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解最新公司动态及行业资讯
了解最新公司动态及行业资讯
南方电网能源(集团)有限公司2022年度董事会经营审核内容如下:
1、行业格局及趋势
(一)广阔的成长空间
“十一五”期间,我国首次将能源消耗强度降低和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作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约束性指标。 “十二五”期间,国家从价格、财政、税收、金融四个方面提出了有利于节能减排的经济政策,进一步促进了节能环保产业的发展。 “十三五”期间,我国实施能源消费总量和强度双控行动,提出重点加强工业、建筑、交通、农业农村等重点领域节能、公共机构等,有效增加了节能服务的需求。 “十四五”期间能源能耗管理运营,党中央作出“碳峰碳中和”战略部署,节能环保产业迎来新的发展机遇。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纲要和到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明确提出,要加快非化石能源发展,坚持集中统一发展分布式能源,大力增加风电、光伏发电规模。 能源占能源消费总量的比重提高到20%左右; 同时,在“能耗双控”和分时电价政策下,工商业用户的节能需求进一步激发,分布式光伏领域拥有较大的市场增长空间。 相关机构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底,国内建筑存量为581亿平方米,仅有4%的建筑采用了先进的节能改进措施,节能达标率不足10% %。 新增公共建筑约4亿平方米(新建大型公共建筑约1600万平方米),建筑节能市场潜力巨大。
国家发展改革委办公厅、国家能源局综合司印发的关于推进新型电力负荷管理体系建设的通知要求加强电力运行监管,深化电力负荷管理,促进消纳围绕新能源发展、保障民生和重点用电需求、保障供电安全,实现供电安全要求下的精准负荷控制和用户规范化、精细化能源管理。 2025年,系统负荷控制能力将达到区域最大负荷的20%以上。 在新能源大规模接入的新电力体系背景下,国家政策全力支持负荷聚合商的发展; 同时,政府鼓励行业推动资源灵活转型,培育专业负荷聚合商; 未来,负载集成商将极大促进需求响应资源参与市场的深度和广度。
(二)产业多元化和市场开拓
近年来,受国民经济发展、节能环保政策引导、行业技术创新等因素影响,我国节能服务行业整体快速发展,节能环保行业竞争日趋激烈。变得越来越激烈。 国有企业特别是中央企业积极履行社会责任。 兼并重组进入节能环保行业,一批国有企业子公司和省级环保集团逐渐成为行业龙头。 民营企业也充分发挥市场敏感、机制灵活、反应快速的优势,迅速占领专业细分领域。 一批专门服务细分领域的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和科技型民营节能环保企业正在成为行业创新的动力。 发展的生力军。 与此同时,多种合作模式不断涌现,推动节能环保产业链和“生态系统”健康发展。 随着节能需求的多元化,节能服务市场初期常见的简单设备升级对客户的吸引力逐渐减弱,更加全面、智能化的节能服务需求不断增长。 “数字化”、“智能化”和企业创新能力逐渐成为节能服务企业发展成为市场领先者的核心特征和能力之一。
南方电网综合能源股份有限公司2022年年度报告
二、2023年工作计划
2023年,南方电网将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导下,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坚持稳中求进、进中保稳,坚持保优势、保趋势、优劣势,坚持创新模式、细分赛道,不断优化转变公司发展方式,突出稳增长、促发展工作改革、优化结构、推进“双碳”、强化创新、防范风险,实现“质效增”和“量合理增”。
2023年,公司预算安排营业收入33.8亿元,利润总额8.47亿元,净利润7.2亿元。 上述预案不构成公司对投资者的业绩承诺,也不代表公司对2023年的盈利预测,能否实现取决于市场情况变化等多种因素,存在较大的不确定性。 投资者应特别关注。
为实现2023年经营目标,公司将主要做好以下工作:
(一)着力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以高质量党建引领企业高质量发展
立足公司实际,结合各种载体,深化“大学习”、推进“大普及”、做好“大落实”,切实转化党的二十大精神党委深入贯彻落实引领公司加快升级转型的科学理念、推进工作的强大动力和有效措施。 进一步推动思想与行动、理论与实践、党建与业务深度融合,坚决做到“两个维护”,促进改革发展稳定,防范化解风险挑战,全面从严治党。执政党。 着力提高支部党建质量,增强支部政治功能、组织功能,狠抓支部权责清单落实,推动支部有序参与基层治理,坚持以从严的基调和举措,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基层延伸、向纵深发展。
(二)深耕成熟业务领域,不断强化运营管理和风险防控能力
抓住“双碳”发展机遇,继续发挥公司在工商业分布式光伏领域的优势,大力发展分布式光伏节能业务; 聚焦重点地区、重点客户、重点项目,加大能源托管、冷、热、燃气(蒸汽)等综合能源供应和综合能源服务业务发展力度。 针对客户冷、热、气、电等能源需求,构建一体化高效能源站供应服务体系; 以粤西等自然资源较好地区为重点,积极实施农光、鱼光、林光等多种应用模式的资源综合利用工程。
深化提质增效,持续提高应收账款回收能力。 不断完善项目投资全流程管理责任链,落实投资开发、决策、投产的闭环管理机制,真正实现可量化、可考核、可评价,提高投资管控能力。 推动内控建设、风险管理和合规管理监督融合优化,重点突破基层业务单位合规问题。 加强公司监管体系建设,结合重点领域专项治理,持续完善风险管控,加强对生产经营重点领域、关键环节、关键岗位人员的针对性教育和监督管理和管理。
(三)坚持转型深化改革,上市公司质量持续提升
凸显差异化优势,积极推动公司商业模式的设计和持续创新迭代; 服务新型电力系统建设,全面探索向负荷集成商转型; 在负荷控制、风光储一体化系统等存量和增量客户资源聚合方面形成独特优势; 加快公司资源聚合管理体系建设,实现与网络级平台无缝对接,聚合策略创建、动态优化、变更,形成独特的管理能力。
继续发挥“示范场”和“排头兵”作用,实施新一轮深化国企改革专项行动,持续优化公司治理主体权责边界,持续推进企业运作规范化、规范化、科学化,推动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更加成熟定型。 围绕优化产业布局、完善公司治理、深化提质增效、资本市场等方面,全力以赴推动公司质量提升实施方案具体措施落实。 以公司治理为核心,以信息披露和投资者关系为抓手,不断加强证券合规建设,让市场更好地了解公司内在价值,构建“内外部”循环的价值实现生态。
(四)强化创新和人才支撑,协调发展与安全
加强关键业务技术研究,加快电站智能运维、部件清洗研究,开发节能降耗成套管理技术; 加快数字化转型,打造以能源数字化管理平台和负荷集成商服务平台为核心的综合公司数字化管控体系; 有效整合公司现有能源管理系统,实现公司各业务板块能源数据的集约化管理。 积极引进有利于公司高质量转型发展的各类管理、技术、市场开拓等人才,积极完善和推进中长期激励机制建设,留住公司核心员工和高素质人才。培养一流人才,保持公司发展活力。
加强各领域重大风险全过程管控,实现高水平发展与高水平安全良性互动。 坚持底线思维,持续加强设备、人身、网络、公共安全等各领域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巩固事故和人身事故“零发生”。 持续推进安全生产管理体系和管理能力现代化,实现安全风险从源头上防控,从根本上消除事故隐患。 深化“线上+线下”安全监管,开展新一轮安全生产大检查。 深化员工能力提升工程,加强现场人员安全教育和技能培训,增强“四无伤害”能力。
三、可能存在的风险及对策
(一)市场竞争风险
近年来,国有资本和社会资本基于各自优势纷纷进入节能环保服务行业。 随着节能需求的刺激,更加全面、智能化的节能服务需求持续增长。 企业和科技型民营节能环保企业正在成为推动行业创新发展的生力军。 另一方面,受平价、消纳能力、生物质燃料价格上涨等因素综合影响,公司综合能源项目成本上升,整体利润空间收窄,整体市场竞争加剧。节能服务业愈发激烈。
对策:一是聚焦成熟业务,加快扩大产业规模,提高市场份额; 二是逐步完善综合能源业务矩阵,通过多业务、多场景组合和全链条投资建设、数字化运营、增值服务,确保继续保持行业竞争优势; 三是深化创新驱动和数字化水平,增强公司数字化支撑业务转型的能力。 四是加强管理人才、新兴领域领军人才、拔尖专家储备。
(2)合同能源管理模式的风险
合同能源管理项目初始投资额大、服务期长(部分项目合同能源管理服务期长达20年以上)。 内部来看,客户行业政策变化、宏观经济环境、自然灾害等不确定因素对公司项目投资效益产生一定不利影响。 同时,随着公司业务规模的不断扩大和投资项目的不断增加,如何提高项目管理的质量和效率也是公司面临的新挑战。
对策:一是公司将持续开发储备优质项目,重点发展各行业、各领域的优质客户; 二是优化投资方案,严格控制项目投资成本、管理成本等建设运营,加强项目风险评估和全过程风险管控,不断完善投资风险管控机制。 三是持续完善“技术手段+管理措施”,不断提高现有项目效率; 四是强化精准投资、成本控制和资产管理战略,动态对投资项目进行精准安排和优化调整。
(三)政策风险
能源行业去补贴、规模控制、竞价机制、分时电价改目录电价、绿色电力交易等指导意见相继出台。 能源产业政策调整幅度较大。 控制等任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同时,由于已运营的新能源项目补贴减少或取消,项目盈利能力可能下降。
对策:一是加快节能方案、节能技术、节能管理能力、节能数字系统的迭代完善,不断完善公司节能服务; 以及碳交易市场等政策规则动态,认真研究源荷聚合商业模式,结合公司自身条件、能力和聚合资源特点,有效、有序、稳步推进公司商业模式设计和持续创新迭代。
(4)应收账款催收风险
公司应收账款持续增长,主要是由于可再生能源电价补贴推迟。 2022年,两大电网公司将分别成立北京、广州可再生能源发展结算服务有限公司,协调解决可再生能源发电补贴问题。 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国家能源局会同有关方面将于2022年3月起在全国范围内开展可再生能源发电补贴自查核查。核查工作存在一定不确定性。可再生能源补贴以及未来补贴资金的速度和比例。
对策:公司现金流总体状况保持在健康水平。 2022年,公司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12.17亿元,现金流状况良好。 公司将密切跟踪政策形势,加强补贴收入管理分析,同时加强非补贴应收账款管理,缩短回收周期。
(五)债务及利息支出继续增加
2022年,公司财务费用2.31亿元,同比增长14.52%。 本公司利息支出主要为有息负债的利息支出。 随着公司经营规模的持续增长和项目投资需求的增加,预计公司未来的带息负债和利息支出将进一步增加。
对策:一是加强资金滚动预测,优化资金集中管控,坚持低准备金、高周转; 二是进一步加强资金统筹调度,最大限度发挥资金内部协调效益,实现资金安全性、流动性和盈利性的统一。 三是积极研究绿色金融政策和资本市场融资工具,争取低息贷款,拓宽企业融资渠道。
南玻能源2020年度董事会运作回顾如下:
一、概述
1、外部环境和市场结构 (一)节能业务前景广阔 当前,我国正处于能源转型的关键时期,绿色环保、低碳发展已成为发展趋势和趋势,绿色节能环保产业已成为经济新常态下的新趋势。 亮点、新支柱,产业发展面临重要机遇期,市场空间巨大。 2021年3月12日公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纲要和面向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明确:坚持节能优先原则,深化能源节约加强工业、建筑、交通等领域和公共机构节能,推动5G、大数据中心等新兴领域能效提升,加强重点用能单位节能管理,实施节能等重点工程。系统优化和节能技术改造,加快制修订能耗限额、产品和设备能效强制性国家标准。 加强节能环保、清洁生产、清洁能源、生态环境、基础设施绿色升级、绿色服务等产业,推广合同能源管理、合同节水管理、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等服务模式。 落实有利于节能环保的政策和资源综合利用税收政策。 近期,各部门、省、市、自治区相继出台相关规划和激励政策,大力推进节能减排和新能源发电项目,扩大节能减排技术和新能源发电应用。 可以预见,国家关于绿色发展、能源革命、节能减排的政策将保持稳定和持续,未来长期将是节能业务和新能源业务的重要发展机遇期。 (二)公司面临的挑战 经过近年来持续快速发展,公司目前业务板块已达到一定规模,业务模式相对成熟,发展基础更加坚实。
随着公司首次公开发行股票,融资渠道进一步拓宽,资金实力进一步提升,品牌知名度和影响力不断增强,为公司持续快速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然而,节能业务正处于重要发展机遇期,各大企业、行业纷纷进入节能业务市场,市场竞争日趋激烈。 同时,疫情变化和外部环境存在诸多不确定性。 我国经济复苏基础尚不牢固。 世界经济形势依然复杂严峻。 复苏不稳定且不平衡。 疫情影响引发的各类衍生风险可能对公司业务发展造成的影响不容忽视。 2、2020年经营形势 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之年、“十三五”规划收官之年。 面对严峻复杂的经济形势,特别是新冠肺炎疫情的严重影响,公司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和国家决策部署国务院,以实际行动履行初心使命。 推动年度目标任务落实。 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20.09亿元,同比增长33.18%; 利润总额4.73亿元,同比增长46.57%;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3.99亿元,同比增长44.29%。 公司主营业务板块实现持续健康稳定发展。 具体如下: (一)工业节能业务 2020年,公司工业节能业务实现营业收入8.01亿元,同比增长13.77%。
截至报告期末,公司累计运营分布式光伏节能服务项目156个,总装机容量758.98MW,涉及汽车制造、家电、烟草、造船、机械重工、生物制药等、食品加工、仓储物流等行业; 已运营高效能源站项目16个,其中制冷项目总装机容量约11300千瓦,年制冷量1.31亿千瓦时,供气项目总装机容量约16000千瓦,年供气量5.7亿立方米; 6个余热余压和煤矿瓦斯项目投入运行。 2020年,公司实施的“惠州龙旗电子高效制冷站+供气站项目”被广东省节能协会授予“优秀节能技术应用示范项目奖”。 (2)建筑节能业务 2020年,公司建筑节能业务实现营业收入4.74亿元,同比增长22.02%。 截至报告期末,公司已运营建筑节能项目278个,覆盖公共机构、医院、学校、酒店、大型商业中心、办公楼、通讯、交通枢纽等领域。 公司实施的“美林MLIVE天地厅A高效空调系统项目”、“佛山供电局同济西办公楼节能改造项目”、“湛江华泰大厦项目”荣获“ 2020年“蓝天杯”高效机房(能源站)评选活动中荣获“优秀工程奖”、“优秀节能技术奖”等。 (3)城市照明节能业务报告期内,公司城市照明节能业务实现营业收入1.48亿元,同比增长16.37%。
2020年,公司完成路灯改造1.2万盏。 截至报告期末,公司运营城市照明节能项目31个,覆盖华东、华南、华北地区,管理路灯约47.68万盏。 (4)资源综合利用业务 2020年,公司资源综合利用业务实现营业收入3.64亿元,同比增长162.64%。 截至报告期末,公司已投产生物质综合利用项目3个、农光互补项目8个。 3、公司与电力相关的业务情况 (一)公司主要业务领域电力生产、销售及发展趋势 近年来,我国全社会用电量稳步增长,清洁能源比重持续提升增加。 从电力生产和使用情况看,2020年全社会用电量75110亿千瓦时,同比增长3.1%,全国全额发电量7.62万亿千瓦时,同比增长4.00%。 其中,2020年广东省全社会用电量6926.12亿千瓦时,同比增长3.44%; 2020年广西壮族自治区全社会用电量2025亿千瓦时,增长6.2%; 1586.06亿千瓦时,同比增长2.9%; 2020年云南省全社会用电量2025.66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1.8%; 2020年海南省全社会用电量362.08亿千瓦时,同比增长2.12%。 从电源结构看,2020年全国电源新增装机容量19087万千瓦,其中水电1323万千瓦、风电7167万千瓦、太阳能发电4820万千瓦。
2020年末,全国全口径非化石能源发电装机比重为44.8%,比上年末提高2.8个百分点,全口径煤电装机比重产能利用率为49.1%,首次跌破50%。 (以上数据来自国家能源局)《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纲要和到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明确指出,节能、加强环境保护和清洁能源,加快非化石能源发展。 集中式与分布式并举,大力增加风电、光伏发电规模,非化石能源占能源消费总量比重提高到20%左右。 可以预见,国家“十四五”期间,绿色发展、能源革命、节能减排等领域的政策将保持稳定、延续。 清洁能源将成为我国节能减排的重要重点,政策支持力度不断加大。 ,也将迎来更大的市场和发展空间。 (二)公司相关业务情况 公司工业节能业务、分布式光伏节能服务、余热余压、煤矿瓦斯综合利用、资源综合利用业务、农业光伏互补业务及光伏发电综合利用业务生物质能涉及电力相关业务。 公司通过分布式光伏、余热余压、煤矿瓦斯综合利用等方式,提高客户使用清洁能源的比例。 通过农业与光伏互补、生物质综合利用等方式推进资源综合利用,积极落实国家绿色发展和节能减排政策。 截至2020年12月31日,公司经营的工业节能-分布式光伏节能项目及资源综合利用-农光互补业务中光伏发电项目装机容量约1,094.20MW,年发电量约1,094.20MW。 2020年约为10.44亿千瓦时; 其他类型项目装机容量约102.17MW,2020年发电量约4.84亿千瓦时。
公司上述业务主要分布在南方五省(广东、广西、贵州、云南、海南)。 报告期内公司电力相关业务的主要生产经营情况如下: 主要生产经营情况 注 1:上表发电量为该项目年发电量,包括发电量项目在试运行期间。 注 2:上表平均上网电价或售电电价(光伏)同比下降,主要是由于公司光伏项目由分布式光伏和农光互补光伏项目组成,且农光互补光伏项目售电电价(上网电价)比例分布 但报告期内,农光互补光伏项目装机容量占比上升,导致平均销售电价(上网电价)下降。光伏项目的上网电价)。 相关数据发生重大变化的原因二、核心竞争力分析1、公司拥有丰富的节能经验。 节能减排项目。 在工业节能领域服务的客户有东风日产、广汽本田、四川长虹、美的、可口可乐、TCL、海信等。在建筑节能领域合作的客户有广州市妇女儿童医院、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广州图书馆、北京维景酒店、粤海大厦、佛山万科生活广场等,业务覆盖区域为:城市照明包括华南、华东、华北等地区,公司在节能服务领域的广度和深度上都有雄厚的业务基础和实力。 这些优秀的合作伙伴及其成功案例不仅为公司赢得了广泛的声誉,也为公司积累了丰富的节能服务经验,为未来节能服务业务的稳步拓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公司拥有完整的项目建设和管理体系。 节能服务作为新兴产业,一直处于不断的技术更新和技术进步过程中,是技术门槛较高的行业。 公司一直关注和跟踪节能环保领域的技术进步,在工业节能、建筑节能、城市节能等领域建立了完整的开发和运维管理体系。 截至2020年12月31日,公司拥有授权专利56项,其中发明专利6项,拥有一系列自主知识产权技术和成果。 其中,公司研发的“用能看”系统不仅可以实现智能监控,还可以让用户掌握用能实时状态,了解用能结构,计算分析用能水平各类用能设备,监控各运行环节能耗异常情况,还可以整合设备、人员、技术等关键资源,进行智能分析和自动优化,辅助现场运维人员改进工作效率并降低运营和维护成本。 此外,公司自成立以来进行了大量的节能诊断和分析,成功为众多用能单位提供节能服务。 在项目积累的过程中,公司逐步建立了节能服务项目的技术标准体系,完善了技术管理方法。 逐步形成具有自身特色的系统集成解决方案和项目建设与管理体系。 3、公司具有良好的品牌形象 公司是国家发改委备案、工信部推荐的节能服务企业。 )的节能服务公司。
公司凭借自身的综合实力,在多个领域成功实施了节能改造项目,不仅积累了大量丰富的项目实例,创造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而且获得了相关政府的认可、推荐和荣誉各级部门,在行业内树立了良好的品牌形象。 2016年,公司被中国节能协会节能服务产业委员会评为“十二五节能服务产业突出贡献企业”。 2017年,公司荣获中国工业节能与清洁生产协会颁发的“2017全国节能服务百强企业第一名”,并被评为广东省节能服务A级机构。 2020年,公司荣获广东省节能协会颁发的“广东省节能突出贡献奖(2019年度)”。 公司在国务院国资委“双百行动”和企业改革中取得了丰硕成果,切实实现了“股权多元化和混合所有制改革首次突破”、“ “完善市场化运行机制、健全激励约束机制率先突破”等“四个突破、一个强化”工作成果荣获2020年度中国国有企业改革发展优秀成果奖二等奖,入选“国有国企改革经验案例系列”。 4、公司具有资金和信用优势。 合同能源管理模式要求节能服务公司投资节能项目,通过后期节能设施的运营获得节能效益,收回节能投资成本,赚取利润。 因此,随着节能改造项目的增加,节能服务公司的资金需求将逐渐增加。 中小企业普遍经济实力较弱、资产规模有限、融资渠道不足,这将阻碍其按照合同能源管理模式扩大市场规模。
截至2020年12月31日,公司净资产超过45亿元,社会信用良好,为公司持续拓展节能服务业务提供了有力保障; 2021年初,公司在深交所成功上市,进一步拓宽融资渠道,确保节能业务发展的连续性。 5、公司拥有专业的管理团队和人才队伍。 公司非常重视人才的选拔和培养。 人力资源管理体系和市场化用工及薪酬分配机制完善。 各项规章制度健全,建立了与公司战略目标相匹配的绩效管理。 体制和激励机制吸引和培养了大批优秀人才。 公司管理团队拥有丰富的专业知识和管理经验。 经过多年的探索,对节能产业的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有了深刻的理解和认知。 经过多年的积累,培养了一支学历高、专业配置合理、专业化程度高、业务能力优秀的节能人才队伍。 截至2020年12月31日,公司共有员工534人,其中博士10人,硕士90人,本科生384人。 优秀的人才队伍为公司的发展壮大提供了保障,是公司在市场竞争中的重要竞争优势。 6、公司综合竞争优势明显。 作为“一站式节能综合能源服务平台”,公司拥有资金实力、技术实力、项目管理能力、市场影响力和丰富的合作伙伴资源等综合竞争优势。 自成立以来,专注于为客户提供一揽子综合能源利用解决方案,在满足用户能源消费需求的同时,有效提高能源利用效率,降低能源成本和碳排放,并投资建设了大量能源综合利用解决方案。一批在全国有影响力的大型绿色能源示范项目。 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三、公司未来发展展望 1、行业结构及趋势 节能环保产业是国家大力支持的战略性新兴产业。 李克强总理在《2021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扩大环境保护、节能节水企业所得税优惠范围,促进节能环保新兴技术、装备开发应用培育壮大节能环保产业。 2021年3月12日公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纲要和面向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明确:坚持节能优先原则,深化能源节约加强工业、建筑、交通等领域和公共机构节能,推动5G、大数据中心等新兴领域能效提升,加强重点用能单位节能管理,实施节能等重点工程。系统优化和节能技术改造,加快制修订能耗限额、产品和设备能效强制性国家标准。 加强节能环保、清洁生产、清洁能源、生态环境、基础设施绿色升级、绿色服务等产业,推广合同能源管理、合同节水管理、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等服务模式。 落实有利于节能环保和资源综合利用的政策同时,加快非化石能源发展,坚持集中式和分布式并举,大力增加风电、光伏发电规模加快东中部地区分布式能源发展,建设一批多能互补清洁能源基地。 非化石能源占能源消费总量比重提高到20%左右。 可以预见,国家“十四五”期间,绿色发展、能源革命、节能减排等领域的政策将保持稳定和延续,节能减排政策的支持将持续增加,我国节能服务产业将迎来更大的市场和发展空间。
近年来,我国节能服务产值持续增长。 节能服务业仍然是拉动国民经济增长的积极因素,将继续发挥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支柱作用。 据中国统计年鉴统计,工业用电规模约为4.3万亿千瓦时,主要耗能过程为工业气体生产和工业制冷。 工业领域节能需求较大; 在加快建设绿色城市、智慧城市、人文城市等新型城市的背景下,路灯等也在向智能化方向不断提升,成为智慧城市的重要驱动力之一。 目前能源能耗管理运营,节能服务产业呈现“多而弱”、“小而散”的格局。 各类节能服务公司涵盖设计、咨询、投融资、技术服务、工程、设备制造商、用能单位和节能服务集成商。 等等。大多数都集中在某个细分领域。 少数大型节能服务公司凭借丰富的项目经验、品牌信誉和资本优势,可为客户提供能源利用和节能服务一揽子解决方案,成为为数不多的大型节能综合性企业之一。行业内的服务机构。 南方网络能源作为工信部推荐的节能服务企业,是同时获得三项5A评级(最高评级)的节能服务企业。 将持续打造“客户服务、业务拓展、技术整合、资本运作、运营管控、资源配置”。 保持中国领先节能服务企业地位的六大核心能力。 2、公司发展战略 公司致力于为节能客户提供整体节能解决方案。 依托丰富的节能项目实施经验和能源综合利用技术,不断完善服务体系,立足大湾区,开拓全国市场,努力成为国内一流的综合节能企业服务提供者。
在国家大力推进节能减排的政策环境下,公司未来发展战略如下:(1)深化与重点高耗能行业节能服务合作,积极拓展高耗能领域优质客户。 ——高耗能行业,充分利用光伏、余热、余压回收、高效能源站等节能技术,提高市场份额。 (2)继续聚焦建筑能源系统全生命周期节能服务,充分发挥建筑能源系统从规划、建设到能源管理的专业优势和行业经验,进一步加大产品投入以及服务研发和市场投入,以满足快速增长的市场需求。 (三)以城市为服务对象,持续拓展以路灯为主的节能低碳智慧城市业务,实现从城市公共照明节能向城市综合节能延伸。 (四)在交通便利、秸秆和农林废弃物产量高、物流便利的地区扩大发展生物质综合利用项目。 未来,公司将进一步增强在节能服务领域的优势,依托丰富的节能项目实施经验、雄厚的技术力量、完整的服务体系,推动上游价值延伸和融合。围绕节能服务业务及下游,打造产业生态链,推动公司业务高质量发展,努力成为行业领先者和国际领先的节能减排服务商。 3、公司经营计划 2021年,公司预算安排营业收入26.3亿元,利润总额5.7亿元,净利润5亿元。 主要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1)继续深化公司成熟业务,重点关注经济发达地区、能源密度高、电价高的地区; 聚焦地方政府政策支持业务; 规模大、品质高、业务成熟度高的项目与公司发展方向一致,实现公司持续健康发展。
工业节能业务。 抓住政策窗口,围绕国家级和省级开发区建设园区级能源管理平台,以更好的信用度为用户新建、扩建、改造能源站和重大能源设施,通过合同能源管理等方式为用户提供能源。楷模。 提供能源效率提升服务。 重点发展大型企业优质屋顶光伏项目,加快研究制定BIPV(光伏建筑一体化)业务投资策略,并结合实际推动实施。 建筑节能业务。 深入挖掘用户在配电运维、智能物流等方面的需求,实施“能源托管+”商业模式创新。 加快研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空调自动控制系统,并在公司投资建设的冷站推广使用。 依托广州造船厂、晨鸣、梅林、丽水实验学校等示范项目建设,加快同集团、同地区、同行业内业务复制拓展。 城市照明节能。 充分发挥城市照明业务渠道资源,深耕城市综合能源业务。 资源综合利用业务方面。 the of key , the teng , , and Jinan - to be put into in 2021. the and of power that have been put into , the of such as and , to look for in high- power , pay to and , and them at the right time. (2) to the level and do a good job in asset and . from the , , and , etc., and and : First, the whole- chain of , and the of , and after the ; , an for the - , the "-" , and the and ; third, make good use of the new , speed up the of for , give full play to the means of and , the and of , and the and of the ; the is to fully the of in the and fuel . 管理。
(3) in the level of . First, the 's level and the ; The third is to to and and the level of risk and ; the is to the and , and , the risk and , and the and of , risk and ; fifth, to the level of human , keep pace with the times, the 's and team , a , the of , and and , ; Sixth, to , take the lead in the of , and the of into ; , to to that are . The above plan does not the 's to . are to pay to risks. 4. Risks that may be faced (1) risk When the - , the - on the of - , the of - and , and the of - . With the state's for the - , the will face from in the same and in the . On the one hand, that - are their size by of their and , and , in , and of - , and their share ; On the other hand, more and more have begun to enter the - to seize share, in .
, if the of to , and the keep up with in to - , apply new and new in a , and to its core , it will have an on the 's . : First, the will track the , grasp the wind , and and , and to and in a ; , make full use of the , give full play to the brand in the , share, , and the level of ; , on and the level of . (2) mode risks The has a large and a long (some have a of more than 20 years), and many for , and the comes from and The by the year by year, the , there are such as in the 's , in , , in its own and other to the 's and The has . : The will to and high- , focus on high- in and , and focus on with high rates, large-scale , and good . risk and whole- risk and , and do a good job in risk and risk when to avoid the risk of .
(3) Risk of in At , the is the power , and have good for the 's . of PV . In years, the power price has been many times, and the trend is . For power that have been to the grid, the price and have been and will not be in ; for power and in the , by such as the in costs and the in rate, may the power . On-grid and for power . , the by the in the may face the risk of unit price of sales. : First, track the and of in the , adopt new in a , and the of new ; , , costs and and costs, etc. The third is to the 's - to risks. (4) The risk of As of 31, 2020, the 's net to 1.294 yuan, a year-on-year of 449 yuan. After . In years, power have , all come from funds, and the of funds is the in the price per -hour paid by and users.
At , due to such as the long and cycle of funds, there is a lag in the of by the of . As the of the 's to rise, the will face on , which will lead to on the 's due to the for bad debts of . : At , due to such as the tight of the fund, the of funds has been . The will track the , the and of ; the of non- , cycle; the , and of grid , and the of on the 's . (5) The risk of in debt and . As of 31, 2020, the 's asset- ratio was 56.12%, an of 6.67 from 49.45% at the end of 2019. In 2020, the 's will be 155 yuan, a year-on-year of 23.78%. The 's are on - , which are by the scale of - . As the 's scale to grow, it is that the 's - will to , and will . : First, make good use of the use plan and of the funds; , the of funds, the and of funds, and use low and high ; third, fund from all and from First, grasp the of flow to the of the chain; , the and of funds, the of of funds, and the unity of fund , and .
下一篇:滨州推进全面预算绩效管理提质增效
公司地址:
江西省南昌市红谷滩新区凤凰中大道926号中洋大厦写字楼21楼
电子邮件:
sales@ctrlworks.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