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了解最新公司动态及行业资讯

新闻中心

了解最新公司动态及行业资讯

新闻详情

青岛高新区:锚定“双碳”目标 培育绿色创新企业集群
时间:2023-06-13   

青岛高新区葫芦巷生态水系 陈本伟 摄

科技日报记者王建高通讯员李青建

“这种玉簪属植物的叶子有严重的焦边,这是一种常见的炭疽病,需要将病叶从基部摘除。” 7月12日,山东省青岛市高新区东方伊甸园植物医院的一名医生为“植物病人”开药诊断。 这种独特的植物诊断是青岛高新区绿色高质量发展的最直接体现。

“做好碳达峰和碳中和已成为‘十四五’时期的一项重要任务。青岛高新区以科技创新为引领,以建设世界一流高新园区为目标,高质量发展示范区,推动形成绿色生产方式和绿色生活方式。 青岛高新区科技创新处负责人表示,为贯彻落实科技部《国家高新区绿色发展专项行动实施方案》要求,青岛高新区开发区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以科技创新为核心,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探索绿色发展示范新路子。

锚定目标,加大环境监管力度

全区环境空气质量综合指数明显改善20%以上,环境空气优良率提高21.4个百分点。 这是青岛高新区通过推进燃煤锅炉超低排放改造、深入推进VOC治理、加强扬尘治理等措施,加强空气质量管控带来的显著成效。

作为发起《国家高新区“碳达峰碳中和”行动宣言》的12个高新区之一,青岛高新区以碳达峰和碳中和为目标,充分吸收和借鉴国内外国外生态城建设经验,高新区以建设新生态区为起点,发布山东省首个区域生态建设指标体系,坚持系统规划,通过加强科研攻关等措施,打造特色亮点、推进试点建设、寻求国际合作,区域开发强度和生态红线划定范围等内容规定了明确的目标管控范围,对区域大气、水、噪声环境质量达标率、无害化处置等设置约束指标生活垃圾、清洁能源等,坚持走在绿色发展的前列。 目前,青岛高新区已获批国家低碳产业园区试点园区、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区、国家生态文明示范区。

“青岛高新区实行差异化监管,加强对重点排污单位的自动化监测管理,依法依规严厉监管污染治理任务的违法失信企业,从源头上减少危险废物的产生,工业固废处置率达到100% 同时,督促企业优化工艺流程,落实危险废物减排措施,增强“非现场执法”能力,运用手机端软件、污染源等智能化手段监测系统、固废监管平台、用电量监测,实现线上线下监管联动青岛园区能耗管理系统,不断提升监管效率。” 青岛市生态环境局高新区分局负责人告诉科技日报记者,青岛高新区还对企业危险废物产生、贮存、转移全过程进行监管,编制应急环保规定。 事故应急预案和危险废物规范化管理。 同时,定期排查园区企业环境风险,不定期抽查企业绿色环保指标,加大环境监管力度。 截至目前,青岛高新区未发生突发环境污染事件。

科技创新助力绿色产业升级

位于青岛高新区的青岛嘉铭测控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嘉铭测控)喜讯传来:其自主研发生产的JMS-CLM II型大肠菌群在线自动监测仪已通过连续4年中标中国环境监测总站项目。 已提供 69 台监视器。 据了解,佳明测控大肠菌群在线全自动监测仪达到了世界领先水平,突破了单一水质微生物指标检测仪器的“束缚”,搭建了多功能的水质检测实验室平台。

COVID-19疫情期间,捐赠了两台在线大肠菌群监测仪,第一时间安装在武汉市雷神山医院和火神山医院的排污口,为保障医院高效运转做出了重要贡献。

科技创新是青岛高新区的内在基因。 青岛高新区以创新型产业集群建设为抓手,重点发展低污染、低能耗的新一代信息技术、医疗医药、人工智能+高端装备制造和现代技术服务业,低排放主导产业,大力发展绿色低碳技术。 青岛高新区围绕主导产业链各环节,梳理共性绿色低碳技术需求,实施“挂牌挂帅”重点攻关项目,探索建立健全绿色发展需求导向、以问题为导向立项机制,充分发挥战略科技优势,加快形成以市场为导向、以企业为主体、以关键技术研发为支撑的产业技术创新体系,促进产业链绿色融合和创新链。

在青岛高新区,青岛老鹰海纳光电环保集团自主研发的各类光谱模块已逐步替代进口光谱分析模块,彰显“中国制造”在国内新环保核心领域的实力; 青岛海纳能源环保科技 公司在工业润滑油、非标汽柴油等成品废油的提纯分离技术服务方面成绩斐然,产品和技术被列入《重点目录》国家鼓励发展的环保技术与装备》; 青岛华云空气科技有限公司可提供空调及监控一站式解决方案。 COVID-19疫情期间,生产的空气消毒机第一时间捐赠给武汉汉阳医院和黄冈医疗中心,全面开展人机共存消毒; 青岛飞友特检测有限公司等环保相关企业也依托自身技术优势,研发出一批优质环保产品并进入市场,为解决环境治理难题提供了一系列快速解决方案。

产城融合释放绿色发展潜力

青岛高新区腹地智力岛,风景宜人。 颇具现代感的高楼大厦,蜿蜒曲折的景观水系,风格迥异的绿地和树林,还有白鹭、海鸥等各种鸟类。 场景。 青岛高新区正式获批国家AAA级旅游景区,成为青岛首家以高科技体验为特色的开放式科技生态景区; 青岛高新区水系景观设计及专项规划获“亚洲城市景观奖”; 万艺术公园、香茅河湿地公园均免费向公众开放,成为人们运动、休闲、观光的好去处。

青岛高新区围绕第三代城市综合体框架深化规划,坚持产城融合,遵循“生产、生活、生态”理念,构建生态发展“生态子午线、湿地岛链”框架。 坚持“把蓝图画到底”,严格落实总体规划,高标准建设水系绿地,拥有香茅河等水系景观600万平方米,道路绿化230万平方米,打造一个“倚江、听海、九江”的城市品牌。

在青岛高新区,亚洲首个伊甸园项目开工建设。 为积极响应国家2030年碳达峰、2060年碳中和的号召,青岛东方伊甸园项目从设计之初就将绿色发展理念贯穿于项目的始终。 在设计和施工过程中,通过合理改良土壤条件,提高碳汇能力; 通过大型场馆的绿色低碳设计和结构优化,可以减少材料的使用。 在未来的运营过程中,青岛东方伊甸园项目将采用智能化管理、低碳改造,减少高碳排放材料的使用,鼓励游客绿色低碳出行,未来采购森林碳汇,践行绿色发展,将其打造成国家级示范园区,以全球碳中和为目标,为国家碳达峰和碳中和贡献力量。

以科技引领,以绿色科技赋能,推动青岛高新区绿色高质量发展。 “‘十四五’开启新篇章,青岛高新区将加大绿色交通、绿色建筑、绿色能源等绿色发展环境建设,进一步完善环境监管体系和长效机制。环境治理机制。” 青岛高新区科技创新处负责人表示,青岛高新区以创新驱动发展示范区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为目标,构建全生命周期科技型企业大雁培育体系,打造“雏雁成长、壮雁展翅、领头雁引领、大雁齐飞”的发展格局,推动先进技术落地和产业化,形成绿色创新型企业集群,写好绿色发展“大文章”,以高水平生态环境保护推动高质量发展。

5月25日,2023中国国际大数据博览会“构建绿色低碳与数字化建设高峰论坛”在贵阳举行。 论坛围绕“绿色和数字智能推动建筑业高质量发展”这一主题展开。 专家学者齐​​聚一堂,交流分享数字化、双碳领域的前沿技术,介绍建筑绿色化、数字化建设的成功案例,共同推动建筑行业数字化转型。

“十四五”时期是全面推进建筑业绿色化、数字化发展的重大机遇期。 近年来,绿色化、智能化、工业化成为贵州建筑业发展新方向,成为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加快建筑业转型升级的重要动力。

贵安新区华为云数据中心。

以数字化促绿色化,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可以产生“1+1>2”的整体效应。 地处西南腹地的贵州,依托良好生态,抓住机遇,将大数据和生态文明建设两张“名片”有机融合,以大数据等数字技术赋能生态文明建设,云计算、人工智能。 智能化不断拓宽绿色发展道路。

科技解决问题:生态治理变“智能”

“黑烟车辆的管控现在已经实现了24/7无人值守的监控、筛选、照片上传,不再需要人工在路上设置卡点进行随机检测,节省了大量人力。” 贵阳市生态环境保护综合行政执法支队机动车尾气治理执法科科长吴廷文向记者介绍了贵阳市黑烟车辆治理工作的变化情况。近年来的城市。

据介绍,该冒烟车及遥感检测系统可通过对经过的冒烟车进行抓拍并自动对烟雾等级进行初审贵州工业能耗管理系统,实现全天候无人监控、自动筛选、保存、传输、回放冒烟车视频。碎片化等功能,让黑烟车辆的排查整改更加高效。

通过控制中心电子显示屏可以看到,系统检测重点路段每日车流量、抓获黑烟车辆数量等点位实时数据,以及时间、地点、排烟量等。被抓获车辆的状态都被详细记录下来。

“该系统会在抓拍过程中自动对比烟雾浓度,提高我们查找和处置冒烟车辆的效率。” 吴廷文说,目前,贵阳市系统在重点路段共设置了22套黑烟车和遥感检测。 截至2023年5月10日,系统累计审核黑烟车辆数据32267条。

贵州工业能耗管理系统_工业能耗监测系统_工业能耗在线监测

观山湖区生态环境网格化精准监管平台

生态治理是一项系统工程。 数字技术的加持为其提供了全程技术支持,使准确识别和实时跟踪环境数据成为常态,使及时研判、系统解决生态问题成为现实。

凭借海量数据和强大算力,生态治理既有高效监测、主动预警的“千里眼”和“乐耳”,也有科学分析和有效应对的“聪明大脑”和“灵巧手”,助力生态治理升级生态环境治理 为了“智慧”的缘故。

科技赋能:行业读懂“绿色”二字

走进贵阳众安科技集团有限公司的生产车间,拉丝、绞线等生产设备正在高速运转,电线电缆的线圈在源源不断地生产着。 智能生产线上安装的高清摄像头、工控机、传感器等采集的数据,可以更好地帮助优化生产流程。

“我们采用先进的‘一级碳纤维过滤装置+二级活性炭吸附’组合工艺,实现废气超低排放,减少污染物产生量。” 公司技术总工程师龚元良介绍,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弃物、不合格产品,由具有回收资质的单位回收再利用,减少了不可再生能源的投入。

贵阳众安科技集团有限公司生产车间

大数据应用与循环经济理念的融合,极大地提升了众安公司的生产管理和制造水平,整体工作效率提高了30%,生产线能耗相比降低了10%左右采用传统工艺,每天可回收废水350吨。

截至目前,贵安贵阳拥有国家级绿色工厂16家,国家级绿色产业园区3个,国家级绿色设计产品13个,国家级绿色供应链管理企业6家。 通过数字技术与工业技术的深度融合,形成“工业互联网+绿色制造”的应用场景。

在吉利汽车贵阳制造基地,全自动智能机器人按照既定程序进行焊接作业。

高质量发展离不开良好的生态环境。 加快数字化和绿色化协同转型,有利于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经济体系。 数字化与绿色化融合,有利于降低全链条能源消耗,促进生产效率和能源效率的共同提升,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的深度融合,让发展质量更高,色彩更丰富。会更完整。

科技激活:城市发展更“智能”

“通过生态观山湖APP,我可以知道每天的气温、空气质量等数据,广场舞的噪音没有超标,所有数据都可以看到,非常方便。” 在贵阳市观山湖区七景湾社区,居民陈学民每天都会通过手机查看社区的生态环境指标。

陈学敏告诉记者,在观山湖区,经常可以看到智慧城市的“影子”。 “我经常去观山湖公园,每次去之前,习惯通过微信公众号、手机APP、触摸屏了解公园的负氧离子、温度、湿度、空气质量、实时客流等信息屏幕等渠道,园区还提供旅游线路引导、设施服务、科普知识推送等多种服务。

如今,贵阳不少园区也将大数据、互联网等新兴技术充分应用到日常管理中,打造智能票务、门禁、引导、节能、监控等系统,优先考虑市民需求,提供多样化服务。服务,越来越多的宜居生活应用场景走进了市民的生活。

数字化、智能化助力打造高品质宜居生活。 图为贵阳市关山湖公园。

入园在线预约、全景VR观景、合同无纸化、健身手机签到、线上二手交易……如今,依托数字技术,绿色消费、绿色出行、绿色家居等应用场景正在成为越来越丰富,使城市更加负担得起。 家,更舒服。

生态美、产业强、数字化和绿色化相互依存、相辅相成。 贵州大数据产业从无到有、从大到强,充分得益于得天独厚的气候资源和良好生态环境的赋能。 良好的生态环境为贵州经济发展带来的后发优势正逐步凸显。 黔黔大地跃上“云端”,加速“绿色”飞跃,在发展共赢、生态共赢的高质量发展道路上奔跑。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尚玉杰

编辑王健

二审王元白

钱江东在三审

在线咨询

微信扫一扫

微信联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