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解最新公司动态及行业资讯
了解最新公司动态及行业资讯
【本次展会】
工业4.0被政府列入《高新技术战略2020》,成为国家十大重大工程之一。 “智能装备面向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需要,能够实现各制造过程的自动化、智能化、精益化和绿色化,带动装备整体技术水平的提升制造业。”
《中国制造2025》提出两年多来,从“制造”到“智能制造”已经成为中国产业转型升级的大方向,而作为智能化转型基石的自动化无疑是重中之重。 工信部印发的《智能制造发展规划(2016-2020年)》指出,到2025年,推进智能制造“两步走”战略,明确加快推进智能制造发展智能制造装备长春工业能耗管理系统价格,加强共性技术创新共建 1.构建智能制造标准体系、建设工业互联网基础等十大重点任务。 推进重点领域智能化改造,在“中国制造2025”十大重点领域试点数字化车间/智能工厂建设,推动数字化技术、系统集成技术、智能制造装备在传统制造业中的应用。推动中小企业智能化转型,引导中小企业推进自动化转型,建设云制造平台和服务平台,培育智能制造生态圈,加快培育一批系统解决方案提供商,大力发展龙头企业集团,做优做强一批“专精特”配套企业。 区域智能制造协同发展,推进智能制造装备产业集群建设,加强基于互联网的区域间智能制造资源协同等。
我国工业机器人产业未来发展前景广阔,应用领域将从目前的汽车、电子等主要行业向食品饮料、生物医药、物流等行业拓展。 因此,国家非常重视机器人产业的发展。 新时代规划明确,机器人制造和应用水平代表一个国家智能制造产业水平,机器人的广泛应用是我国由制造大国转型的重要手段和途径。向知识制造强国迈进。 特别指出,工业机器人产业将得到重点支持。
“2018中国(长春)工业智能制造产业博览会”将于2018年9月15日至17日在长春国际会展中心举办,旨在促进产业升级,转变产业增长方式,吸引行业龙头企业参展。智能制造装备产业参展。 把握行业最新技术和产品发展方向,推动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
一、项目背景
天合光能常州工厂位于江苏省常州市新北区光伏产业园区。 园区于2008年4月正式挂牌,规划面积5.12平方公里。 主要依托核心企业常州天合光能有限公司发展光伏产业。 是常州高新区建设国家创新型科技园区“一核八园”框架下的重点特色主题公园之一。 天合光能常州工厂占地面积15万平方米,分为西区、东南区、东北区三个厂区。 是天合光能产品研发制造的总部和生产基地。
常州天合工厂智能微电网项目(以下简称“常州项目”),一期拟选址东南厂区。 结合工厂用电、供冷、供暖需求,集配气、储水、储能于一体,打造EMS能源。 管理平台对东南地区负荷进行实时监控和有效调节,通过节能管理和改造优化调整电力结构,提高能源价值,降低能源成本,增强能源供应的灵活性和安全性,从而建立清洁高效的能源体系,推动天合光能进一步发展。 项目总投资1.5亿元,占地面积1500平方米。 燃气分布式装机6MW,储能装机1MWh,EMS能源管理平台接入厂内已建成的0.9MW光伏。 本项目根据国家能源局12月9日印发的《国家能源局关于组织实施“互联网+”智慧能源(能源互联网)示范工程的通知》(国能科技[2016]200号) , 2016. 继合肥新站高新区综合能源管理“互联网+”智慧能源示范项目”之后,天合光能再创能源互联网整体解决方案经典案例。该项目将与原有冷、电形成多能互补。热源系统采用“热(冷)电固定供电、冷热电联供”和基于大数据、智能互联的能源共享机制,满足TRW的要求。太阳能(东南厂区)拥有自主冷、热、电需求,构建多能互补、智能高效、绿色低碳的现代工厂能源示范体系。
图1 常州天合工厂智能微电网项目效果图
二、项目必要性
天合光能东南厂区能源需求主要包括厂区空调制冷用能、厂区工艺制冷用能、冬季采暖用能、厂房用电能生产和照明。 2017年全年用电量约7.2亿千瓦时,综合能耗巨大。 仅就东南地区用电量而言,每年制冰机和空压机用电量约占东南地区用电量的30%。 本项目作为对原有供能系统的有益补充,提高了供能系统的可靠性; 项目产生的电力就近消纳,减少输电消耗; 通过冷热电联供的方式,实现能源的梯级利用,提高能源效率。 能源利用效率满足了东南电厂(天合光能)的部分用电需求、制冷需求和供热需求,对节能减排起到了良好的示范作用。
三、系统设备配置
常州项目近期主要设备配置为:2台3.3MW燃气内燃机、2台烟气热水补燃式溴化锂冷热水机、储水系统、并联已建成的东南厂区0.9MW光伏运行数据。 在原有光伏系统的基础上,增设燃气三联供系统和储水系统,将“冷”、“热”、“电”三联供平台嵌入智能微网,实现梯级利用。活力。
图3 天合光能东南厂区微电网系统方案
4、系统运行模式
与传统供能方式相比,分布式能源系统提高了区域建筑供能的安全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供给侧由原来单一的供电方式转变为天然气发电、余热制冷结合电制冷、储能等方式,保障东南厂区冷热负荷的电力供应。 无论是空调制冷能耗、工艺制冷能耗、冬季采暖能耗,还是车间生产、照明空调,都可以通过电力和燃气两种能源来保证能源供应。
天然气三联供系统。 燃气内燃机燃烧天然气产生电能、高温烟气余热、高温水余热三种能源。 除原有0.9MW光伏装机容量外,电能基本可满足东南厂区建筑、生产用电负荷和能源站自身用电需求。 用电高峰时,不足的电力可由市网补充; 内燃机高温烟气可作为烟气热水型溴化锂机组的高热源直接供冷(热),排烟温度降低至100℃左右; 而90-95℃的筒体夹套水作为烟气热水型溴化锂机组的低热源提供冷(热)源,经冷(热)温降至80℃并返回内燃机继续使用。
储水系统。 系统配置水冷蓄冷系统,利用水的显热储存冷能。 蓄水技术利用市电峰谷电价的差价,在低电价时段利用市电驱动电制冷机组将冷量储存在水中,利用储存的低温白天用电高峰时段,冷冻水为空调制冷。 当空调的使用时间与非空调的使用时间和电网的峰谷时间同步时,空调在电网高峰时间的用电量可以转移到电网的低谷,以节省电力。
能源物联网云平台。 本项目最大亮点是引入了能源物联网云平台TRINA,提供区域内智慧能源和智能微电网的监测、分析、预测和优化管理,可升级现有能源监测,进行更大范围实时运行数据记录,同时引入成本中心概念,建立能源消耗基准,根据CDM碳减排交易计算模型,构建碳消耗实时数据记录常州工厂能耗管理系统,进行计算,并形成报告。 平台建设完成后,二期工程将引入大数据分析,提出完整的节能改造方案、设备控制改造方案,实现供需平衡。
五、项目主要特点
1、本项目是常州最具代表性的分布式能源站之一。 严格按照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2013年7月18日发布的《分布式电源管理暂行办法》(发改能源[2013]1381号)和国家发展改革委、住建部-农村发展、能源局 2014年11月。根据《关于能源示范示范工程实施细则的通知》(发改能源[2014]2382号),采取“冷热定电,自给自足”的原则-消纳、余电并网”,在厂区建设一套天然气分布式能源站。 实现冷、热、电联供,满足厂区能源需求。
2.梯级利用。 本项目使用天然气作为燃料。 是集高效、环保、节能为一体的冷热电联供工程。 分布式能源系统采用能源梯级利用、储能等多种能源利用技术,提高了系统整体能源效率,符合国家节能环保政策要求; 并通过合理的系统设计,经济地体现节能效益,构建节能、经济的供能系统。
3、削峰填谷。 发电侧多能源配置有利于电力调峰。 同时,还可以填补当地电力缺口,缓解当地电力供需矛盾。 系统设计最大程度考虑了削峰填谷的目的,充分考虑了储能的作用。
4.“多能互补,综合优化”。 天合光能东南厂区以微电网为雏形,实现对建成光伏电站和冷热电联产区域能源的综合利用,是可再生能源和分布式能源发展机制的基础. 创新。 通过能源管控中心,实现能源供给侧和需求侧的自平衡。 东南厂区分布式能源站与常规能源站互联互通,多能互补,整合优化,实现“自发自用,余电上网”东南厂区。
5、环境保护和社会效益。 该项目具有系统成熟、经济性好、适应性广、节能等优点; 采用清洁能源生产技术,几乎无烟尘,CO污染物排放量少。 项目建设有利于清洁节能新技术的推广应用,技术进步有利于减少温室气体排放,节约资源,改善生态环境,符合可持续发展战略。 项目近期实施后,能源站年均能源综合利用效率为83.79%。 冷热电联产具有节约能源、改善环境、提高供热质量、增加电力供应等综合效益。 本项目的建设,有利于进一步发挥冷热电联产综合效益,落实国家“节能减排”政策。
图 7 智能微电网模型
六,结论
天合光能积极响应中央提出的供给侧改革号召,抓住电力体制改革和可再生能源替代时代的机遇,依托自身在光伏组件制造和光伏电站开发运营等方面的优势。维护,全力以赴实现战略转型,通过内部建设和外部合作(并购),加快建立“两网两平台”整体解决方案能力,从全球领先的太阳能整体解决方案提供商到光伏智慧能源及能源互联网解决方案提供商,成为能源物联网领域的领先者! (来源:天合能物联网)
本文发表于中国城市燃气协会分布式能源专业委员会主办的《分布式能源》2018年第2/22期。 转载请务必注明出处!
上一篇:枣庄中天工程弱电工程招标公告
公司地址:
江西省南昌市红谷滩新区凤凰中大道926号中洋大厦写字楼21楼
电子邮件:
sales@ctrlworks.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