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解最新公司动态及行业资讯
了解最新公司动态及行业资讯
为促进行业交流与进步,方便行业同行相互学习,推动我国环保产业转型升级。 E20环保产业圈特别推出“水行业优秀案例集锦”,共收集案例近200个,涉及村镇污水处理、工业废水处理、工业园区废水处理、水环境治理、市政污水管网、再生水等回用、污水处理、污泥处理处置等领域。
项目名称:国润水务集群城乡智慧水厂
推荐单位:四川发展国润水务投资有限公司
参与环节:投资、建设、运营
项目地点:四川省德阳市什邡市
项目概况
什邡市生活污水处理厂位于什邡市方亭街道玉皇村。 占地70亩,总规模6万立方米/天。 标准-2016),处理工艺:CASS+BD生化池+高效沉淀池+反硝化滤池。 什邡市有马井、银丰、双胜、英华、建地、石鼓、洛水、和丰污水处理厂8座乡镇污水处理厂,总规模6950立方米/日,排放标准为《四川省岷江污水处理厂》 《河流及沱江流域水污染物排放标准(四川省地方标准-2016)》或《城镇生活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2002)A级标准水厂能耗药耗管理系统,处理工艺:BBR(厂站标准升级改造) +生化池+高效沉淀池(标准升级改造厂房站)+过滤池。
示范意义
数字化监管平台以厂站一体化监控为基础,运用新一代信息技术,以数据云平台为基础,搭建集团级水务与信息化一体化管理平台,主要是体现在四个“网上”和三个“现代化”,即人在线、物在线、数据在线、管理在线,工作上完全透明化、数字化、智能化,这是实现监管掌上化的基础。业务数据、工厂设备全生命周期管理、生产物料闭环管理。 切实着手将目前以手工为主的管理活动转变为信息化、专业化系统,实现业务流程驱动的数据流转,提高集团公司业务活动效率,提高各项目运行质量。 帮助集团实现裂变式增长,帮助集团实现可持续发展。
项目亮点
(一)实施效果
智能水系统投入使用后,生产过程参数得到全面监测和控制; 智能控制,全自动运行,调节精细,值班人员少; 化学品消耗和能源消耗降低约6%; 实时监测水量变化,及时响应来水影响,确保符合排放标准,降低运营风险; 设备预测性维护,减少维护次数,节省成本; 随时随地掌握关键KPI和趋势,快速决策; 自动生成曲线和报告,节省统计分析和计算工作; 一站式解决检验计划执行考核记录的可追溯问题,检验结果全程可控,不依赖人员能力、经验、责任心; 实现“口袋里的中控室”功能,实现手机APP应用,实现污水厂综合监控的运行管控平台APP。
(二)社会福利
目前,水务运营企业的数字化转型仍在探索中。 该项目的成功实施,将进一步验证智慧水务的应用效果,并在此基础上树立行业标杆,为未来智慧水务在区域水环境管理中的应用提供基础。
(三)生态效益
通过数字监控平台感知生产全过程,及时发现报警,快速处理设备和工艺问题,保障稳定生产。 同时,通过自动化和过程控制系统,根据进水水质的变化,自动调整工艺运行,提高进水冲击负荷响应速度,确保出水稳定达标。
项目技术/设备简介
(一)工艺流程/设备名称
智能水系统。
(2)工艺/设备原理
采用先进的管理思维和技术手段,为污水处理厂提供一套自动化流程优化控制、物联网接入采集、一体化中央监管、移动管控、大数据分析和科学决策的解决方案。 数字化污水厂整体解决方案实现了污水处理厂的高效稳定运行。
(3)工艺/设备特点
基于物联网和云计算的数字监管平台为公司日常生产经营、设备管理、日常办公等关键业务提供统一的业务信息管理平台,对实时生产数据、视频监控数据、工艺参数、图纸信息及其他相关数据。 集中管理为各级生产经营管理人员提供实时、丰富的生产经营信息,为辅助分析决策奠定良好基础,为规范管理、精细化运营、降低成本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和数据基础和企业增效。
(4)工艺/设备流程图
(五)项目部分案例照片
“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体系加速推进,给能源安全稳定利用带来巨大挑战,‘源、网、荷、储’一体化成为解决问题的必然选择。” ” 全国政协委员、上海电气党委书记、董事长冷伟清表示。 今年的全国两会,冷伟清提交了创新能源与产业协同减碳机制的提案。
能源和工业是我国实现“双碳”目标的“主战场”。 以电力、热力为代表的能源部门和以钢铁、有色金属、石化、化工、建材等为代表的工业部门碳排放量约占碳排放总量的80%。
冷伟清指出,虽然“源、网、荷、储”一体化势在必行,但工业园区通常采用单一企业建设分布式新能源,缺乏整体、系统、区域性的减碳规划,导致配套程度不高。端与端之间高度不高,负载调整和优化的空间有限。 因此,新形势下创新协同减碳机制显得尤为迫切。
我国工业用电主要集中在省级以上工业园区。 统计显示,2022年,我国将拥有国家级和省级工业园区共计2543个,贡献全国工业总产值50%以上。 冷伟清建议,各省选择有代表性、有特色的产业园区开展“协同减碳”示范应用,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建设和运营模式。
据介绍,上海电气在“三维”零碳工业园整体解决方案中实施了多项具体实践,取得了显著成效。 例如,广东汕头智慧能源示范园采用自用、余电并网的模式。 年发电量约2786万千瓦时,自用约占36%。 每年可减少二氧化碳排放6500吨。 该项目不仅是广东省最大的智慧能源项目,也是上海电气首个集风、光、储、充、智于一体的工业园区级“能源互联网+”示范项目。
数字化增添新“武器”。 据了解,上海电气打造的Easy 技术平台,以实时数据采集、管理、聚合、存储、展示为基础,依托边缘智能终端、工业网络、实时数据库系统,形成能源消耗数据采集、管理、分析和决策。 完整的能源与碳双控架构,使用户能够全面、直观地掌握现场设备状态、能耗数据、碳资产等,为节能减排、绿色低碳发展提供支撑,进一步促进节能减排。助力创新能源和产业协同减排。 碳。
冷伟清建议,要重视构建科学有效、国际公认的碳排放标准计量体系,为我国实现“双碳”目标提供基础支撑。 目前,上海电气正在与上海证券交易所共同积极探索。 依托上海电气丰富的实体产业和上海证券交易所完善的服务平台工业电能耗管理系统,构建了全面、可评价、可测量、可追溯的“碳标准”和“碳体系”。
“作为能源装备历史的见证者和改革的创新者,上海电气立足于实现自身‘双碳’目标,以‘系统优化+极简设备+智能控制系统’的培育为核心,着力打造“全方位”的新型电力系统和“三维”零碳产业园整体解决方案,持续推动能源互联网和工业互联网“双网互动”,力争成为实现“双碳”目标的排头兵。”冷伟清说。
公司地址:
江西省南昌市红谷滩新区凤凰中大道926号中洋大厦写字楼21楼
电子邮件:
sales@ctrlworks.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