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了解最新公司动态及行业资讯

新闻中心

了解最新公司动态及行业资讯

新闻详情

2023年中国能源管理系统行业发展趋势预测
时间:2023-04-24   

2023年中国能源管理系统行业发展趋势预测

能源综合服务的利益相关方主要包括政府、供电企业、能源用户、能源供应商、能源服务商、软硬件设备供应商、咨询机构、金融机构等,这些主体共同构成了能源产业链的生态系统。综合能源服务价值链中不同主体的诉求既有部分统一,也有差异。

我国能源管理始于20世纪80年代中期,通过“能源平衡检测”和“能源审计”,督促用能单位从标准安装计量器具,逐步淘汰高耗能落后设备,节能减排。重大设备改造、节能优化和用能系统改造等。全员参与、全面、综合、规范的管理和节能工作越来越受到重视。 因此,随时反映用能单位能源利用状况的技术支撑平台——能源管理系统大受欢迎。

为进一步推进能源革命,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国务院印发《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提出构建智慧能源体系能耗测试管理系统,统筹推进基础设施网络建设等。作为能源与通信,构建“源网荷”协同发展、融合互补的能源互联网发展要求,提升能源绿色、低碳、智能发展水平。 国家逐步深化“互联网+”理念,强调可再生能源的接入和多种能源的互补组合利用,提出多种运营模式和政府扶持等优惠政策,积极探索多领域例如区域、城市和跨区域。 多种形式研究能源互联网关键技术和建设模式,开展能源互联网建设实践。

根据中研普华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22-2026年中国能源管理系统行业竞争格局及发展趋势预测报告》:

能源管理系统是旨在帮助工业生产企业合理规划和利用能源,降低单位产品能耗,提高经济效益,在扩大生产的同时减少CO2排放的信息化管控系统。

2021-2025年,中国能源企业数字化转型支出将以年均15%的速度增长,生产经营数字化将成为企业减少碳排放的重要驱动力。 此前,京东已与天润新能源达成合作,涉足分布式清洁能源业务的开发建设、投资运营,并在此基础上提供节能解决方案、综合能源服务、低碳绿色解决方案和智能能源管理服务。 能源管理系统市场规模预计将从 2022 年的 386 亿美元增长到 2027 年的 750 亿美元,预计能源管理系统市场将在预测期内以 14.2% 的复合年增长率显着增长。

能源综合服务的利益相关方主要包括政府、供电企业、能源用户、能源供应商、能源服务商、软硬件设备供应商、咨询机构、金融机构等,这些主体共同构成了能源产业链的生态系统。 综合能源服务价值链中不同主体的诉求既有部分统一,也有差异。 利益相关方对绿色用电、节能改造、能效服务、能源综合供应、能源数据价值挖掘等提出了更高要求。

由于对能源资源的需求如此之大,能源价格的波动主要集中在供求关系的变化上。 经济状况、能源资源的可用性和不断增长的需求是导致价格波动的主要因素。 随着用于家庭自动化和楼宇自动化的物联网的出现,有效管理能源已成为重中之重。 因此,这些因素推动了对能源管理技术的需求,以监控和优化能源消耗,推动全球能源管理系统市场的增长。

在预测期内,北美在全球能源管理系统市场中所占份额最大。 北美的市场份额可归因于对家庭能源管理系统的日益关注以及该地区智能电表安装的增加。 北美,其次是欧洲,由于其发达的经济和与高效能源使用相关的严格政府法规,对全球制造业和工业部门做出了重大贡献。 集成配电自动化和基础设施共享将有助于进一步降低该行业的运营成本。 美国能源部正在投资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以加速对电网现代化的投资。 因此,该地区有望为能源管理系统订单做出重大贡献。

能源管理系统主要功能

能源领域包括能源生产与能源消费、传统能源生产、新能源开发、能源供应、输送、使用、能效管理、节约与综合利用、环境影响、能源安全与可持续发展等。智能领域包括自动控制、总线管理、智能系统、通信、数据库、监控、网络及相关软硬件开发应用等。智慧能源的主要内涵是将这两大领域和多个子领域有机结合,合理分工,整体联动,实现实时人机交互、机机交互、互联互通、高效优化、优化运行。

用能单位使用的能源一般由水、电、天然气组成。 企业能源管理系统通过现场各类设备采集全厂水、电、气消耗情况,集中能源数据信息,构建“全厂能源管理信息系统”。 利用先进的计算机数据分析技术,对与能源生产相关的历史数据进行分析和挖掘,实现水、电、气等能源的实时监控、在线采集、远程联网、汇总分析和能耗对标。 同时,可对企业能耗KPI指标变化进行在线监测、分析和回溯。 还可以优化用能单位的用能计划、用能需求和供给渠道,最终实现企业能源利用效率的持续提升。

更多行业详情请点击中研院普华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22-2026年中国能源管理系统行业竞争格局及发展趋势预测报告》。

齐鲁晚报·齐鲁一点点记者尚庆龙

日前,2021年全国重点耗能行业能效“领跑者”名单揭晓。 青岛中石化青岛炼化有限公司、青岛海湾化工有限公司以绝对优势成为原油加工行业和烧碱行业的能效“领头羊”。 .

中国石化青岛炼油化工有限公司是青岛市重点炼油化工企业,年原油加工能力1000万吨以上,共有常减压蒸馏等工艺生产装置22套和催化裂化。 2020年,为克服生产负荷下降对能耗的不利影响,公司组织实施管理和技术优化措施118项青岛能耗指标管理系统下载,单位产品能耗6.49千克标准油/吨·因子,低于比行业能耗限值先进值低7个百分点。

青岛海湾化工有限公司隶属于海湾化工集团。 是青岛市绿色化工、高端化工的代表企业。 已建成烧碱、聚氯乙烯等生产设备5套。 近年来,公司先后实施余热溴化锂制冷机组、氯化氢合成炉余热利用等技改项目10余项,着力提升电机、锅炉等关键设备能效水平,采用先进的离子膜电解技术,大大降低了电解装置的电能消耗。 2020年烧碱单位产品综合能耗288.71千克标准煤/吨,低于行业能耗限额先进值8.3个百分点。

下一步,青岛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将严格落实行业能效约束,深入探索推广能效“领跑者”经验,引导相关行业和企业对标能效标杆,贯彻落实生产工艺、重点耗能设备等“能效提升计划”。 推动青岛制造业能效水平稳步提升,助力实现碳达峰和碳中和目标。

在线咨询

微信扫一扫

微信联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