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了解最新公司动态及行业资讯

新闻中心

了解最新公司动态及行业资讯

新闻详情

系统整理综合汇总、分析预测!《贵州省能源发展报告2021》发布
时间:2022-11-12   

2022年7月27日,中国电建集团贵州省电力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国电建贵州院”)召开了《贵州省能源发展报告2021》(以下简称《报告》)在贵阳召开发布会。贵州省能源局党组书记、局长陈华出席新闻发布会。贵州省能源局、贵州省发展改革委、贵州省生态环境厅、贵州省统计局、盘江煤电等单位和企业代表共同见证了《报告》发布。

贵阳钢铁厂企业综合能耗管理系统_企业综合能耗_综合能耗

《报告》由贵州省能源局指导,中国电建贵州院、贵州省能源规划研究中心编制。报告从消费、供给、技术等方面,围绕国发[2022]2号文的指导,系统梳理和综合总结煤炭、电力、油气、新能源四大产业贵阳钢铁厂企业综合能耗管理系统,并对2022年能源供需进行分析预测,在此基础上提出未来能源发展建议。

陈华在致辞中表示,2021年,全省能源系统将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视察贵州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坚决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聚焦“四新”,聚焦“四化”,煤炭保障作用将持续。强化,清洁高效电力水平持续提升,新能源规模化产业化持续推进,天然气自给能力持续增强,全省能源运行总体平稳,迈出坚实步伐能源高质量发展新征程,实现“十四五”规划。好的开始。《贵州省能源发展报告2021》为社会各界了解贵州省能源发展形势、把握发展形势发挥了重要参考作用。

贵阳钢铁厂企业综合能耗管理系统_企业综合能耗_综合能耗

《报告》显示,2021年,贵州省自上而下攻坚克难,经济增速继续保持全国“第一方阵”。能源板块以“四个新”和“四个现代化”为重点,有效促进煤炭增产供应,积极推动天然气增储上产,全面推进煤电扩容提质增效,积极发展可再生能源,加强煤炭生产。、电、油、气、运调度,能源供应有序有力保障,现代能源产业发展势头强劲,能源生产安全总体平稳,能源改革创新取得突破,能源政策体系不断优化,

增加能源生产和供应的效果显着。2021年,省内外煤炭需求量将增加。贵州除保障省内煤炭供应外,还将向省外输送煤炭,煤炭产能和产量将恢复增长;天然气和天然气产量将保持“十三五”趋势,呈现稳定增长态势;供电保障能力不断增强,新能源发电比重逐步提高,发电结构向多元化、清洁发展方向发展。

煤矿、燃煤电厂改造取得成效。煤矿智能化、机械化改造和提升煤矿智能化建设继续加快推进。全年新建煤矿智能化采采工作面14个,国家级智能化示范矿山4个开工建设。煤矿智能化、机械化水平稳步提高。煤矿“双回路”改造配套电网工程基本完成,15家燃煤电厂完成煤电联营。燃煤机组节能改造、供热改造和超低排放改造继续推进。

新能源、新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加快。毕节、黔南200万千瓦级光伏基地项目开工建设;威宁、盘州等13个县(市、区)纳入全国全县(市、区)屋顶分布式光伏发展试点;“风光互补”可再生能源基地和500万千瓦级光伏基地加快推进,全年新建充电基础设施4000余座,在黔西、黔北建成5座电动重卡充换电站。规模化、产业化发展势头继续增强。

能源改革深入推进。深化电价市场化改革,电价疏浚机制稳步完善,工商用户全部进入电力市场交易。

作为贵州省的“政府智库和行业智库”,贵州能源规划研究中心在当前“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和能源革命性转型的背景下,发布了《贵州省能源发展报告》。活力。2021”,可为政府能源相关部门、能源企业、金融机构、科研院所等行业内外人士提供参考。未来,贵州能源规划研究中心将继续紧跟脉搏为贵州发展服务,致力于服务贵州能源战略和高质量发展,积极为新时代贵州能源发展提供智力支持,为建设多姿多彩、富民生态、美丽生态的贵州作出更大贡献。贡献。

贵阳钢铁厂企业综合能耗管理系统_综合能耗_企业综合能耗

附:《贵州省能源发展报告2021》简介

在能源消费方面,《报告》指出,2021年全省能源消费总量约1.12亿吨标准煤,同比增长5.6%。近年来,贵州经济结构升级,能效水平不断提高。贵州省能源消费强度较2020年下降3.7%。贵州省能源消费结构不断优化,非化石能源消费和天然气消费比重显着提高。2021年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为16.5%,天然气消费比重为4.7%,煤炭消费比重为69.7%。随着经济持续稳定复苏,能源需求呈现快速增长态势。预计2022年贵州省能源消费总量1.16亿吨标准煤,同比增长3.7%。

从能源消费类型看,2021年贵州省煤炭消费总量1.27亿吨,同比增长3.7%。贵州省成品油消费总量为673万吨,比2020年略有下降。从品种上看,成品油市场总体呈现汽油、煤油消费缓慢上升,柴油消费逐步下降的态势。贵州省天然气消费量20.38亿立方米,同比增长22.0%。近年来,随着天然气管道基础设施建设加快,覆盖范围扩大,天然气渗透率提高,居民和非居民对天然气的消费量明显增加。在用电量方面,贵州“ 全市用电量1743亿千瓦时,同比增长9.9%。根据各项数据对比,预计2022年煤炭消费量1.3亿吨,同比增长2.8%,成品油预计700万吨,同比增长4.0%年,天然气预计23亿立方米,同比增长12.9%,贵州省全社会用电量预计达到1820亿千瓦时,同比增长4.4 %。

在能源供应方面,2021年,贵州一次能源生产总量1.2亿吨标准煤,同比增长7.1%。随着国民经济的不断恢复和发展,省内外对煤炭的需求不断增加。除了保障省内煤炭供应外,贵州还向省外运输煤炭。从生产结构看,煤炭比重逐渐下降,非常规天然气和非化石能源比重上升。能源生产比重为1.7%,能源生产逐步向清洁化、多元化方向发展。从发电结构看,贵州总装机容量将达到75个。2021年7300万千瓦,同比增长1.3%。其中,煤电3469万千瓦,占比45.8%;水电2283万千瓦,占比30.1%;风电580万千瓦,占比7.7%;光伏发电1137万千瓦,占比15.0%;发电、燃气发电)104万千瓦,占比1.4%,2021年全省发电量2407亿千瓦时,同比增长3.4%,发电装机平均利用小时数将是 3,180 小时。2021年,贵州一次能源发电量940亿千瓦时,同比下降4.6%。其中,水力发电734亿千瓦时,同比下降11.7%,主要是2021年贵州缺水;风力发电105亿千瓦时,同比增长8.2%;光伏发电83亿千瓦时,同比增长82.2%。预计2022年全省能源总产量1.25亿吨标准煤,同比增长4.2%,煤炭总产量1.45亿吨,同比增长3.7%。水力发电780亿千瓦时,同比增长6.3%。发电量达到100亿千瓦时,同比增长20.5%,风力发电量达到115亿千瓦时,同比增长9.5%,非常规天然气总产量达到1.5亿立方米。同比增长8.2%;光伏发电83亿千瓦时,同比增长82.2%。预计2022年全省能源总产量1.25亿吨标准煤,同比增长4.2%,煤炭总产量1.45亿吨,同比增长3.7%。水力发电780亿千瓦时,同比增长6.3%。发电量达到100亿千瓦时,同比增长20.5%,风力发电量达到115亿千瓦时,同比增长9.5%,非常规天然气总产量达到1.5亿立方米。同比增长8.2%;光伏发电83亿千瓦时,同比增长82.2%。预计2022年全省能源总产量1.25亿吨标准煤,同比增长4.2%,煤炭总产量1.45亿吨,同比增长3.7%。水力发电780亿千瓦时,同比增长6.3%。发电量达到100亿千瓦时,同比增长20.5%,风力发电量达到115亿千瓦时,同比增长9.5%,非常规天然气总产量达到1.5亿立方米。能源总产量1.25亿吨标准煤,同比增长4.2%;煤炭总产量1.45亿吨,同比增长3.7%。水力发电780亿千瓦时,同比增长6.3%。发电量达到100亿千瓦时,同比增长20.5%,风力发电量达到115亿千瓦时,同比增长9.5%,非常规天然气总产量达到1.5亿立方米。能源总产量1.25亿吨标准煤,同比增长4.2%;煤炭总产量1.45亿吨,同比增长3.7%。水力发电780亿千瓦时,同比增长6.3%。发电量达到100亿千瓦时,同比增长20.5%,风力发电量达到115亿千瓦时,同比增长9.5%,非常规天然气总产量达到1.5亿立方米。

从能源基础设施建设来看,我省煤炭主要依靠铁路和公路运输。煤炭进出省和省内的铁路运输通道主要是“四干四支”。煤炭运输条件不断改善,煤炭运输保障能力不断增强。全省成品油主要依靠管道和公路。目前有2条国家级输油管道干线,即茂昆线和桂榆线,全省建成成品油管道总里程945公里。天然气主要通过管道输送,具有国家干线的天然气管网,省内已形成以省支线和县级接驳线为骨干的干线。全省累计建成天然气管道3194公里,天然气管网覆盖68个县级市区。电网方面,贵州500kV输电网以中部“日”字型电网结构为基础,在北部新增雅西-石乡-碧江、美-社乡水平通道,开通拓宽遵义-铜仁输电通道。形成了电力西送、中北部“太阳”形网架向东辐射的电网结构。配电网完成新一轮农网升级改造,实施配电网建设改造行动计划。随着云贵互联互通项目的建成投产,贵州与周边地区的电力互联通道容量进一步提升。到2021年,贵州形成广西、广东“五通两直”“点对网”输电、重庆二郎电厂“点对网”输电、遵义电网到重庆的“对网”输电。电力,通过黔东电厂“点对网”输电通道到湖南,铜仁电网“网对网”输电到湖南。从充电基础设施看,2021年,贵州省公共充电桩总数将达到2.6万个,同比增长13%。充电设施覆盖所有县(市),充电设施建设基本实现了“打桩先行,适度超前”的目标。2021年全省电动汽车保有量激增,全省电动汽车保有量7.9万辆,同比增长243%。

从贵州省能源科技发展来看,2021年贵州能源科技将稳步发展。智慧矿山综合运维服务平台、智慧采煤工作面、煤矿5G应用技术取得新成果,助力贵州煤炭产业升级;浅层地热能开发利用已初具规模;500 kV HSP()公司油纸电容器型套管,实现国产化替代产品研发;跨流域自主可控水电新能源集中控制系统和新能源远程智能运维平台应用,“水光一体化”发展 技术稳步推进,这是贵州省“水光一体化”的实践。“双碳目标”为能源科技贡献力量。

从能源政策看,2021年国家将进一步推进能源领域改革,体制机制创新取得新突破。加快建设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制定和完善碳达峰行动计划;充分发挥煤炭自下而上的保障作用,加快生产供应、安全生产和智能化建设。能源结构绿色低碳转型、风电和光伏发电项目建设、可再生能源消纳、储能规划、煤电机组改造、电动汽车基础设施建设等取得显著成效;市场体系不断完善,油气体制改革深入推进,燃煤发电和新能源上网电价进一步深化,贵州现行电价在售电侧试点;电力市场化交易发展迅速。随着全国碳排放交易市场的正式启动,贵州32家企业被纳入全国碳市场首个履约周期重点排污单位评估。

从能源热点来看,2021年,“双碳”目标和高质量发展将是能源产业发展的主旋律。风电、光伏发电投资建设步伐加快,发展清洁低碳能源成为共识。同时,煤炭供应紧张,价格飞涨,火电企业亏损,发电不足,导致全国多地缺电。在能源转型过程中,要处理好降耗与安全保障的矛盾,煤炭开发要符合绿色安全的要求。《报告》聚焦现阶段能源行业的一些热点话题,

从国发[2022]2号文看,2012年,国发[2012]2号文从贵州省大局出发,明确了贵州省的战略定位、发展目标、重点任务和扶持政策。国家。脱贫攻坚战,彻底去除千年绝对贫困的标签,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同步推进,开创“黄金十年”,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促进。东风吹过花园和春天,乘风破浪,再次起航。时隔十年,国务院再次印发国发[2022]2号文件,支持贵州在新时代西部大开发中开拓创新,这是贵州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事件。国发[2022]2号文进一步明确贵州要加快推进煤炭清洁高效利用,加强清洁能源开发利用,建设新型综合能源基地,切实提升能源保障能力。

从能源展望来看,2022年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迈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新征程的重要一年。当前,世界能源多极化供给格局突出,能源转型改革步伐加快,保障我国能源安全的任务依然艰巨。绿色低碳已成为能源发展的主旋律。新形势下,国家将加快建设现代能源体系和全国统一的电力市场体系。贵州将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低碳能源高质量发展道路,融入重大区域战略和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四新”

在线咨询

微信扫一扫

微信联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