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了解最新公司动态及行业资讯

新闻中心

了解最新公司动态及行业资讯

新闻详情

越过坎坷,走向春天——“振兴之城”沉阳2022年开园观摩
时间:2023-06-25   

辽宁省沉阳市。 冬季腊月,有九天寒冷。 街上车水马龙,熙熙攘攘; 工厂如火如荼地忙碌着。

滴水结冰,热气腾腾,这就是沉阳。 新年伊始,面对外界对东北经济的悲观和质疑,这座肩负振兴使命的“振兴之城”奋力拼搏、不放弃、不放开锚定目标,迈出了新的步伐,迈向春天。

“老字号”久成“香”

20多米高的厂房里,龙门吊挂着巨大的零件来回穿梭; 巨大的五轴数控机床箱体发出切割金属的声音; 操作人员时不时地检查监视器上的各种参数……

新年伊始,沉鼓集团就忙得不可开交。 “按照订单,生产任务已排满。” 该集团转子车间主任梁陈说。

2021年1月至11月,神谷集团营业收入、利润总额同比分别增长16.5%、3.4倍,2022年订单也排在下半年。 走过了70年的沉谷,是沉阳装备制造业的代表。 一直坚持研发投入占总收入的6%以上,在全国产业版图上具有不可替代性。

正如沉谷一样,对于“振兴之城”沉阳来说,“老”不是落后的标签,而是振兴的坚实基础。

支持力度不断加大——

初步统计,2021年沉阳GDP同比增长7%左右。 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9%左右。

打开这份成绩单,你就能感受到“老字号”的支持。 2021年1月至11月,占全市规模工业60%以上的装备制造业增长13.1%。 其中,专用设备制造业、通用设备制造业分别增长18.3%和15.5%。

改革的力量正在显现——

营业收入同比增长33%,新签合同额同比增长54%——这是沉阳机床(沉阳地区)交出的2021年“成绩单”。

“现在我们是一个人两个人用的。” 沉阳机床中捷友谊厂总经理赵旭晶表示,通用技术集团2019年底重组沉阳机床后,推动三项体制改革,人均产值从37.8万元提高到87.9万元。

从失血到止血,一度濒临破产的沉阳机床引起了外界的关注。 他的“涅槃重生”最终是基于“断腕变法”。 管理层也不例外。 全体起立,竞逐岗位。 最初的13名队员中,有4人没有成功; 原来的107名中层干部,落选的有59人。

进一步的改革将使福利增加一寸。 通过混合所有制改革的北方重工、东北制药也焕发了活力。 其中,北方重工2021年营业收入和新订单同比分别增长442.8%和427.1%。

尚新力在进步——

无人物料车自行运输,感知零件的机械臂自发抓取、拧紧、焊接、组装……在5G技术的支持下,位于沉阳市铁西区的本特勒汽车系统(沉阳)有限公司,赛轮轮胎等企业将工厂变成了机器人的世界。

2021年,沉阳将新建1万个5G基站和7个二级节点进行识别分析,位列全国数字化转型百强城市第15位、东北第一。 2022年,沉阳将新建1.2万个5G基站,实施100个智慧升级项目,打造100个数字化应用场景……

“新名”渴望“潜力”

旧是振兴的基础; 新是振兴的希望。 高品质主播离不开新生力量的加持。 行走在沉阳,你可以深深感受到正在冒泡的新动能在不断增强。

产业基础崛起,打造汽车制造“生力军”——

走进华晨宝马厂区,机械臂上下舞动,上演机器人生产的场景; 车间外,一片片光伏发电板,源源不断地输送清洁能源; 在成品车停车面积中,新能源汽车的比例不断增加……

岁末年初,沉阳传来一个又一个重磅消息。 宝马集团在这里建设的大型总装物流车间和涂装车间已先后竣工。

“总投资30亿欧元的华晨宝马铁西新工厂和大东工厂改造升级项目均将于今年建成投产。” 华晨宝马汽车有限公司总裁兼首席执行官魏兰德表示,在参观了全球工厂后,沉阳生产基地具有开创性,融合了人工智能、大数据、5G等新技术,为未来的发展做好了充分准备。宝马的成长。

全新的汽车产业正不断为沉阳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力。 2021年,全市新能源汽车产业增加值增长88%。

“瞪羚”企业跳出发展“新速度”——

在沉阳美星科技有限公司展厅,一款应用增强现实等技术的汽车导航产品将记者带入了科幻世界:地面上随时改变方向的箭头用于车辆导航,两侧的建筑也有简短的字幕介绍。

“如果有必要,还可以突出显示大楼内有哪些餐厅。” 公司董事长孙克文表示,随着不断创新,公司销售额和利润呈指数级增长,正筹划在科创板上市。

高速成长是瞪羚企业的一大特征。 当它们聚集在一起时,就会产生大规模的聚集效应。 2021年,沉阳市瞪羚、独角兽企业达151家,同比增长71.59%。

寻求新想法从未如此迫切——

“坚持创新在振兴发展全局中的核心地位”“以科技自立​​自强为引领实施高质量先进制造行动”“加快打造数字沉阳,建设智能制造强市” “智慧”——岁末年初,沉阳市党代会、经济工作会议等密集召开,都把创新放在突出位置。

“进入新时代的沉阳,展现出了前所未有的‘新’渴望,孕育着新的未来。” 辽宁省社会科学院副院长梁启东表示。

“美丽身材”已初具规模

盛京大剧院火了,艺术展览、音乐厅、城市自习室迅速崛起,沉阳的冬天充满了光彩。

“消费在升级,文化需求在增加,艺术家协会也很忙。” 沉阳市文联主席王晶表示,今天的沉阳不再是刻板印象中钢铁般骨骼的老工业基地,而是一座充满“国际风范”、丰富的新型工业城市。在“数字品味”上,在“低碳风格”上蓬勃。

“国际风”更浓——

20多天前,沉阳举办主题晚会,来自20多个国家的100多名居住在沉阳的外国友人登台表演。

在沉阳,随着中德(沉阳)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园、中日产业园、启迪韩国科技产业园的逐渐成熟,本特勒、采埃孚等外资企业的参与从生产到生活,沉阳的国际化风格愈发浓郁,其背后是不断扩大开放的结果。

2021年1月至11月沈阳能耗管理系统公告,沉阳进出口总额同比增长41.2%,实际利用外资同比增长19.8%。

“数字味”更浓——

元旦刚过,细心的沉阳市民就会发现,地铁站里增设了很多人脸识别设备,刷脸进站功能已经开启。 与此同时,足不出户的“一网通办公”也在快速推进。

很多沉阳人都能感受到优化营商环境的艰辛,以及在管理效率上与时间赛跑,方便群众、造福企业。 从“只进一扇门”到“只进一扇窗”,从“最多跑一次”到“只提交一次材料,一次办一件事”,沉阳的改革不断深化。

“我们只是想让服务大厅触手可及。” 沉阳市营商环境建设局副局长文勇表示,沉阳在国家发布的营商环境报告中连续两年被评为全国标杆城市。

“低碳风”正积极——

“振兴新突破,我要当先锋”——2022年,以高质量为目标的专项行动正在推进,招商引资工作全面提速。 但如今的招商引资不再是“把菜挖进篮子”,而是以“绿色低碳”和“专业化、专业化、创新化”为重点的新产业布局。

“绿色已成为沉阳振兴发展的新底色。” 沉阳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副主任罗雷表示,2021年1月至10月,沉阳市规模以上工业单位增加值能耗同比下降6.2%。 上述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1.8%。

2021年全年,本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将达到315天,首次突破300天。

深冬过后,迎来了新的春天。 沉阳,这座振兴的城市面前还存在诸多困难和挑战,但春山在望,未来可期。

编者按

炼油是石油企业增值、增加利润、提高石油企业竞争力的重要环节。 在加强炼化一体化、规模化规模化发展、能源资源多元化发展的同时,炼化企业更加注重信息化创新,提升炼化业务能力。

从数字炼油到智能炼油,是应用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实现下游产业资源优化配置和设备、能源、生产的全生命周期管理,和销售,并实现整个价值链的优化。 本期专题新闻探讨炼化企业如何走信息化“先进”之路。

智能炼化进阶之路:数字化是基础,智能化是核心,智能化是目标

话题讨论

1、传统炼化企业建设智慧炼油厂的重点和难点有哪些?

分步实施顶层设计

赵勇

面对炼化行业市场竞争、安全环保等严峻挑战,特别是在行业产能过剩、产业结构调整加速的背景下,打造智慧炼化是所有炼化企业的必由之路发展高质量,提高竞争力。

与新建炼化企业相比,老牌传统炼化企业在打造智慧炼油厂方面存在诸多困难。

一是老炼化企业基础设施落后。 很多设备仪表不具备数字化条件,设备自动化控制率低,工业视频和网络基础设施陈旧,无法为智能炼油厂提供基础数据保障。

第二个是每个级别的重要性。 有远见的领导干部高度重视信息化建设,但这还不够。 各业务部门有必要打破思维定势,积极行动起来,真正实现主业与信息化的深度融合,通过智能化手段提升企业各方面能力。

三是各个信息系统的隔离。 经过多年的信息化建设,该炼油厂信息应用系统多达50、60个,各自为政,存在信息孤岛现象。 只有整合各个信息系统的数据,统一数据标准,实现数据同源,才能体现数据的真正价值。 通过对数据的深度挖掘和分析,为企业决策提供辅助支持。

四是工艺流程复杂。 过程工业由于技术参数众多,变量不确定,很难建立一套有用的机理模型。 这给基于大数据分析的流程集成优化带来了很大难度。

智慧炼化建设要立足自身实际,顶层设计,分步实施。 更好的办法是在整个炼化企业开展部分试点智能化升级。 这艘船小到可以调头,待试点达到预期效果后将全面展开。 这样可以在不浪费金钱的情况下有效地识别和解决问题。 (张运红 整理)

工业智能 智慧工业化

吉林石化炼油厂党委书记、副厂长陈万友

随着大炼化工业时代的到来,未来炼油化工行业将面临更加残酷和激烈的竞争。 加快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进工业智能化和智能工业化,积极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形成支撑发展的强劲动能。

首先,要做好工业智能化。 推动传统产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运用新技术、新管理、新模式,加快炼化装备智能化改造,全面提升产品技术、工艺装备和能效标准,实现跨越在价值链中处于较高水平。 推动“老树新芽”、“生中长出新芽”,提升传统产业提质增效。

其次,要抓好智慧产业化。 瞄准世界科技前沿,聚焦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集成电路、高端软件、物联网等领域,加快将知识、技术、创造力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打造一批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源头、集聚区和特色产业集群,实现新兴产业壮大。

最后,必须实施智能化管理。 要适应智能化管理趋势,加快炼化物联网现场监测和共享服务等项目建设,研究探索工业机器人在危险区域、地下管道巡检等领域的应用等,推动信息化与生产经营管理深度融合,实现安全提升。 等级。 (张晓军整理)

2、智慧炼化建设中如何处理好人与智慧的关系?

充分利用平台

大庆石化炼油厂副厂长 岳东利

面对新能源等因素的影响,炼油属于传统流程工业。 大庆石化通过炼油转型升级项目,不断推进工业化和信息化融合,逐步深化生产运行优化、生产运行优化、能源管理优化和装备优化。 资产优化大大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有效提升竞争力,为及时满足客户未来定制化产品需求提供技术支持。

近年来,我厂将炼油生产自动化与信息化相结合,不断推进生产管理由数字化向智能化迈进,先后对全厂25套生产设备进行集散控制系统改造,发挥了巨大的作用。起到提高管控水平的作用。 2018年底投产的3.5万吨/年制酸装置,自动化程度98%,设计链条300余条。 无论设备哪里出现问题,都会通过自动化系统第一时间启动相关链条,让生产设备安全、环保、可靠。 控制。 这是智能给我们带来的最大好处。 这一优势正在逐步取代员工已经设定好的重复性工作。

然而,无论智能如何发展,都无法取代人类的主导作用。 智能化在释放人力的同时,也对员工提出了更高的工作要求。 在这种情况下,员工最重要的作用就是发挥主观能动性,提出改进建议。 借助智能化平台,更有利于发挥个人特长,实现灵活、便捷、优势互补,帮助全体员工创造更大价值。 通过高效和优化实现产品价值最大化。 (谢文彦整理)

人机协作应急维修

青海油田格尔木炼油厂装备科副科长 高功斌

格尔木炼油厂是一座建于1990年代的炼油厂。 建设初期,系统采用简单的热敏传感器输出图纸,查看运行波动情况。 操作难度大,主要靠员工的经验。 随着科学技术水平的提高,逐渐发展成为现在的DCS控制系统,即集中控制系统。 在操作终端,岗位人员可以通过系统软件更直观的查看相关运行参数,并可以远程调整部分设备,提高了操作的准确性。

2018年,该炼油厂引进了更先进的控制系统优化技术——全过程优化技术。 该技术通过对控制系统的控制方案进行优化,对报警值进行梳理,对不合理的报警参数进行修正,消除报警参数的误报,逐步实现DCS控制系统的黑屏运行,即即,DCS系统没有运行参数。 当电脑屏幕进入屏幕保护状态时,只有在运行参数出现报警或手动触摸屏幕时,才会弹出屏幕,操作者可以调整运行。 黑屏最长运行时间达到6小时,降低了岗位人员的操作强度。

智能技术的运行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工作效率,但智能系统并不能完全替代人的作用。 格联一方面强化操作人员对操作系统的熟练程度,开展模拟培训,不断强化人机协同操作技能; 同时,还加大了运行控制系统的维护力度,建立了快速应急维护队伍,为炼油厂的稳定、长期、全面、优化运行保驾护航。 (季海建编)

商业案例

四川石化:“聪明”控精

7月11日8时30分抚顺工厂能耗管理系统,生产二部的倒班工作正在进行中。 “该系列渣油加氢装置控制进料量,外部操作员张龙在检查二系列高分液位时,注意检查控制阀的开度。” 领队薛景祥通过视频交接系统向五套设备进行汇报。 现场操作室员工汇报生产情况,安排工作。

“通过视频交班系统和智能巡检仪,我们实现了远程面对面交流,生产数据实时共享,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以往,我们要打电话确认生产运行状况“现在我们只需要在ITCC系统中切换界面,设备的所有运行状态都一手掌握,包括机组振动、温度等关键数据,实现故障预警。” 薛景祥说道。

四川石化以信息化提升管理、智能化助推装置稳定运行为动力,持续优化ERP、MES等系统,发挥自动化管控作用。

智能施工

让每一步都更快

9时整,侦察员在加氢裂化装置内作业,密切关注DCS监控画面。 对生产过程的各项控制参数、运行曲线、报警管理等进行了清晰的分类,直观、全面地呈现了大型机组的运行状态和工艺参数。 闭路电视监控画面上,加热炉内各台高温燃烧器的火焰燃烧、关键水泵的运转、携带智能检测设备的员工穿行于管架上清晰可见。

10:00,常压减压装置操作员陈薇登录后勤管理系统,食堂提供的红烧排骨、炸土豆丝、松子玉米等美味餐点清单中午被一一呈现。 大家根据自己的需要在系统里点餐。 物流服务人员准时送达上岗。

11时10分,炼油厂中控室,“蜡油加氢装置ITCC控制系统显示循环氢压缩机防喘振阀开度超过预定值的5%,立即查明原因。” 内部操作提示是对国外操作者的现场检查。 “好的,收到,我马上去查找。”…… 半小时后,及时处理了故障。 这一切,都是信息化与生产管理深度融合的呈现。

目前,公司仪器仪表自控率达98%以上,运行稳定率达98%以上。 方案优化、现场运行管理、HSE量化考核等业务均在平台上运行,VOCS云监测实现排放监测数据实时化。

信息应用

为公司“精算”效益增长方向

“以数据分析为平台,利用大数据对产品的生产经营过程进行预测、决策和管控,能够在市场的动态变化中准确锁定公司利润增长的方向,从而使公司生产经营始终处于最佳状态。”规划运营部负责人说。

四川石化建立了以产品价格、装置运行、生产成本为核心的信息数据库,整合完善了多个部门相对独立的信息系统,形成了“财务核算-计划协同-生产调整-销售协同”的常态化反馈”管理系统,充分利用先进的数据分析平台,将效益与生产、市场、管理等各种信息进行整合,每周形成高质量的决策信息,用于生产优化和调整,实现利润最大化生产调度计划。

在信息化建设的车轮带动下,四川石化盈利能力始终保持在中国石油炼化行业前列,新型炼化企业价值潜力凸显。

精细化管理

促进核心竞争力的提升

得益于智能化建设,四川石化通过整合分散的信息系统,构建了六大一体化平台,实现了管理流程的简单化、精细化、高效化。

生产管理实现了对生产全过程的计划、调度、作业、过程监控和绩效管理的一体化管理和控制。 安全环保实现现场作业、隐患监管、安全检查常态化。 设备管理完成实时监控、预测性维护系统、综合视图等可视化,供应链管理整合优化原材料采购、运输、仓储作业,能源管理提供全面的能源消耗监测、统计、评估、考核、能源平衡、综合应用集中整合了行政后勤、综合办公、IT业务等多方面的系统。

“通过全面实施精细化、标准化、责任化、专业化‘四化’管理理念,构建管理提升长效机制,以信息化手段推动炼化示范企业跨越式发展一体化。” 科技部高级总监李峰表示。 (记者范双双)

武石化:力争“智慧”

“基于移动终端记录的现场过程数据,可实现检修动态展示,有助于管理人员全面掌控检修,确保检修作业安全有序进行。” 在体验了信息化平台给检修管理带来的好处后,张世博副科长忍不住对智能化、先进的“检修管理系统”赞不绝口。

针对当前炼油化工行业激烈的市场竞争,五化石油加大工作紧迫感,将智能化工厂建设作为今年公司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点工作之一该公司的。 年初成立了“智能工厂建设推进指导委员会”,成立了“智能安全管理、智能生产运行、智能设备管理、智能技术管理”四个专业组。 明确了责任部门和责任人,确保分工明确、责任明确。

由于Wupec的自建系统大多是10年前建成的,存在系统集成度高等难点。 为确保智能化工厂建设满足当前企业高质量发展需求,Wupec从决策层、管理层、使用层、数据层进行了分离流程。 深入调研,全面掌握公司信息化现状。 在此基础上,确定了“一个平台,五种能力”的建设目标,即打造公司综合信息可视化展示平台,实现生产、销售、库存、设备运行、安全环保、实验室分析、过程技术、能耗分析等业务信息集中展示; 通过推进智能工厂建设,提升了公司运营管理自动化、数字化自动采集、信息系统数据共享与集成、信息可视化、移动办公应用五项能力。

按照“信息部牵头、业务部牵头”的信息化建设思路,伍佩克制定了七项信息化量化考核指标,实行“月通报、季考核”。 通过全面推进生产、装备、安全和智能化建设,1-5月,五佩克清理MES坏点4568个,新增MES数字化采集位数5727个,首次应用“多视图检修管理系统”提升检修综合管理效率,电子客票系统正式上线运行。 同时,公司还通过每季度举办培训和劳动竞赛等方式,推动职业化管理智能化要求的落实。 通过上半年的量化评估,在集团公司评估的26套信息系统中,本公司有17套排名第一。

此外,Wupec通过信息化积极推进管理减负。 年初以来,共评估86套信息系统,根据管理实际需要改进10套,淘汰效果不佳的3套系统。 同时,实现了公司建南车辆装销系统与MES系统之间数据的自动传输,利用信息系统业务、日常办公业务等100多个表格实现了电子化操作。信息工作平台,实现信息和数据共享。 (记者吴海燕特约记者刘杰)

其他岩石

惠州石化:首家“吃螃蟹”的智慧炼化

在惠州石化亚洲最大的中控室,可以看到全厂17套生产设备、公用工程系统和辅助设施正在运行,运行参数,海量数据。 这里实现了实时交互。 惠州石化是工信部首批实施两化融合管理体制示范企业之一。 近期,智能工厂成为智能制造试点示范项目。

作为国内第一家集中加工海洋高酸重质原油的炼油企业,惠州石化是业内“第一个吃螃蟹的”,没有任何经验可以借鉴。 技术人员利用信息技术对原油特性进行深入研究,通过Aspen优化平台进行能量评估、氢平衡和油化一体化研究,选择出效益最好、效益最低的加工路线探索过程中的能量消耗。

进入项目建设期后,惠州石化将信息化嵌入到未来企业管理运营模式中,通过SAP等信息化手段,实现计划进度、成本控制、合同采购等信息化管理; 按照“推进信息化”要求,实现了信息化与炼化建设“同步设计、同步建设、同步运行”,建立了“一个平台、两个网络、三层应用”,建立了DCS、SCADA等生产过程控制。 系统及MES、LIMS、ERP生产运营信息系统。

进入生产经营后,惠州石化积极推进工业化和信息化融合创新。 通过建立符合公司生产工艺特点的LP模型,优化生产方案,包括原油选择、物料流向、加工方案、产品结构等。 利用PIMS模型进行评估计算,形成最优原油加工方案,原油配比和装置运行参数一目了然。

惠州石化在一体化大数据平台的基础上,在国内率先打造了工业大数据平台、4G无线专网、智能防爆硬件、标准化四位一体的有机集成管控体系。管理和控制软件。 通过智能化生产运行控制系统,实现作业许可、销售作业、巡检管理等现场工作人员、地点、时间、路线、标准的“五定”管理,传统运营管理方式向智能化转变。 防爆终端是现代工业互联网生产作业管控新模式,确保生产作业有序可控。 (张一峰、刘晶晶、张沁叶)

在线咨询

微信扫一扫

微信联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