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了解最新公司动态及行业资讯

新闻中心

了解最新公司动态及行业资讯

新闻详情

建筑节能新国标将于4月1日起实施,强制计算建筑碳排放量。 新建筑必须配备光伏系统。
时间:2023-01-18   

4月1日,浙建投、北玻跌停,伟业、建科院、广田集团跌幅均超过5%,诚邦、晶雪节能、韩佳设计、中材节能紧随其后。

上述企业主营业务包括建筑节能系统工程项目开发、咨询、技术服务、照明节能改造、节能环保设备、建材、余热发电等领域.

4月1日,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发布的国家标准《建筑节能与可再生能源利用通用规范》(以下简称《规范》)正式实施,所有相关强制性规定在废止现行工程建设标准20项。 发布于2019年10月13日,虽然业界对此有所准备,但部分企业仍有“硬着陆”的可能。

与旧规定相比,对公共建筑的节能要求提高了20%以上; 对各种住宅建筑的要求提高了30%以上。 综合来看,新规实施对建筑保温、玻璃、建筑光伏等行业影响较大。

《规范》的要点是:建筑碳排放量计算是强制性要求,细化可再生能源使用。 新建筑必须同时设计和建造光伏系统。

碳强度计算

超低能耗建筑示范项目_建筑能耗管理系统验收_建筑能耗占全国能耗

据统计,2021年建筑业碳排放占比达20.5%。住建部副部长张晓红在2021年10月国务院新闻发布会上表示,随着城镇化进程的推进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碳排放占比有望呈现上升趋势。

“要求:

2.0.1:新建住宅和公共建筑平均设计能耗水平在2016年实施的节能设计标准基础上进一步降低30%和20%。其中,平均节能率严寒和寒冷地区住宅建筑平均节能率达到75%,其他气候带平均节能率达到65%; 公共建筑平均节能率为72%。

2.0.3:碳排放强度有明确的强制性标准。 过去,建筑相关碳排放标准更多的是推荐或建议,如-2019《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2015《既有建筑绿色改造评价标准》及其2020年征求意见稿。 碳排放强度的强制性要求。

2.0.5:新建、扩建、改建建筑和既有建筑节能改造均应进行建筑节能设计。 建设项目的可行性研究报告、施工方案和初步设计文件应当包括建筑能耗、可再生能源利用和建筑碳排放的分析报告。

可以预计,2022年4月1日实施后,建筑围护结构行业(门窗、保温材料行业)等建筑节能领域的行业将受益并迎来新一波增长。

建筑能耗管理系统验收_建筑能耗占全国能耗_超低能耗建筑示范项目

光伏系统

BIPV替代BAPV已是大势所趋,建筑和创新孵化型BIPV企业有望在行业迎来大发展时,通过前期技术积累和专业能力脱颖而出。

“要求:

5.2.1:新建建筑应安装光伏系统

5.2.3:光伏系统应全年综合利用。 根据使用场所的气候特点、实际需要和适用条件建筑能耗管理系统验收,可为建筑物供电、生活热水、供暖或供冷(和)制冷。

5.2.9:太阳能热利用系统中太阳能集热器的设计使用寿命应大于15年。 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中光伏组件的设计使用寿命应大于25年,系统中多晶硅、单晶硅、薄膜电池组件的衰减率应低于2.5%、3%、 5%,之后年衰减量应小于0.7%。

2022年4月1日起实施的新增建筑,必须同步设计、建设太阳能系统。 建筑光伏系统在建筑运行阶段可节省20-30%的能源消耗。 作为建筑节能的重要举措之一,将有利于专注于分布式光伏和光伏建筑一体化的企业和产品。

近日,《济南市“十四五”能源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印发实施。 规划提出,到2025年,全市能源消费总量控制在4400万吨标准煤以内; 非化石能源占能源消费总量的比重提高到7%左右。 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装机容量比2020年翻一番。

方案提出,依托供热保障工程,有序推进热源整合,深挖工业余热潜力,积极布局远距离供热,大力发展清洁供热,推进核能小堆供热,构建“厂网分离、一网多源”、热源互备、互联互通的供热网络体系; 依托燃气设施升级改造工程,加强天然气气源保障,完善城市天然气输配管网。 到2025年,全市天然气年供气能力达到50亿立方米,储气能力达到6000万立方米。

济南能耗监测管理系统_能耗监测图_能耗监测管理系统

济南将继续规范煤炭消费,推进能源终端电气化,扩大天然气消费市场; 依托光伏跨越式发展工程,以太阳能为主,生物质能、地热能、氢能为辅,大力推广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 能源开发利用。 到2025年,全市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装机容量达到430万千瓦以上,力争达到470万千瓦左右。

济南市将加强能源消耗强度约束性指标管理,大力推进工业、建筑、交通、公共机构、数据中心等领域节能降耗,推动形成以节能为主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在整个社会。 到2025年,建成市级以上绿色工厂不少于200家,建成绿色产业园区(产业集群、产业集聚区)不少于15个; 全市城市建设用地新建民用建筑中绿色建筑比例达到100%。 全市公共机构单位建筑面积能耗、人均综合能耗、单位建筑面积碳排放量比2020年分别下降5.5%、6%和7.5%。

能耗监测管理系统_能耗监测图_济南能耗监测管理系统

规划提出,依托能源互联网建设工程,构建以电力为核心、依托强大智能电网平台的能源互联网; 重点研究电力系统适应高比例新能源接入的关键运行控制技术,探索源、网、荷、储灵活运行和安全共治; 加快应用大容量、长寿命、低成本的储能技术; 大力发展工业副产氢提纯技术,积极推进可再生能源和错峰发电制氢试点示范。 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加大对新技术新产品研发和应用示范的支持力度,推动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推广应用。

同时,依托中国氢谷建设项目,围绕济南新旧动能转换起步区,以济南高新区、莱芜区、钢城区、章丘区为重点,着力打造“一核引领、四区联动”的产业格局。 统筹推进系统、储(运)、生产、用全链条发展,实施“氢进千家万户”科技示范工程建设; 依托能源装备扩建工程济南能耗监测管理系统,发展核电、光伏光热、风电等绿色能源装备产业,大力发展储能装备和储能系统,为能源转型发展提供装备支撑。

(大众日报客户端记者王健报道)

在线咨询

微信扫一扫

微信联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