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了解最新公司动态及行业资讯

新闻中心

了解最新公司动态及行业资讯

新闻详情

东方燕化签约上海嘉定司法中心合同能源管理节能改造项目
时间:2023-08-26   

6月10日上午,“携手节能低碳,共筑碧水蓝天”2014年全国低碳日上海主题宣传活动——上海市民低碳行动与校园事业单位低碳主题实践活动在上海大学拉开序幕。 燕化集团执行总裁、东方燕化总经理于兵作为节能服务企业代表与嘉定区政务局签订了嘉定司法中心能源管理节能改造项目合同

嘉定司法中心位于嘉定区工业区南区永盛路。 项目总建筑面积96140.72平方米。 该项目由东方燕化100%投资并采用合同能源管理模式进行改造。 会议中心、景观平台及地下室主要涉及照明系统、空调系统(含机房群控、新风系统、航站楼恒温系统、气流组织优化、水泵智能调速)、能耗监控系统、高效燃气灶、电开水器、油烟光解等特种节能技术改造及优化。

嘉定区能耗管理系统多少钱_嘉兴能耗超标要停产_上海能耗指标申请流程

目前,该项目已通过市建管委组织的“上海市重点城市公共建筑节能改造示范项目”专家评审。 项目实施后,年可实现节能(折合电量)255.6万千瓦时,单位建筑面积节能率超过20%。

嘉兴能耗超标要停产_上海能耗指标申请流程_嘉定区能耗管理系统多少钱

随着模式优势的逐步显现和实际应用的成熟,合同能源管理共赢模式逐渐成为节能服务行业的主导模式,备受市场推崇。 早在合同能源管理在国内兴起之初,东方燕化就牢牢抓住市场机遇,在该领域进行了创新探索和积极实践。 目前东方燕化承接实施了闵行春申文化广场、上海斯格威铂尔曼酒店、震旦国际大厦、三亚美高梅度假酒店等合同能源管理节能改造项目,节能效益显着,经济效益高。 ——优质的节能服务在行业中树立了良好的声誉,成为上海乃至全国合同能源管理发展的重要推动力。

东方燕化将承载嘉定区管理局的重托和重托嘉定区能耗管理系统多少钱,通过一系列先进的节能优化和改造措施,努力将嘉定司法中心打造成成熟应用合同能源管理模式和节能减排的示范工程。切实落实绿色节能。 是典型案例,充分发挥大型公共机构节能示范作用,积极推动嘉定区建筑节能快速发展。

常州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自1992年成立以来,在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的十六大精神指导下,始终坚持以在经济建设上,毫不动摇突出发展,强化自主创新,突出“二次创业”,保持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势头。 全年国内生产总值203.5亿元,比上年增长25.6%; 财政总收入43.8亿元,比上年增长32.9%。 加大创新主体培育、创新平台建设、完善创新体系、优化创新环境,全面推进科技经济融合进程取得显著成效,形成了自己的特色。

一、常州高新区科技创新发展现状

(一)科技创新能力持续提升

1、科技项目质量与数量并重。 省级高新技术企业161家,占常州市省级以上高新技术企业总数的41%,其中国家重点高新技术企业9家,双精深企业9家,高新技术企业311家。科技产品。 2006年,新增省级高新技术企业26家,双密度企业26家,高新技术产品66个,省级认定软件企业29家,软件产品48个。 “结直肠癌单克隆抗体靶向药物的研究与应用”、“新型高效换热管连续铸轧工艺及生产线”等5项国家“863”计划项目列入国家扶持计划。 高新技术产品产值达318亿元,占全区工业总产值的48.2%,全区研发投入占GDP的1.52%。

2.知识产权工作成效显着。 鼓励企业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关键技术,形成核心技术和专有技术,支持专利技术产业化。 “十五”期间共申请各类专利1188件,其中发明专利占11.4%,职务发明占86.6%; 获得精密铜管连铸连轧成套生产线、光热集中供热系统、电器等专利772项。 吸附(EST)水处理设备等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专利已转化。 2005年,我区被确定为“江苏省知识产权工作试验区”。 2006年申请专利500余项,其中发明专利77项,授权专利314项。 发明专利申请比例大幅提升。

三、产业基础快速发展。 常州软件园是国家火炬计划软件产业基地,重点发展嵌入式软件和软件外包。 拥有日本OKI、北大、微创软件、南大软件、禾嘉软件等100多家企业,拥有软件著作权登记88项。 、国家级科技项目11项,省认定软件企业63家,软件产品167个,通过CMMI3级认证企业1家。 软件产业总收入可达16亿元,其中软件出口创汇400万美元。 常州市新北区国家火炬计划“三药”科技产业基地拥有“三药”及相关企业70余家,其中骨干企业11家,产值超亿元企业12家,省级企业17家。高新技术企业、国家重点企业。 有高新技术企业5家常州企业能耗管理系统开发,已成功开发“三药”新产品近50个。 拥有国家一类新药3个、二类新药近30个,已申请专利100余项。 常州国家动漫产业基地于2005年6月投入运营,目前已有50多家动漫企业入驻,51个项目已获得国家广电总局批准。 培训产业链。

常州能耗开发管理系统企业名称_常州能耗双控政策_常州企业能耗管理系统开发

(二)科技创新创业服务水平不断提升

1、科技研发实力日益增强。 2006年,2个企业技术中心被批准为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2个企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被认定为市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4个外资研发机构成为首批省科技型企业我区部门被认定为省级外资研发机构,是目前全市仅有的4家省级外资研发机构。 截至目前,该区拥有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3个、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5个、省级外资研发机构4个、市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7个、市级企业技术中心2个、省级企业技术中心2个。企业博士后技术创新中心、全市首个区域性博士后科研工作站成立。

2、企业孵化功能逐步拓展。 常州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先后设立“三药”孵化区、软件孵化区等特色孵化区以及一整套留学生创新服务体系,积极探索科技项目融资新途径。 2006年,组织实施重大国际科技合作项目8项,重大产学研活动5项,签订合作协议38项,新增孵化面积9万平方米。 共引进孵化企业72家,其中留学生企业14家,孵化毕业企业18家。 该中心孵化毕业的常州天合光能股份有限公司已在纽交所上市,并成功融资近1亿美元。 与镇(街道)合作共建专业孵化器,不断拓展孵化空间,引进建立了电子部3个3C认证实验室、工业设计中心、国际技术转移中心等研发机构和技术服务机构,成为常州最具生机和活力的高新技术企业、高新技术人才聚集区。

三、科技中介服务业初见成效。 区内拥有生产力促进中心、“三药”工程开发研究院、常州博恩国际技术转移中心、科艺专利代理机构、麦科泰克(常州)实验室、高新技术创业投融资服务平台等中介服务机构,为高新技术企业提供多方面的服务。为企业加速自主创新提供水平和专业的科技服务。 生产力促进中心着力拓展新的公共服务平台,准备打造为医药、电子、软件企业提供产品性能检测、技术标准查询、产品/技术标准制定指导等相关工作的大型服务平台。 、英国BSI、英国IST、专利代理机构等中介机构建立了联系与合作。 以常州博恩国际技术转移中心为载体,通过与清华大学国际技术转移中心、常州对外交流中心合作,逐步打开对外合作窗口,先后与俄罗斯、日本、法国、以色列与其他国家建立了合作关系。

(三)科技创新创业环境持续优化

一是创新政策环境建设加快。 为加快常州创新型城市建设和人才国际化,推进自主创新和技术创业,着力提高自主创新能力,重点引进留学归国领军创业人才,发布《关于引进领军留学回国创业人才的实施意见》;为加快创新型高新区建设进程,管委会制定了《常州高新区科创人才实施意见》 《奖励办法》,奖励优秀科技创新企业和重大科技成果转化项目,提高科技工作者自主创新的主动性和积极性。针对重点企业,管委会出台了《关于进一步支持企业创新发展的若干意见》等激励政策。 为充分发挥每年2500万元软件开发专项资金的引导和放大作用,促进软件产业做大做强,制定《常州软件园发展专项资金管理实施细则》 。 为加强研发机构引进,增强核心竞争力,制定了《国家(地区)入区研发机构奖励规定》。 对国家认定的企业技术中心或工程技术中心,政府奖励50万元; 为鼓励企业参与国际竞争,突破国外技术壁垒,对美国、日本、欧盟成员国等国家和地区企业申请并授权的发明专利给予重奖。 积极落实国家、省、市科技规划和技术创新支持政策,制定《常州高新区科技创新三年行动计划(2006-2008年)》,加大对创新的支持力度和创业精神。

常州企业能耗管理系统开发_常州能耗双控政策_常州能耗开发管理系统企业名称

二、科技合作与交流广泛深入。 针对常州高校、科研院所相对薄弱的情况,充分发挥省市政府和“两所两校”搭建的产学研合作平台作用(中国科学院中科院、中国工程院、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积极鼓励企业与国内外大院、高新技术企业开展产学研合作。 挖掘产学研的丰富内涵,促进企业间的国际国内交流合作,帮助企业扩大合作范围,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外向型企业。 2006年5月,常州国家高新区汽车及零部件产学研大会、2006中国常州软件产业发展高层论坛、国家火炬计划常州高新区“三药”科技产业基地举办合作会议为重点。 “自主创新主题月”系列活动内容。 与俄罗斯萨马拉州签署合作协议,共建“常州中俄科技合作创业园”,以常州高新区作为中俄合作的基地和落脚点,在技术转让、科研合作、经济合作、贸易促进、人才交流、咨询服务等领域将推动萨马拉与常州更广泛、更深层次的合作与交流。

3、人才聚集速度加快。 积极响应市委、市政府出台的《常州市吸引博士后工作条例》《常州市引进外国留学生条例》《常州市关于培养博士后人员的实施意见》等一系列人才政策制定了《高新区引进高层次人才的若干规定》、《高新区“510卓越人才培养工程”实施办法》等吸引人才的优惠政策《高新区人才发展资金管理暂行办法》完善人才引进、开发、使用、激励和评价制度。 进一步实施“人才强区”战略,结合区域内软件、电子信息、机电一体化等重点产业,利用周边高校教育资源,围绕人才强区开展人才教育培训。企业需求相对集中。 加强人才载体建设,打通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和企业之间的人才流动通道,加强与国际爱因斯坦组织的联系,促进世界范围内低成本、中低端人才的交流与沟通,加快全区发展。 中小企业国际化进程尚处于起步阶段。 以省“人才特区”建设为突破口,充分发挥科技带头人作用,加强与党委、政府的联系; 依托留学人员促进会,吸引留学回国高层次人才来区创新创业。

2.常州高新区科技创新发展规划

2007年,全区将加快创新型高新区建设,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积极培育软件、电子信息等高新技术产品群,推动现代信息技术等优势产业技术升级。装备制造,实现高新技术产业化; 实施以竞争力为导向,由国内主导向国际主导的战略转型,高效整合国内外创新资源,着力打造大技术平台,增强综合技术服务支撑能力,推动技术转移和成果转化,全面提升科技创新能力。提高区域产业国际竞争力,实现产业国际化; 坚持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相统一,大力发展低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的新兴产业,淘汰落后产能和高耗能、高污染产业,实现产业生态化。

我们将围绕省、市“十一五”科技发展规划纲要和区科技创新三年行动纲要,结合我区当前产业形势,一是通过介绍、消化吸收再创新,大力培育提升软件、电子信息、环保、新能源及可再生资源、新材料、生物医药等机电一体化等未来支柱产业和优势产业,改造传统产业,突出“企业主体” “项目带动、政策落实、金融支持”,促进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提升和产业竞争力的提升。 二是有效整合科技资源,建立资源共享机制,打造公益性、基础性、战略性科技基础设施平台,强化开放服务功能,改善科技创新环境,为科技创新提供有力支撑。 三是积极促进科技合作与交流,推动多层次、全方位对外开放,充分利用国内外资源,开拓国际国内两大市场,形成国际国内合作。 科技合作与交流的格局。 四是突出区域试点,加强知识产权创造和保护,动员和保护企业持续开展自主创新。

我们将进一步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努力为创新型高新区建设、推动“二次创业”和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作出新的更大贡献。全区经济社会发展。

在线咨询

微信扫一扫

微信联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