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了解最新公司动态及行业资讯

新闻中心

了解最新公司动态及行业资讯

新闻详情

数据港副总裁王海峰:顺应潮流,把握机遇,不忘初心
时间:2023-02-17   

上海数据港股份有限公司(简称数据港,股票代码:)成立于2009年,是中国领先的云计算数据中心服务商。 在国内率先实施定制化数据中心业务模式,为阿里巴巴、腾讯、百度、网易等世界级互联网企业提供数据中心规划咨询、定制化数据中心、解决方案业务、云服务等。

4月21-22日,第九届中国数据中心产业发展大会暨2019中国(上海)国际数据中心产业展览会在上海如期举行。 期间,数据港副总裁、数据中心总架构师王海峰接受媒体记者采访,就数据中心的现状与前景,5G、AI、IOT等先进技术的影响与变革进行交流数据中心、绿色数据中心政策与建设、数据港云生态综合服务。

数港副总裁、数据中心总架构师王海峰

迎合5G趋势,抢占先机

如今,5G、人工智能、物联网等先进技术的应用越来越普及。 这对数据中心行业会有什么影响?

王海峰表示,这将对数据中心提出更多要求,促使数据中心在带宽、网络延迟、连接、智能管理等方面进行改革,更有利于数据中心的运营或运营.

随着新兴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数据呈现出爆发式增长的趋势。 海量数据的产生、存储、交换和传输,使得数据中心作为信息基础设施的核心资源变得越来越重要。 据IDC预测,“到2021年,全球GDP至少有50%是数字化的,中国数字经济比重将超过55%。数字产品、数字服务、数字运营、数字生态将推动持续创新和变革“在各个行业。实现稳定增长。到2020年,智能将渗透到企业的方方面面,引领企业的未来。” 整个经济环境的发展趋势是喜人的,但这也需要我们在数据中心行业做出改变,顺势而为,准确把握政策,打造未来生态,满足客户需求。

5G、AI等先进技术,由于解决了网络延迟问题,将进一步提升此类超大型应用的数据规模和部署距离,也将推动信息量和算力的持续触发。 另一方面,也将促进边缘计算的发展。 边缘计算必然会导致边缘数据中心,边缘数据中心可能会呈现放大的趋势。

5G、AI、IOT等先进技术的出现,除了改变人们的工作和生活,其带宽、时延、连接等特性也促使数据中心行业发生变革,以满足数字时代的需求。 我们应抓住这一发展机遇,着力提升数据中心建设和运营各环节的质量和效率,优化数据中心维护管理,使其更好地支撑客户业务部署和应用。

迎合绿色潮流,关注绿色节能

我们可以看到,云计算、5G、物联网、人工智能的发展带动了整个数据中心行业的建设热潮。 但是,随着未来越来越多的数据中心建设,全球数据中心的电力消耗将非常庞大,这也促使我们关注数据中心的能源效率。

三部委联合印发的《关于加强绿色数据中心建设的指导意见》,以及北京、上海、深圳等地相继出台的PUE新政,对绿色数据中心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绿色数据中心。

那么如何实现绿色数据中心的建设,有哪些绿色先进技术可以更好的降低PUE呢?

王海峰表示,作为国内领先的数据中心服务商宝山能耗管理系统,数据港一直将绿色节能放在战略的前沿。 实现低PUE并不局限于当前的某一种节能技术或产品,而是需要多种技术的结合。

节能增效不忘初心

据悉,借鉴了国际绿色数据中心设计理念,采用了大量新的设计技术,如直接新风自然冷却、间接自然冷却和冷冻水系统等; 利用各种工况的组合,自动达到最佳节能效果。

在数据中心采购和实施阶段,采用更高效的ICT设备(网络和服务器)和设备(高效变压器、UPS、冷水机、水泵等),同时注重具体流程选择和实施质量,并努力降低能源消耗。 传输过程中的损失。

在数据中心验证验收方面,形成了一套典型的验证方法论和验证脚本,是少数无法通过第三方验证并获得客户认可的数据中心服务商之一。

在运维管理过程中,利用能效管理平台和自主研发的运维管理大数据分析技术、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技术,更加科学地管理运维建设的各个环节,不仅实现了数据中心选址策略和规划、设计理念及详细设计、采购和建设的验证,并持续到数据中心能耗持续优化的阶段。

去年数据港深圳数据中心,在连续阴雨天的恶劣环境下,数据港从建设到运营仅用时75天,创下最快数据中心交付记录; 张北数据中心从征地到运营仅用时75天。 花了11个月。

绿色数据中心实践

数据港张北2A数据中心是亚洲首个使用清洁能源建设的绿色数据中心。 充分利用张北低温、空气洁净的优势,大面积采用新风自然冷却和水侧自然冷却技术,尽可能使用自然冷源。 为服务器降温,传统的压缩机空调每年只需开启15天左右,仅制冷能耗就可降低59%。 设计年均PUE(能源利用效率)仅为1.25。 数据中心于2016年荣获CDCC“中国数据中心标准化示范工程数据中心年度创新奖”。

上海数据港宝山数据中心过五关,成为“首批国家绿色数据中心”试点。

余杭经济开发区数据中心绿色节能技术创新:自然冷却-水冷技术; 计算机辅助流体动力学模拟; 精确的气流管理; 冷水机冷却管理和优化; 2NUPS设计与IGBT绝缘栅双极型晶体管整流结合节能技术,IT用电量与耗电量均匀分布,互为备份。 坚持在中心运维管理上的探索与实践:BMS控制系统; 照明节能管理流程; 数据中心环境监控系统。 数据中心核心区能耗管理达到领先水平,并日益巩固。

结语

数据港自成立之初就非常重视数据中心绿色节能体系的建设。 未来,在从纯云数据中心服务商逐步向云生态综合服务商转型的过程中,数据港将努力为客户提供更多、更节能的绿色数据中心,为实现这一目标做出更大的贡献。中国绿色节能经济。

采访嘉宾介绍

王海峰:上海数据港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数据中心总架构师。 主要工作在数据中心的业务开发、规划、设计、建设、验证和运维的全生命周期管理。 18年数据中心行业经验和工作背景,涵盖数据中心完整生命周期的业务战略、规划阶段、设计阶段、建设阶段、验收测试阶段和运营阶段。 在数据中心垂直行业领域,积累了电信运营商、金融行业数据中心、半导体行业数据中心、互联网行业数据中心、商业数据中心等大量行业经验和最佳实践。 数据中心培训CDCP/CDCS/CDCE/CDFOM/CTDC培训师。 《数据中心架构设计与平面规划》、《绿色数据中心规划与设计》培训课程开发者,数据中心行业部分标准和白皮书的撰写人和审稿人。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正能量人在看,点击右上角加‘关注’】

“我国建筑能耗占社会总能耗的21%朝阳生产车间能耗管理系统,其中70%以上为高耗能建筑,超低能耗建筑节能率达90%以上,是目前世界上最节能的建筑。深入推进超低能耗建筑,营造健康、舒适、宜居的环境,有效服务健康中国战略部署,是对于提高建筑节能水平、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助力保护环境具有重要意义。” 超低能耗建筑推广应用作为出席活动 两届全国人大代表、河北阿润顺达集团总裁倪海琼今年以来一直是人们关注的焦点。

》实现恒温(20-26℃)、恒湿(35-65%)、恒氧(室内二氧化碳浓度小于)、恒静(室内噪音小于35分贝)、恒净(无灰尘) ,无雾霾)四季如春 健康的环境可以大大降低心脑血管、呼吸系统等疾病的发病率,有效提高生活质量、健康指数和幸福指数。” 在倪海琼的描述中,这样一座宜居的超低能耗建筑是非常令人向往的。

在倪海琼看来,超低能耗建筑的广泛应用优势明显。

一是推进节能减排的有效举措。 据统计,2016年我国北方地区现有建筑面积206亿平方米。 北方地区大气污染物排放超环境容量50%以上,排放强度高达全国平均水平的5倍。 采暖季排放量将增加30%左右。 如果该地区的所有建筑都改造成超低能耗建筑,每年可节约标准煤3.49亿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约9.15亿吨,将极大缓解大气污染问题控制。 电力变化引起的能量紧张。

二是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部署的重要抓手。 在《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应对的批复》中明确,推广超低能耗建筑是打造优质绿色生态环境的重要抓手。 超低能耗建筑能更好地满足老少皆宜的便捷服务、舒适健康、友好友好的性能要求,更好地服务于雄安新区等一系列重大建设项目。

三是全民健康宜居环境改善新举措。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居住环境的要求也越来越高,逐渐从以前的“有房有房才能住”上升到“要住得好有房”好房子。” 尤其是在这次疫情面前,建造一个健康舒适的家显得尤为重要。

四是驱动建筑业高质量发展的高效引擎。 超低能耗建筑产业是新兴的朝阳产业,将带动建筑相关零部件、建材、建筑设计、施工及运维服务等领域的全面升级,产生万亿市场空间,全面进入符合建筑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高质量发展的方向。

倪海琼打了个算盘。 目前,超低能耗建筑行业处于起步阶段,建造成本比传统住宅高出约800元/平方米。 ,目标增量成本将降至500元/平方米,与传统建筑基本持平。 超低能耗建筑取消冬季燃煤燃气供暖、夏季空调。 综合考虑节省的供暖费用、空调购置费用、房屋维护费用等因素,每户(按100平方米计算)节省的空调购置费用约为15000元。 ,每年节省冬季取暖费用和夏季空调费用约1805元,节电率达68%,具有很强的经济推广价值。

“发展超低能耗建筑是我国建筑业发展的必然趋势。” 为此,他提出建议:

一是出台相关扶持政策,鼓励超低能耗建筑在公共建筑和新农村建设中推广,特别是服务国家重大工程建设、城镇化改造和美丽乡村建设。 营销。

二是借鉴城镇住房装修分期付款或新能源汽车一次性补贴等模式,对农村住房改造超低能耗建筑或节能改造提供贷款资金支持或一次性补贴。 .

三是建议出台相关政策,鼓励和支持超低能耗建筑门窗、保温隔热、环保一体机等关键零部件及装备产业发展,培育壮大一批核心企业和产业基地,打造自主知识产权、质量可靠、有效供给。 为行业健康持续发展提供保障; 继续完善相关标准体系,建立集建筑设计、施工、材料和产品供应、评价认证为一体的监管体系,促进超低能耗建筑行业健康发展。

四是加大宣传推广力度。 继续支持各地出台相关标准和奖励政策,加大引导力度,让更多人了解和使用超低能耗建筑。

五是加强科技支撑和人才储备。 建议有关部门推进国家科研平台、国家技术创新平台、国家重点实验室等建设,全面提升关键技术和关键零部件的自主创新能力; 在高等学校、职业教育学校开设超低能耗建筑相关专业,建立健全产业工人技术研发、工程管理、社会化培训机制,满足产业发展人才需求。

在线咨询

微信扫一扫

微信联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