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解最新公司动态及行业资讯
了解最新公司动态及行业资讯
3.2 系统物理架构
能源云平台控制系统的主要功能是监控用户侧储能设备或系统的运行状态,进行需求响应服务,管理用户侧档案信息数据和业务数据,利用门户系统进行提供信息访问服务。在设计系统时,需要采用平台化、模块化的思想,保证系统的兼容性和可扩展性。基于能源云管理平台的分布式储能系统功能架构图如图2所示。
图2 能源云平台控制系统功能架构图
能源云平台控制系统具有多目标优化控制、保护与监测、通信、数据测量与采集、历史数据存储与分析、经济计算等功能,实现分布式储能集群管理和能源交换。访问的过程。
1) 控制功能
潮流控制、有功功率控制、电压/无功功率调节、并网切换、储能系统协调控制功能。用户可以通过云平台控制电池系统的充放电,设置充电电流,无需运维人员现场操作。
2) 保护和监控
读取各类设备信息基站能耗管理系统,实时监控系统运行情况,综合判断,协调系统运行。可用信息包括整个电池系统的状态、电压、电流、功率,以及单体电池的状态、电压、SOC等数据。
3)历史数据采集
云平台可以存储采集到的电池系统和单体电池的各种状态和数据。用户可以指定目标和时间间隔以原始数据、直方图、曲线等形式获取这些历史数据,并可以在客户端通过图形界面获取直观的数据。用户还可以对数据进行再加工,进行数据分析和模式提取,为各种评估和科学决策提供数据支持。
4) 其他功能
(1) 经济和环境效益报告功能。根据存储的数据,可以计算削峰填谷带来的经济效益,让用户了解投资的经济和环境回报,随时掌握系统的经济情况。
(2)设备使用环境报告。实时上报设备的工作环境,如市电是否正常、储能设备的电池寿命等信息,让用户随时随地掌握设备的环境状况。
(3) 日志功能。可以保存系统的主要信息和运行信息。
除上述功能外,能源云平台控制系统为用户提供虚拟机全生命周期管理、基于手持APP的远程应用、自动运维和自动报警、多种云存储方式,让用户可以简化能量存储。设备维护和扩容,聚焦核心业务。
4个案例应用
近日,广州市供电局与铁塔公司携手建设国内首个利用通信基站闲置电池的配电网储能示范项目。该项目选择了56个直供电移动基站,其中8个基站作为双向能量交换试点。利用基站闲置的备用储能资源,组成大规模分布式电池系统。
储能系统建设规模为268.8kW/2.11MWh。以能源互联网大数据和云平台为基础,通过现代通信手段实现对各个分布式基站储能系统的监控和管理。储能资源的整体计算可以实现需求侧负荷与储能系统的快速交互响应,优化能源在需求侧的合理配置。双向能量交互的导频基站系统结构示意图如图3所示。
该项目是对共享经济模式下分布式储能项目建设新模式、新方法的探索和尝试。项目由铁塔公司提供储能系统建设场地和储能电池,供电公司提供电池管理系统、电源转换系统和能源云级
图3 双向能量交互引导基站系统组成示意图
控制系统的建设将共同建设成分布式储能系统。电网公司负责储能系统的日常调度和管理,负责为铁塔公司基站电池的工作状态提供监测预警服务,铁塔公司负责日常运行和电池系统的维护。
对供电企业:①降低储能项目建设成本。以本项目为例,56个基站启动储能电池后的电力资源约为2MWh,单位建设成本折算为1.5元/Wh,仅用于锂电池储能。新站单位建设成本的60%;②解决了城市配电网储能建设征地问题,节约了土地资源,取得了显着的社会效益;③激活社会闲置储能资源,控制社会储能容量调度能力,缓解电网企业用电高峰压力,进行需求侧管理,
对铁塔公司:①有储能电池在线监测系统,可实时准确掌握应急电源工作状态,提高应急系统供电可靠性;②通过能源云平台降低人工成本和控制系统,使基站电池真正实现免维护,预计每站每年可节省运维成本6200元,56个站该项目每年可节省27.9万元;③ 还可享受电网公司调峰填谷的需求侧响应收益。电费折扣。
5 结论
本文提出了基于能源云管理平台的分布式储能系统在电力需求侧管理中的应用模式,即通过构建能源云平台控制系统,利用信息互联网等手段,实现分布式储能。在一定范围内可以实现。执行广域调度和集群管理。
通过以上介绍和应用案例,该技术的应用可以实现电网企业和用户之间的能源双向互动,将传统的刚性电网转变为柔性电网,完成全社会能源的优化配置。以低成本、高效率的方式实现电网。为电网企业有效实现需求侧管理的社会效益,也为用户带来节电、节本的经济效益。
然而,如何引导社会闲置储能资源完成规模化应用,实现集群化管理,还需要在建设、运营、盈利模式等方面进行进一步探索和研究。
公司地址:
江西省南昌市红谷滩新区凤凰中大道926号中洋大厦写字楼21楼
电子邮件:
sales@ctrlworks.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