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解最新公司动态及行业资讯
了解最新公司动态及行业资讯
1月28日,兔年第一个工作日,全省高质量发展大会召开,在清远设立分会场收看大会直播。 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尹兆举表示,清远在推进高质量发展的每一步都采取了“四个从严”的实实在在的举措。 加快实施总投资3000亿元的380个重点项目,确保经济增长6%,固定投资增长8%,社会消费零增长6%以上。
蓝天白云下的北江,水天一色。清远日报签约摄影师李文勇摄
推动高质量发展,促进经济增长
清源到底是什么实力?
制造业
2022年全市实现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
占GDP的33.1%以上
制造业如何管理? 清远分会场透露了一组数据:
2022年,全市实现工业增加值672.5亿元,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超过33.1%清远企业能耗管理系统建设,工业投资同比增长17.3%,高于全市7个百分点。全省,在全省各市中排名第一。 7 位数。
近年来,清远推动提高工业企业匹配度,将增加值、税收等效益数据与用地、能耗、排放等指标进行匹配分析。 企业倾向于要素保障和政策扶持,对配套品类较低的企业加强引导升级。 推动221家企业实现由规到规发展,150家发展滞后企业开展升级行动,22家企业实现档次升级。
全市各地都争先恐后地把产业和科技创新发展放在首位。 其中,2022年青城区、英德市和高新区率先实现工业总量占全市的64.2%。 清远国家高新区综合评价排名连续六年稳步上升,位列全国第88位。
重大平台突破
工业园区完成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
约占全市工业增加值的44%
作为清远“万亩千亿”的大平台,广清纺织服装产业转移园在广清、青州不断发力。 每天都有一批企业上门洽谈、搬迁。 园区规划用地1万多亩,是全省纺织服装产业的重要举措。 承接中大布市等相关产业有序转移,正在打造超千亿元的时尚产业集群。 目前,园区已吸纳优秀裁缝人才3000人,计划3年内培养20万裁缝工匠,为纺织服装(时尚)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人才支撑。
在产业载体建设方面,清远坚持工业企业入园,完善工业园区“3+1”产业体系,推动清远高新区、广清工业园区、清远经济开发区、广佛工业园区、佛冈县城园区等园区群纳入主平台管理,新的经济增长极正在逐步形成。 目前,2022年全市省级以上工业园区新设立企业124家,全年实现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289.5亿元,约占全市工业增加值的44%。
面对高质量发展的新要求新挑战,清远推进国能清远电厂二期、飞来峡作业区公共码头一期等12个项目建设。 此外,2022年清远51个省重点项目完成投资204亿元,完成率149.0%,同比提高21.6个百分点,进度位居全省首位。
农业强市建设
五大产业总产值增长10%
乡村振兴多项“全省第一”
推动高质量发展,重点和难点在“三农”上。 当前,清远聚焦百亿农业五大产业,是狠抓“百县千镇千村高质量发展工程”的具体实践。 一年来,清远鸡被列入国家农业品牌精品培育计划,英德红茶入选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示范区筹建名单。 去年,全市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增长7.3%,五大产业总产值增长10%。
产业振兴带动乡村振兴,清远在全省乡村振兴战略绩效考核中连续四年名列粤北第一。 去年,清远新增省级农业科技园区3个,总数(8个)居全省首位。 累计建成国家级和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区20个,挂农户18万户; 新增省级“一村一品一镇一业”专业村24个,专业镇9个,位居全省第一。 金融“活水”赋能全市实体经济贷款2022年同比增长13.9%。
财务支持
降低企业融资成本
助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
数据显示,2022年清远市实体经济贷款同比增长13.9%。 清远将充分发挥金融支持实体经济特别是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作用,助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支持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发展,支持广清纺织服装产业和园区企业有序转移。 建筑。 截至12月末,全市制造业贷款余额297.3亿元,同比增长25.1%。 其中,先进制造业贷款余额73.5亿元,同比增长34.7%。
在中小微企业融资方面,清远市充分发挥市应急转贷(桥)款等财政资金的撬动作用,不断提高企业授信率,减少企业融资费用。 截至12月末,全市小微企业贷款余额806.3亿元,同比增长21.1%; 全市应急转贷(过桥)资金全年降低企业融资成本3300万元以上。
清远出版社编辑部
前言
能源效率在气候中和框架中的重要性
世界上越来越多的国家和地区承诺在本世纪中叶或下一个十年实现气候中和。 欧盟委员会2021年推出的“Fit-for-55”一揽子计划规定了欧洲政策框架的设计。 德国新政府也在同年11月提出了更高的气候目标,承诺到2045年实现气候中和,这将有助于德国在政策实践中有效落实能源效率优先原则。 基于新框架政策带来的机遇,本文将分析各项政策的优缺点。
本报告讨论了德国能效政策的重要作用,并分三章探讨了其主要机制:
第一部分解释能源效率框架(与气候中和、供应安全和经济相关)。
第二部分从行业角度分析德国能效政策(交叉政策,重点关注定价和交易政策、建筑、电器、工业和交通)。 第二部分还借助政策案例研究阐述了德国能效政策的成败。 此外,第二部分还专门介绍了德国能源系统转型的监测分析方法,以及欧盟层面MURE项目提供的分析工具。
第三部分确定了地方层面能效政策的强大作用、针对弱势消费者群体的重要性以及提高能效政策尤其是定价和交易计划的接受度的重要性。
所有三个部分都附有 SWOT 分析(态势分析法,SWOT 代表优势、劣势、机会、威胁),涵盖框架政策、行业政策和详细的政策案例研究。
第 1 部分:能源效率框架(气候、供应安全、经济竞争力)
能源效率的气候中性框架(在欧盟和巴黎协定层面)
欧盟支持提高发电能效的一个重要手段是强制要求欧盟成员国对热电联产的潜力进行成本效益分析(欧盟委员会,2021b)。 自 2012 年修订后的欧盟能效指令出台以来,能源公司也被直接要求实现年终平均累计节能量不低于千禧年年能源销售额 1.5% 的目标(欧盟委员会, 2021i). 此外,欧盟通过欧洲能源标签和生态设计要求对电器的能效产生重大影响。
德国能源效率的气候中性框架
德国气候保护框架(见图4)由总体目标、目标、战略、措施和方案组成。 其名称由《巴黎协定》指定。 德国在能源计划( Plan)、气候行动计划(Plan)和气候变化法案( Act)(-, 2019)中明确了国家目标和长期战略。 能源效率战略 ( ) 阐明了更具体的能源效率目标和措施(德国联邦经济事务和气候保护部,2019)。 未来,可以通过促进资源效率和能源效率政策的更紧密结合来加强这一框架。
在《能源效率战略2050》()中,德国政府设定了能源效率目标:到2030年,德国的一次能源消耗比2008年减少30%,到2050年减少50%(见表2)。 然而,随着减排力度的加大和气候保护法的修订,这些目标将不得不变得更加雄心勃勃。 根据初步计划,德国要在2030年实现40%的减排目标,到2045年要实现50%的减排目标,即比目前的减排目标提前5年完成(德国联邦经济部)经济与气候保护,2021a;普罗诺斯研究所、应用生态研究所和伍珀塔尔气候、环境、能源研究所 -,2021 年)。 除制定目标外,能效战略还包括国家能效行动计划20(计划)。 该行动计划是为实现多项减排目标而制定的一系列措施,包括到2030年减排30%的目标和2050年能效路线图规定的减排目标。 后者是为实现2050年减排目标,以利益相关者为导向的模式制定的一系列路径和措施。 该路线图现已更新为能源效率路线图至2045年( ),最终版本预计将于2022年下半年正式发布。
与许多其他国家一样,德国也出台了经济刺激计划,以推动经济从新冠疫情造成的低迷中复苏。 德国在这些刺激计划中纳入了各种有助于加强气候保护的措施,以确保经济复苏与促进向气候中和的必要过渡齐头并进,而不是与之背道而驰。
能源效率、经济竞争力和供应安全
节能可以提供许多多重好处(即除节能之外的好处,如图 6 所示)。 可分为环境多重效益、经济多重效益和社会多重效益。 这些多重好处的两个主要优势是资源供应安全/进口依赖和竞争力。 能源效率在这两个方面都起着重要作用。
一个行业的竞争力往往受到生产要素成本下降的强烈影响,尤其是在能源价格和碳价格上涨的情况下。 然而,能源效率不仅通过降低生产要素成本,而且通过创造能够将其产品出口到世界各地的技术供应行业来提高一个国家的整体竞争力。 德国商品和技术出口在世界市场占有很大份额。 能效技术对德国崛起为全球出口大国做出了重大贡献,仅次于可再生能源技术。 德国能效技术出口占世界该领域贸易额的12%(200亿美元约合177亿欧元),仅次于中国。 中国的出口大约是德国的两倍,占世界贸易的近四分之一(见图 8)。 这些技术将在未来几年显着扩展。
第 2 部分:关于能效最佳实践措施和政策的情况说明书和案例研究
本章我们将分析德国五个领域的能效政策:跨行业综合能效政策、建筑行业能效政策、工业领域能效政策、电器行业能效政策和能源行业能效政策。交通行业的能效政策。我们将分两步分析每个领域的能效政策:一方面,我们将提供每个领域的情况说明书,提供政策和趋势的简要概述,包括 SWOT 分析该领域的政策; 独立 SWOT 政策分析中的成功与失败以及浓缩发现
跨领域能效政策
德国能源部门的主要交叉政策是温室气体排放的限额与交易制度以及电力和化石燃料的税收制度。 类似于能源上网电价的试点补充计划已于 2021 年结束,其中大部分未在下图中提及。 节能义务计划 ( ) 是一个广泛讨论的综合性跨领域能源效率工具。 根据《欧盟能效指令》的要求,该计划已在多个欧盟成员国实施。 然而,德国政府已决定通过行业特定的替代措施来遵守欧盟能源效率指令的要求。 因此,德国在实施“节能义务计划”方面没有实践经验。
建筑能源效率
2020年,德国建筑业的温室气体排放量将比1990年减少42%,达到1.2亿吨二氧化碳当量。 德国《气候变化法案》规定,到2030年,德国建筑业温室气体排放量不得超过7000万吨。 此外,该法案还规定了年度最低减排量。 为此,德国每年都会监测目标的实现情况。 如果目标没有实现,则需要负责的部委制定新的政策措施。 新政策将由一个独立的专家委员会进行评估。
节电
2020年,在电力行业节电和脱碳双重措施下,德国电力行业温室气体排放量和电能消耗量将比1990年减少46%,达到1.07亿吨二氧化碳当量。 德国《气候变化法案》只规定了整体能源供应的温室气体排放允许值,其中电力行业占比较大。 预计2020年电能供应目标为1.36亿吨二氧化碳当量,2030年目标为4600万吨二氧化碳当量。
工业节能
2020年,德国工业部门的温室气体排放量将比1990年减少37%,达到1.78亿吨二氧化碳当量。 德国《气候变化法案》规定,到2030年,德国工业部门的温室气体排放量不得超过1.4亿吨。 此外,该法案还规定了年度最低减排量。 2020 年,德国工业部门已经超额完成了减排目标,但这也是由于 COVID-19 危机导致的经济放缓。
运输能源效率
2020年,德国交通运输业温室气体排放量较1990年下降11%,为1.46亿吨二氧化碳当量能耗分析管理系统,但这一数字在2015年至2019年间呈上升趋势,该行业已完成2020年行业减排目标目标,但仅仅是因为 COVID-19 大流行。 德国《气候变化法案》规定,到2030年,德国交通运输业温室气体排放量不得超过9500万吨。 此外,该法案还规定了年度最低减排量。 据此,自1990年以来,交通运输行业在所有需求行业中实现的温室气体减排量最低。
公司地址:
江西省南昌市红谷滩新区凤凰中大道926号中洋大厦写字楼21楼
电子邮件:
sales@ctrlworks.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