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解最新公司动态及行业资讯
了解最新公司动态及行业资讯
近日,六部门等部门联合印发了《工业节能提效行动计划》(以下简称《行动计划》),明确提出了完善工业节能标准体系、提速的重点任务。加快节能标准制修订工作,扩大节能标准覆盖面。加强重点耗能行业和领域对标,为工业能效提升行动提供技术和制度保障。
一、深刻理解节能标准在工业能效提升中的新定位
(一)节能标准是全球绿色低碳发展的共识
节能和提高能源效率被国际公认为最清洁、最经济的“第一能源”。在改变我们的世界:联合国大会通过的 2030 年可持续发展议程中,建议到 2030 年将全球能源效率的提高速度提高一倍,就像现代能源一样”。国际主要国家将节能增效作为绿色低碳发展的长期优先战略。例如,欧盟提出要依靠节能增效,到2050年将能耗比2005年降低30%以上,德国提出到2050年能耗比2008年降低50%。
实施能效标准是各国促进节能增效、实现能源和气候目标的常用方法。全球80多个国家制定并实施了强制性能效标准。美国的强制性能效标识、日本的能效“领跑者”、欧盟的用能产品生态设计指令(EuP指令)都是以节能标准为依据的。能源管理系统、能源绩效评估、能源审计和能源服务等节能标准也是国际标准化组织 (ISO) 和国际电工委员会 (IEC) 的热门工作领域。
(二)节能标准是提高工业能效的制度基础
党中央、国务院强调,要坚持节约优先,把节约能源放在首位,实施综合节约战略。工业是我国能源消耗和碳排放的重要领域。推进工业节能和提高能效,是实施制造强国、网络强国战略,实现工业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
节能标准是国家节能体系的基础。它们既是有效的约束措施,也是加快节能减排技术创新、管理创新和制度创新的技术基础,是市场化节能机制顺利实施的重要保障。节能标准是工业能效提升的基本保障,体现在以强制性能效标准为基础的节能监测“底线”,以“领跑者”、“能效之星”为主导的绿色制造体系先进的标准。绿色数据中心、节能诊断、节能服务等“领头雁”,以能效水平对标“促发展”,以电机、变压器等通用产品能效提升行动“打基础” .
(三)节能标准是企业绿色低碳转型的基础
工业企业是能源消费大户,负责实施绿色低碳转型。节能标准的制定和实施,有利于引导企业用户加强节能,提高能源利用效率,降低能源使用成本,树立企业绿色形象,帮助企业在全球供应绿色化进程中走在前列链。
节能标准还通过准入指标倒逼企业淘汰落后工艺和用能设备产品,规范企业合理使用能源;通过先进指标、高效技术装备产品等引导企业对标对标,加快节能转型升级,与降本增效。节能标准推动技术创新、推广和应用。制定标准有利于构建节能产业生态系统,增强市场应用节能新技术和新产品的信心和动力,有利于加快先进节能技术和产品装备的推广应用。
二、准确把握新发展阶段节能标准化新要求
“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规划纲要提出生态文明建设目标,生产生活方式绿色转型成效显着,能源资源配置更加合理,利用效率大幅提升。我国进入高质量发展新阶段,工业节能工作必须实现能源低碳化、全过程系统节能化、精细化管理转型。节能标准化工作要面对新形势新任务,加快步伐,走深走实,继续做行业绿色产业。低碳发展为引领,为发展保驾护航。
(一)实现从“能耗双控”到“碳排放双控”的转变
“十三五”以来,通过能源消费“双控”优化能源结构,生产生活能源效率大幅提升,能源事业取得积极进展节能,但能源消费“双控”不区分清洁能源和非清洁能源,不能满足实现碳峰碳中和目标的要求。 2021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正确认识和把握碳峰的碳中和,创造条件实现从能源消费“双控”向碳排放总量和强度“双控”转变。尽快。 2022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推动能源消费“双控”向碳排放总量和强度“双控”转变,完善污染减排和减碳激励约束政策,加快形成绿色生产生活方式.
推进工业节能增效,要适应能源消费“双控”向碳排放“双控”的转变。 《行动计划》提出,加强能源供需双向联动,统筹利用化石能源、可再生能源等不同能源类型,积极构建多能、高效、互补的产业能源结构。电、热、冷和气,加快系统部署。促进煤炭高效清洁利用,加快工业用能多元化和绿色化,加快终端能源电气化和低碳化。涉及煤炭等化石能源清洁高效利用、风能、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利用、终端能源装备电气化、工业绿色微电网建设及相关关键工艺技术装备标准高效储能、氢能利用、智慧能源管控等方面亟待加快完善。
(二)实现从“单一节能”到“系统节能”的转变
新的发展阶段要求构建符合生态文明要求的产业体系,推广绿色生产方式,积极应对全球产业发展模式变化,进一步向源头和末端延伸和拓展节能工作,形成“源头减量、过程控制”、纵向延伸、横向耦合、末端再生”的绿色生产方式,全面提高工业能源利用效率。
《行动计划》提出,要坚持制度理念,提高关键用能工艺设备的产品效率和全链条的整体能效,稳步有序推进工业节能从局部向节能转型。个体能量守恒到全过程系统能量守恒。这就要求新的发展阶段要以单设备、单工艺环节的高效率为基础,着力向整个能源消费系统的最高能效转变,这就需要建设和完善节能咨询体系,设计、评估、监控、审核和认证。并跨行业耦合能效提升等领域技术标准,构建有效的标准化支撑能力。
(三)实现从“规范化管理”到“精细化管理”的转变
经过多年努力,我国主要工业产品能耗水平不断提高。从工业节能监测结果看,钢铁、建材、石化、有色金属等行业企业国家强制性能源消耗配额标准达标率已超过90%。 ,电解铝、平板玻璃、铜冶炼等行业能效水平达到或超过国际先进水平,企业能耗标准化基本得到保障。但精细化能源消费仍存在能源计量精准、过剩能源高效利用、能源系统管理、智能调度等不足。随着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数字化使企业精细化管理能源消耗,挖掘节能潜力,建设世界领先的超级节能工厂成为可能。
《行动计划》提出能耗管理方案,要充分发挥数字技术在提高工业能效方面的赋能作用,推动建设具有国家意识、实时分析、科学决策、精准执行,加快生产方式数字化、绿色化转型。鼓励企业深化能源管控体系建设,通过能量流和物质流的信息采集与监测、智能分析和精细化管理,实现受能效约束的多目标运营决策优化。这就需要加快制定和修订能源智能化和精细化管控的基础性、技术性和规范性标准。
三、携手开创工业能效提升与标准化工作新局面
“十二五”以来,工业节能标准化工作取得积极成效。发布《工业与通信行业节能与综合利用技术领域标准体系建设方案》等,加强工业节能标准体系顶层设计。实施工业节能与绿色标准化行动,从加快标准制修订、加强标准实施、提升标准基础能力等方面系统部署节能标准化工作,支持节能与绿色标准研究项目1155项。截至目前,工业节能领域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约700项,初步建立了工业节能标准体系,有力保障了工业节能监测、节能诊断,节能“领头羊”选拔。
为切实贯彻落实《节能标准化行动计划》的要求,各标准化技术组织、研究机构、行业协会、工业企业和三方机构要共同努力,不断加强节能标准化工作。以下四个方面。
(一)加强标准资源整合
以工业节能需求为导向,以全面标准化为指导,建立健全内容科学、结构合理的工业节能标准体系。推进绿色制造标准化技术组织建设,着力解决各行业节能与绿色低碳领域标准分散、重叠、粒度不均等问题,培育一批优质能源——节约标准化人员,构建健全高效的节能标准化工作。系统。推动建立节能绿色标准化公共服务平台,建立行业节能法律、法规、政策、标准数据库,充分发挥现有能效数据认证平台作用,提供数据认证、可信互动、能效标签识别和验证服务。推进标准化基础能力提升,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创新服务模式,最大限度发挥节能标准实施效益。
(二)优化标准供应结构
继续优化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团体标准、企业标准的供给结构,不断扩大节能标准的覆盖面。加快制定能源消耗定额、产品和设备能效强制性国家标准,以及技术规范、运行试验、监测管理等领域的节能标准。完善能源核算、测试、认证、评价、审计、诊断、监测和服务等配套标准。大力发展团体标准,引导社会团体制定原创、优质的团体标准,推进团体标准应用示范,建立健全团体标准接受机制。充分发挥技术优势企业的作用,鼓励企业在相关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的基础上,制定更严格的企业标准。
(三)深化标准实施与应用
标准的发布只是标准化的开始。提高工业能效的关键是主动了解、学习、标杆和达标。建立引用节能法规的标准体系和政策实施的配套标准体系,在制定法规政策文件时积极应用标准。节能标准的修订和指标的完善要与时俱进,促进政策、制度实施与标准制修订有机结合。各行业协会、智库、第三方机构要充分发挥桥梁纽带作用,加强节能标准宣传培训,增强企业学习和对标的意识和能力。
(四)扩大国际交流与合作
积极参与ISO、IEC等国际标准化组织的节能标准化活动。深入参与国际标准的制定和修订,积极贡献中国的技术解决方案,推动我国节能标准“走出去”。继续开展国际国内节能能效标准对比分析,加大国际标准采用力度,促进中国标准与国际标准体系的兼容,推进国际标准互认和合格评定活动。
公司地址:
江西省南昌市红谷滩新区凤凰中大道926号中洋大厦写字楼21楼
电子邮件:
sales@ctrlworks.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