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解最新公司动态及行业资讯
了解最新公司动态及行业资讯
9月14日,国网莆田供电公司促成汉江水韵城能源综合改造项目签约,将对商业综合体进行能源综合改造。 项目建成后,预计每年可为用户节省空调用电30万度。 这也是福建省首家进行能源综合改造的商业实体。
据悉,该项目由莆田供电公司与国网福建省综合能源服务公司共同建设。 从项目的初访考察、现场勘察、方案编制到合作签约的推进,每一个环节都一丝不苟,认真负责,服务周到。 节能技术取信于用户。
“能与国家电网合作,我们感到非常欣慰。普天供电公司不仅以优质的电力服务得到了用户的一致认可,更是综合能源服务值得信赖的品牌。我们感谢普天供电公司的节能服务。”水韵城的规划投资。” 莆田水韵城工程部经理吴建松高兴地说。
项目签约前,普天供电公司充分发挥技术优势,与综合能源公司专业人员对用户用能情况进行了详细分析,包括制冷主机运行情况、制冷机组运行情况等。冷冻水泵、冷却水系统运行情况、电能计量系统运行状态。 施工设计是EPC项目竣工验收的依据。 根据项目具体情况制定合理的商务合作模式。 能效提升服务方案和商业合作模式得到用户认可。 此次水韵城的成功合作,为全省楼宇优化商业合作模式积累了经验。 ,提供参考。
据了解,我国商业建筑、城市综合体等公共建筑的运行能耗约占全社会能源消耗的八分之一清远能耗管理系统价格,商业建筑90%以上的能源消耗是电能能源,其中空调和照明用电量占比高达40-60%。 由于建筑用能系统设计不合理、设备选型不合理、运行维护水平低,存在管理粗放、冷热供需不匹配、节能技术落后等问题,因此,提高能效的潜力很大。 综合能源改造可以有效协调能耗管理,通过空调冷水、功率、累计制冷量、供水温度、回水温度等信息的实时流量,实施相应的控制策略,减少不必要的能源消耗,实现水冷式中央空调系统。 智能节能控制,调整空调制冷主机最佳运行模式,优化节能管理系统,从而大幅降低空调系统能耗,实现能耗数据可视化,远程切换设备等功能,真正为企业节能降耗,降本增效。
时间:9月21日(周三)14:30
地点:之江宾馆(杭州市莫干山路188-200号)27楼接待厅
题目:2010年浙江省能源及利用状况
主要发布人:省经信委副主任、新闻发言人凌云,省统计局副局长、新闻发言人王杰
2010年浙江省能源生产和消费情况
浙江省统计局
(2011 年 9 月 21 日)
新闻界的朋友们,大家下午好!
“十一五”期间,在各级各部门和全社会的共同努力下,我省节能工作取得了较大成效。 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下降20%。 “一五”节能目标。为使社会各界全面了解2010年浙江省能源消费利用状况,根据《浙江省能源利用状况》新闻发布系统,今天,浙江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省统计局联合发布了《2010年浙江省能源利用及状况》白皮书,现公布主要内容如下:
一、能源生产与供应
2010年,浙江省一次能源生产总量1490万吨标准煤(当量),比上年增长20.3%。 净调入和进口能源15211万吨标准煤,比上年增长9.0%。
(1)一次能源
煤炭、石油、天然气基本从外省转运进口。 2010年共转运进口煤炭13985万吨,比上年增长6.6%; 原油2826万吨,比上年增长12.2%; 天然气31.8亿立方米,比上年增长66.6%。
核电和水电生产有所增加。 截至2010年底,核电总装机容量374万千瓦,全年发电量257亿千瓦时,分别比上年增长21.9%和7.1%。 水电装机661万千瓦,全年发电量193亿千瓦时,分别比上年增长2.0%和57.4%。
(2) 二次能源
2010年末,电力总装机5728万千瓦,比上年增长2.0%。 发电总量2568亿千瓦时,比上年增长14.1%,其中6000千瓦及以上机组发电2503亿千瓦时,比上年增长13.4%。
2010年,地方热电联产企业全年发电量172亿千瓦时,比上年下降16.1%; 全年集中供热3.2亿千兆焦耳,与上年持平。
2010年加工原油2832万吨,比上年增长13.2%。 生产各类成品油及成品油2965万吨,比上年增长18.1%。
(3) 可再生能源
截至2010年底,已建成投运的风力发电总装机容量24.9万千瓦,比上年增长9.7%。 风力发电4.7亿千瓦时,比上年增长32.0%。 已建成投产的光伏利用示范项目装机容量2.96万千瓦,比上年增长5.7倍,累计推广太阳能热水器920万平方米,同比增长比上年增长5.5%。 已建成投产垃圾焚烧发电机组装机容量33.3万千瓦,比上年增长2.3%。 全年发电量约20.1亿千瓦时,比上年增长25.7%。
2010年,农村生产生活能源中,秸秆和薪柴消耗量折合标准煤57.8万吨和95.6万吨。 沼气用户14.4万户,大中型沼气工程7240个,年产沼气1.7亿立方米,折合标准煤10.3万吨。 农村清洁能源利用率达到66.0%。
2.能源消耗
2010年,能源消费总量16865万吨标准煤,比上年增长8.3%,其中终端能源消费16203万吨标准煤,比上年增长7.6%。
(一)三大产业和生活能源消费
2010年,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和生活能源消费量分别为369、12280、2543和1674万吨标准煤,分别占全国能源消费总量的2.2%、72.8%、15.1%和9.9%。整个社会。
(二)能源消费品种结构
2010年,煤炭、石油及其制品、天然气、电力消费量分别为13950万吨、2518万吨、31.8亿立方米和2821亿千瓦时,分别增长5.1%、8.9%、66.7%和14.1%。 % 比上年。 能源产品消费结构仍以煤炭为主。 其中,煤炭占比61.3%,比上年下降1.9个百分点。 石油和天然气分别占22.1%和2.4%,分别比上年提高0.4和0.9个百分点。 水、核、风电占比8.8%,比上年提高0.9个百分点。 其他能源产品占比5.4%,比上年下降0.3个百分点。
(3) 城市能源消耗量
2010年,各城市能源消费增速较上年普遍提高,增速均超过7%。 其中,温州、宁波、绍兴、台州增速不足8%; 丽水、湖州、杭州、舟山、嘉兴、金华增速在8%-9%; 衢州增速最高,达10.5%。
(4) 重点耗能企业能耗情况
2010年,全省1311家重点工业耗能企业消耗4510万吨标准煤,占工业能耗的37.8%。 全社会用电量553亿千瓦时,占工业用电量的25.5%。
三、能源利用状况
(一)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电耗)
2010年,全省万元国内生产总值能耗0.72吨标准煤,比上年下降3.2%。 其中,第一产业、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万元增加值能耗分别为0.35、0.99和0.25吨标准煤,分别比上年增长4.2%,下降4.6个百分点和0.1个百分点。前一年。 万元国内生产总值用电量1200千瓦时,比上年增长2.0%。
(2) 人均能源消费水平
2010年,全省人均能源消费量3.10吨标准煤,比上年增长3.1%。 其中,人均生活能源消费量308公斤标准煤,比上年增长5.5%。 人均用电量5183千瓦时,比上年增长8.6%。 人均生活用电量586千瓦时,比上年增长8.2%。
(3) 各市单位GDP能耗情况
2010年,所有城市都完成了节能目标。 其中,宁波、嘉兴、台州、丽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下降超过4%; 杭州、温州、湖州、绍兴和金华降幅在3%至4%之间,衢州和舟山降幅在2%至3%之间。 .
(4)重点耗能企业能耗水平
全省1311家重点耗能企业万元工业增加值能耗2.07吨标准煤,比上年下降5.5%。
2010年浙江省能源及利用状况
浙江省经信委
(2011 年 9 月 21 日)
各位媒体朋友下午好:
2010年,面对复杂多变的发展形势,全省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各项决策部署,对节能工作进行再动员再部署,扎实推进节能减排各项工作。和减少消耗。 经过全省上下共同努力,2010年,全省万元国内生产总值能耗0.72吨标准煤,比上年下降3.2%,全面完成年度目标和国家“十一五”目标-年计划”期间。 万元国内生产总值能耗下降20%的约束性目标。
一、全省能源利用状况
(1)能源利用效率居全国前列
2010年,全省能源消费总量16870万吨标准煤,比上年增长8.3%,带动GDP增长11.9%。 万元国内生产总值能耗仅为全国平均水平的70%。 2010年居全国第四位,节能水平比较先进。
“十一五”以来,全省能源消费总量增速总体呈下降趋势,年均增速6.96%,低于全省11.8个百分点的年均增速。国内生产总值 11.8%。 据测算,“十一五”期间,全省累计节约标煤3500万吨,为我省经济社会健康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
(二)能源消费结构继续优化
2010年,煤炭和石油占全省一次能源消费结构的比重为83.4%,比上年下降1.5个百分点,“十一五”期间累计下降2.1个百分点。 在最终能源消费中,煤炭、成品油和成品油消费比重比上年下降1.5个百分点,累计下降5.8个百分点。 能源消费结构优化促进了能源利用效率的提高。 据测算,2010年全省能源利用效率为40.3%,比上年提高约0.8个百分点,累计提高4.3个百分点。
(三)重点耗能行业能源利用水平进一步提高
2010年,在全省非金属矿产品行业等重点耗能行业监测的32个高耗能产品中,有25个产品单位能耗比上年下降。 炼油、火电、钢铁、合成氨、电解铝等高耗能产品单耗继续保持国内领先水平。
“十一五”以来,我省高耗能产品单位能耗较“十一五”末有明显下降。 例如,水泥综合能耗为82.1kgce/t,累计下降29.8%。 中型合成氨单位累计能耗下降23.3%。 平板玻璃综合能耗13.3千克标准煤/标准箱,累计下降23.6%。 火电标准煤耗314克标准煤/千瓦时,累计下降26.9%。 火电厂千瓦时标准煤耗累计下降12.6%。 炼油综合能耗累计下降25.4%,炼油综合能耗居中国石化同类型装置首位。 离子膜法烧碱产量占全省烧碱产量的95%以上,隔膜法烧碱生产工艺基本淘汰,单位烧碱综合能耗下降下降超过 30%。
二、“十一五”期间采取的主要节能措施
一是强化保障,将节能降耗纳入各地经济社会发展综合评价考核,建立节能目标责任制。 制定出台《浙江省单位GDP能耗考核体系实施方案》、《浙江省节能目标考核奖惩暂行办法》等配套政策措施。 各级政府对本行政区域的节能工作负总责,根据《浙江省节能目标考核奖惩暂行办法》,对年度节能工作完成情况给予奖惩。目标任务。
二是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实施装备制造等重点产业转型升级和推进企业技术创新,促进高新技术产业发展。 到“十一五”末,全省第三产业比重由2005年的39.9%提高到43.5%,高新技术产业和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分别占23%和35%。分别占规模以上工业的百分比。
三是推广先进节能技术,实施节能工程。 共发布六批《浙江省节能技术与产品推广指导目录》,连续举办两届“中国(宁波)节能环保技术与产品博览会”。 组织实施《浙江省节能降耗重点工程计划》,积极实施“节能产品惠民工程”。 据统计,“十一五”期间,全省工业领域共完成省级重点节能降耗项目987项。 低温余热余压发电在水泥、玻璃、钢铁、硫酸等生产过程中得到广泛应用。 先进钢铁企业已经认识到,炼钢过程所需的动力基本由炼钢过程的余热余压提供,玻璃窑炉纯氧燃烧开始普及。 同时,全面淘汰水泥机立窑产能770万吨,关停小火电机组531万千瓦,淘汰落后炼钢、炼铁产能244万吨。 在建筑领域,累计建成节能建筑近1.5亿平方米,实施省级建筑节能示范工程516个,地源(水源)建筑70万平方米。被应用。 在交通领域,组织实施道路交通结构优化、隧道照明技术等技改项目,完成109条ETC车道不停车充电系统建设,积极开展电动汽车示范运营以及电动汽车充电站的研发和建设。
四是完善财政和价格政策,形成激励约束机制。 五年来,省政府共安排节能和工业循环经济专项资金3.75亿元,全省重点节能工程总投资125亿元。 设立建筑节能专项资金,对建筑节能重点工程给予专项补助。 同时,筛选电解铝、铁合金、电石、烧碱、水泥、钢铁等高耗能行业企业,对淘汰限用企业实行差别电价。 运用市场手段开展发电权交易。
五是落实项目节能考核评审制度,制定实施《浙江省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考核评审管理办法》。 年消耗3000吨标准煤(或年用电量300万千瓦时以上)的固定资产投资项目,未进行节能审查或者节能审查不合格的项目,不得批准、批准,不得开工建设和验收合格。
六是提高能源科技水平,促进新能源开发和清洁能源利用。 目前,我省正在研发制造垃圾和污泥焚烧发电、低温余热余压发电设备、大型潮汐发电机组和大中型轴流式水电机组、非晶和微晶薄片-薄膜电池生产及设备制造,1.5MW以上风电机组研发。 能源制造等领域多项技术水平已处于国内领先水平。 到2010年底,全省核能、天然气、水能、风能、生物质能等清洁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发电机组总装机容量约占全省电力总装机容量的25.8%。
三、“十二五”节能目标和工作思路
“十一五”期间,我省节能降耗成效显着。 但是,我们也应该清醒地看到,当前浙江正处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惠及全省人民的关键时期。 经济社会发展环境复杂多变,资源环境约束更加突出。 “十二五”期间,我省要全面完成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降低18%的节能目标,面临着比“十一五”更为严峻的挑战。
一是从我省经济社会发展阶段看,进一步降低国民经济能源消耗强度仍有潜力,但难度远大于“十一五”时期。 二是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实现可持续发展,我省必须摆脱以化石能源为主的能源消费结构。 能源供应要从单纯满足经济发展的基本需求,转向在满足需求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能源效率和强调环境效益的双重目标。 这意味着能源发展的目标要从“量”向“质”转变。 三是如何满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能源和环境要求,面临巨大挑战。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消费结构的升级,能源需求结构将发生重要变化,特别是交通运输和建筑能源需求增速将高于全社会增速和同期的工业部门。
可以预见,在未来相当长一段时间内,以经济、社会、环境协调可持续发展为目标,对能源供应及其供应质量提出更高要求,逐步降低对煤炭的依赖,并增加对清洁能源的需求。 逐步扩大可再生能源的利用将是能源发展的趋势。 如何采取正确的能源战略,对于保障能源供应、提高能源利用效率、解决当前突出矛盾、应对未来挑战具有决定性意义。 这既是严峻的挑战,也是我省未来能源发展和结构调整的难得机遇。
“十二五”期间,我省将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节能优先、结构多元、环境友好”的可持续发展战略,结合取得的宝贵经验在“十一五”规划中,要运用统筹思路丽水能耗管理系统报价,统筹推进。 坚持降低能源消费强度与控制能源消费总量相结合,形成促进科学发展的动力机制; 政府调控与市场机制相结合,形成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 调整优化产业结构,推进节能技术进步 结合加强节能管理,最大限度降低能源使用对环境和健康的影响,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再次感谢您对我省节能工作的关心、理解和支持!
上一篇:金鼎锌业冶炼厂体制改革初见成效
公司地址:
江西省南昌市红谷滩新区凤凰中大道926号中洋大厦写字楼21楼
电子邮件:
sales@ctrlworks.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