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了解最新公司动态及行业资讯

新闻中心

了解最新公司动态及行业资讯

新闻详情

节能降耗,引领浙江绿色发展
时间:2023-07-30   

浙江在线6月13日讯 党的十八大将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五位一体”战略布局,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 作为东部先行地区,坚持开发与节约并举,大力推进节能降耗,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是浙江省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重要举措。

浙江始终把节能降耗作为绿色发展的重要政策。 在加强工业、建筑、交通等重点领域和耗能企业管理的同时,不断深化供给侧背景下的机制改革,推动海宁、富阳等资源要素。 借鉴改革地区试点经验,加快简政放权,加大金融支持力度。 2015年,全社会能源消费平稳增长,能源利用效率显着提高,超额完成年度节能目标。

在用能重点领域率先开展源头节能示范

工业是节能降耗的重点领域。 《中国制造2025》把“绿色发展”放在重要位置,原来依靠资源消耗支撑经济发展的粗放式发展模式难以为继。 加快推进节能降耗,把有限的能源用在资源消耗低、技术水平高、竞争潜力大、带动能力强、经济效益好的优质重大工程上已成为必然趋势。

浙江积极推进能源消费“笼换”。 以创建国家清洁能源示范省为契机,加强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评价和用能审查,从源头上严格控制新增高耗能项目,加大淘汰落后产能的力度。 同时,大力推进结构性节能,积极培育节能环保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发展能耗低、产量高的第三产业。 等清洁能源,优化能源供应结构。

技术和管理节能是浙江省节能降耗的重要推动力。 浙江积极实施重点节能工程和节能新技术、新产品、新机制推广应用,深入推进热电联产改造等“五大节能工程”。 组织开展合同能源管理,落实《浙江省电机能效提升计划实施方案》,为淘汰落后电机、电机系统改造、推广使用高效电机提供政策支持。

在工业领域之外,在节能降耗攻坚战中,建筑、交通、公共机构等是节能减排的重点领域。

在建筑领域,浙江积极推动绿色建筑发展,加快既有建筑节能改造和可再生能源在建筑中的应用; 交通领域,积极创建绿色交通省,实施公共交通优先战略,同步推进绿色港口和航运创建,提高清洁能源和新能源汽车比例。 公共机构领域,积极开展公共机构节能技术改造,创建50个省级示范单位,实施“万万”节能行动,支持节能改造100万家企业。

浙江省经信委相关领导指出:“节能降耗是一项重大系统工程,需要包括企业和老百姓在内的全社会力量参与。同时,节能降耗工作的顺利开展降低消费工作也将使每个社会成员受益。”

为调动社会参与节能的积极性,浙江省每年在全国节能宣传周期间举办一系列节能宣传展览和能源紧缺日体验活动,开展专题节能宣传和公众活动。节能服务广告,进一步营造全社会节能氛围。 形成企业、政府、社会良性互动的氛围。

机制保驾护航,深化改革打破要素束缚

从能源角度看供给侧改革,重要内涵之一就是要“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现代能源体系”。 这就需要政府深化体制改革,在能效、排放、质量、健康、安全等方面制定明确的标准和负面清单,通过强有力的监督管理,约束企业依法合规经营,从而有利于内生、长期、可持续发展。 全面推进全产业链节能降耗,释放市场潜力。

为树立标杆、政策激励、完善标准、形成长效机制,推动终端能源产品和用能单位能效持续提高,浙江省深入实施《能源效率》领跑者“体系实施方案”持续推进企业能源利用。 确权,积极引导各地根据有关法律法规、标准和能源消费总量控制要求、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评价和审查意见等,合理确定企业初始能源使用权。

出台《关于全面实施企业分类和综合评价加快产业转型升级的指导意见(试行)》《关于推进我省能源权有偿使用和交易试点工作的指导意见》,选取26个城市地区海宁、萧山、衢州等地在多个地区开展能源使用权有偿使用和交易试点,加强对试点地区试点工作的指导和总结,推动有偿使用和交易制度建立试点地区能源使用权的使用和交易。 并利用信息技术积极开展“智慧能源监测”,探索建立实时动态能源数据采集系统,加强监测预警和监督检查。

浙江省在深化资源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的同时,积极推进工业循环经济和资源综合利用。 杭州经济技术开发区、温州经济开发区、浙江嘉兴秀洲园区国家低碳试点园区实施方案已获国家批准。 浙江华鼎集团有限公司、浙江青茂环保科技有限公司、杭州中策橡胶再生科技有限公司等9家企业申报国家重大资源循环利用示范项目,推动废旧衣物产业化、废旧轮胎、废旧电器电子产品加工。 浙江红狮水泥有限公司等6家水泥企业申请工信部水泥窑协同处置工业固废项目,探索固废处置新途径。

在重点用能领域率先行动,在“看得见的手”和“看不见的手”共同推动下,浙江省节能降耗成效显着。 站在“十三五”的起点,我国节能政策更加严格,能源消费总量和强度“双控”行动更加紧迫。

在全面推进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打造浙江“两美”的关键时期,要坚持把节能降耗作为倒逼经济发展、加快工业发展的重要内容和抓手。转型升级,严格节能、环保、安全。 加快新能源开发利用,建立安全、高效、清洁、低碳的能源供应和消费体系,积极实施低碳转型,推动新常态下经济发展。

[有线]

问题一:目前我省节能降耗取得了哪些成绩?

答:我省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个发展理念,高度重视节能降耗,把它作为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重要举措。金山银山”。 节能降耗目标任务,不断加强能源“双控”工作浙江国家能耗管理系统,积极推进工业循环经济、资源综合利用、清洁生产等,超额完成国家“十二五”时期任务,能源效率水平居全国前列。

问题二:我省节能降耗工作还存在哪些短板?

答:虽然我省节能降耗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但仍存在一些困难和不足。

一是节能减排难度加大。 2015年,我省万元GDP能耗为0.48吨标准煤(2010年价),能效水平已位居全国前列。 不少产品单位能耗已达到国内或国际先进水平,加上我省城镇化水平进一步提高,居民生活和第三产业能耗将继续保持刚性增长,增长空间较大。能源消费持续下降空间有限。 另一方面,“十三五”期间我省将启动舟山绿色石化基地等新一批重大项目,保障能源使用压力较大。

二是激励约束机制有待进一步完善。 节能的市场化手段相对较少,行政手段相对较多。 企业缺乏节能降耗的内生动力。

三是先进适用节能技术研发和推广应用不够,节能新技术、新产品、新装备、新工艺后劲支撑不足。

四是节能监管执法专业性强,但基层节能执法队伍相对薄弱,不利于节能监管工作深入开展。

问题三:我省未来节能降耗工作的重点和方向是什么?

答:“十三五”是我省实现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的关键时期。 高端装备、环保、信息等七大产业加快发展。 “两化”融合、互联网+产业催生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快速发展,结构性节能仍是我省节能的首要动力。

当前,我省正在努力创建国家清洁能源示范省,将进一步推进园区清洁生产示范试点和国家低碳工业园区试点工作,积极推进能源清洁利用和转化,加快完善能源消费体制机制,积极构建清洁高效的现代能源消费模式,促进全省能源结构优化升级。 同时,供给侧改革进程的加快、国际峰会的举办、服务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发展,都将为我省节能降耗工作插上新的翅膀。

供给侧改革下浙江的节能之路

供给侧改革是中央立足我国发展实际作出的重大决策,也是浙江适应和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的必然要求。 从能源角度认识供给侧改革,节能降耗是我省践行“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的重要着力点。 是重塑能源结构,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现代能源体系的大势所趋。

从全球看: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蓄势待发,国际能源结构发生重大调整。 通过新能源技术与信息技术的融合,将推动人类社会变得更加高效、清洁、低碳。 、智能化成为能源时代的主要特征。 从国内来看:国家领导人提出推动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将节能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各领域。 节能减排面临良好的发展机遇。 我国作为全球碳排放总量第一大国,面临着节约能源、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的巨大国际压力。

就浙江省而言,随着经济进入新常态,原有依靠资源消耗支撑经济发展的粗放式发展模式难以为继。 大力推进节能降耗,走绿色发展道路,不是选择题,而是关系人民福祉和长远发展的必答题。 只有牢固树立绿色发展理念,着力推进节能降耗,才能实现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因此,无论是着眼未来,还是立足当下,浙江都将围绕节能降耗,深入践行绿色发展,推进绿色生产,发展绿色经济,创造绿色生活,依靠科技创新、大规模生产、生态保护、技术创新。 升级等手段搭建经济转型升级桥梁——

全面推进国家清洁能源示范省创建,通过控制能源消费总量、加快煤炭消费替代、实施煤电清洁改造利用等方式实现清洁能源消纳; 通过大力发展清洁能源、不断提高油品质量等,实现清洁能源供应; 继续推进技术创新、产业进步、体制改革和能源重大工程实施等措施,有效支持清洁能源发展。

大力推进结构性节能,发展绿色经济,重点发展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环保装备制造和综合服务业,推动节能环保低碳技术和产业成为世界强国。新的增长点。 目前,我省已将节能环保产业列为全省七大万亿产业之一。 积极推进科技节能,实施六大节能工程,进一步推动节能新技术新产品推广应用,开展“浙江好节能”评选活动。

加快构建现代市场监管体系,强化监管约束作用,充分发挥公众、新闻媒体和社会组织作用,全面构建节能监管体系,健全节能监管联动机制。参与监督机制,积极培育和弘扬绿色文化,让绿色生活成为浙江之城。 人们的时尚和潮流。

这是一场涉及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价值观的深刻变革。 绿色是建设“美丽”浙江的重要内涵,是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条件,是人民群众追求美好生活的集中体现。 站在“十三五”关键节点,浙江要继续强化节能降耗的引领作用,用“绿色”促进生产、装点生活,把绿色转化为浙江的“软实力”,让绿色发展理念在浙江大地上茁壮成长、开花结果,让蓝天、青山、绿水永远得到真正实现。

【浙江“十二五”节能六大成果】

成果一:能源利用效率持续提升

“十二五”期间,全省单位GDP能耗下降20.7%。 2015年,万元GDP能耗下降到0.48吨标准煤(2010年价),能效水平位居全国前列; 全省累计实现节能4800万元。 吨标准煤以上。

成果二:能源消费结构持续优化

2015年,煤炭、石油化石能源占全省能源消费比重比2010年下降近10个百分点,天然气、水、核电、风电等清洁能源占全省能源消费比重提高了近10个百分点。与2010年相比提高了近5个百分点。

成果三:能源消耗管理水平持续提升

落实能源消费“双控”制度、能源预算管理制度,建立重点用能单位能源消费在线监测系统。 目前,全省已有在线监测企业800多家。

成果四:能源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迈出关键一步

全面落实企业分类和综合评价制度,出台推进我省能源使用权有偿使用和交易试点工作的指导意见,积极推进企业初始能源使用权确认,牵头开展试点全国能源使用权有偿使用及交易项目。 截至2015年底,全省已实施能源交易收购项目182个,有偿收购金额1493万元。

成果五:全社会节能减排联动效应进一步凸显

工业领域,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能耗下降23.8%; 建筑领域,建成节能建筑5.3亿平方米; 交通领域,全省高速公路收费站ETC覆盖率达到100%; 公交车和出租车节能环保型车辆分别占27%和46%。

成果六:节能管理法律法规体系不断完善

颁布实施54项地方能源消费标准; 省、市、县三级节能监察机构总数达到88个; 《浙江省《节约能源法》实施办法》、《浙江省节能监察办法》、《浙江省《公共机构节能条例》实施办法》制定发布《浙江省绿色建筑条例》、《浙江省产业结构调整节能指南》等系列配套文件。

启动仪式现场。浙江省能源局供图

中新网杭州7月10日电(张玉环)10日,由浙江省发改委、浙江省能源局主办的2023年浙江省节能宣传月启动仪式云大会在杭州举行。 记者从会上获悉,2023年至2025年,浙江将在2023年至2025年分批分批全面完成七大重点行业1000吨标准煤及以上企业能效诊断浙江国家能耗管理系统,提高效率,促进整体改善。行业能源效率。

据了解,多年来,浙江统筹推进能源利用效率提升和重大项目用能保障,节能减排成效显着。 2022年,全省能源消费占全国5.4%,创造全国6.4%的GDP; 全省万元GDP能耗为0.40吨标准煤,能源效率位居全国前列。

今年7月10日至16日是第三十三届全国节能宣传周。 今年浙江省节能宣传月为7月10日至8月9日。全省将举办一系列具有浙江特色的“1+11”宣传活动,呼吁形成绿色低碳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积极营造节能减碳的浓厚氛围,进一步推动形成节约能源、合理利用能源的社会风气。

活动上,浙江省能源局节能处处长曹学禄介绍了《浙江省重点行业企业能效诊断工作方案(2023-2025年)》的具体内容。

“通俗地说,能效诊断就是给企业进行一次‘全面体检’,这是节能领域的关键举措。” 曹学禄介绍,2023年至2025年,浙江将分批、每年进行全面综合检查。 完成7个重点行业千吨标准煤以上企业能效诊断,查找能源利用薄弱环节和突出问题,挖掘高效节能设备和先进节能技术的应用潜力; 同时,结合诊断和检测结果,为诊断企业提出具体的节能改造建议,不断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现场,国家绿色技术交易中心还发起了“节能减碳技术推广行动”倡议,号召社会各界参与节能减碳技术推广,为浙江省生态文明建设、实现碳峰值碳中和做出贡献。 由行业领袖、体育冠军、知名主持人等组成的公益团体也向全社会发起了“一起节能低碳”的公益倡议,号召大众从身边的小事做起。生活,汇聚绿色未来。

节能宣传月期间,浙江还将通过省市结合、线上线下开展“1+11”系列活动,相继举办“‘惠’动低碳”的低碳体验活动。 ·“绿色”感动嘉善”活动、错峰填谷系统线上会、新能源开发应用推介会等活动。

浙江省能源局局长陈恒智表示,当前浙江省节能降耗工作取得了一定积极成效,但形势依然严峻,全社会节能意识有待进一步提高增强。 下一步,各地区、各部门要重点推进工业领域节能减碳,提高节能管理水平,加快节能改革,形成节能合力。 帮助。 (超过)

在线咨询

微信扫一扫

微信联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