究,要实现《巴黎协定》,2040年通过提高能效实现的减排量应占总减排量的40%以上。目前绝大多数解决方案都可以支持这一点目标已经在市场上,其中许多的投资回收期很短。

对此,国际能源机构总干事法提赫·比罗尔在会上表示:“能源效率是解决许多紧迫挑战的关键解决方案。它可以使能源供应经济、安全、更加高效、可持续。我们需要现在就行动起来,共同踩下加速器,加速实施能效解决方案。”

来自丹麦的能效解决方案提供商丹佛斯认为能耗管理系统供应商,与所有碳减排方式相比,通过节能技术实现减排目标可能是最有潜力、最经济的减排方式。 其中国区总裁徐阳表示,这些技术在生产生活领域的推广对于面临“双碳”艰巨任务的中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徐阳建议,政府、行业和公众应共同努力,宣传能效问题的重要性,推动能效解决方案在中国的大规模应用。

几年来,公司扎根中国,为中国众多工业领域提供节能减排解决方案。 不过,该公司6月9日向经济观察报记者表示,与巨大的待开发空间相比,目前影响工业生产、生活领域的节能技术的应用范围和渗透率还比较有限。 这种情况在北欧等发达国家会更好。

2020年6月,时任国家发改委副主任张勇介绍,目前我国能源消费主要集中在工业领域。 燃煤发电、电解铝、水泥等能源消耗水平进入世界先进行列。

通过实施节能优先政策,2013年至2019年,我国单位GDP能耗累计下降24.6%,累计节能12.7亿吨标准煤,接近京津冀、长三角地区年能源消耗量。 和。 我国能源消费年均增长2.7%支撑着年均7%的经济增长。 作为全球能源消费强度下降最快的国家之一,我国节能约占同期全球节能的一半。 通过节能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推动重点领域煤炭消费减量替代,减少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排放近千万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27亿吨以上,为减排发挥了关键作用。污染物排放负荷和碳排放强度不受源头影响。

但从目前我国人均能源消费量不足发达国家平均水平的60%来看,未来我国能源需求仍将持续增长。 这也意味着,如果主要依靠开发一次资源或进口来满足能源需求,无论是能源安全还是生态环境容量都将面临巨大压力。

国际能源署此前发布的《中国能源体系碳中和路线图》报告显示,2030年中国二氧化碳排放达峰将取决于提高能源效率、发展可再生能源和减少煤炭使用三个关键领域的进展。 在承诺目标情景(APS)中,到2030年,中国一次能源需求增速将远低于整体经济增速,主要原因是能源效率的提高和产业从重工业转型。 质量迅速提高。

该报告认为,提高能源效率和当今的市场就绪技术可以部分帮助工业部门实现净零排放。 在附属目标情景(APS)中,到2060年,工业二氧化碳排放量减少近95%,不采用减排技术的煤炭使用量减少90%,剩余排放量由电力和燃料转换行业吸收。 排放量被抵消。 能源效率的提高和电气化在短期内推动了大部分工业减排,而氢和碳捕获与储存 (CCUS) 等新兴创新将在 2030 年后取代它们。将建筑行业的直接二氧化碳排放量减少更多到 2060 年,通过采用电气化、清洁区域供暖和提高能源效率,这一比例将超过 95%。

为实现碳达峰和碳中和目标,中国已在现有能源和环境政策的基础上启动了相关规划的制定进程。 政府宣布“十四五”规划(2021-2025年)将是一个关键时期,并确定了一系列关键领域,包括:限制化石燃料消耗; 提高能源效率; 推广可再生能源和改革电力体制; 推动绿色制造; 建筑节能标准; 推广低碳交通; 鼓励低碳技术创新; 强化能源(能源消费强度和总量)“双控”体系; 改革税收、价格、土地、金融和采购政策; 加快碳排放交易; 发展绿色金融; 促进对环境更负责任的行为; 增加碳汇; 加强应对气候变化国际合作,建设绿色“丝绸之路”。

由于”

“十三五”规划“,湖北省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按照高质量发展的要求,把能源消费双控作为转变发展方式、建设生态文明、推进绿色发展的重要抓手, 采取有效措施,推动完成能耗双控目标。

一、加强目标管理,强化节能目标责任

牢固树立“绿水青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大力推进能源消费双控,印发《关于构建现代环境治理体系的实施意见》,印发《湖北省大气污染防治条例(修订)》和《湖北省实施办法》,省政府印发《湖北省赢蓝天保卫战行动计划》(2018-2020年)》、《湖北省气候变化与节能“十三五”规划》《湖北省“十三五”节能减排规划》等文件。加强节能形势分析,对目标完成滞后地区实行提醒访谈和现场督导;组织年度目标考核考核并报告考核结果,落实奖惩措施。

二、建立严格控制新能源消费的工作机制严格落实《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复审办法》,建立项目节能复

核与地方能源消费双控目标衔接机制,将节能复审纳入投资项目网上审批监管平台,推进节能复审行政审批规范化,开展“双随机、 一公“监督检查项目节能审查实施情况。

能耗管理系统度百科_能耗科技是什么软件_能效百科

三、淘汰落后产能,倡导绿色转型

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淘汰落后产能,8家钢铁企业、15家水泥企业办理注销生产许可证手续,拆除相关生产设备。因地制宜开发风电、光伏、生物质能等新能源。截至2020年底,全省新能源发电装机容量达到1309.3万千瓦,比2015年底(246.24万千瓦)增长4.3倍。全省可再生能源(含水电)装机容量占全省总装机发电量的61.2%。全省新能源发电量183.46亿千瓦时,比2015年(57.93亿千瓦时)增长2.2倍。

四、发挥市场机制作用,支持节能产业发展

利用中央和省财政资金支持建筑节能、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绿色节能示范工程、能源计量体系建设、淘汰落后产能、沿江化工企业“海关改革搬迁”等示范试点项目建设。组织应用国家鼓励的工业节能技术装备,引导和推动高效节能技术装备的推广应用。积极推行合同能源管理模式。省级机构开展两次能源使用权交易,总交易标准煤190.5万吨,交易金额1.093亿元。对居民户阶梯电价和差别电价、惩罚性电价、水泥电解铝实行阶梯电价政策,利用电价杠杆积极推进节能减排,引导高耗能企业绿色发展。

五、加强组织管理,开展能耗监测检查组织实施重点用能

单位“百万”行动,推进用能单位建设。

能耗科技是什么软件_能效百科_能耗管理系统度百科

省级重点用能单位能耗在线监测系统平台,按时完成施工任务。组织开展燃煤锅炉能效提升工程,开展特种设备安全整改、锅炉能效普查和能效检测能耗管理系统度百科,不断提高锅炉节能环保水平。围绕全省能耗双控目标,加强重点用能单位节能管理,推进重点用能单位能源计量复核。完成重点用能企业能源计量复核。认真开展能效标识监督检查,实现全省能效标识生产企业全覆盖。积极推动重点用能行业节能“领头人”树立,开展节能宣传周活动,宣传节能法规标准,普及生态文明和绿色发展知识和理念,推动形成倡导节约、合理消费、低碳环保的社会风尚。

6、提高服务水平,推动节能示范创建

在工业节能领域,开展节能专项监管,引导企业加快实施节能环保技术改造,提高能效。在建筑节能领域,组织开展绿色建筑创造行动,稳步推进既有建筑节能改造。在交通节能领域,加强绿色交通规划的引导和顶层设计,印发《湖北长江经济带全面立体绿色交通走廊建设专项规划》,5个项目入选国家多式联运示范项目。在事业单位节能领域,加强事业单位重点用能单位节能目标管理,组织设立节能示范单位,成功建立了12个事业单位全国能效领跑示范单位。

7、建立碳交易市场,完善碳金融体系

全国碳排放权登记制度落户武汉,制度建设稳步推进。湖北省碳市场配额累计3.56亿吨,营业额83.51亿元,纳入373家碳排放配额管理企业,达标率保持100%,减少二氧化碳排放2047万吨。推进碳金融创新,签署1200亿元碳金融信用额度,在国内率先开展碳资产托管、碳质押贷款、碳现货远期产品、碳众筹、碳保险等。共开发全省农林自愿减排项目128个,共利用全省贫困地区减排217万吨,为贫困地区带来效益5000多万元。《关于开展“碳汇+”交易推进构建稳定脱贫长效机制试点工作的实施意见》发布,进一步探索自愿减排模式助力乡村振兴。

(湖北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提供)

在线咨询

微信扫一扫

微信联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