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解最新公司动态及行业资讯
了解最新公司动态及行业资讯
为进一步规范金鼎锌业冶炼组织机构设置和岗位设置管理,按照“三改”措施的有关要求,近日,金鼎锌业冶炼精简高效设置组织机构,岗位设置扎实推进机构改革。 并取得了初步成效。
推进制度整合。 在组织架构方面,冶炼厂管理职能部门调整为4个办公室:综合管理办公室、党群办公室、安全环保办公室、设备能源办公室。 在管理职能方面,生产事业部调整为3个办公室:生产调度室、技术研发室、质检室。 生产单元调整方面,合并为5个分厂:分为硫酸分厂、液体生产分厂、电锌分厂、综合分厂、检修分厂。 冶炼厂组织调整后,车间部门由原来的18个减少到10个,减少率44%,管理人员从原来的74人减少到34人,减少率54%。 新模式。
进行工作分配。 共设置178个管理岗位(基层管理人员、职能人员、技术人员、专才),并根据所涉岗位和职责难易程度重新公布薪酬标准,做到创新绩效考核方式岳阳冶炼厂能耗管理系统,让创造价值的人收获价值。 改革的主旋律。
选优强干部。 冶炼厂率先精简干部,大幅精简总体编制,重新修订岗位职责,使各职级岗位职责更加明确,分工更加明确。 同时,根据工作难易程度、职责分工、岗位要求、工作量等因素,重新设置岗位薪酬等级,首次实行全员竞聘。 通过竞聘,每个岗位都聘用了最合适的员工,实现了责、权、利的统一,人力资源的优化配置。 (通讯员:高长智)
为加快5G、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等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与有色金属行业融合创新发展,有效引导有色金属企业智能化升级,在按照《国家智能制造标准体系建设导则》的总体要求,国家发改委、自然资源部联合编制了《有色金属智能矿山建设导则》金属工业(试行)、《有色金属工业智能冶炼厂建设导则(试行)》、《有色金属工业智能加工厂建设导则(试行)》,现将宣布。
附录:
1.有色金属行业智能矿山建设导则(试行)
2.有色金属行业智能冶炼厂建设导则(试行)
3.有色金属行业智能加工厂建设导则(试行)
国家发改委
自然资源部
2020 年 4 月 28 日
现将《指南》有关内容解释如下。
2020年4月,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自然资源部联合发布《有色金属工业智能工厂(矿山)建设指南(试行)》(公告第19号)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自然资源部 2020 年发布的《指南》,以下简称《指南》。 现将《指南》有关内容解释如下。
一、为什么要发布《指南》?
有色金属工业是典型的流程工业,具有种类繁多、原料来源复杂、工艺复杂、流程长、劳动条件苛刻等特点。 总体来看,有色金属行业智能制造水平相对落后,难以适应高质量发展的需要。 其中,矿山设备主要依靠人工驾驶作业,工作强度大,安全隐患大; 冶炼设备种类多,安全环保敏感源多,企业自动化管控水平参差不齐,尤其是工艺装备落后的小企业,更多依赖人工操作,环保和安全生产形势严峻很严重; 部分加工企业生产经营数据采用纸质填写,在线监测手段不足,质量控制能力不高,生产组织缺乏灵活性。
在新一轮科技革命蓬勃发展、资源环境约束加剧的新形势下,企业普遍认识到智能制造的重要性,加快推进数字化、网络化。 资产剥离等部分领域智能化应用取得突破,但多数企业面临建设目标和路径不明确、建设内容碎片化、建设重点不够、项目推进困难等问题。 认识不足,信息孤岛现象严重,容易陷入“重局部改造,轻整体优化”、“重业务系统建设,轻数据价值挖掘”、“重建设,轻运营”等误区和维护”。
为进一步促进5G、工业互联网、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的融合创新和集成应用,矿山、智能冶炼厂、智能加工厂建设导则,明确要求建设目标、建设路径、建设内容、基础支撑等。
2. 《指南》是如何制定的? 总体考虑是什么?
2019年4月,启动有色智能制造指南编制,包括中铝、江西铜业、中金等骨干企业,北矿、恩菲、中色等科研院所,宝信等智能制造供应商和华为。 成立采矿、冶炼、加工三个专项起草小组,先后对福建、广东、重庆等地21家有色金属企业开展智能制造调研,充分借鉴国内经验,形成《导则》初稿以及国外经验和其他行业经验。 经社会公示并征求发改委、科技部、自然资源部、生态环境部、应急部、国家总局等六部门意见市场监管方面进一步修改完善,经院士专家研究形成了《指导意见》。 《指南》的总体考虑如下:
一是充分对接国家政策,坚持前瞻与落实相结合。 《指南》以“互联网+制造”指导意见、智能制造工程实施指南等为指导,以国家智能制造标准体系为依托,旨在支持非制造业绿色、安全、高效发展。黑色金属企业。 总体设计采用基于工业互联网平台的云、边、端架构,结合有色企业特点,聚焦基础设施数字化转型、工业软件应用、基于工业大数据的协同创新. 在具体实施方面,《指导意见》强调前瞻性和实用性。 既充分考虑了企业智能制造建设的基础,又明确了老厂和新厂的建设路径,以及基础企业和龙头企业的建设重点,着力“夯实基础”,补齐短板”,着力推动5G、人工智能、虚拟现实等技术在远程协同、智能配料、电解槽短路识别、冶炼虚拟仿真等方面的应用,着力“定长板、谋大局”。突破”。
二是结合行业特点和发展需要,明确企业智能制造建设重点。 《指南》立足采冶加工业行业特点和智能制造现状,坚持问题导向,围绕矿山本质安全和资源密集型需求、清洁环保、冶炼的优质低耗要求,加工的质量稳定和生产灵活的要求。 聚焦研发、装备、生产、运营、供应链协同等核心业务环节,解决企业普遍面临的产线装备基础薄弱、安全环保管控水平低、两化融合等问题。信息和管理分层,技术应用动力不足。 问题。 《指南》通过设置智能装备、5G应用场景、行业应用等栏目,明确新技术的具体应用环节和建设重点,引导有条件的企业先行先试。
三是推进企业管理模式改革,构建持续优化保障机制。 为确保企业智能制造项目的顺利推进和建设成效,《导则》不仅明确了企业责任意识,引导企业做好顶层设计,确定了建设重点,而且还基于企业智能制造项目建设的成功经验,强调统筹规划和解决问题。 定位,从资金投入、组织规划、人才队伍、运维、信息资源、标准体系等方面明确基本支持要求,引导企业解决借贷普遍、重视不够、持续投入不足等问题资金、复合型人才缺乏等问题,为企业落实《指导意见》提供了基础保障。
3、智能矿山、智能冶炼厂、智能加工厂的建设目标分别有哪些侧重点?
有色企业智能制造建设目标是实现生产、装备、能源、物流等资源要素的数字化融合、网络共享和平台协同,打造具有自我感知、自我的有色金属智能化。 -学习、自决策、自执行、自适应的工厂(矿)。 其中,有色金属矿山具有矿区动态变化、事故风险率高、废弃物排放量大、资源回收率亟待提高的特点。 特别是一些矿山地处高寒、高海拔地区,机器换代需求迫切。 《意见》提出,要建设本质安全型、资源密集型、绿色高效的有色金属智能矿山; 有色金属冶炼具有生产条件复杂、作业环境恶劣、能源管理粗放、工艺建模和多工序协调困难等特点。 协同优化智能生产系统,精细化能效管控一体化清洁环保、优质低耗、安全高效的有色金属智能冶炼厂; 有色金属加工产品品种规格多,订货批量小,生产流程长,产品精度高。 由于要求高、物流调度频繁的特点,需要快速响应市场和客户的要求。 《意见》提出,建设质量稳定、协同高效、反应迅速的有色金属智能加工厂。
4、现有企业和新建企业的智能制造建设路径是怎样的?
针对有色金属企业生产规模不一、设备种类繁多、自动化水平参差不齐等问题,为适应企业发展实际,增强指导准确性,《导则》提出,企业应坚持“因企施策、问题导向、注重实效”,根据企业发展战略和生产经营实际,统筹规划、分步实施,明确建设重点,有序推进建设的智能制造。 对现有矿山、工厂,要根据企业需求的紧迫性、基础条件、经济承受能力等因素,制定实施方案。 完成综合一体化生产管控平台建设,实现业务全程跟踪追溯,同时不断积累相关数据,通过工业大数据平台实现数据的创新应用。 特别是对于中小加工企业,针对其生产规模小、自动化程度低、生产管理粗放等特点,《指南》提出要着力加强信息基础设施和信息安全建设,逐步开展设备数字化改造。 对于新建矿山厂区,要在矿山厂区总体规划的基础上,综合考虑技术、装备、信息化、和制造技术。 基础设施建设后期需要建设相关的生产管控系统,达产达标后在积累数据的基础上建设工业大数据分析平台。 同时,《指导意见》还指出,企业在开展实际建设时,可根据配套情况,同步推进上述工作。
5、《指南》为何采用基于工业互联网的“云、边、端”架构?
传统的IT架构已经难以支持大量的知识复用和功能扩展,制约了智能化的发展。 而基于工业互联网的技术架构,可以承载包含大量工业知识的数字化模型和微服务,大大提高了工业知识的重复性。 使用水平。 为突出前瞻性和实用性,《指南》鼓励企业采用基于工业互联网的“云、边、端”架构,大量使用基于传统IT架构的企业信息系统作为平台的数据源头,继续发挥系统的剩余价值,逐步推进传统信息化服务的云化部署,解决传统企业系统向工业互联网迁移、个体企业与行业平台对接等问题. 同时,《指南》鼓励企业以硬件、软件、数据等基础要素上云为先导,逐步推动企业实现核心业务系统云集成,实现跨企业云协同。 考虑到企业的技术基础、资金实力和发展需求,为发挥大企业的支撑和引领作用,《意见》提出,鼓励有条件的大企业建设工业互联网平台,鼓励小微企业建设工业互联网平台。中型企业使用工业互联网平台。
6、智能矿山、智能冶炼厂、智能加工厂的主要建设内容是什么? 建设重点是什么? 它是如何被考虑的?
《指南》基于有色金属行业智能制造“‘工业2.0’辅导班、‘工业3.0’普及、‘工业4.0’示范”的建设思路,指智能制造《国家智能制造标准体系建设指南》中的制造系统架构。 基础设施数字化转型实现资源要素的汇聚互联,通过智能生产体系建设实现信息融合共享,通过基于服务型制造的智能服务应用促进新业态发展。 同时,为激发企业活力,《指南》明确提出基于工业大数据的协同创新平台建设要求,支持企业开展持续数据应用创新。 从具体建设内容来看,企业应重点抓好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是基础设施的数字化改造和建设。 基础设施主要包括新型仪器仪表应用、生产线自动化改造、成套智能设备应用、网络部署和信息安全建设等。 《智慧矿山指南》指导企业在劳动强度大、作业环境恶劣(高温、粉尘、噪音等)汽车、智能锚杆车、智能铲运机、智能卡车、智能充电车等具有自主驾驶和自主作业功能的智能矿山装备,进行凿岩、装料、支护、铲运、运输等作业。 降低人员劳动强度,提高本质安全等级。 智能冶炼工厂导则针对有色金属冶炼生产过程复杂、涉及高温、高粉尘、强磁、强腐蚀等问题,关键工艺参数和性能指标实时检测困难等问题。 在熔铸、熔体开口、电解铸造等劳动强度大、人员安全风险高的岗位,应用智能化仪表、智能化装备,实现清洁生产、安全运行。 《智能加工厂导则》针对有色金属加工在铸造、轧制、挤压、拉拔等过程中对精度控制要求高、生产运行速度快的特点,引导企业应用自动控制、智能感知等技术到现有的轧机和挤压机。 、热处理炉等生产设备等装置进行数字化改造或配备智能化装备,完善工业网络和信息安全建设,实现质量稳定和精准控制。
二是构建业务驱动的智能生产体系。 智能矿山指南解决了有色矿山地质资源信息量大、属性复杂、动态变化、采掘设计采用二维人工设计、采掘设备主要依靠人工驾驶、充填自动化程度低等问题。系统、选矿多工序协同困难。 鼓励企业通过矿山资源数字化、采选生产过程智能控制、本质安全一体化管理、矿山虚拟仿真等岳阳冶炼厂能耗管理系统,建立具有工艺优化、生产动态调度、能源管理等功能的智能生产系统。 以高度集成化、智能化、扁平化的矿山生产经营管理模式为主线。 《智慧冶炼工厂指南》针对有色冶炼企业在火法冶炼、余热锅炉、烟气除尘等关键工序中难以协调、不可预测和自我调整、生产波动调整粗放、过程控制响应滞后,受限于人工经验,信息孤岛等问题严重,鼓励企业建立基于机理模型、经验模型和仿真模型的工控软件,优化生产运行和设备运行参数。 引导企业开展数据采集与集中监控、生产组织与调度、生产管理与执行、企业管理与经营决策等系统建设,实现实时监控、动态调度、协同优化。 智能加工厂导则针对有色金属加工企业产品品种规格多、订单批量小、生产工艺路线长、平行工艺路线多、物流调度频繁等问题。 过程、质量、设备、能源、安全环保、人员等实现数字化、可视化、实时监控,鼓励统一生产调度和集中管理。 鼓励企业建立基于供应链、数据模型和智能优化算法的生产计划调度系统,大规模实现大规模个性化。
三是构建基于服务型制造的智能服务应用。 针对有色矿山凿岩机、铲运机等关键设备远程运维的迫切需求,有色冶炼企业在大宗原材料采购、仓储物流等环节效率低下,流程不透明,与企业财务不同步。 有色加工企业下游客户分散,需求响应快。 、个性化需求等问题,智慧矿山、冶炼厂和加工厂的指导意见着重保障连续生产,引导企业打通消费与生产、供应与制造、产品与服务之间的信息通道,整合信息资源,以及降低供应链成本。 总成本。 鼓励有条件的企业发展服务型制造,创新服务模式,推动设备远程运维、能源合同管理等行业应用优先上云,为行业其他企业提供服务,有效延伸企业产业链。
四是建设基于工业大数据的协同创新平台。 针对有色金属企业数据价值挖掘不足、工艺技术和企业管理人工经验有限、知识共享不足等问题,《智慧矿山、冶炼厂、加工厂指南》鼓励企业构建协同基于工业大数据的创新体系激发企业活力和内生动力,促进企业技术知识和管理经验的积累和全面共享,优化设备运行、工艺参数优化、质量管理优化、生产管理优化、经营决策企业在制造过程和经营管理活动中的优化等业务场景的应用创新。
7、企业在智能制造过程中如何推进行业高度关注的信息安全、安全生产、环境保护等重点工作?
在信息安全方面,《指导意见》提出,要按照《网络安全法》、《关于加强工业互联网安全工作的指导意见》等相关文件要求,统一规划设计,信息完善安全管理制度,以工控网络安全为重点,形成主动防御。 、综合防护技术支撑体系,提升信息安全态势感知、监测预警、应急响应、追溯能力。
在安全生产方面,《指南》提出要规范生产现场的健康安全和环境保护。 通过智能装备应用和安全应急一体化集中管控中心建设,构建综合评估、闭环管理、实时联动、智能预警。 独具特色的主动安全管理保障体系,全面提升人员行为安全、工作环境安全和设备运行安全。
在环保方面,《导则》提出采用智能化监测手段和定位技术,对重点环保区域的废水废气排放点、固体废物产生和处置环节、设备数据和环境信息进行实时监测,从而实现对潜在环境突发事件和重大环境事件的监测。 及时分析危害源,有效预警和溯源管控。
八、《指南》如何引导企业运用5G、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
《指导意见》明确指出,要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5G、边缘计算、虚拟现实等前沿技术在有色企业中的应用,并给出了具体应用场景例如,基于5G网络大带宽优势,利用ADAS(驾驶员辅助系统)技术开展矿山无人驾驶系统建设; 利用人工智能、机器学习等技术,建立关键设备和生产过程的虚拟仿真模型,通过人工智能配料等系统的构建,指导实际生产; 利用大数据技术对客户分布、行业、类型、来源、资质、风险等进行综合分析,深度挖掘客户潜在需求,为企业决策提供支持。
九、企业如何落实《指引》?
一是企业要转变认识,树立“以自我为中心”的责任意识。 智能制造服务于企业战略。 为达到预期效果,企业需要根据自身的地域特点、产品定位、工艺装备、管理模式,以及两化融合的基础,制定量身定制的解决方案。 此外,智能制造项目不同于传统的“一次性交钥匙”工程项目,涉及业务流程的优化和管理模式的改进,企业战略的演进也需要相关系统的迭代更新,这就需要企业不要过度依赖外部解决方案供应商应该以我为中心并深入参与。
二是企业要“善于借力”,做好规划,有序推进。 智能制造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先进的理念和专业的人才队伍。 企业自己摸索,很容易陷入误区。 建议企业按照《指引》明确目标和业务需求。 对智能制造建设经验不足的企业,委托外部智能制造供应商进行智能制造基础诊断、顶层设计和项目实施,组织内部员工从经济适用的角度,做好方案实施和检查。从安全保障的角度看项目的质量和进度。 同时,依托项目对企业员工开展智能制造宣传培训,培养运维队伍。
三是企业要做好保障措施,建立常态化运行机制。 智能制造与企业的愿景、商业模式、管理体系、文化密切相关。 为确保达到预期效果,企业要按照《意见》中的基本支持要求,完善组织、资金、人才等方面的保障措施,加强组织建设,设置专职的管理和技术人员运维岗位,制定专项资金使用管理制度,加大人才引进和复合型人才培养力度,开展信息资源管理标准化工作,实现常态化运行。
10、如何推动《指南》的实施?
一是加强指导服务。 开展企业智能制造研究,动员企业按照《导则》要求开展智能制造自评估,查找差距,理清需求,充分了解企业智能制造现状、导则落实难点,智能制造系统解决方案需求,为企业提供更精准的引导服务。
二是组建产业联盟。 与有色金属协会等研究建立有色金属行业智能制造联盟,在成果转化、试点示范、标准制定、技术创新等方面,促进企业、专家、专家、专家等高效对接。供应商等和解决方案采集工作,形成有色行业智能制造基础信息库。
三是加大支持力度。 鼓励地方政府有关部门通过多种政策手段,支持企业按照《指南》要求开展智能化建设和改造,形成落实《指南》的政策合力。
公司地址:
江西省南昌市红谷滩新区凤凰中大道926号中洋大厦写字楼21楼
电子邮件:
sales@ctrlworks.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