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了解最新公司动态及行业资讯

新闻中心

了解最新公司动态及行业资讯

新闻详情

六大领域233.4万碳账户,衢州探索低碳转型新路径——碳账户
时间:2023-07-24   

浙江在线12月15日电(记者郑雅丽 钱键通讯员 夏敏兴 刘宜成伟)在12月初举行的2021中国企业家博鳌论坛圆桌会议上,碳账户走“红”。 这个起源于浙江衢州的碳账户引起了与会者的热烈讨论。 究其原因,在于碳账户找到了“双碳”背景下区域低碳转型发展的问题解决公式。

“碳账户是界定各类社会主体的低碳贡献、碳减排责任、碳排放权边界的数据治理工具。” 衢州市发改委资源环境处处长刘鸿飞表示,碳排放在哪里减少、如何减少、减少到什么程度? 碳账户为解决这些问题打开了一个窗口。

衢州碳账户建设以数字化改革为抓手,从小切口催生大场景。 目前已覆盖工业、农业、能源、建筑、交通、居民生活六大领域。 不久前,衢州还成立了碳账户建设专项小组,由市政府主要负责人带队,市领导分管,各职能部门相关负责人分线推进相关工作。

截至目前,衢州市碳账户数量已达233.4万个。 那么,碳账户到底是什么,其运行逻辑是什么,对推动区域低碳转型有多大牵引力? 带着这些问题,记者来到衢州。

从“迷茫”到“清晰”

12月13日上午,浙江建盛集团江山基地经理于惠本走进公司,习惯性地开通了公司的“碳账户”——衢州碳账户管理服务系统。 厂内电力、天然气、蒸汽、原煤等能源消耗和碳排放数据一目了然。

对于于惠本来说,碳账户已经成为他管理企业能源消耗的最佳工具。 工厂的电表、管道等处安装了100多个数据采集器,一旦某一天或某一节点的能耗超出预期,碳账户系统就会发出预警。 这让他非常感慨:企业碳排放的“账目”终于可以算了。

这也是衢州建立碳账户的初衷。 过去,大家对各地区、各领域、各企业的碳排放情况并没有很好的了解。 作为重化工业比重较高的高碳工业区,衢州万元GDP碳排放强度是全省平均水平的两倍以上。 对于衢州来说,减碳有着更强的紧迫性。

“碳账户是一套数字化管理工具。” 在近日召开的衢州市碳账户建设第五次例会上,衢州市政府主要负责人表示,碳账户体系建设是为了推动落实“双碳”工作、建设低碳社会。 这是衢州数字化改革的重要起点和重要组成部分。 梳理需求清单、多场景应用清单、改革清单“三张清单”,深入做好碳账户在各类场景下的应用,让衢州碳排放可测、可核算、可见效。

此举有效解决了实现“双碳”目标的首要难点——碳排放量看不见、难以计量和核算。 衢州市生态环境局副局长陈宏斌表示,传统的数据采集方式不仅滞后,而且难以实现企业全覆盖。

为此,今年年初,他们试点在传统高耗能行业安装终端能耗采集设备,采集煤、电、蒸汽、天然气等实时能耗值。 为了让数据更加立体、全面,衢州还打通了发展改革、经济和信息化、生态环境等部门的数据壁垒。 如今,数据采集频率已从一年一次缩短到15分钟,覆盖范围也扩大到规模以上企业1100多家,数据粒度不断降低。

查清家庭背景后,新的问题接踵而至。 采集的煤炭、电力、天然气等数据如何转化为碳排放数据,采集和核算的标准和依据是什么?

“这个问题非常重要。没有标准,碳账户就是空中楼阁。” 今年以来,衢州市生态环境局大气环境处工作人员王学军一直参与标准的研究和制定。 他们依托前端采集的数据,根据国家发布的行业碳排放核算方法,邀请华北电力大学等高校和科研机构进行了数月的研究,构建了一套包括数据采集、核算、等级评价和结果应用的评价体系。

11月20日,衢州市发布工业企业碳账户制度地方标准——《工业企业碳排放核算与碳账户评价指南》衢州能耗管理系统方案,为工业企业各流程碳排放提供依据。

在此基础上,依托单位产品产量碳排放强度、单位工业增加值碳排放强度、单位税收碳排放强度三项指标,衢州贴上了红、黄、浅绿、深绿四种不同颜色的碳排放标签,区分碳排放水平。 这样,企业的“碳画像”就清晰了。

在产业领域突破的基础上,衢州现已形成农业生命周期碳足迹核算、居民生活碳足迹核算、低碳行为引导等六大理论方法论。 对农业大户、能源企业、重点公共建筑进行定量核算、评估和标签。

依靠企业“偏好”的东西

碳账户不是用来展示的,它的生命力在于应用。

率先建立碳账户的浙江明王乳业有限公司已经感受到了碳账户的活力。 该公司工程部总监文华表示,今年4月以来,他们利用碳账户精准寻找减排点,及时调整低效生产线。 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1655.7吨的同时,还获得了超过230万元的经济效益。

浙江华康药业有限公司常务副总经理程新平对减碳增收感到羡慕。 近期,程新平多次安排公司生产经营管理人员组团到“明网”学习经验,寻找减碳减碳的秘诀。 在国网衢州能源服务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毛志斌的指导下,华康药业有限公司专门制定了智慧能源管理方案,其主题是建设能源可视化系统——利用碳账户对公司用电量、煤消耗、水消耗、绿色能源使用情况进行实时监测和趋势分析,寻找减碳减碳的空间。

“表面上看起来或多或少的碳排放,但背后是一套精细化的管理模式。” 毛志斌解释说,碳账户不仅可以帮助企业找到自己的减排点,还可以为企业提供一个行业坐标。 通过比较碳排放水平,可以找到自己与低碳企业的差距,进而倒逼企业自主进行绿色转型。

金融政策的刺激,让碳减排的“火”越烧越旺。 作为国家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衢州金融业对低碳用户“关爱三分”。 通过碳账户的评估,所有社会主体都将获得一份“碳信用报告”,银行的贷款服务政策也因此多了一个“碳维度”。 “我们主要出台积极激励的金融政策。” 中国人民银行衢州中心支行副行长徐少华告诉记者,他们将根据碳账户主体的减排行为,结合碳账户的标注结果,有针对性地制定配套金融优惠政策。 例如,具有良好“碳信用报告”的社会主体,可享受最高1.5倍的贷款额度增幅和最高100个基点的利率折扣。

这直接激发了社会主体低碳转型的热情。 天鹏集团有限公司碳账户标签为“深绿色”。 近日,通过江山农商行评估,该公司获得授信贷款2000万元,直接解决了他们建设“零碳牧场”的资金问题。 “零碳牧场”项目投入运营后,每年可减少至少4166吨碳排放,进一步推动企业低碳发展。

截至目前,衢州依托碳账户,已开发碳金融“云超市”、“产业减碳贷”、“碳融资”等34个低碳金融产品,累计发放贷款56.4亿元。 据统计,8月份以来,衢州通过“碳账户”金融配套支持,动员企业投入减排和减碳技术改造资金46.3亿元。 在金融效应的刺激下,碳账户促进企业碳减排,形成良性循环。

以碳账户为支点,衢州正在撬动各领域低碳转型。 数据显示,通过传统高碳企业改造,衢州预计释放61.7万吨标准煤能耗指标。

《碳效应理论英雄》扩展场景应用

碳账户有多少能源?

“应用场景越丰富,碳账户的使用效率就越高,对碳减排的贡献就越大。” 衢州市碳账户建设专班综合协调小组组长周海华一直参与碳账户的设计和推广工作。 作为数字化改革的重要探索和“能源消费双控”的主要抓手,衢州碳账户的开发基于“碳效应理论英雄”。 从最初的财政政策激励开始,逐步扩展到税收征管、企业用电配额、个人衣食住行等方面。

看着眼前的碳账户,于辉越来越感觉到碳账户的价值。 他给记者讲了一个小故事。 不久前,停电停电,“建盛”接到削减电力负荷1000千瓦的通知。 过去,削减1000千瓦要关停多少条生产线,关停哪些企业,哪些企业暂时不宜关停,可以说是一团糟。 现在,碳账户中每条生产线的用电量和用电效率都清晰可见。 企业可以选择关闭哪些生产线,最大程度地保证了企业的生产。

事实上,“建盛”不仅没有关闭生产线,企业生产的用电量也没有受到太大影响。 为什么? 事实证明,在碳账户的“规则”下,清洁能源减排量可以直接在碳账户中抵消,并给予一定的金融政策支持。 今年6月,“建盛”与国家电网公司合作,投资逾千万元安装1.6兆瓦光伏发电。 这给故事带来了另一个结局:当公司接到减少用电负荷的通知时,优先采用光伏发电来化解限压压力。

衢州在个人碳账户的多场景应用方面也下了大力气。 例如,在个人碳账户中,可以为绿色出行、电子支付积累积分,并可以兑换相应的奖励。 在柯城区,当地农商银行建立了基于个人碳账户水平评价的信贷“绿榜”管理体系,进一步促进了居民绿色生活习惯的培养。 截至目前,衢州市个人碳账户贷款已达4.64亿元。

11月29日,衢州市能源预算管理平台正式上线。 “更灵活的场景是企业可以自由交易能源使用量。” 周海华表示,根据碳账户显示的能源使用进度,企业可以及时买卖能源使用指标,实现能源要素更高效的配置。 未来,相关有序用电应用场景将会更加丰富。

刘鸿飞表示,他们开发了碳达峰统计监测、碳账户金融、节能减碳账本、交通碳达峰、碳科技等七大跨度应用。 “当然,碳账户体系的建设和场景应用的完善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小步走,不断迭代。比如如何更科学合理地奖励个人碳信用额,还需要进一步探索。”

“奖励太少,很难调动居民的积极性。如果奖励太多,谁来买单?同样,在交通领域,谁是主要碳排放者,如何衡量他们的碳排放量,都是难题。” 周海华表示,正如解决问题需要公式一样,碳账户场景的构建也需要科学的方法。 这些是他们下一步研究的主题。 目前,他们正在建立“双碳”实验室,寻找衢州绿色低碳技术水平和共性关键核心技术的突破方向,用技术助力碳账户建设。

从工业到农业等六大领域,从碳金融到多场景应用,衢州碳账户建设遍地开花——1110家规管工业企业、97家能源企业、178家农业企业、40家建筑企业、12家交通运输企业拥有自己的专属碳账户。

未来,随着碳账户覆盖范围的进一步扩大,可以预见,碳账户将成为衢州建设低碳社会的重要支点。

近日,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分三个组对宿迁、盐城等7个一级预警地区能源消费强度控制整改落实情况进行督导检查。 齐玉松副局长带领相关部门负责同志赴扬州、镇江、泰州开展现场监督检查,并召开座谈会,详细了解今年各设区市和重点区县(市)能源消耗情况、存在问题及整改情况,督促各地采取切实有效措施,有效扭转当前不利局面。

江苏能耗在线监测系统_江苏省能耗在线监测平台_江苏能耗管理系统

齐玉松强调,一要提高认识。 切实把能源消费“双控”工作作为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党中央碳中和重大战略决策的根本要求和重要举措,提高政治站位,统一思想认识江苏能耗管理系统,狠抓重点措施落实,确保完成年度能源消费强度约束性目标任务。 二要突出重点。 进一步梳理高耗能行业、重点用能企业、重点用能项目信息,推动重点高耗能行业重点用能单位落实主体责任,推进能源预算管理,加大节能改造后劲,严格节能检查,强化节能监管,严控“两高”产业盲目发展。 三要强化监管。 针对即将到来的夏季用电高峰,及时制定并实施有效可行的调控方案,进一步加强需求侧管理,遏制高耗能行业能源消费过快增长。 四要压实责任。 加强跟踪分析预警和监督考核,进一步明确各部门和重点企业主体责任,加强部门联动,共同推进节能减排、减碳减排,为圆满完成“十四五”能源消费强度约束性目标打好良好开局和开局。

部门节能与综合利用司、省节能监察中心有关负责同志,有关区级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发展改革委、生态环境局、统计局以及所辖区县(市)负责同志参加座谈交流。

在线咨询

微信扫一扫

微信联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