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了解最新公司动态及行业资讯

新闻中心

了解最新公司动态及行业资讯

新闻详情

辽宁首座近零能耗建筑有多神奇?
时间:2023-08-06   

7月11日,由辽宁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指导,大连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主办,城建设计集团有限公司、大连市绿色建筑行业协会协办。 大连市近零能耗建筑示范工程观摩会暨首届建筑绿色低碳发展主题活动在大连市传染病医院扩建工程综合服务楼成功举办。

辽宁省能耗指标_辽宁省能耗限额标准_辽宁建筑能耗管理系统软件

大连传染病医院扩建项目综合服务楼是首座按照中国近零能耗建筑技术标准、德国被动式房屋(PHI)认证标准和绿色建筑评价标准设计建造的绿色低碳节能建筑辽宁省和大连市的建筑是辽宁省首个获得近零能耗建筑设计认证标志的建筑项目。 据项目设计单位城开设计集团有限公司负责人介绍,该项目的“近零能耗”体现在设计和施工保温性能更高的非透明围护结构、外窗,并且没有热桥。 提高建筑整体气密性、降低采暖能耗需求的技术; 利用遮阳、自然通风等技术,减少过渡季和降温季建筑内制冷能耗需求; 高暖通空调、照明、电气等主动高性能能源系统和设备进一步降低能耗。 作为近零能耗示范项目,最大的特点在于运行过程中的节能表现。 与当今常见的普通建筑相比,可节省90%的电力和能源消耗; 耗电量44度,相当于25瓦灯泡用电1760小时; 在碳排放方面,每年减少碳排放86.52吨二氧化碳,比传统建筑降低62.2%,相当于4800棵树吸收二氧化碳的能力。

今年以来,大连市住建局积极实施“双碳”战略,坚持科技创新引领辽宁建筑能耗管理系统软件,推动绿色低碳发展,逐步形成示范绿色低碳项目成效显着。 绿色建材试点应用逐步扩大,绿色建筑与相关产业协调发展的趋势,为全市建筑业绿色低碳转型、实现高质量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高校后勤能耗管理系统_后勤智能化管理系统_后勤综合管理系统

第七届国际绿色建筑与建筑节能大会暨新技术新产品博览会3月28日在北京国际会议中心开幕,来自国内外的数百家知名企业展示了绿色建筑设计方案和工程实例、建筑智能化技术和产品、新型外墙保温材料与技术等多项最新技术与产品。 图为观众参观博览会太阳房。

日前,国家发展改革委提出的《“十二五”节能减排综合规划》(讨论稿)指出,“十二五”期间,要实施供热计量和节能改造3亿多平方米,建筑节能即将成为“十二五”节能减排的亮点。

有关专家接受采访时表示,目前,我国国内建筑能耗已占全社会能源消耗总量的29%以上,并且还在以每年1%的速度增长。 国内建筑节能确实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

近年来,随着高校规模的不断扩大,各大高校校园建筑面积较以往大幅增加。 高校建筑节能领域日益热门。

“这200个节能校园只是一个初步数字,可能会根据高校节能工作的具体进展进行调整。去年,在国家发改委、国家节能委的推动下中心成立了专门委员会,致力于推进节能校园和绿色大学,有了这个平台,高校节能工作将会顺利开展。” 国家发展改革委相关负责人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大学建筑节能潜力巨大”

“大学建筑的节能潜力巨大。” 该负责人多次强调。

近日,清华大学建筑节能研究中心编制发布的《中国建筑节能年度发展研究报告2011》指出:随着城镇化进程和经济发展,我国建筑能耗总量持续增长。增长,并且增长速度有越来越快的趋势。

报告显示,我国建筑商品能源消耗总量从1996年的2.59亿吨标准煤增长到2008年的6.55亿吨标准煤(不含生物质能),增长1.5倍。 2008年,建筑能耗(不含生物质能)约占当年社会能源消费总量的23%,其中电力消费约占当年社会用电总量的21%。

今年“两会”上,九三学社提交的《关于发展绿色建筑促进建筑节能的建议》提案中也指出:我国现有建筑规模超过400亿平方米,同时,每年新建建筑16亿至20亿平方米。 米; 然而,我国95%以上的建筑都是高耗能建筑。 若达到同等室内舒适度,单位建筑面积能耗是同等气候条件发达国家的2至3倍; 截至2009年底,全国绿色建筑仅有2000多万平方米,不足现有建筑面积的0.05%。

据相关数据显示,未来建筑能耗比重将上升至35%左右。 我国有各类高校近3000所,高校逐渐成为重要的能源消耗者。 建设绿色节能校园,实现高校建筑节能势在必行。

在日前举行的第七届国际绿色建筑与建筑节能大会上,世界绿色建筑理事会副主席里克·费德里茨发表了主旨演讲。 他表示,建设绿色校园是各国应该做的事情,学校实现绿色节能,不仅可以为孩子们创造良好的学校环境,也有利于环境资源利用的可持续发展。

短时间内很难看到效果

据2008年上海高校能耗统计,高校建筑能耗占高校能源消耗总量的83.2%。

目前,全国各地高校作为战斗前线的一员,已经认识到建筑节能的重要性,纷纷将“低碳校园”纳入“生态校园”、“和谐校园”范围。 ”; 大学生也开始积极投入到这场节能减排攻坚战中,成为高校节能减排的“生力军”。

对于高校如何开展节能工作,全国人大常委、教育部原副部长吴启迪认为,建设绿色校园,高校必须渗透绿色校园将理念融入教育教学和人才培养过程,更重要的是建立绿色校园建设一把手负责制长效管理运行机制。 高校应对校园进行科学合理规划,提出建筑节能要求,注重校园生态环境保护,提高校园资源利用率,倡导“零排放”。

早在2008年,住房城乡建设部、教育部就印发了《关于推进高等学校节约型校园建设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节能节水工作的意见》和《高等学校节约型校园建设管理与技术指南(试行)》,推动高校节约型校园建设。 2009年,住房城乡建设部会同教育部组织有关专家编制了《高等学校校园建筑节能监察体系建设技术导则》和《高等学校校园建筑节能监察体系建设技术导则》和《高等学校校园建筑节能监察体系建设技术导则》。 《高等学校校园建筑能耗统计审计与公示》等规范。

2010年,全国高校节能联盟的成立,为高校节能工作的顺利开展铺就了“棒庄路”。 作为由中国高等教育后勤管理分会联合发起的大学节能平台高校后勤能耗管理系统,致力于推动节约型校园和绿色大学建设。 各参与高校在本校建设10个节能项目; 在全国建立100所节能示范大学; 组织数千支以绿色节能环保为主题的学生团队; 为全国培养1万名节能管理人才,系统推进高校节能工作发展。

“不过,由于高校建筑面积分布广泛,高校节能工作开展时间不长,开展范围也较小,节能效果并不理想。”现在不好了,目前很多高校仍然充斥着高耗能建筑。” 国家发改委相关负责人坦言。

创新节能投资机制“助力”

高校是重要的用能单位,是传播节能新理念、创造节能新技术、研发节能新产品的重要基地。 然而,在所有的节能过程中,必然存在节能成本和研发资金的问题。

节能投资机制的创新——合同能源管理于20世纪70年代末在美国创立。 合同能源管理的本质是一种节能投资方式,用节省的能源成本来支付节能项目的全部成本,并用节能投资获得的节能效益来支付实施节能计划的费用。节省项目。

在合同能源管理方式下,学校本身一般不需要对节能项目进行前期投资。 学校与专业节能服务公司签订《能源管理合同》,由对方负责节能项目的实施,并承担大部分项目。 风险。

据有关资料显示,高校建筑节能合同能源管理的工作内容主要是节能检测、诊断学校建筑能耗问题、分析节能潜力、制定可行的节能改造方案、和经济分析。 建筑维护结构、照明、空调、热水、电梯等一个或多个能源消耗领域,实施节能改造后,从节能效益中收回成本,跟踪服务并定期检查能源消耗状况。

有关专家表示,高校建筑节能是解决高校能耗高的有效措施,也是高校节约能源成本的有效途径。 节能服务公司可以为高等院校提供综合节能服务和完整的节能解决方案,提供节能项目资金以及先进成熟的节能技术和设备,保证工程质量。 因此,合同能源管理模式对高校建筑节能具有推广价值。

不过,专家强调,高校在采用合同能源管理模式时,既要借鉴国内外实践,又要符合自身实际,才能有效提高高校建筑节能水平,实现高校建筑节能。具有良好的节能、环保和经济效益。

在线咨询

微信扫一扫

微信联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