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了解最新公司动态及行业资讯

新闻中心

了解最新公司动态及行业资讯

新闻详情

首页 手表 | 疫情之下,江苏制造业如何保持稳产增产?
时间:2022-04-12   

News开设的“首页看”版块,每天通过关键词推荐最及时的新闻、最重要的热点事件、最难忘的人和事。今天,我们推荐的关键词——“保产稳增”。

结界新闻 随着疫情的蔓延,实体经济特别是制造业,肩负着各地经济“稳增长”的重任。江苏作为制造业大省,如何确保经济持续“艰难”发展?已经有应对疫情经验的制造企业,又有哪些“新招数”?记者连线全省多地不同类型的制造企业,看看它们在疫情下如何保产稳增长。

封闭式生产管理,确保“起步冲刺”

这几天,在连云港康元药业的前处理车间,有很多女员工低头砍药材。由于劳动强度大,该岗位原本由男性员工担任。但由于疫情人员管控,生产人员紧缺,他们原本是车间员工,急忙赶来支援。

对于药企来说,他们已经有了在疫情期间进行如此高强度“战斗”的经验。据康元药业董事长肖伟介绍,目前,康元药业正根据抗疫需要,优先生产抗疫药品。为赶上生产,100多名厂区一线员工在满足疫情防控要求的条件下返岗,吃住在厂区,在更衣室睡觉,和时间赛跑。

随着疫情在多地蔓延,对于制造业来说,保就业是稳产的关键。记者从各地了解到,“封闭式管理”已成为疫情下制造企业的首选。

地处无锡与苏州交界处,江苏阳光纺织集团多名员工“跨城”通勤。本轮疫情开始以来,为有效防控疫情,稳定生产,集团300余名员工已搬入公司宿舍进行“集中办公”。

“不缺员工,这是确保稳定生产的关键因素。目前,我们所有的生产线都在正常运行,我们正在努力为市场提供优质的纺织面料、纺织品和服装。” 高庆华副总经理介绍,目前,公司正在做好疫情防控、加强核酸检测、查验健康码等工作;另一方面,做好对员工特别是“留宿”员工的服务保障,提供伙食费、生活费等各项补贴。

在南京埃斯顿自动化集团,为确保生产,促进生产有序,公司为生产人员安排了临时厂内宿舍,以方便封闭生产。“公司还依托分布在不同区域的生产基地资源,实施多地生产,同时安排员工轮岗,甚至调配生产技术和生产质量人员投身一线工作必要时。” 埃斯顿总经理办公室运营管理部主任陈银兰说。

物资是防疫的重中之重。“为进一步防范进口货物进入疫情的风险,公司按照南京市进口货物疫情防控要求,对进口物资进行分拨、定位和管理。” 陈银兰介绍,所有进口物资抵达后必须放在指定区域。,进行外包装灭菌,并由第三方对材料进行核酸检测。报告发布后,会传到生产线上。“为提高全程时效,单证部门会提前将进口货物信息通知相关责任单位,减少中间环节的等待时间。”

各地各厂“封闭管理”,如何提高防疫效率,保障生产安全?

盛虹石化集团数字智能部总经理文志辉向记者发来视频。记者看到,现在,安全工程师可以在其“鸿运”安全生产管理平台的厂区立体图上确认火灾监控器的位置和运动轨迹,并填写监控完成情况。的一级热工。监督过程全部在线完成。“通过安全管理全流程线上化,作业许可渗透率提高25%,整改管理闭环率提高40%,确保了防疫期间的安全与可控和控制期。” 文志辉说。

储备原材料寻找“替代品”,避免供应链“断线”

一个聪明的女人没有米饭很难做饭。受全国多地疫情影响,不少制造企业现在被迫面临因缺乏原材料而停产的困境。

“关键原材料的储备也是保障供应和生产的重要环节。” 高庆华告诉记者,阳光集团原料科和供应科已及时联系相关供应商采购羊毛、羊绒、染化助剂等原材料,储备可以保证20-30天的正常生产运行。

产品可以制造,也必须交付。“目前,阳光所有产品的出货正在有条不紊地进行。” 高庆华介绍,在严格落实政府疫情防控要求的前提下,公司与物流企业深度对接。关键是沟通好,合作好。要求“因地制宜”,确保货物送达。“比如我们发往上海的货物,管控要求非常高,即使物流司机有通行证,也不方便跨省发货。通常江苏司机和工作人员在路口卸货。之后,上海的司机和工作人员会回来装卸货物。”

记者了解到上海能耗管理系统供应商有哪些,为保证供应链的稳定,不少制造企业也第一时间启动了“后备计划”,包括用国产产品替代进口品牌。

陈银兰告诉记者,埃斯顿应对疫情造成的供应中断有“应急经验”——一是将供应链的区域选择从过去的相对集中型转变为分散、多元化的类型;此外,针对重点疫区,公司正积极与他们分享疫情下保产保供的相关经验和措施,帮助供应商解决物流、运输、生产调度等问题。同时,加强与供应商沟通“需求计划”,提前部署生产计划,提前备料,提前盘点,努力科学决策,积极应对疫情。

数字化产供销一体化,“智能制造”转型保障生产有序

两年前,新冠肺炎疫情刚爆发的时候,“云办公”对于很多企业来说还是一个“第一次尝试”。现在,随着技术水平的提高,生产企业的远程办公已经从“应急行动”转变。,变成“一般协助”。

“科源智慧防疫解决方案利用信息技术,通过安全管理、防疫申报、远程办公、电子印章、在线培训、在线等在线模块,帮助企业防疫,支持企业远程办公,确保防疫与工作并重。”招聘。没错。” 南京科源总经理、高级工程师胡社美表示,公司基于工业互联网平台的研发和应用,帮助众多制造企业实现智能化、减员管理,解决了用工短缺和安全问题。疫情期间的管理,确保了公司生产稳定有序。

对于企业来说,以前一线员工必须在生产现场,但现在情况不同了。胡社美告诉记者,疫情期间,科源智慧南京滨江智能工厂部分员工因控制被隔离在家中,但得益于工厂采用的自动化生产线、自动化检测设备和iMIS智能制造信息管理系统,实现了高度自治。生产调度、全程管控、可追溯,减少了疫情带来的不利影响。“隔离员工可以通过iMIS系统在家办公,在家即可完成生产计划调度、生产流程调整、生产设备调度等工作内容。

数字化转型提升了整个制造链的效率,从设计端到生产端再到销售端,疫情成为最好的考验。“这次疫情是对制造业数字化水平的考验,也让我们公司坚信,数字化建设是制造业转型的关键环节,是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 文志辉感慨道。

在盛宏斯尔邦石化生产调度中心,工程师可以通过联动动态显示的1600个工艺操作配置流程图和MES、PI、LIMS等系统,跟踪每种物料的生产、销售、储存、消耗和设备效率和能源消耗情况。针对这种情况,进行生产平衡和能源管理的情景分析,合理安排工厂内的物质流和能量流路径。

“我们力求让产供销一体化更加紧密。” 斯尔邦石化生产部经理刘淼介绍,为解决行业内企业协调不均的问题,“鸿运”工业互联网平台建立了连接供应商的平台。、生产商、经销商、客户的产业链协同平台,促进疫情防控期间物资的不间断流动,最大限度减少库存,大幅降低运营成本。“通过高效协同,产品跟踪率100%,产能提升8%,库存周转率提升23.6%,人工率降低15%,水、电等能耗降低15.4%。目前,有300多家重点企业用户。”

新华日报路口记者 傅奇 王梦然 陈诚

在线咨询

微信扫一扫

微信联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