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解最新公司动态及行业资讯
了解最新公司动态及行业资讯
9月5日,海口美兰国际机场(以下简称“美兰机场”)顺利通过国际机场协会(ACI)机场碳排放认可计划()一级认证,成为内地第三个通过认证的机场仅次于首都机场和深圳机场。
据了解,机场碳排放认证计划是目前国际机场行业最具影响力,也是国际机场理事会(ACI)唯一认可的机场碳管理认证标准。 其目标是减少机场运营期间的碳排放,最终实现碳中和。 和。 认证分为4级,即1级(量化)、2级(减排)、3级(优化)、3+级(碳中和),要求逐级递增。
当今世界,绿色发展已成为重要趋势。 为提升碳管理水平,实现节能目标,与国际接轨,美兰机场落实局方要求,从节约、人性、科技、环保四个方面考虑。 生态机场性质的机场、海绵机场、绿色机场。
推进节能工程,打造节能型绿色机场
美兰机场高度重视低碳节能的绿色建设,2017年开始筹备取证工作,通过引进先进技术、更换老旧设备等措施,最大限度地降低能源消耗,提高能源利用率。 仅“十三五”期间,美兰机场共投入约4300万元用于中水回用、桥载设备和地面能源设备更换飞机APU、绿色照明LED改造、中央空调变频改造、高效风柜改造、光伏电站、共享单车站点建设等10余项节能改造项目,减少CO2排放1.38万吨,实现年节电600万度以上,节水节油40万吨以上,飞机节油200万公斤以上。
除后期投资外,美兰机场总体设计规划中加入绿色元素,遵循功能优先、远近结合、分期建设、适度推进的原则,严格控制机场高度。航站楼和室内空间。 站房优化改造。 根据海南岛日照时间长、四级恒温等特点,采用塔顶自然采光,交错通透的点式玻璃外墙和百叶窗将自然光引入室内内部空间。 此外,美兰机场还设有候机大厅开窗、东西走廊开夹层通道、加装廊桥开窗等通风设备,可节省空调用电量约150万度。和每年的照明。
优化飞行体验,打造人性化绿色机场
2017年8月,集高铁、公交、城际快车、出租车、私家车等多种交通方式于一体的美兰机场综合交通枢纽中心(GTC)投入使用,为旅客提供更便捷、舒适出行服务实现了覆盖全岛的空中交通网络与地面交通网络的无缝衔接。 随着GTC的开通,近六分之一的乘客无需选择私家车或出租车,大大减少了化石能源的使用和温室气体的排放。 同时,利用海南岛得天独厚的自然优势扬州机场工业能耗管理系统,美兰机场引进了200多种热带观赏植物,绿化率达到可用绿化面积的99.6%。 热带花卉尽显海岛特色。
转变管理思路打造科技绿色机场
为提高管理效率,美兰机场采用科技手段辅助人工能源管理,挖掘节能潜力。 一方面,通过引入智能远程能源监控网络信息管理系统,实现远程抄表、实时监控能耗、能耗数据诊断分析、能耗上限报警等功能。实时掌握能源消耗情况,发现能源管理漏洞。 减少设备空转和“跑、爆、滴、漏”等现象。 另一方面,通过自查对标,淘汰落后、高耗能设备,大大提高了能源利用效率。 据统计,美兰机场实施能源监测后,每年可节电100万度,节水4万吨。
目前,美兰机场正计划引入灯光与航班联动的新系统,根据航班情况对灯光实行分时分区控制。 在保证照明亮度和时间满足保障要求的同时,减少照明开启时间,降低能耗。 能源管理的新思路、新技术理念。
减少污染物排放,打造环保绿色机场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美兰机场深知人与环境和谐共处的重要性。 采用最新的WSZ污水处理设备,对污水进行系统化管理。 每天处理污水约2000吨,确保国家一级排放标准。 同时,美兰机场还将航空垃圾袋打包运至焚烧车间进行消毒,再由具有专业垃圾处理资质的公司集中高温焚烧处理。 此外,美兰机场生活区还采用太阳能加空气源热泵系统提供生活热水,充分利用可再生能源,减少污染物排放。
未来,美兰机场将继续推进绿色照明、优化机电设施运行监控系统和中央空调节能控制系统、车辆“油改电”工程等节能减排项目、加快应用分布式光伏发电、扩建中水系统。 在该局建设绿色机场的方针指引下,继续推进可持续发展战略,加强能源需求管理,努力建设“节约型、环保型、科技型、人性化”的生态型绿色机场。
本报讯 近日,在嘉兴港区召开的智能工厂项目验收评审会上,港区又有两家企业嘉兴石化和赛铬能源的智能工厂建设项目顺利通过专家验收。 截至目前,港区已有5家企业完成智能工厂建设并通过审核,全区智能工厂建设步伐加快。
据了解,参加审议会的主要人员有香港经济发展局、环保局、安监局、财政局的分管领导,国内智能制造领域的专家,以及航天恒嘉、嘉兴石化、赛铬能源的负责人。
会上,嘉兴石化、赛铬能源就智能工厂建设情况进行了详细汇报,总结了智能工厂建设的主要成果和下一步工作计划。
作为嘉兴港区的龙头企业,嘉兴石化在建设初期就采用了业内最先进的自动化技术,实现了全自动化生产。 公司于2017年年中启动智能工厂建设,对项目进行前期调研设计淮安智慧工厂能耗管理系统,主要涉及网络规划、巡检管理、能源管理、安全集成、智能用电系统等方面。
今年6月,公司智能工厂建设项目各业务模块完成上线,并针对各模块进行了主数据导入和业务培训,项目正式验收准备就绪。
据了解,在安全防范方面,公司构建了以车辆出入、人行通道、视频监控、门禁、电子围栏、电气火灾预警为核心的一体化安防平台; 以异常信息实时推送为核心的生产经营管理系统,支持一体化管控; 在巡检管理方面,通过建设智能巡检系统,提高设备运行状态的智能检测和预警,规范巡检作业,提高巡检工作效率。 即时反馈和异常处理能力; 在能源管控方面,公司建立了能源优化系统,提高生产过程能源消耗的可视化水平,支持能源消耗优化决策。
记者了解到,验收当天,专家组考察了嘉兴石化智能工厂综合数据展示平台,重点听取了企业MES系统、智能检测与APC先进控制系统、PIMS的改造情况。赛铬能源生产信息化管理及OTS模拟培训。 模拟系统的修改。 专家们分别对两家公司的智能工厂建设给予了充分肯定,同时也提出了针对性的建议和更高的要求。
专家组对两家企业智能工厂的验收申报材料进行了认真研究、分析和讨论,最后专家组组长宣布两家企业顺利通过验收。
专家组表示,智能化转型是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也是一个长期的投资过程。 企业智能化建设要顶层谋划,分步实施,以系统平台集成和数据融合分析应用为重点,真正通过智能化改造提升企业管理水平和运营效率。 专家组也希望本次通过验收的企业继续推进智能化改造建设,总结建设经验,努力成为港区智能工厂建设的样板标杆。
近年来,嘉兴港区积极顺应“互联网+产业”发展趋势,印发了《嘉兴港区加快智能工厂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17-2019年)》、《嘉兴港区智能工厂建设实施细则》等文件积极部署智能工厂建设,引领临港区制造方式转变,促进产业转型升级。 进一步提高自动化、信息化、智能化水平,实现智能制造转型发展。
港区智能工厂建设坚持“政府主导、企业为主体”的根本原则,坚持“安全、创新、绿色、智能、协同”的发展理念,充分利用新大数据、物联网、移动互联网、云计算等技术。 一代信息技术和工业控制技术可以提高港区企业的生产、管理和服务水平,最终实现企业“智能生产、智能管理”的总体目标。
今年是嘉兴港区智慧工厂三年行动计划收官之年。 根据行动计划,到2019年底,港区将实现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智能工厂改造全覆盖,进一步提升工厂运营管理水平,提高安全环保水平,节能减排,促进劳动效率和生产效率。 目前,港区已有24家企业启动智能工厂建设,其中5家企业已完成智能工厂建设并顺利通过专家验收,政府财政补贴也已落实。
公司地址:
江西省南昌市红谷滩新区凤凰中大道926号中洋大厦写字楼21楼
电子邮件:
sales@ctrlworks.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