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解最新公司动态及行业资讯
了解最新公司动态及行业资讯
核心阅读
转型升级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充分立足行业发展实际,充分发挥政策协同效应,完善工作机制,形成合力。要推动有关部门为行业节能减碳效果显着的重点项目提供优质金融服务,积极落实节能专用设备、技术改造、综合利用等税收优惠政策资源,促进企业加快转型升级步伐,提高行业整体能效。级别。
近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生态环境部、国家能源局印发了《重点领域节能减碳转型升级实施指南》 《高耗能行业(2022年版)》(以下简称《指南》),分析炼油、乙烯、现代煤化工等17个行业主要工艺和耗能环节存在的问题分析,提出转型升级的方向和目标。其中,能源效率处于标杆水平,特别是低于标杆水平的企业,要积极推广先进技术和装备,加强能源系统优化、余热余压利用、污染物减排、固废综合利用和公配套设施改造,提高生产工艺和技术装备的绿色化水平,提高资源能源利用效率。
值得注意的是,在本次《建设图》发布前,国家发改委等五部门已在2018年12月发布了《关于严格能源效率约束促进重点领域节能减碳的若干意见》。去年十月和十一月。意见》和《关于印发《高耗能行业重点领域能效标杆水平和标杆水平(2021年版)》的通知,从顶层设计到实施,逐步推动高耗能产业转型升级消费行业。在此背景下,不少受访者认为《指导意见》进一步精细化管理、分类指导,体现了国家对传统产业绿色低碳转型的重视。同时,抓住能效“牛鼻子”引领转型升级,既能有效遏制“两高”项目盲目发展,又能避免相关产业“一限”,从而采取兼顾节能减碳和经济稳定运行。
“一刀切”整改,
翻新和升级有据可查
“这些重点领域不仅是高能耗、高碳排放的行业,而且国民经济的大部分产品都处于产业链的上游,关系到基础原材料的供应。”工信部国际经济技术合作中心研究员毛涛举例说,磷化工是典型的高耗能行业,但其生产的产品是磷酸铁锂电池。原材料供应关系到新能源汽车的动力系统供应,而新能源汽车是国家支持发展的产业。 “这样的行业没有简单的限制,高耗能属性主要是由产品的性质和工艺的特点决定的,要抓紧关键环节,精准施策。”
一位发改系统专家坦言,在此之前,一些地方存在认知偏差和偏门做法,对高耗能行业“一刀切”。 《指南》对每个重点领域都设定了切合实际的目标高能耗管理,并提出了具体的工作方向、技术方案等,供有关方面参考。总体来说,管理更加精细化,可以有效避免生产和经营的大起大落。供应,从而帮助相关行业提升竞争力。”
以现代煤化工为例,由于其高能耗、高“三废”排放,其定位和发展前景一度备受争议。 《指南》指出,现代煤化工先进与落后产能并存,企业能效差异显着。例如,2020年煤制甲醇行业能效优于标杆的产能占比约15%,低于标杆的产能占比约25%。煤制乙二醇行业的比重分别为20%和40%。 “存在余热利用不足、工艺热能一体化水平低、蒸汽/用电设备能效低等问题,节能减碳转型升级潜力巨大。” 《指南》明确提出,到2025年,全行业标杆水平以下产能基本清除。
“一些现代煤化工能效标准是在“十二五”期间制定和发布的,与先进水平存在一定差距。形势得到优化调整。”石化联合会煤化工委员会副秘书长王秀江进一步表示,科学设定能效标杆水平,提出转型升级路径,将大大提高资源能源利用效率。
各地配套政策陆续跟进,
盲目发展已成为有序发展
在国家层面积极引导的同时,各地根据实际情况加强管控。上述项目势头得到有效扭转,高耗能产业转向有序发展。
上述发改系统专家举例称,2021年5月,中央环保督察组在山西发现,全省拟上马“两高”项目178个,预计能耗5942万吨标准煤,大大超过“十四五”期间,71.3%的项目甚至出现违规开工问题。山西根据问题进行了整改。除严格控制“两高”项目准入、严厉处置违规项目外,还重点关注煤电、化工等六大高耗能行业,对能源效率水平进行了深入排查。重点耗能企业。六大高耗能行业能耗分析报告,节能改造任务细化到市、县、企业、项目。据了解,山西已计划到2024年底完成全部节能改造任务,单位产品综合能耗达到能耗定额标准先进值。
记者发现,今年以来,多地出台了新一轮高耗能行业管理方案,管理方式科学灵活。例如,陕西省发布的2022年版管理目录对“两高”项目的覆盖范围进行了细化,表明该目录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会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动态调整。
在耗能大省山东,要严守“两高”能耗和煤炭消费底线,只减不增底线,实行总量控制和闭环管理,统筹规划,准确用好“十四条”。五"能耗增量,管理不等于没有发展。
“关停升级腾出的能源和煤耗指标,只能专门用于有利于产业基础先进和产业链现代化的‘两高’新项目建设。高耗 能源产业跨区域转移时,将腾空的能源消耗和煤炭消耗指标结合起来,按不同行业的不同比例实行有偿购储。 “项目‘过桥’可以支持,但必须按时归还。”山东省发改委相关人士表示。
放弃空缺
供应和使用能源
根据《指导意见》,合理分类,全面实施具有改造升级空间的高耗能项目。不符合绿色低碳转型发展要求的落后工艺技术和生产设备,依法依规淘汰。对此,不少受访者提醒,留出升级机会并不意味着放松管理。
毛涛指出,《指南》首次在“污染减排、减碳”前增加“节能”二字,提出绿色共性关键技术、前沿领先技术及相关设施促进三者协同。装备攻击。 “事实上,主管部门对高耗能行业的绿色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比如,一些企业虽然减少了碳排放或实现了污染物减排,但过程中增加了资源消耗,能源,并没有真正实现节能增效。部分行业集中度低,同质化严重,通过淘汰劣势、产能置换的兼并重组,可以促进集聚发展。因此,先进企业将带来资金、技术、管理等方面的优势,进入中小企业,帮助其提高工艺装备水平和能源效率,但同时要防止产能盲目扩张和以此为名的低级重复建设。”
“即使升级完成,也不会意味着一劳永逸。”上述发改系统专家表示,做好能源预算管理,加强能源消耗过程管理,提高节能管理能力,也是高耗能行业和企业的重点工作。 “重点领域和重点用能单位要挖掘节能潜力,加强先进节能技术和产品的推广应用,建立健全能源计量体系,摒弃供给开放的粗放式发展模式。并最大限度地利用能源。”
王秀江提出,高耗能行业节能减碳需要形成合力。 “改造升级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充分立足行业发展实际,充分发挥政策协同效应,完善工作机制,形成合力。要推动相关为行业节能减碳效果显着的重点项目提供优质金融服务,积极落实节能专用设备、技术改造、资源综合利用等税收优惠政策,助力企业加快转型升级步伐,提升行业整体能效水平。”
公司地址:
江西省南昌市红谷滩新区凤凰中大道926号中洋大厦写字楼21楼
电子邮件:
sales@ctrlworks.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