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解最新公司动态及行业资讯
了解最新公司动态及行业资讯
近日,中共中央政治局进行了关于努力实现碳中和目标的第三十六次集体学习。》制度,新的可再生能源和原材料能源消耗不计入能源消耗总量控制;要完善“双碳”标准,构建统一规范的碳排放统计核算体系,推动能源“双控”向碳排放总量和强度“双控”转变。
2021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新能源和原材料能源消费不纳入能源消费总量控制,为实现能源消费“双控”向“双控”转变创造条件尽快控制”碳排放总量和强度。今年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推动能源消费“双控”向碳排放总量和强度“双控”转变,完善污染减排和减碳激励约束政策,加快形成绿色生产生活。方法。
“能源消费双控”和“碳排放双控”如何落实?从能源消费“双控”转向碳排放“双控”,会给电力行业带来哪些变化,对电力行业又会提出哪些新要求?国网上海电力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的研究人员进行了相关分析。
转变“双控”考核机制迈出重要一步
安全可靠的特高压输变电。以线路为载体的新型能源供需体系”。
青海海南1000万千瓦清洁能源发电基地光伏发电产业园
能源替代强调稳中求进。“传统能源的逐步退出,必须建立在新能源安全可靠替代的基础上。” 一是表明,在以煤炭为主的基本国情下,传统能源的退出不可能一蹴而就,长期而艰巨;“先建后破”,保障供应是大前提,“安全可靠”是替代基础。能不能减多少煤,取决于新能源能不能代替煤,能代替多少煤,能代替多快。代替煤炭。
“双控”考核机制逐步优化完善。一是更加注重碳减排指导。在“能耗”双控考核过程中,部分地方通过限制能耗、压缩产能等方式实现减碳。“碳排放”双控有利于更准确地识别碳排放的来源和强度,引导企业积极优化能源结构实现低碳转型,促进行业乃至经济的绿色发展。二是新增可再生能源和原材料能源消耗不计入能源消耗总量考核。一方面,这进一步为新能源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政策环境;另一方面,它纠正了统计偏差,使化石能源的消耗回归“能源使用”的本质。此举被普遍视为转变“双控”考核机制的重要一步。
能耗“双控”与碳排放“双控”有什么区别
能耗“双控”一直是近十年能源考核的主基调。
能源消费“双控”控制能源消费总量和强度。能源消费总量是指国民经济各行业和家庭在一定时期内消耗的能源总量,包括煤、油、气等一次能源,以及加工产生的电、热、成品油等。和转换。二次能源等产品通常以标准煤为换算单位。能源消费强度是指一个地区在一定时期内生产单位GDP所消耗的能源。
能耗“双控”考核是经济规划中的一项约束性指标,最早出现在“十一五”规划纲要中。“十三五”期间,我国正式建立能源消费“双控”制度,在全国范围内制定降低能源消费强度和能源消费总量的目标,并分省分省严格考核。
“零碳”能源共享e站位于江苏省无锡市新吴区新安嘉园
能耗“双控”考核对象的选择大多采用“抓大放小”的原则。以上海为例,能源消费“双控”考核范围为全社会综合能耗5000吨标准煤及以上的用能企业。2020年,重点用能单位共计810家。考核指标为标准煤综合能耗(综合能耗=终端能耗+损耗-回收)。其中,终端能源消耗中的功率转换系数是目前上海火电厂的平均煤耗。
碳排放“双控”将是未来能源领域的主要考核手段。
碳排放“双控”控制的是碳排放总量和强度。碳排放总量是一定时期内产生的二氧化碳总量。目前普遍采用生态环境部颁布的核算方法。二氧化碳总量仅包括能源活动产生的二氧化碳(即化石能源消费排放和电力输送排放),不包括非能源活动(如钢铁等)产生的二氧化碳。工业排放)。碳排放强度是指单位GDP的二氧化碳排放量。
我国碳排放总量控制没有明确的目标。我国在“十二五”规划纲要中首次提出碳排放强度约束性指标,但尚未提出碳排放总量约束性指标。
碳排放评价对象的选择与能源消费“双控”基本相同。例如,上海碳排放考核的范围是综合排放二氧化碳当量1.3万吨以上的重点排放单位。2020年,重点排放单位共计820个。目前,上海并未实际评估碳排放总量,而仅评估二氧化碳下降率和单位GDP排放量。
两种评估方法的主要区别在于功率转换系数。
能耗“双控”与“碳排放双控”的主要区别在于计算中功率转换系数的取值。目前,部分地区的能源消费“双控”并未考虑现有可再生能源的贡献。在上海市能源消费“双控”考核中,本地可再生能源和外来清洁电力均按照上海本地火电厂平均煤耗折算成标准煤,导致换算系数大于实际情况。但在碳排放评价体系中,由于本地可再生能源、外核电、水电不直接产生碳排放,
员工搭建应急储能电站
加强碳排放“双控”,可以更有效地解决部分企业用电问题。用能“双控”直接限制了终端用能总量,部分高耗能企业面临限电风险。碳排放“双控”的核算方法,让“碳控”的方向更加直接明了。在能耗水平不变的情况下,根据上海市当前电网供电平均排放因子计算的功率转换系数小于当前能耗评估中的功率转换系数。所以,
能耗“双控”和碳排放“双控”的考核方式可能长期并存。
根据国际经验,一般情况下,碳排放强度先达峰,后总量达峰,碳排放先达峰,后能源消耗达峰。能源消耗“双控”和“碳排放双控”的考核阶段可根据调峰特点分为两个阶段。
碳峰期(2030年前):能源消费总量控制不会过分强调,但要严格考核“单位GDP能耗下降率”,确保能源消费强度逐年降低;加强碳排放强度和总量考核,有效控制碳排放总量在碳峰前。
碳峰后:能源消费总量控制指标逐步加强,碳排放强度指标考核不降低。在这个阶段,需要更有效和直接的控制方法。此时航企能耗与碳排放管理,能耗的“双控”可能仍是考核的重点。
能耗“双控”对“碳排放”双控将提高绿色用电比例
能源消费“双控”向“碳排放”双控转变,将促进码头电气化率的提升,促使地方政策对可再生能源项目倾斜。
国网青海电力员工监控绿电相关数据
部分能源消耗将被绿色电力替代。电力是企业使用可再生能源的最直接形式。在能源消费的“双控”模式下,能源限制会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传统电能的生产力。在碳排放“双控”下,新增可再生能源将在释放企业生产力的同时提高绿色用电比例,加快终端电气化率提升。
地方政策将进一步向新的可再生能源项目倾斜。在碳排放“双控”考核下,地方政府面临着稳定经济、降低能源消耗、控制碳排放的三重压力。依托可再生能源发电项目,特别是工期短、效果好的分布式项目,本地数据中心、高端制造等高耗能、高附加值行业可以在未达峰前大量保留。
一些大型受电电网可能面临从外部接收电力和吸收当地可再生能源的双重挑战。以上海为例,发电企业加强了新能源发电的前期布局,部分符合条件的高耗能企业将大大增加使用绿色电力的意愿。在政策引导下,地方可再生能源发展进程加快,尤其是分布式能源接入可能超出预期。在丰水期叠加风光、淡水期遭遇风、景波动的情况下,电网将面临新的保电任务。
公司地址:
江西省南昌市红谷滩新区凤凰中大道926号中洋大厦写字楼21楼
电子邮件:
sales@ctrlworks.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