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了解最新公司动态及行业资讯

新闻中心

了解最新公司动态及行业资讯

新闻详情

时间:2022-04-18   

证券代码:证券简称:华润物资 公告编号:2022-016

一、重要提示

本年度报告摘要来自年度报告全文。为全面了解公司经营成果、财务状况及未来发展规划,投资者应前往中国证监会指定媒体仔细阅读年度报告全文。

公司全体董事亲自出席了审议本年度报告的董事会会议。

天一国际会计师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对公司本年度财务报告的审计意见为:标准无保留意见。

报告期内会计师事务所变更情况:本公司的会计师事务所本年度未发生变更。

非标准审计意见提示

□ 适用 √ 不适用

公司上市时未盈利,目前未盈利

□ 适用 √ 不适用

董事会审议的报告期内普通股利润分配预案或公积金转增股本预案

√ 适用 □ 不适用

公司董事会审议通过的普通股利润分配方案为:以2021年末总股本1,479,416,553.00股为基数,派发现金红利0.49元(@0.)每 10 股派发给全体股东。含税),送红股0股(含税),向全体股东每10股转增0股,以公积金转增0股。

董事会审议通过的报告期内优先股利润分配预案

□ 适用 √ 不适用

二、公司基本信息

1、公司简介

2、报告期内主要业务或产品介绍

(一)主营业务及主要产品

1、主要产品及用途

公司主要从事聚酯材料及新材料的研发、生产和销售。产品聚酯瓶片主要用于汽水、食用油、食品包装、酒类包装、调味品、日用品包装、医药包装和片材。

2、主要产品流程

PET瓶片的生产工艺主要包括聚酯工艺和固相缩聚增稠工艺两部分,具体如下:

(1), 聚酯工艺

聚酯工艺以PTA和MEG为主要原料。在反应过程中添加添加剂。在催化剂的作用下,将酯化和缩聚后产生的熔体过滤,生产碱性PET切片。

(2),固相缩聚(SSP)工艺

固相缩聚(SSP)的原理是基础PET切片在固态下进一步缩聚,以增加聚酯切片的分子量。具体反应过程主要为:基本PET切片在高温氮气和低于熔点温度的环境中发生固相聚合反应,副产物乙二醇、乙醛等。被氮气带走,完成产品粘度的增加。, 脱醛。

3、主要产品上下游产业链

公司原材料主要为PTA、MEG,上游来源为石化产品,其价格受原油等基础原材料价格及市场供需关系影响。公司与国内外各大PTA、MEG生产厂家保持长期合作。其中,PTA主要以国内采购为主,部分MEG需从国外进口,进口零部件主要来源国为沙特、科威特、马来西亚等国。

公司主要产品PET瓶片用于生产饮用水瓶、热灌装饮料瓶、碳酸饮料瓶、食用油瓶、医用采血管、薄膜、片材等领域。下游应用主要在食品饮料行业,目前销售主要集中在国内。

4、主营业务模式

(1), 采购模式

公司生产PET瓶片所需的主要原料是精对苯二甲酸(PTA)和乙二醇(MEG),是石油化工产业链的下游产品。公司利用规模优势,统一安排原材料采购,与国内外主要原材料生产厂家保持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签订长期框架合同,按产量约定月度采购需求,并稳定了大部分原材料的供应。销售订单方面,通过现货和期货锁定原材料成本,进一步控制采购风险,降低采购成本。

公司以常州、珠海为中心,依托地域优势,综合考虑原材料质量、供应商规模等相关因素,建立了合格供应商审核评价管理机制,形成了《合格供应商名录》,实施动态管理,每年更新一次。主要原材料和长期原辅材料采购采用集中采购方式,供应商必须在《合格供应商名录》中选择;其他通用原材料和生产资料将通过招标、询价比价、竞争性谈判等方式选择供应。商业。

(2), 生产模式

公司实行计划生产与订单生产相结合的生产模式,依靠自身生产能力自主生产。每年年末公司根据当年的经营销售情况制定下一年的生产计划,每月月底根据经营情况和销售情况制定下个月的生产计划当月的。同时,公司根据客户的订单情况,调整具体的生产安排。

(3), 销售模型

公司建立了覆盖全国及全球主要市场的销售网络,实行以直销市场客户为中心的直销模式。公司可根据产品库存进行现货交易;还可根据客户实际需求与重点客户签订年度框架协议,进行长期合作。拟与客户签订远期交货锁定价格合同。

在货物的发货方式上,国内客户主要采用公司送货上门和客户自提方式,海外客户主要采用FOB和CIF方式。

(4),研发模式

公司PET瓶片产品主要采用先进成熟的技术;新材料业务根据行业特点,通过自主研发、合作研发和引进先进技术,重点突破重点领域。目前,公司在新材料领域已经掌握了一系列新材料。技术、新流程,建立系统化的创新项目全过程管控机制,确保研发项目管理规范化、结构化、规范化运作。

报告期内,公司主要产品用途、工艺流程、上下游产业链、主营业务模式未发生重大变化。

(二)行业发展与变化

1、行业发展现状

近年来,我国PET瓶片产业通过技术研发和市场整合,在产业规模、技术创新、集群效应等方面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产能集中度进一步提高,一体化、规模化发展成为行业发展新趋势。我国PET瓶片产业在产业完整性、技术先进性和生产成本等方面处于世界领先地位,已成为全球供应能力和供应稳定性领先的国家。全球PET瓶片产能主要分布在以我国和印度为代表的亚太地区,而未来的新扩建项目也主要集中在以中国为主的亚太地区。据华瑞信息CCF发布的《2021聚酯产业链年度报告》显示,中国大陆PET瓶片产能约占全球总产能的33%。我国PET瓶片产能居世界第一,剩余产能主要分布在北美、欧盟、中东和非洲等地区。从全球PET瓶片贸易流向来看,亚洲不仅是PET瓶片的主要出口地区,也是主要消费地区之一,而美洲、欧洲等地区是主要的进口目的地用于 PET 瓶片。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食品级聚酯材料以其高透明度、高机械性能、高可塑性、高阻隔性、高可回收性、高成本等优点成为绿色材料的首选。表现。环保健康的包装材料广泛应用于各种食品饮料、化妆品、医药等领域。报告期内,随着疫情得到有效控制和国家积极财政货币政策的实施,国内经济发展和社会消费需求持续回升,传统食品饮料等下游领域需求逐步回暖。恢复了。同时,疫情刺激床单保护。、生鲜冷链、日化产品等领域的应用需求,使行业整体需求实现快速增长。但报告期内,布伦特原油从年初的50美元/桶攀升至85美元/桶,年均7美元0.6/桶,上涨6<@ 2020年2.3%,导致上游行业主要原材料价格也大幅上涨。在成本上涨的推动下,PTA含税价格从年初的3680元/吨上涨至5550元/吨,年均4699元/吨,较2020年上涨29.@ >7 %。在原油和煤炭两大原材料的带动下,MEG的含税价格从4、年初400元/吨至7300元/吨,年均5240元/吨,较2020年上涨36%。 PET瓶片板块从年初的5400元/吨上涨至8200-8300元/吨,年均6815元/吨,较2020年上涨25.4%产成品价格上涨滞后于原材料价格上涨,在一定程度上压缩了行业利润率。同时,受疫情反复、集装箱短缺、港口拥堵等因素影响,全球航运成本的大幅上涨也进一步降低了行业的盈利水平。随着原材料价格上涨,PET瓶片内板含税价格从年初的5400元/吨上涨到8200-8300元/吨,年均6815元元/吨,较2020年增长25.4%。成品价格上涨滞后于原材料价格上涨,一定程度上压缩了行业利润率。同时,受疫情反复、集装箱短缺、港口拥堵等因素影响,全球航运成本的大幅上涨也进一步降低了行业的盈利水平。随着原材料价格上涨,PET瓶片内板含税价格从年初的5400元/吨上涨到8200-8300元/吨,年均6815元元/吨,较2020年增长25.4%。成品价格上涨滞后于原材料价格上涨,一定程度上压缩了行业利润率。同时,受疫情反复、集装箱短缺、港口拥堵等因素影响,全球航运成本的大幅上涨也进一步降低了行业的盈利水平。年均6815元/吨,较2020年增长25.4%。成品价格上涨滞后于原材料价格上涨,压缩行业利润率在某种程度上。同时,受疫情反复、集装箱短缺、港口拥堵等因素影响,全球航运成本的大幅上涨也进一步降低了行业的盈利水平。年均6815元/吨,较2020年增长25.4%。成品价格上涨滞后于原材料价格上涨,压缩行业利润率在某种程度上。同时,受疫情反复、集装箱短缺、港口拥堵等因素影响,全球航运成本的大幅上涨也进一步降低了行业的盈利水平。

PET作为可回收的绿色环保包装材料,未来有望迎来广阔的市场前景和发展机遇。随着行业龙头企业技术研发成果的不断转化,PET基聚酯新材料和新兴应用领域不断涌现,产品应用领域进一步细分和拓展。聚酯新材料已在风电叶片、轨道交通、建筑材料、光学功能薄膜、汽车电器元件材料等众多领域得到应用。对聚苯乙烯、聚甲基丙烯酸甲酯、聚碳酸酯、木材等传统材料的替代作用不断创造新的需求增长点,显示出化工新材料产业广阔的市场空间和巨大的发展潜力。国内部分聚酯新材料技术壁垒较高,来源主要依赖进口大同食品厂工业能耗管理系统价格,对外依存度较高。国内一些龙头企业不断加强技术攻关,突破国外“卡脖子”技术,逐步实现国产化和进口替代。

2、行业上下游现状

PET瓶片处于石油化工产业链的中下游,主要原料为PTA和MEG。随着国内聚酯产业链上游炼化一体化项目产能的不断释放和不断扩大,PTA供需关系由自给转向出口,主要原料供需关系变化,进口依存度进一步降低。乙二醇国内产能和产量进一步提高,进口份额逐步下降。

随着聚酯产业链下游新应用的不断拓展和出口市场的稳步增长,行业下游需求增速将进一步引领供给增速,行业供需结构和盈利能力呈正增长态势。有望进一步改善。

3、行业政策环境

2021年2月,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快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的指导意见》,推动能源体系绿色低碳转型,加快实施绿色低碳推进石化、化工等行业转型,加强再生资源循环利用,完善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消费体系,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

2021年5月,生态环境部印发《关于加强高耗能、高排放建设项目生态环境源防控的指导意见》,推进污染源和碳减排协同治理。高耗能、高排放行业,提高清洁生产和污染防治水平。提升防控水平,加快推进绿色转型和低碳发展。

2021年9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印发《完善能源消费强度和总量双控体系的方案》,加强和完善能源消费双控体系,推进能源总量管理,重点控制化石能源消费,促进有偿能源使用权。利用和交易,坚决控制高耗能、高排放项目,鼓励增加可再生能源消费。

此外,报告期内,国务院各部委先后印发了《循环经济发展“十四五”规划》、《关于“十四五”期间塑料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的通知》、 《工业绿色发展“十四五”规划》、《原材料工业发展“十四五”规划》等产业政策,对化工新材料、化工新材料、在能源利用、生态环境保护、绿色发展等方面,推动相关产业发展,企业不断加强研发创新,提高生产工艺装备和技术水平。上述政策限制和淘汰落后产业,同时为优势企业带来发展机遇,有利于优胜劣汰,有利于行业持续健康发展。

4、进出口贸易状况

随着我国PET瓶片产能的不断提高和全球供应地位的不断提升,我国PET瓶片出口量保持快速增长。在出口市场方面,我国已成为全球最大的PET瓶片生产能力,具有较强的价格和质量优势。

2021年,欧洲、美国等地区将受到反复出现的COVID-19疫情、极端天气、能源危机等因素的影响。原材料供应和物流运输将面临巨大挑战。涤纶厂将集中减停。海外聚酯瓶片的需求将进一步增加至中国大陆。报告期内,国内PET瓶片出口市场迎来复苏。据华瑞信息CCF发布的《2021年PET产业链年度报告》显示,2021年我国PET瓶片出口量占总消费量的比重约为32%。2021年国内PET瓶片出口总量约353万吨,增长约40. 同比增长 6%。PET瓶片出口价格从年初的770美元/吨上涨至1180美元/吨,年均979美元/吨,较2020年上涨40.1%。

(三)行业格局与趋势

1、市场需求正在改善

随着疫情的缓解,下游食品饮料企业的需求将进一步增长。同时,在包装和生产应用的广泛使用带动下,行业市场需求潜力巨大。随着行业研发技术和生产工艺的不断升级迭代,PET材料的应用领域正在逐步扩大。性价比高、可回收的环保PET材料将越来越多地替代PP、PE等包装材料。预计未来,片材等食品包装领域的需求将继续快速增长,PET瓶片行业供需格局有望持续改善。

出口市场方面,随着我国PET瓶片行业产能和产量的不断增长,作为全球供应能力最强、供应稳定的国家之一,我国PET瓶片在出口市场的竞争优势会进一步体现。预计我国瓶级PET净出口量将继续增加。

2、行业龙头企业的主导地位越来越突出

一方面,行业龙头企业通过自建或兼并等方式扩大产能,形成产业链上下游一体化的商业模式。另一方面,他们开发差异化、功能性的产品,实现产品的多元化发展。随着聚酯产业发展进入成熟期,龙头企业在产品供应和定价权方面的优势越来越大。

3、节能减排、绿色低碳发展已成为行业共识和发展趋势

近年来,国务院及各部委出台的产业政策鼓励化工新材料产业推进节能减排和清洁生产,加快发展循环经济,加强资源综合利用,不断提高绿色低碳发展水平。2021年9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全面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做好碳达峰和碳中和工作的意见》,作出重大战略决策和部署“碳达峰和碳中和”行动。2021年12月,国务院印发《以石油化工和化工行业为重点,推进节能改造和深度污染治理,加快建立和完善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助力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上述产业政策的出台,必将推动化工新材料产业加大在循环经济、能源利用、生态环保、绿色发展等方面的研发投入,持续进行技术改造升级和产业结构调整。以石油化工和化工行业为重点,推进节能改造和深度污染治理,加快建立和完善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助力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上述产业政策的出台,必将推动化工新材料产业加大在循环经济、能源利用、生态环保、绿色发展等方面的研发投入,持续进行技术改造升级和产业结构调整。低碳和循环发展经济体系,有助于实现碳峰、碳中和目标。上述产业政策的出台,必将推动化工新材料产业加大在循环经济、能源利用、生态环保、绿色发展等方面的研发投入,持续进行技术改造升级和产业结构调整。低碳和循环发展经济体系,有助于实现碳峰、碳中和目标。上述产业政策的出台,必将推动化工新材料产业加大在循环经济、能源利用、生态环保、绿色发展等方面的研发投入,持续进行技术改造升级和产业结构调整。

3、主要会计数据和财务指标

(1)近三年主要会计数据和财务指标

公司是否需要追溯调整或重述以前年度的会计数据

□ 是 √ 否

单位:元

(2)分季度主要会计数据

单位:元

上述财务指标或其合计是否与公司已披露的季度报告、半年度报告中的相关财务指标存在显着差异

□ 是 √ 否

4、股本和股东

(1)表决权恢复的普通股股东和优先股股东数量及前10名股东持股情况

单位:股

公司是否存在表决权差异安排

□ 适用 √ 不适用

(2)公司优先股股东总数及前10名优先股股东持股情况

□ 适用 √ 不适用

报告期内,公司无优先股股东持股情况。

(3)以框图形式披露公司与实际控制人之间的产权及控制关系

5、年报批准日尚存债券情况

□ 适用 √ 不适用

三、重要

报告期内,公司营业收入主要来自PET瓶片业务和原料贸易业务。受益于传统食品饮料领域和片材保护等新兴领域需求的增长,以及出口市场份额的提升,公司2018年实现聚酯瓶片销售量17<@2.20万吨。报告期内,增加3.45万吨,产销率103.99%。报告期内,PET瓶片产量165.59万吨,与同期基本持平,产能利用率103.49%。受海外聚酯装置集中减产停产影响,海外聚酯瓶片需求明显增加。公司2021年产品海外销量49.@>22万吨,同比增长27.55%。报告期内,受市场影响,公司原材料贸易业务营业额同比下降19.@>87%。

报告期内,原油价格大幅上涨导致公司原材料成本进一步上升,受集装箱短缺、全球港口拥堵等影响,海运费同比增长56%。虽然成品价格有所上涨,但PET瓶片全年毛利水平同比下降。

报告期内,公司加大研发人员引进和科研院所合作力度,持续加大高性能PET泡沫材料项目、高性能热塑性复合材料项目等新材料项目的研发投入。上涨 59.@>79%。

综合以上因素,报告期内公司实现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48.225.36万元,同比下降23.33%。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6.52亿元,同比下降40.13%。由于出口销售主要采用远期信用证结算模式,报告期内海外销售大幅增长,导致收入增加。由于本年度IPO募集资金,公司总资产达到89.85万元3.76万元,同比增长5<@2.09%,资产负债率为3< @1.25%。财务风险相对较高。低的。

报告期内,尽管面临诸多不利因素叠加影响、交织影响,公司始终保持战略重点,按照“十四五”规划蓝图,坚定不移推进重点项目建设。加快转型升级步伐,持续提升核心竞争力。

报告期内,公司完成的主要工作如下:

1)、公司始终关注客户和市场需求,应对市场变化,为长远发展奠定基础。

受海外需求回暖影响,报告期内,公司PET瓶片出口量大幅增长。为解决集装箱紧缺问题,公司在行业内率先开发散货船运输方式,并加强与船公司的合作,开发新的航线和运输方式,最大限度地实现海外供应。受产能规模限制,公司积极调整销售结构,实施大客户优先战略。国内主要客户销量同比增长10.8%,海外主要销售客户销量同比增长40.1%。虽然受疫情影响,我们坚持以现场+线上的形式,持续开展技术培训与交流。2021年底,公司将向国内外100家不同类型的客户发放问卷。据统计,客户满意度达到96.4%,体现了客户对公司的信任感和认同感。

2),开展世界一流企业的对标管理,建立优秀的运营体系,全面提升管理水平。

公司成立了对标管理改进领导小组和工作组,对世界一流企业进行深入研究。通过八个维度对标行业标杆和其他优秀企业,有深度、有重点地建立华润化工对标指标体系。深挖内部管理因素,识别战略、组织与人才、全价值链运营、技术创新等管理薄弱环节,开展各项管理改进工作。例如,通过优化流程、开展技术改造项目、推进可视化管理和规范化操作,报告期内,公司产品质量合格率、能耗指标、

积极推动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与化工材料制造业深度融合,通过智能生产、网络化协同、数字化决策加快企业智能化和数字化转型进程,持续助力智能制造,完成工业互联网领域的工业数字化和智能能源管理、智能实验室管理等智能化项目,建设数据中心,完成工业大数据的实时采集和管理供应链数据的集成应用,推动公司向提高质量和效率。

公司高度重视人才队伍建设,全年组织各类培训活动100余场,参加培训4000余人次。40余名管理人员实行任期制合同管理,层层分解战略目标,签订雇佣协议和绩效合同,确保战略执行。

3),落实节能环保政策要求,加强安全生产稳定运行

公司持续优化能源利用结构,以天然气和绿色电力部分替代煤电和化石能源,实现生产过程脱碳,统筹推进能源消费管理和生态环境保护。2021年9月,根据政府部门能耗双控要求,公司常州、珠海生产基地开始降低生产用电电压,生产线减负荷运行,降低能耗。为尽量减少对生产的影响,公司充分利用分布式屋顶光伏发电项目和酯化蒸汽余热发电项目,

公司在推进节能环保工作的同时,始终做好安全生产专项整治工作的巩固和完善工作,开展危化品本质安全诊断与转化工作,完善危废管理台账和危废管理台账。进出库管理,加强聚合生产设备专项作业。赞同。

报告期内,公司未发生安全生产事故和环保事件。

4)、加强研发能力建设,推动研发技术成果转化

报告期内,珠海华润10万吨/年PETG特种聚酯项目一期工程已于年底顺利完成产业化建设,并已一次性投产。该生产线现已实现稳定运行。产品检测结果显示质量优良稳定。特种聚酯PETG是我国工程塑料和高端包装材料的短板产业。它也是国家需要攻克的重点领域的关键技术。目前,中国主要依赖进口。PETG项目的顺利投产,实现了特种聚酯材料领域的国产替代,对公司产业升级和跨越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公司一期PET泡棉项目已按计划实现产业化。产品材料性能经第三方检测可达到进口同类产品水平。PET泡棉的关键品种CR-HP100和CR-HP150已获得DNV认证声明,并获得该品牌风电行业销售许可证。; 阻燃PET泡沫产品通过了GB 8624规定的轨道交通、认证和B2级建筑材料及制品阻燃要求,取得了轨道交通行业和部分建材行业PET阻燃泡沫的销售许可证。截至报告期末,2万平方米生产线已进入连续试生产阶段,50、

2021年10月,高性能热塑性复合材料项目获得国务院国资委主办的第三届中央企业宜兴创新创意大赛二等奖。依托这个项目,成立了。目前,厂房装修已基本完成,车体采用的轻质复合板已小批量投产销售,初步得到客户的认可。

公司依托粤港澳大湾区“20强产业集群”的战略布局和深圳大学的区域科技创新资源,在深圳联合创办“华润深圳大学”。与深圳湾公司、深圳大学低维材料基因工程研究所合作。“高性能纤维与先进复合材料联合研究中心”,围绕高性能纤维、先进复合材料和高性能复合材料的关键技术和应用开发,开展研发合作、学术交流、人才培养,构建产品技术壁垒。具有巨大应用前景的新型材料。

公司顺应行业发展趋势和国家循环经济发展战略,首创利用废旧PET瓶生产食品级聚酯“瓶到瓶rPET”和共聚酯rPETG技术,联合开发了rPET、rPETG和与合作伙伴的其他回收材料,生产的食品级rPET产品有10%已通过可口可乐认证并出口海外。rPETG产品已成功应用于2022年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部分场馆建设,引领行业绿色发展。

为落实新材料研发中心建设,公司在常州、珠海同步建设研发中心。常州研发中心已于2021年7月通过竣工验收,报告期内投入使用。珠海市科技创新中心也已于2021年底建成。

为适应科技创新的快速发展,提高知识产权管理水平,公司启动了《GB/-2013企业知识产权管理规范》的标准体系实施工作,制定了一套程序和满足系统运行要求的系统。2021年8月获得知识产权体系认证。

在激励科技人才队伍方面,公司出台了研发项目考核和激励措施。根据新产品产业化后的实际收入,对项目组进行一定比例的奖励,使其收入与创新项目的科研进展和产业化产生的效益挂钩。,从而激发研究人员持久的创新活力。创新型新公司成立时,可以尝试多种激励方式。可以根据科研成果的评估值进行股份分配,研发团队也可以自有资金投入,提高项目产业化的成功率。

在线咨询

微信扫一扫

微信联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