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解最新公司动态及行业资讯
了解最新公司动态及行业资讯
为落实“碳达峰”和“碳中和”工作要求,中央、国家部委和地方政府密集出台政策,坚决遏制钢铁、煤电、化工、高能耗盲目发展建筑材料等高排放项目。同时,在能源消费“双管齐下”的压力下,部分地区对煤炭能源项目“一刀切”、“一刀切”。很多已经规划、批准,甚至已经上马的化工项目已经失势,进退两难。针对这些问题,应完善能源消费总量和强度“双控”制度,建立更加科学的能源消费“双控”评价体系。
2021年10月26日,国务院印发了《2030年碳达峰行动计划》(以下简称《计划》)。 《方案》重点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碳达峰和碳中和的重大战略决策,按照《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准确贯彻新发展理念做好碳达峰和碳中和工作》,围绕2030年前碳达峰目标,统筹推进碳达峰工作。碳达峰贯穿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重点实施能源绿色低碳转型行动、节能减碳行动、工业碳达峰行动、城乡建设碳达峰行动、交通绿色低碳行动、循环经济助力减碳行动、绿色低碳科技创新行动、碳汇能力整合提升行动、绿色低碳国家行动、各地区加快有序碳达峰行动等。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将达到25%左右,风电和太阳能发电总装机容量将达到12亿千瓦以上。
一、完善能耗总量和强度“双控”制度
进一步突出强度的优先级。根据各地区能源产出率,综合考虑经济社会发展水平、能源消费现状、节能潜力、前五年规划目标完成情况等因素,合理确定各地区能源消费控制目标。结合以往能源消费双管齐下的做法和各地区能源消费强度的实际水平,能源消费强度高于全国平均水平的地区将不得不承担比以往更高的目标要求;高质量发展新动力,在能源消耗总量目标分解中,适度向能源利用效率更高、发展更快的领域倾斜。
能源消耗强度指数创新实现双目标管理。从“十四五”开始,国家将降低能源消费强度的基本目标和激励目标分解到各省(区、市)。其中,基本目标是地方必须保证完成的绑定目标。激励目标高于基本目标一定幅度,鼓励地方“一跃而上”。同时,《方案》规定,地方政府实现降低能源消费强度的激励目标时能耗管理思路,能源消费总量免于考核。这既体现了坚持强度优先、鼓励更多完成强度目标的方向,也进一步拓展了地方能源利用空间。
国家储备了少量的能耗指标。为增加能源消费总量管理的灵活性,增强国家对各地区能源消费的宏观调控能力,国家计划预留一定的能源消费指标,统筹支持国家重大项目建设和发展可再生能源。
二、建立科学的能耗“双控”评价体系
对重点耗能企业实行能源消费总量和能源消费强度“双控”指标管理。其中,作为原材料(非燃料)的能源消耗纳入“双控”统计考核范围。例如,化工企业以石脑油、尾油、轻烃等为原料生产聚乙烯、聚丙烯等非能源化工产品,其中石脑油、尾油、轻烃等的消耗量包括在统计检查的“双控”范围。以能源为原料的化工企业的高质量发展,特别是炼油向化工的转型,化工产业链延伸的企业发展受到一定的制约。
根据能源产出率,综合各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发展定位、产业结构和布局、能源消费状况、节能潜力、能源资源禀赋、环境质量、能源基础设施等。综合建设规划布局、前五年规划目标完成情况等因素,合理确定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能源消费强度降低和能源消费总量目标。既要综合考虑经济、能源、环境等多方面因素,又要考虑各地区经济发展的历史和现实,还要综合考虑国家对各地区经济发展的定位,推动高质量发展各个地区的发展。能源消费强度降低达到国家规定的激励目标的省(自治区、直辖市),其能源消费总量免于本次五年计划能源消费双控考核考核;有利于能源要素加快降低能源消费强度,集中发展质量较高的经济区域。
三、区域生态系统总产品 (GEP)
生态系统总产品 (GEP) 衡量自然生态系统对人类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贡献。综合指标可以反映生态系统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作用,为建立生态系统保护效益和有效性评价机制提供依据。基于从国外引进的GEP概念及相关理论,国内学者对省市等小尺度生态系统或森林等单一生态系统进行了较为丰富的GEP核算与评价研究。主要,少为中小规模。 GEP是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货币化表达,是衡量以“绿水青山”为代表的良好生态环境的关键指标。
GEP和生态资产可以从物理量核算和价值核算两个角度进行。 GEP核算是对区域生态系统提供的生态系统物质产品、生态系统调节服务产品和生态系统文化服务产品的功能容量和经济价值进行分析和评价。会计的思想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计入生态系统的最终产品和服务,即生态物质产品、生态调节服务产品和生态文化服务产品,不计中间产品和生态支撑服务产品;
(2)核算生态系统产品和服务的使用价值(包括直接使用价值和间接效益价值),不核算遗产价值和存在价值;
(3)在识别一个区域的生态产品的基础上,核算各生态产品和生态服务的功能容量;
(4)确定生态产品和服务的价格是通过将生态产品和服务的价格与生态产品和服务的相应功能量相结合,计算出每种生态产品和服务的经济价值最后将各种生态产品和服务的价值相加,计算出一个区域内生态产品和服务价值的总和,即GEP。
生态产品和服务的功能量是指人类从生态系统中直接或间接获得的最终产品的物理量或功能量,如木材产量、水源涵养、污染净化、水土保持、防风林等还有固沙、固碳、自然景观吸引的游客数量等。优点是直观,可以给人们明确的具体生态产品的数量,但由于计量单位的功能容量不同生态产品和服务无法概括。因此,仅依靠功能能力指标很难获得一个地区或一个国家在一段时间内的生态系统产品和服务的总产出。需要用价格将不同生态产品和服务的数量换算成货币单位来表示产出,然后将生态物质产品、生态调节服务产品和生态文化服务产品的价值加到生态系统生产总值中,可以使用公式(1)(2)(3)(4)计算一个地区的生态系统总产品GEP。
其中:GEP为生态系统生产总值,EMV为生态物质产品价值,ERV为生态调节服务产品价值,ECV为生态文化服务产品价值。 EMi 为第 i 种生态材料产品的功能量,PMi 为第 i 种生态材料产品的价格; ERj 为第 j 类生态调节服务产品的功能量,PRj 为第 j 类生态调节服务产品的价格; ECk为第k种生态文化服务产品功能量,PCk为第k种生态文化服务产品的价格。
生态资产核算包括物理量和价值量两部分。物理量是指森林、草原、湿地等各种生态系统的资源存量。此外,生态系统的质量直接影响生态系统的服务功能,森林、草地、湿地等不同质量等级的生态系统提供水土保持、水源保持等服务功能的数量。 , 和水净化。显着差异。因此,生态资产的物理量和价值可以根据生态系统的质量水平分别计算。生态资产综合指数(EQ)可以用来评价森林、草原、湿地等生态资产的物理量和质量的综合特征,即生态资产的物理量和质量等级指数的乘积不同质量等级、生态资产总面积和最高质量等级指标比。
公式中:EQ为生态资产综合指数; EAij为第i类生态资产第j级的面积; i为生态资产类型,i=1,2,...,n; j为生态资产质量等级指数,j=1、2、3、4、5; A是评估区域的总面积。对于每个评价区域,可以根据其生态环境特征建立生态资产核算表,计算生态资产指数(EQ)的年度变化,比较不同年份的EQ,生态保护效果被评估。当生态资产综合指数增加时,表明生态系统面积和质量正在改善,生态保护取得成效;相反,当生态资产综合指数下降时,生态系统就会遭到破坏。生态资产的价值由两部分组成:直接价值和间接价值。直接价值是生态系统产生的直接经济价值,如森林木材的价值。间接经济价值是指人类从生态系统中获得的除生态物质产品外的节水、水土保持、水质净化等调节和文化服务的价值。
公司地址:
江西省南昌市红谷滩新区凤凰中大道926号中洋大厦写字楼21楼
电子邮件:
sales@ctrlworks.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