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解最新公司动态及行业资讯
了解最新公司动态及行业资讯
党的十八大以来,四平市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省委、省政府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重大决策部署,坚持全市能源消费总量和强度“双控”目标,全面促进各产业发展。 实施综合节能措施,完成了省政府下达的“十三五”期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下降15.3%和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下降3.4%的目标.
紧盯目标任务,强化责任分工。 四平市及时将能源消费目标分解到县(市)区、重点行业和重点用能单位。 召开四平市节能工作领导小组工作会议,部署部署年度重点工作,推动各县(市)区能源消费总量和强度“双控”年度目标任务的落实和“亿万”行动企业。 四平市发展改革委牵头开展全市节能工作,工信局、统计局等部门也各司其职、各司其职,形成了工作格局。共同努力,共同管理。
严格行业准入,调整产业结构。 严格执行行业准入标准,淘汰国家明令禁止的落后、高耗能设备。 严格执行《吉林省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审查办法(修订版)》,加强事中事后监管。 大力发展清洁能源和非化石能源,积极推进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建设,控制煤炭消费总量,推进降低全市煤炭消费比重工作。
同心协力攻坚克难,开展节能降耗工作。 四平市围绕工业节能,对吉林金钢等企业开展节能督查,并对督查结果进行了公示。 组织30多家企业开展节能自愿诊断工作,帮助企业发现节能潜力,推动企业实施节能技术改造。 开展建筑节能。 严格执行建筑节能强制性标准和专项验收制度,新建工程节能设计符合吉林省建筑节能设计标准要求。 四平市民用绿色建筑比例达到80%以上,达到城市绿色建筑占新建建筑比例的目标要求。 积极组织区内单位参与可再生能源应用示范项目申报。 目前吉林重点企业能耗管理系统,康养中心综合楼项目已有申报。 开展交通运输节能。 四平市把结构优化调整作为交通运输节能减排的重要抓手,进一步优化交通基础设施布局,优先发展城市公共交通和慢行交通,提高公共交通运行效率和服务质量。城市公共交通。 全市拥有新能源客车162辆,新增新能源汽车6辆。 开展公共机构节能,共申报节能改造项目4个,安排专项资金110万元,项目改造全部完成。 推动全市事业单位示范单位创建。 积极引导四平市办事管理局等5家事业单位申报省级节约型事业单位示范单位,全部通过省评审验收。 开展重点用能单位和用能设备节能工作。 组织开展重点用能单位节能目标责任考核考核,每月发送重点用能企业能耗报表,加强跟踪管理,积极推广重点用能企业能耗在线监测系统。金钢、四平热电、双辽电厂等用电单位。 组织开展燃煤锅炉、电机等重点耗能设备能效提升,落实《四平市10吨以上锅炉名录》,推进节能管理。
深入用能企业,开展节能专项督查。 四平市节能监察中心完成重点用能企业节能专项监察任务,形成节能专项监察报告; 组织开展能效、水效标识检查,将四平华盛、欧亚等家电商场销售纳入《中华人民共和国能效标识产品目录》的家电产品相应地检查。
2022年,四平市将继续坚持高质量发展,严格行业准入,坚决遏制“两高”项目盲目发展,扎实推进“双碳”工作,全力建设美丽四平、快乐的家。
近日,吉林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印发《2021年吉林省工业资源节约和综合利用工作重点》,力争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单位增加值综合能耗降低约2021年3%,培育绿色制造企业30家左右。 作为示范单位,工业固废综合利用率和工业用水效率不断提高。
2021年吉林省工业资源节约与综合利用重点
2021年是实施“十四五”规划的开局之年。 全省(吉林省,下同)工业节能与综合利用系统要认真践行绿色发展理念,深入实施绿色制造工程,持续推进工业资源节约和资源节约。 综合利用。 要以助力实现碳达峰和碳中和目标为导向,加快构建现代工业绿色制造体系,推动全省工业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 现将年度工作重点制定如下。
一、主要目标
2021年,全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综合能耗增加值下降3%左右,培育绿色制造示范单位30个左右。 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和工业用水效率将不断提高。
二、重点工作
(一)加强“十四五”时期顶层设计。
一、结合国家绿色制造体系建设工作要求和省委、省政府部署安排,制定印发《吉林省“十四五”期间绿色制造体系建设工作方案》,明确建设目标、主要内容和发展路径,研究制定保障措施和配套政策,加快全省绿色制造体系建设进程。
2.根据工业和信息化部和省委、省政府部署,全省工业和信息化系统组织开展重点工业企业产能释放和碳达峰趋势研究围绕助力全省碳达峰和碳中和目标,推进工业领域节能降耗。 提高能源效率。
(二)加快构建现代绿色制造体系。
3.推进绿色工厂创建。 以电子信息、汽车、机械装备、生物医药、新材料、轻工、建材等行业为重点,开展省级绿色工厂建设,积极组织申报国家级绿色工厂,今年力争创建30家绿色工厂。
4.推进绿色产业园区建设。 加强培训引导,积极组织参与国家级绿色产业园区建设,开展省级绿色产业园区创建工作。 今年,我们将着力打造1-2个绿色产业园区。
5.推动绿色设计产品创作。 围绕国家绿色设计产品标准吉林重点企业能耗管理系统,引导企业采取自主声明或自愿认证,积极打造省级和国家级绿色设计产品。
6.开展绿色供应链管理示范。 以汽车、家电电子、机械等行业为重点,引导企业开展评价,努力打造一批国家级绿色供应链管理示范企业。 鼓励行业领先企业构建数据支撑、网络共享、智能协同的绿色供应链管理体系,将绿色低碳理念贯穿于产品设计、采购、生产、销售、回收、回收等全过程。复用,提高供应链协同水平。
7.推进工业绿色设计示范。 按照国家实施工业绿色设计示范工作的要求,重点关注轻工、建材、电器电子、汽车等对生态环境影响大、产品范围广的行业,并选择重点绿色设计企业申报国家绿色设计示范企业。
八、加强事中事后管理。 按照国家《绿色制造体系管理暂行办法》关于“绿色制造体系示范单位每3年进行一次评审”等相关要求,对符合条件的企业(单位)开展评审,推动提升绿色工厂绿色低碳发展能力。 鼓励绿色制造单位发布绿色发展报告,分享先进经验和典型做法,履行绿色发展社会责任。
九、加大资金支持力度。 按照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的指导意见》(国发〔2021〕4号)等政策,企业在鼓励申报绿色制造试点示范项目。 配合落实国家节能节水、环保专用设备企业所得税和资源综合利用增值税优惠政策。
(三)加强工业节能。
10.实施工业节能监察。 按照工信部部署要求,落实国家节能专项督查,继续做好全省日常节能督查和“双随机、一公开”现场督查工作. 制定实施2021年全省工业节能督查计划,完成年度工业节能督查任务。
11.开展节能诊断服务。 优化一批服务能力强的第三方节能诊断服务机构,充分发挥技术支撑作用。 结合节能目标、产业结构和绿色低碳发展要求,找准特点,突出重点,加强节能诊断机构精准服务,进一步提高节能诊断成果应用水平。 实施重点行业、中小企业、重点用能设备、区域集中节能诊断服务。 鼓励确诊企业根据节能诊断建议实施节能技改,积极申报我省节能技改项目。
12.实施节能技术改造。 以钢铁、建材、石化等重点行业为重点,加快先进节能技术、装备和产品的推广应用,推动实施水电利用等一批节能改造项目。余热余压、能源系统优化、锅炉节能改造。
13.加强节能示范引导。 组织申报全国工业节能技术装备、“能效之星”产品、“能效领跑者”示范。 加快推广国家鼓励的先进节能技术、工艺和装备,引导工业企业采用先进节能技术和工艺。
14.推进绿色数据中心建设。 结合我省实际,积极推广国家鼓励的绿色数据中心先进适用技术产品。 会同有关部门,积极组织申报国家绿色数据中心项目。
(四)加强工业节水。
15.推广先进节水技术、工艺和装备。 围绕企业节水需求,开展重点工业企业节水对标等节水交流活动,加快推广应用国家鼓励的先进工业节水技术、工艺和装备,促进企业节水能力提升。
16.开展示范创作。 围绕钢铁、建材、石化、化工等重点行业,会同有关部门征集一批国家工业节水工艺、技术和装备名录,积极储备培育一批国家“节水领跑者”示范企业。 会同有关部门创建一批节水型企业。
(五)壮大绿色制造产业。
17.落实环保装备制造业规范条件。 组织申报符合工信部《环保设备制造标准要求》名单,努力推动一批企业入选国家示范。 加强日常管理,推动污水处理、环境监测仪器、大气治理等环保装备制造行业规范发展。
(六)促进产业资源综合利用。
18.加强工业资源综合利用。 开展新《固体废物法》的宣传引导,加快工业企业在国家工业资源综合利用中采用先进技术、工艺和装备。 推进钢渣、粉煤灰等大宗工业固废综合利用,认真落实考核管理制度要求,严格考核管理。 参与白山市、汪清县大宗固体废物综合利用基地建设,进一步促进工业资源综合利用。
19.推进再生资源行业规范化管理。 组织企业申报工信部相关行业标准条件,加强对列入公告企业的事中事后监管,促进再生资源产业规范化、规模化发展。 按照工信部部署要求,加强再制造产品管理。
20.推进新能源汽车动力蓄电池回收利用试点项目建设。 落实国家要求,加强对全省新能源汽车动力蓄电池回收企业动态监测分析。 加快建设吉林铁阳盛日循环科技有限公司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回收利用试点项目。
(七)落实工业环境保护和电煤供应保障任务。
21.做好重污染天气应急处置工作,保障电力、煤炭供应。 按要求修订完善工业企业重污染天气应急预案,配合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 加强动力煤供需调度监测,加快动力煤储备工程建设,落实全年动力煤保供重点任务,确保重点火电企业采暖季稳定运行。
(八)广泛开展宣传培训。
22.按照国家和省委、省政府部署要求,加强工业节能、节水与综合利用、工业绿色低碳发展等方面的宣传培训。 通过优秀案例发布、经验交流、听课观摩、媒体宣传等不同方式,开展年度工业资源节约与综合利用培训交流活动,在全省形成绿色工业发展的良好氛围。
公司地址:
江西省南昌市红谷滩新区凤凰中大道926号中洋大厦写字楼21楼
电子邮件:
sales@ctrlworks.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