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了解最新公司动态及行业资讯

新闻中心

了解最新公司动态及行业资讯

新闻详情

数据中心迎政策能耗超标或多缴1亿元电费
时间:2023-05-24   

新能源消费“数据中心”面临新挑战。

7月27日,北京市发改委官网发布《关于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数据中心项目节能审查若干规定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 《通知》显示,为加强北京市数据中心项目节能审查,即日起,北京市新建扩建数据中心PUE值超过1.4的,将征收差别电价。

对此,业内人士告诉《经济参考报》,该规定意味着扩建和新建不合标准的数据中心每年将额外花费数千万甚至上亿的电费。 这将促使更多大型和超大型数据中心向气候凉爽或可再生资源的中西部迁移,而特大城市的数据中心将采用液冷技术。

《通知》显示,北京市将进一步加强对本市数据中心项目的节能审查。 PUE(评价源效率指标,理想值为1)>1.4、1.8(单位电耗超标2倍以上)的项目,每千瓦时0.5元。

此外,对于北京数据中心的扩建,年能耗小于1万吨标准煤(1万吨标准煤约等于3000万度电)的项目PUE值不应高于1.3; 1万吨标准煤和2万吨标准煤以下的项目,PUE值不应高于1.25; 年能耗大于或等于2万吨标准煤且小于3万吨标准​​煤的项目,PUE值不应高于1.2; 年能耗大于或等于3万吨标准​​煤的项目,PUE值不应高于1.15。

对此,曙光数科副总经理姚勇表示,以新建3000个标准机柜、单机柜平均功耗18kW的中型数据中心为例。 按照北京新规,如果其PUE值超过1.4且低于1.8,每年预计要缴纳差别电价电费9460万元。 如果PUE值超过1.8,预计将支付差别电价2.36亿元的电费。

“目前的数据中心运营商和单位支付这些额外费用是无法承受的。” 姚勇还介绍,北京和深圳的数据中心规范和标准对全国城市具有很强的示范作用。 此外,PUE值低于1.4,难以满足数据中心传统的风冷散热技术模式。

随着IT产业的快速发展,数据中心正迅速成为新能源消耗大户。

数据显示,2018年全国数据中心总用电量为1500亿千瓦时,占社会总用电量的2%。 预计到2025年,这一比例将翻一番,达到4.05%。 高能耗的背后是高PUE值。 截至2019年底,全国超大型数据中心平均PUE为1.46,大型数据中心平均PUE为1.55。

早在2018年,在《北京市禁止和限制新增产业目录(2018年版)》中就明确提出,禁止新建PUE值在1.4以上的数据中心。 上海市在2019年1月明确提出新建数据中心PUE值严格控制在1.3以下,改造互联网数据中心PUE值严格控制在1.4以下。

2019年2月,工信部、国家机关事务管理局、国家能源局印发《关于加强绿色数据中心建设的指导意见》,要求到2022年,数据中心平均能耗基本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新建大型、超大型数据中心。 中心PUE达到1.4以下。

“冷却计算设备的能耗一直是导致PUE偏高的直接原因。” 姚勇介绍,传统数据中心的风冷方式会用一半的能耗来冷却计算设备,其PUE值普遍在1.4以上。 最重要的是,随着CPU、GPU等核心计算芯片功耗的增加,风冷模式下单机柜的功率密度最高只能达到30kW左右。

虽然芯片工艺不断提升,但服务器端CPU和GPU的功率已经超过了300W和400W。 随着人工智能等高密度计算场景的增多,很多运营数据中心的单机柜功率已经超过30kW。

姚勇表示,对于北京、上海等城市来说,随着严格的PUE值政策的出台,新建和扩建的数据中心可以说已经进入了“液冷”时代。

“液冷技术的种类也很多数据中心能耗管理,有冷板液冷、浸没式液冷、浸没式相变液冷等。从降低PUE值的角度来看,浸没式相变液冷技术效果最好。” New而在非高密度计算等领域扩展数据中心,冷板液冷也是不错的选择。” 姚勇说。

据悉,曙光于2015年率先推出国内首款标准化量产冷板液冷服务器,并于当年完成国内首款冷板液冷服务器的规模化应用,并2019年完成国内首个刀片浸没相变液冷服务器大规模部署。

以采用叶片式浸没式相变液冷技术的曙光绿色数据中心为例,其PUE可降至1.04。 与风冷数据中心相比,能效比提升30%以上,CPU等核心芯片部件性能可提升20%,单机柜功率密度达到160kW,可靠性高计算设备的性能至少提高了一个数量级。 (超过)

9月14日,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泰尔系统实验室在中国信息通信产业发展高层论坛上就加快信息通信产业绿色低碳发展助力经济社会展开研讨通信产业低碳绿色发展论坛在海滨举行。 他在绿色转型演讲中表示,ICT行业不仅在数字技术演进下不断提升能效、节能减排,还为各行各业赋能,帮助其他行业大幅减少碳足迹。

当前,全球5G网络建设持续发力。 截至2022年6月末,全球86个国家和地区已部署超过220张5G商用网络,5G用户数超过7.41个。 全球5G/网络建设将持续到2025年。预计2021-2025年全球运营商55%的资本支出(约8900亿美元)将用于5G网络,覆盖全球45%的人口。

2030年,全球ICT行业碳排放量将占全球碳排放总量的1.97%。 通过为其他行业赋能,ICT 行业将有助于将全球碳排放量减少 20%。 通过应用ICT技术,可以使其他行业减少碳排放。 这种促成效应被称为“碳指纹”。

ICT产业不仅在数字技术的演进下不断提升能效、节能减排,还为各行各业赋能,帮助其他行业显着降低碳足迹。 ICT行业按下“碳指纹”,不仅改变自己,也改变着万千行业。

同时,ICT行业能源消耗持续增长,大幅降低碳排放面临巨大挑战。 据相关研究测算,2020年全球ICT产业能耗约为2万亿千瓦时,约占全球总用电量的4%。 2020年全球CT行业碳排放量将占全球碳排放量的2.3%,用电量约占全球总量的4%。 预计到2030年,全球ICT行业用电量最多将增长61%,达到约3.2万亿千瓦时。

研究表明,如果不加以控制,到2040年,全球ICT行业的温室气体排放量可能从2007年的1%-1.6%增加到14%以上。

“十四五”信息通信产业发展规划中的主要指标要求,单位电信业务总量能耗下降15%,新建大型、超大型数据中心PUE将达到达到 2025 年。

为落实碳峰顶碳中和目标,推动数据中心、5G等新型基础设施绿色高质量发展,需要加快老旧高能的退出升级。 ——消费设备,推进智能多功能灯杆建设。

加快绿色数据中心建设; 逐步对用电效率超过1.5的数据中心进行节能减碳改造; 鼓励采用高效环保制冷技术降低能耗,加快5G节能基站推广应用。 鼓励人工智能在数据中心和5G网络管理中的应用。 智能化技术提升整体节能水平。

鼓励使用风能、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提高数据中心绿色电力的使用率; 结合储能、氢能等新技术,提高可再生能源在数据中心能源供应中的比重; 统筹5G和可再生能源分布式发电布局; 充分发挥数据中心和5G对推动传统产业数字化转型的重要支撑作用,优化管理流程,实现降本增效。

在通信基站低碳发展措施方面,提高绿色能源比重,创新模式引入清洁能源,优化能源结构。 聚焦电单价高或照明资源好的场地和区域,差异化采用合同能源管理和自建模式。 部署范围以现有基站和院落屋顶+其他小型机房屋顶+5G站点为基础,部署区域在电单价高或光照资源好的地区。

在基站节能技术和碳减排方面,推进主设备节能,与5G设备供应链伙伴合作,降低产品设计、研发、生产过程中的功耗。 在采购过程中,制定了节能工作模式和功耗指标参数。 引入主要设备能效后评价,对设备的能效进行全生命周期监控; 实现基站整体节能,机房设定温度提升2-3℃,制冷效率提升7%。 优化机房湿度设置,减少除湿加湿动作。 优化气流组织:节能2%以上。 优化冗余空调台数:冗余机组能耗降低20%以上。

在网络节能方面,推动5G基站采用支持多能源输入的一体化机柜和分布式供电技术,降低建设周期能耗; 加强共建共享基站能耗管理系统网址,注重能源管理,降低用电服务费。 推动宏基站向室外租用小基站迁移,提升基站整体PUE。

通信基站也要实现资源的循环利用,动力电池的梯次利用,提高资源利用率。

在线咨询

微信扫一扫

微信联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