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解最新公司动态及行业资讯
了解最新公司动态及行业资讯
有人说这是“史上最严限电令”、“规模空前”,但起初要求并没有那么严格,范围也没有那么大。
例如,发电大省云南5月“紧急错峰限电”什么是能耗管理,错峰限电10-30%;7月,实施第二轮大规模限电,要求有色金属冶炼等企业降低用电量25%;9月,印发《能源消费双管齐下》的通知。钢铁行业9月生产计划调整为11-12月生产,水泥行业9月产量在8月基础上减产80%以上,工业硅行业9-12月减产80多%。平均产量不高于 8 月产量的 10%(即减少 90%)。
以上只是工业领域,远离普通人的生活,很难有直接的感知。
随后,“东北限电”登上热搜,限电范围扩大到居民用电,从有序用电转变为限电。
为什么会停电?有不同的猜测。
币圈人士推测,虚拟货币“挖矿”太耗电了。
“大棋党”推测,此次停电是为了打赢对美金融战。
真正的原因可能更复杂,难以用一个词来描述。让我们尝试整理其中的一些。
煤电供不应求
①需求端:复工复产以来,全国电力需求快速增长,同比增长近15%。
②供给端:我国火力发电占比70%以上,今年煤价暴涨——去年此时秦皇岛5500大卡动力煤综合成交价约为563元/吨,目前1079元/吨,近翻倍 ——电厂煤炭库存处于历史低位,“一煤难求”、“跨省找煤”。
③2020年1月1日起,15年煤电联动机制脱钩。根据国家发改委的指导,燃煤发电上网电价按照“基准电价+上下浮动”确定。
也就是说,需求暴涨,煤价暴涨,市场化电价机制还没有完全形成,电价不会也不能暴涨,电厂普遍亏损,煤炭库存不足,因此影响供电。
能耗双重控制
所谓“能源消费双控”,就是既控制能源消费强度(单位GDP能耗),又控制能源消费总量。
在“碳达峰”和“碳中和”的背景下,以能源消费强度作为约束性指标,倒逼地方政府转变经济发展模式,走低碳发展道路。
然而,8月,国家发改委发布《2021年上半年各地区能源消费双控目标完成情况晴雨表》,广东、江苏、福建等省亮红灯,能源消费强度同比不降反升。
四季度临近,全年目标呢?于是,各地迅速启动整改“清场”行动,临时性、强制性、层层编码、停电停电。
初衷是寄希望于长远的规划,却换来了短期的惊喜。
尽管中央多次强调要避免“一刀切”,纠正“运动型减碳”,但从目前来看,纠正效果有限。
保护出口企业
停电停产确实保护了一些出口企业。
全球疫情和国内复工复产,导致大量订单涌向中国。但这些订单并没有带来相应的议价能力,反而加剧了出口加工企业的卷入。在成本暴涨、国际运价暴涨、无利可图的情况下,仍有部分企业盲目扩大产能。
从国家层面看,宏观调控政策日趋成熟,将立足企业实际。停电限产政策的初衷是为了控制节奏,按下暂停键。
对于企业来说,虽然产能受到压制,但也可以稍微冷静一下,从差距中吸取教训,思考技术和创新。
同时,停电政策还有两个间接的积极影响。
首先,这波原材料的上涨与生产力的关系不大,而与经济复苏的炒作和开工建设密切相关。这意味着对国内产能的政策限制可以缓冲企业对原材料的追求,减缓原材料暴涨的速度。
二是原材料暴涨,中国企业进口原材料如此激进,但生产出来的商品未必能出口,即使出口了,还是要亏本。所以,是外资在获利,同时也在侵占和挤压我们的利润空间。
现在中国股市快速上涨,对应的是企业端,但企业生产的不是盈利,而是资本运作的作用。股市的上涨也与资本北上有关。外资都是专家,都有套利和套期保值的动机,这涉及资本博弈,增加了国内企业的风险。
因此,在思想上,不能简单地把能源消耗看成是一件消极的事情,而要努力实现“减碳能源消耗”,即更多地使用可再生能源,降低化石能源的比重,促进绿色低耗。能源的碳转化。.
中国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源强度不断下降,年度目标往往提前完成。在当前经济总体增速下行压力加大的形势下,要更好地平衡稳增长和就业、降消费减碳。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公司地址:
江西省南昌市红谷滩新区凤凰中大道926号中洋大厦写字楼21楼
电子邮件:
sales@ctrlworks.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