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解最新公司动态及行业资讯
了解最新公司动态及行业资讯
微信公众号“望康智库”整理自微信公众号“新华视点”
看不到成堆的垃圾,看不到灰尘,听不到长时间的刺耳噪音。 从工厂提前订购的墙板、楼梯等构件整齐地堆放在施工现场,工人们像“搭积木”一样以最快的速度“组装”起来,一座座建筑拔地而起。 这就是装配式建筑。
调查发现,建筑业正在悄然发生重要变化:通过与先进制造技术和新一代信息技术的不断融合,装配式建筑越来越受欢迎。 住建部最新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新开工装配式建筑占新开工面积的比例超过25%。
市场培育已形成相当基础
在江苏南通现代建筑产业园的一家公司车间里,钢筋和混凝土的浇筑,最后制成楼板,全部在生产线上完成。 各类零部件“一品一码”,只需扫描二维码即可了解用途和生产流程。 这些预制构件生产完成后,被运往全国各地的建筑工地进行工后组装。
“设计标准化、构件预制工厂化、施工机械化”,著名建筑师梁思成多年前设想的“中国建筑工业化”如今正在成为现实。 住建部最新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新开工装配式建筑占新开工面积25%以上,总面积24亿平方米。
浙江湖州某小区PEC组件吊装现场。受访者提供
“室外和室内、高海拔地区和危险的机器。” 某装配式建筑集团负责人介绍,这与传统“设计院画图纸、到现场施工”的方式不同。 “装配式建筑颠覆了建筑施工理念,减轻了工人的劳动强度,改变了现场作业环境,将建筑民工转变为现代产业工人,符合建筑工业化的发展方向。
装配式建筑并不是什么新鲜事物,西方发达国家早在20世纪60年代就开始陆续广泛使用。 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已进入相对成熟、完善的阶段。 我国业界普遍将2013年视为中国装配式建筑的发展元年。 今年,国务院及相关部委发布了多项指导性文件,拉开了我国装配式建筑发展的序幕。
2016年以来,装配式建筑成为推动建筑业转型升级的主要抓手。 当年2月印发的《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的若干意见》提出,力争使装配式建筑比例占到30%大约10年内新建筑。
2016年9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大力发展装配式建筑的指导意见》,提出以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三大城市群为重点,其他常住人口300万以上的城市。 积极推动本地区,其余城市鼓励本地区因地制宜发展装配式混凝土结构、钢结构和现代木结构建筑。
今年年初,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印发的《“十四五”建筑业发展规划》要求,构建智能建筑与新型建筑工业化协调发展的政策体系和产业体系。基本建成,装配式建筑占新建建筑的比例达到30%以上。
近年来,各地密集推出相关政策。 上海、深圳等领先城市正在向更高目标迈进,部分省份步伐明显加快。 例如,浙江省提出,到2025年,装配式建筑占新建建筑的比例达到35%以上; 海南省提出,到2030年,装配式建筑占新建建筑的比例达到95%以上。
专家表示,2016年至今,经过多年的示范引领和市场培育,装配式建筑的发展已经具备了相当的基础。
引领建筑方式变革:更绿色、更安全
与传统建筑施工现场的混乱相比,有序是装配式建筑施工现场的第一印象。 施工过程中,预制构件采用干法施工,很少使用砂、石、水泥等材料,从根本上避免了扬尘、垃圾堆积、噪音等污染问题。
浙江湖州某社区楼板吊装现场。受访者提供
装配式建筑作为建筑方式的重大变革,在节约资源、能源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
中国环境与发展国际合作委员会的数据显示,全社会能源消耗总量的三分之一以上是建筑能源消耗。 装配式预制构件实现了建筑、室内装修、后期使用等全生命周期各个环节的减碳,每平方米节水20.5%,减碳7.5%,减少废物排放77.7%,大大减少了垃圾排放。缓解了传统建筑能耗高的问题。
据了解,装配式建筑与传统建筑相比,在工期、人工等方面都有明显的节省或改善。 江苏南通政务服务中心综合停车楼项目为全装配式建筑深圳建筑能耗管理系统下载,项目规模约5万平方米。 如果传统的施工现场不少于100人,但通过工业培训,一个人可以做多一个人,考虑到吊装、模板、钢筋,减少一半以上的人工,减少施工量期限从两年多到一年不等。
“搭积木”的搭建方式是否安全,是公众关心的重要问题。 相关企业负责人表示,装配式建筑的技术水平已经非常成熟。 装配不仅仅是“建造”。 预制构件运到现场后,也会进行浇筑。 保证。
专家介绍,构件在工厂预制可以减少墙体开裂、渗漏等问题,有效提高住宅整体安全水平。 在施工管理方面,由于装配式建筑施工过程中没有现浇作业,发生安全事故的概率较低。
“双碳”目标下的机遇与挑战
今年6月,住建部、国家发改委印发城乡建设碳达峰实施方案,提出到2030年,装配式建筑占城镇新建建筑的比重达到40%。年。
大东屋建设科技绿色装配式建筑智能制造中心PC楼板生产线。受访者提供
经过调查发现,装配式建筑在成本控制、产业整合、人才培养等方面仍存在一些挑战。
据了解,由于缺乏相应的产业交流平台,装配式建筑产业链上下游企业之间存在一定程度的脱节,阻碍了装配式建筑的市场化发展。
业内人士介绍,目前,装配式建筑在行业标准、规范、图册、施工方法等配套文件和技术方面均远远落后于现浇建筑,亟待制定统一的标准体系。
此外,装配式建筑行业复合型人才和产业工人短缺,人才培养体系和人才输出数量远远不能满足行业需求。
浙江省湖州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建筑业管理处处长朱汉峰建议,应加强校企合作,培养更多装配式建筑行业骨干人才,解决精细化问题。设计、构件生产与管理、现场施工运营与管理等方面存在短缺问题。
能效管理平台2022市场现状及前景分析
工业是立国之本、兴国之器、强国之本,也是我国能源消耗的主要领域。 推动工业能效提升,对于减少工业领域碳排放,实现碳峰值碳中和目标,促进工业经济增长具有重要意义。
能效管理平台2022市场现状及前景分析
工业是立国之本、兴国之器、强国之本,也是我国能源消耗的主要领域。 推动工业能效提升,对于减少工业领域碳排放,实现碳峰值碳中和目标,促进工业经济增长具有重要意义。
近日,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生态环境部、国务院国资委、市场监管总局联合印发《提升行动计划》 《工业能效》(以下简称《行动计划》),提出提高数字化节能增效技术水平,提升“工业互联网+能效管理”创新能力。 《行动计划》 在“工业互联网+能效管理”解决方案方面,《行动计划》指出,对钢铁、石化、有色金属、建材等重点行业,鼓励企业实施管道重点用能设备网络运行与节能优化、能源管理可视化与在线优化等,围绕过程优化、过程控制、质量提升、运维服务、产业链协同等,培育一批“工业互联网+能效提升”解决方案,形成典型案例,推广先进经验和实施路径。
根据研究报告《2022-2027年中国能效管理平台行业发展潜力分析及投资风险预测报告》分析
能效管理平台是基于物联网和云计算技术的节能管理软硬件平台。 应用该平台,耗能企业可以系统地、持续地优化能源消耗成本。 同时企业能耗管理系统价格,用能企业、节能服务企业、投资方、设备供应商等,通过能效管理平台,实现高效、无缝的企业能源管理协同。
在全球能源紧缺、环境恶化的背景下,世界各国政府开始高度重视节能环保工作。 调查显示,全球因能效管理手段的缺失和电能质量不佳而造成的能源浪费、环境污染和经济损失触目惊心。 仅在欧洲,因能效管理不善造成的经济损失在中国每年就高达1500亿欧元。 能效管理不善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高达数千亿元。 基于这种严峻形势,目前开发的能效管理平台将对企业节能降耗起到促进作用,起到小投入大产出的作用。 通过对企业进行全面的能源监测和有针对性的控制措施,获得能效体系。 功能的提升和电能质量治理的效果将对促进企业利润的稳定增长和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起到不可低估的作用。
未来五年工业能效管理平台业务市场高速增长的主要原因是:一是政策的推动和鼓励,减排目标问责成为各机构考核因素之一; 二是目前市场上提供工业能效平台业务的企业数量少,业务附加值高,市场潜力大。 因此,更多的企业将加入这个行业,包括新的竞争者和改造现有的节能改造企业。
更多具体市场详情,请点击查看研究报告《2022-2027年中国能效管理平台行业发展潜力分析及投资风险预测报告》。
公司地址:
江西省南昌市红谷滩新区凤凰中大道926号中洋大厦写字楼21楼
电子邮件:
sales@ctrlworks.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