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了解最新公司动态及行业资讯

新闻中心

了解最新公司动态及行业资讯

新闻详情

科学界定高耗能行业能效等级分类,推动重点领域节能减碳
时间:2023-07-08   

《发布通知》的解读之一:

科学界定高耗能行业能效水平

分类推进重点领域节能减碳

近日,国家发展改革委等五部门发布《关于发布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科学界定了石化、化工、建材、钢铁、有色金属。 为贯彻落实《关于在能效约束严格的重点领域推进节能减碳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指导地方和企业开展节能减碳技术改造科学有序,有效避免“一刀切”管理和“运动”,对于有效遏制“两高”项目盲目发展,确保碳达峰和碳中和目标的实现具有重要意义。如期实现。

1、能效指标发布是推动行业节能减碳的关键一环

一是为有效遏制“两高”项目盲目发展提供重要依据。 高耗能行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其高耗能属性主要由产品性质和工艺特点决定。 《通知》对标国内外生产企业能效先进水平,参考现行国家单位产品能耗限额标准的先进值、准入值、限量值,根据实际情况科学划分各能效等级。结合行业现实、发展预期以及生产设备整体能效水平。 行业能效基准水平和重点领域基准水平,并在此前《意见》的基础上,发布了《高耗能行业能效基准水平和重点领域基准水平(2021年版)》,强化高耗能行业“两高”项目管理为引导企业实施节能减碳转型提供了重要依据。

二是为稳妥有序推进企业转型升级提供重要参考。 《通知》提出两个“力争达到标杆水平”:拟建和在建项目要按照能效标杆水平建设实施,尽可能提升能效水平,力争全面达到标杆水平; 对基准线现有项目,合理设置政策实施过渡期,确定改造升级和淘汰时限,制定年度改造计划,将能效改造提升至以上限期完成基准水平,力争达到能效基准水平。 《通知》为科学有序分类推进节能减碳提供了关键参考指标。 不仅进一步推动各地新项目的审批和建设,也引导现有项目采用先进技术提高能源效率,有利于促进整体能源效率提升。 水平不断提高。

2、用好能效指标是推动行业节能减碳的重要支撑

一是指导开展能效对标工作。 能效对标是寻找能效差距、挖掘节能潜力、促进企业节能减碳的重要工作手段。 《通知》给出了重点领域能效标杆水平和标杆水平指标,提出能效低于行业标杆水平的存量项目要分步开展节能减碳技术改造。循序渐进,力争达到标杆水平。 这为能效对标在基准选择、方案制定、对标实践、指标评价、实施措施等方面提供了重要的指标参考。

二是坚决遏制能源不合理利用。 实现碳达峰、碳中和,必须走高质量发展道路。 只有更好地做好高耗能行业节能减排技术改造,才能遏制“两高”项目盲目发展。 《通知》明确,要坚决遏制高耗能项目不合理用能,对能效低于行业标杆水平、未能按期升级的项目限制用能。 这既保证了工业发展,又抑制了能源过度消耗。 使用,可谓“一石二鸟”。

三是推动形成强大的国内市场。 随着节能减碳工作的深入开展,迫切需要开展节能技术装备评价,加快推广和产业应用,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在节能减碳方面取得更大突破。减少。 《通知》公布了行业能效基准和基准水平,对节能减碳改造提出了具体要求。 这为加快节能减碳技术装备的创新、评价和产业化提供了科学参考,将有效推动绿色低碳技术的研发和评价。 、示范推广工作有效促进了强大国内市场的形成。

四是切实支持节能评估工作。 节能评价是在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审批阶段对能源使用情况进行科学合理的分析评价,是进一步溯源、干预项目建设前期工作的重要举措。 《通知》明确,拟建和在建项目要按照能效对标水平建设要求实施,并在相关重点领域设立能效对标水平具体指标。 这为节能评价提供了重要依据,可以从根本上避免不合理用能项目的开工建设,可以确保新建项目从源头上提高能源利用效率能耗管理系统产品分类标准,为政府和企业项目决策提供科学参考,有效遏制“双能源消费”。 高”项目盲目发展。

能耗管理系统产品分类标准_节能降碳的好处_节能降碳的重要性

3、确保能效水平指标充分发挥作用,需形成政策合力

一是加快淘汰落后设备。 《通知》和《意见》要求坚决淘汰落后产能、落后技术、落后产品。 建议以能效标杆水平和标杆水平为依据,结合国家相关产业布局规划、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能源消费双控和环境标准等。 出台政策措施,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推动技术落后、能效低的装置关停退出。

二是推动节能技术装备突破。 《通知》和《意见》要求加快推广应用先进成熟的绿色低碳技术装备。 建议引导科研院所和节能服务机构开展提高能源效率共性关键技术和成套设备研究,充分发挥行业协会、中介机构的专业基础和信息优势建立高水平的节能减碳技术评价推广平台,为企业提供科学、客观的评价服务,加大节能减碳研究成果的推广力度。

三是建立技术改造企业名录。 《意见》提出建立技术改造企业名单。 建议各地政府、行业协会根据重点行业能效标杆水平和标杆水平,系统梳理本地区、行业重点领域节能减碳改造企业名单,推动名单企业制定。 谋划转型升级方案,明确转型目标、时间节点、技术路线、实施路径等,落实具体工作措施。 同时,根据能效水平制定和修订相关国家标准。

四是完善金融服务支持政策。 《通知》和《意见》提出,推动金融机构在风险可控、业务可持续的前提下,为节能减排效果显着的重点项目提供优质金融服务。 建议行业组织加强与金融机构的合作交流,依托技改企业名单,充分发挥专业技术优势,在金融机构进一步细化时充当“智库”和“顾问”支持政策。

五是打造行业试点标杆。 《意见》提出公布节能“领军人物”名单,形成一批可借鉴、可复制、可推广的节能典型案例。 建议有关方面及时总结好的经验做法,通过会议、出版物、展览等形式广泛宣传,营造鼓励先进、鞭策后进、全社会共同推动的良好氛围。重点行业节能减碳。

(李永亮 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中国化学节能技术协会)

近年来高能耗管理,随着双碳战略的实施,中央空调技术逐渐从机组本身节能转向系统运行节能。

在公共建筑中,暖通空调能耗通常占总能耗的50%以上。 据现场测试,90%以上的中央空调制冷机房运行能效(不含终端能耗)在3.5以下,仍与高效机房水平相当。 差距较大。

在我国,目前中央空调系统的能效等级还没有相关的国家标准,而在美国、新加坡等地,高效机房的技术发展较早。

新加坡是全球对绿色建筑要求最高的国家之一。 对于总装机容量>500Rt的空调系统,最高“白金级”要求冷藏室年平均能效高于5.41; 年平均能效高于5.0的中央空调机房为高效制冷机房。

制冷设备效率低下的主要问题

制冷机房的能耗包括冷水机组、冷冻水泵、冷却水泵、冷却塔。 它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受多个子系统和多个参数的影响。 其运行能效水平与系统设计、设备能效、水系统阻力、系统控制等有关。 它与战略等密切相关,对设计和运维管理的整体专业性要求较高。

空调系统的低效率首先体现在“量”的不匹配,即系统容量输出与负荷需求的不匹配。

对于冷水机组来说,传统的冷藏室设备选型往往只考虑额定工况的制冷量,存在较大的余量。 冷负荷甚至长期达不到设计冷量,出现类似“大马拉车”的过剩冷量,造成冷量浪费,能效低下。

对于水系统来说,由于管道的热惯性和管网水力不均匀,在部分负荷下经常出现冷却水供给过多和供回水温度低的情况,造成输送和输送能耗的浪费。分配。

空调系统的低效率运行还体现在“质”的不适应,如设计水温与实际需求不适应、压力比与工况需求不适应、以及冷水机组长期在非高效区运行等,导致综合能效难以提升。

高效机房的两种主要实现方式

设备高效并不意味着运行节能。 高效冷藏室需要彻底改造,要有新的理念:

发展路径

(一)通过建筑物在实际使用中长期积累的运行能源效率进行评价;

(2)按需定制开发满足适应性的高效设备;

(3)注重设计、施工、运行和维护的全生命周期,获得合理的投资和节能效益。

从系统适应性设计、管道降阻设计、智能控制调节等方面进行精细化管理,尽可能提高冷藏室的能效,实现节能和经济效益最大化。

01适合所有工况的高效设备

高效率的设备是系统高效运行的基础。 为了提高系统在全工况下的能源效率,在选择水系统主要设备时,需要采用全工况下的高效设备。 冷水机组是空调水系统的核心设备,需要根据建筑负荷工况的要求合理配置变频冷水机组。

变频离心机的压力比和容量是同向调节的,不能解耦独立调节。 适用于负荷随季节变化的场合,如舒适空调等。

随着永磁变频电机及控制等节能技术、磁悬浮、空气悬浮等无油轴承的发展以及离心压缩机空气动力效率的提高,冰箱整体能效得到大幅提升全年来看,离心机各环节效率基本持平。 已经接近极限了。 如果没有新的理论突破,机组的能源效率将难以进一步提高。

变频变容量螺杆机实现了容量与压力比的完全解耦调节,既能满足小负荷高压力比(降低转速、延迟排气),又能实现大负荷低压力比(提高转速,提前排气)工作。 在各种工况下保持高效率。

通过磁悬浮离心机与永磁变频螺杆机在整个工况下的能效对比可以看出,在“大负载、高压力比”区域,两者的性能相当; 在“小负载、低压比”领域,永磁变频螺杆机性能优势明显,COP提升10%~25%,综合能效IPLV高出8%~10% 。

除冷水机组外,水系统中所有主要设备均建议采用永磁变频、直驱等节能技术,如风机盘管、冷却塔、变频水泵等设备节能均可显着改善。

设备

节能技术

传统设备

效率

高效设备

效率

风机盘管

直流无

有刷电机

35%~40%

48%~52%

组合式空调箱

EC风机

42%~52%

62%~68%

冷却塔

永磁电机,直驱结构

40%~50%

55%~60%

水泵

永磁电机,直驱结构

72%~74%

中央空调节能_中央空调制冷机房工作原理_高能耗管理

78%~80%

水系统变频设备对照表

02 系统适应性设计

为了实现整个系统的全局最优能源效率,需要根据建筑荷载条件的要求开发精确适配的设备。 适配参数包括制冷量、温度、压比、高效区四个方面。 通过能耗模拟、大数据分析等技术手段,使空调系统在“量”和“质”上都能适应负荷工况的要求。

制冷量属于“量”的概念,更容易实现适配。 应深入分析建筑物年负荷、室外温湿度等运行参数,优化系统设计,在全范围工况下,特别是低负荷运行下合理配置冷水机组。 模型选择和控制策略,尽量节省低负荷运行时的能耗,实现空调系统容量输出与负荷需求的自适应。

温度、压力比、高效区属于“质量”的概念,常常被忽视。 不同的地区、应用、气候条件,要求不同,适应实现起来也比较复杂。

为了实现系统的全局优化设计,可以基于系统年能耗模拟方法对设计方案的节能性和经济性进行评估,从而选择冷冻温度的最优设计值。供回水及冷却侧供回水温度。

综合考虑空调系统在全工况下的运行情况,结合变频离心机和变频变容量螺杆机各自的优点,进行冷水机组的合理组合配置,调节容量输出和运行压力比,降低能耗,实现在工况范围内冷机压力比对工况要求的适应。

三台650RT永磁变频离心机和一台300RT永磁变频螺杆机组合运行性能曲线(百分比为最佳切换冷水机负载率)

实现高效区适配,还需要依靠永磁变频、大数据等技术的应用,用全工况气动设计方法替代传统的额定工况设计方法,目标是优化整个工况的综合能源效率。

通过分析不同建筑荷载、工况、时间等运行特性,定制设计适应变速、宽荷载范围的叶轮、扩压器等气动结构,扩大高效运行区域,实现特性变频压缩机与空调设备全年运行特性的优化适配,达到全年运行节能的目的。

另外,在管网降阻设计中,应准确计算和优化循环水网的管道长度、流量、管径、水流速度、沿途阻力分量和局部阻力分量,并提出相应的减阻方案。独立控制技术可应用到冷藏室的设计中,在施工、运行和维护过程中,应尽可能降低水泵的扬程,减少不必要的输配电能耗,提高制冷系统的压力比。供水系统可以进行调整。 通过管道降阻的优化设计,泵的扬程可从43m降低到24m。

03水系统管道优化

最后,由于中央空调系统是一个多子系统耦合的复杂系统,单一地控制某一参数并不能达到整个空调系统的最佳节能效果。 因此,有必要基于全局能效优化模拟方法,定制中央空调系统节能运行与控制的整体策略。 ,才能真正实现空调系统运行的节能效果。

普通冷水机房能耗高、系统稳定性差、管理困难。 舒适百级高效冷水机房系统,采用高效冷水机、高效水泵、水塔、优化管网阻力以及精准优化的控制策略,使冷水机、水泵、冷却塔等主要设备在各种负载下高效运行,提高冷水机房系统的整体能效,有助于实现节能、环保、低碳的目标。 舒适100高效冷水机房系统解决方案可使冷水机房全年整体制冷能效EER达到6.5。

舒适百高效冷水机房解决方案包括高效冷水机房设备、水温优化控制策略、温差优化控制系统、主泵变流量系统、冷却水优化控制系统、管网优化低阻力系统、自动控制以及能效管理系统和高精度测量验证系统等。

三总结

提高空调系统运行特性与建筑荷载条件的适应性对于实现高效制冷机房至关重要。 需要对应用的年负荷工况进行深入分析,通过系统优化设计和设备定制开发,满足容量、等级、压比、高效区的适应要求,真正实现“按需定制、精准适配”,提高系统运行的能效。

高效冷藏室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 首先,所有水系统必须提高整个工作范围的能源效率;

其次,在满足室内热舒适性的前提下,应根据适当的介质温度和大温差工况进行系统设计,提高冷水机组的能效,降低输配电能耗;

此外,还需对管网进行精细化设计,降低输配电系统的水阻和水头;

最后利用智能控制系统进行优化控制、精确检测测量、调整诊断,实现长期高效运行。

未来,随着“双碳”政策的实施,高效机房将是新建和改造空调系统项目的发展趋势,市场发展必然向一体化系统整体解决方案转变。

在线咨询

微信扫一扫

微信联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