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了解最新公司动态及行业资讯

新闻中心

了解最新公司动态及行业资讯

新闻详情

依托灯塔工厂,施耐德电气在华开设第五大研发中心
时间:2023-08-16   

2023年3月,施耐德电气中国自动化研发中心在无锡正式揭牌。 这是施耐德电气继上海、深圳、西安、北京四大研发中心之后,在中国设立的第五大研发中心。

施耐德电气在中国的五个主要研发中心根据不同的生产基地、产业配套设施和当地需求,负责不同产品和业务市场的研发。 上海研发中心是施耐德电气在中国成立最早的研发中心。 涵盖业务领域更全面; 深圳研发中心专注于智能家居产品解决方案; 北京研发中心专注于软件解决方案; 西安研发中心涵盖低压成套及绿色产品设计; 无锡研发中心专注于下一代自动化产品。

施耐德电气高级副总裁、工业自动化中国研发中心负责人胡晓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无锡研发中心担当“本地需求、本地创新、本地研发、全球赋能”的新角色并将与当地供应链合作。 与生态供应商体系共同​​创新、共同发展。

在他看来无锡工厂工业能耗管理系统,在数字时代,没有一家公司能够独自完成所有创新。 各方需要围绕产业链、价值链共同创造。 除了不断加大研发中心的建设和发展外,施耐德电气还将创新主体拓展到业务团队、供应链和生态合作伙伴,不仅与客户合作布局新兴产业,还带动上游转型通过创新与产业链下游合作伙伴合作。

更重要的是,作为施耐德电气在中国的首个“端到端灯塔工厂”,无锡研发中心可以与无锡工厂进行深度产学研融合,大大缩短研发时间和运输距离,从而促进最终成本控制和新产品性能提升。

一件式定制、多品种、小批量柔性制造实践

无锡基地成立于2002年,是施耐德电气在中国第一个也是最重要的电子制造中心。 也是典型的多品种、小批量产品组装生产基地。 领先地位。

2021年,在世界经济论坛公布的“灯塔工厂”名单中,施耐德电气无锡工厂因其在数字化转型方面的突出成就跻身其中。 这也是施耐德电气在中国的首个端到端“灯塔工厂”。

所谓端到端灯塔工厂,是指打通了端到端价值链的工厂,即在供应链、产品、和服务。

通常,多品种、小批量制造企业的生产过程主要存在三个瓶颈:设备综合利用率不高、产能不均衡; 设备资产投资回报率低,经常需要更换生产线; 空间占用与扩张的矛盾。 面对这些挑战,施耐德电气无锡工厂灵活地将系统、自动化和人员结合起来。 通过精益自动化、预测分析、数字孪生等,实现标准配置和定制产品的混合生产,实现“一件”产品的“最小订单”柔性生产模式。

在采购和生产中,无锡工厂采用供应链独立决策支持系统,动态模拟数字化供应商系统生态系统,实时预测工厂需求和供应商产能,实现透明高效的自动化供应链管理,提高供应链管理效率。工厂的准时交货率。 提升30%,客户订单预测准确率提升17%;

在质检过程中,无锡工厂部署了端到端的电子元件质量风险检测与控制云平台,通过预警,现场不合格率降低了22%,降低了质保成本72%;

在发货环节,无锡工厂智能柔性仓储解决方案将自动化立体仓库的高密度仓储与阁楼货架、窄通道叉车相结合,实现仓储灵活性和效率提升,节省52%的仓储空间,方便配送。仓库人员的操作。 时间减少了 43%。

无锡工厂的柔性生产线上,不仅有产能和效率最大化的U型生产线,还有以协作机器人为核心,连接周围不同功能工作台的六边形生产线,实现灵活性最大化。 值得一提的是,六边形柔性生产线的组合就像一个蜂窝。 基于“积木式”的理念,保证每个生产功能单元都是可拆卸、可拆卸的标准化模块。 同时,它由5G无线网络提供支持,支持工作站的移动性和网络连接的可靠性。 六边形柔性生产线各模块可根据业务需求快速灵活组合,并可根据实际生产需要在不同工艺流程之间快速切换。 通过工位的自动拼接,大大缩短了更换产线的时间,同时节省了产线占用的面积。

可以说,施耐德电气无锡工厂将多品种、小批量柔性制造的特点发挥到了极致,也展现了其在驱动价值链整体创新方面的独特优势。 也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施耐德电气有动力以“灯塔工厂”为基础建立研发中心,深化“中国中心”战略。

无锡工厂工业能耗管理系统_无锡能耗监测平台_无锡能耗工厂工业管理系统官网

聚焦自动化,第五大研发中心落地无锡

2022年11月,施耐德电气无锡研发中心项目开工建设。 在无锡​​当地政府的大力支持和施耐德电气中国管理层的快速决策下,仅用了三个月的时间就正式竣工并开业。

施耐德电气高级副总裁、工业自动化中国研发中心负责人胡晓指出,无锡自动化研发中心将肩负三项重要任务:一是进一步拓展施耐德电气新型自动化产品线的研发,完善和提升产品测试验证能力,通过与工厂的密切合作,加快本地供应链建设,提高供应链韧性; 其次,打造从实验室到生产车间的快速通道,缩短创新与市场化的链条。 第三,我们将再次强化施耐德电气在中国和全球的产业布局,在增强自身业务稳健发展的同时,为中国和世界的创新发展提供新的强劲引擎。

据了解,施耐德电气无锡研发中心还致力于打造世界领先的测试实验室,为自动化领域的创新提供专业设施、综合能力和人才支持,包括:

专业可靠:随着无锡基地电源的双重扩建,研发中心的实验室将为大功率(90kW以上)逆变器样机的开发和测试提供更大的空间,更专业的基础设备保证产品稳定可靠,履行对客户的承诺;

绿色可持续:借助自动化和能源管理领域软硬件的综合能力,对研发中心全生命周期的整体能耗进行监控和优化,实现节能80%以上将电能回馈电网;

数字化智能赋能:基于施耐德电气架构和平台以及AVEVA软件解决方案,实现资产管理、远程运维、能效监控和预测性维护的数字化和智能化;

以人为本:首批40名研发工程师将进驻无锡研发中心,年底将达到100名。 随着能源管理自动化业务的注入,未来将配置更多的人力资源。

专注自动化核心产品研发,建立软硬件一体化的创新体系。 未来,无锡研发中心将注入更多包括能源管理自动化在内的业务。 同时,无锡研发中心和上海研发中心也将实现“双引擎协同驱动”,进一步增强施耐德电气在中国的产业链和供应链的韧性。

一、公司简介

北京华控自动化系统有限公司成立于2006年,其前身是北京华控科技有限公司系统工程部,自1999年起为国内多家大型企业提供能源管理服务。 经过十年的不断实践和总结,公司在原有的基础上自主研发了第一代、第二代、第三代《能源管理系统》。 2009年初,公司在行业内率先推出“一站式”能源管理服务理念,特别是第三代能源管理系统投放市场后,受到广泛好评。 通过整套软硬件系统为企业提供整体能效监管的整体解决方案。 2011年初,公司在行业内率先推出“虚拟能源管道”、“数字可视化”能源管理系统等新概念。

公司的发展战略始终坚持在拥有高科技人才和现代化实验室的基础上北京能耗管理系统,创造性地完成和实现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软硬件系统整体解决方案。 并不断追求该领域新技术的研究、开发和创新,有效增强公司的核心竞争力,使公司始终处于能源管理技术的前沿。

公司将聚焦企业能源成本、专注企业能源管理、专注企业流程再造、企业能源利用咨询专家。

二、参加“绿色中小企业影响力典范活动”的理由

参加本次“绿色影响力模型评价活动”,是为了更好地吸引政府和投资界对绿色中小企业的关注。 企业的经济、环境、社会绩效设立了基础衡量指标,可以感受到绿色中小企业的有效管理和健康发展,也将反映绿色中小企业的创新情况和多方面的发展。 大力促进绿色中小企业及时、灵活地掌握新技术、新方向,但同时像我们这样的创新型中小企业还处于发展阶段,普遍缺乏关注各行各业,面临融资、管理等环节的挑战,实现可持续发展更加困难。 应该为更多中小企业的发展提供参考模型,为绿色中小企业的绿色投资提供参考指标。

3、能效监测管理系统介绍

帮助企业建立“能源管理中心”,有效采集企业实时能耗数据,减少甚至消除常见的人力浪费和关键设备浪费。

针对人造垃圾:提高节能意识,将节能责任落实到企业每一位员工、每台设备。 建立员工和企业节能成果共享机制,形成谁浪费谁负责的局面。

针对设备废弃物:有针对性地选用国内外先进技术,改造低能效设备。

能源管理的核心模式:

系统设计理念完全符合国际能源系统管理标准(ISO 50001)。 我们遵循技术与管理的互动设计理念,通过系统化的数字化在线监测建立“虚拟能源管道”,对全厂能源进行有效管理,对整个企业的能源消耗情况进行分析和评估,指导企业的能源决策-优化制定、规划、采购、传输、生产、分配、利用、回收等相关流程,及时纠正缺陷,制定预防措施,并根据相关数据进行管理评价,以带来公平和公正的结果只是绩效考评和考核,让整个企业的节能责任能够逐步分解和落实,让节能人人有责,节能有奖,让人们的节能意识得到提升将会变被动为主动。

为企业建立虚拟能源管道,提供数字化可视化能源管理系统,实现企业能源物联网。

企业能源物联网

通过新能源管理中心的建立和运行,企业从传统的能源管理模式转变为新型节能模式。 两种型号的区别如下:

通过新能源管理中心的建立和运行,企业从传统的能源管理模式转变为新型节能模式。 两种模型的区别如图所示。

2、能源管理体系结构:

华控自动化SCADA系统分为底层数据采集系统、监控管理系统、网络系统。 能源管理系统建立在数据采集系统的基础上,底层现场数字仪表通过现场总线将能源参数发送到能源采集站。 能源采集站通过网络将数据发送到服务器,实时数据库采集能源参数并保存在实时数据库中,然后由能源监控管理系统分析、处理、备份、集成并发布能源数据。 能源监控管理系统可以通过ODBC接口将计费管理所需的一些数据存储在关系数据库(SQL、ORCAL等)中,并与公司内部的其他系统进行双向信息交换。 一方面,能源监控管理系统的能源数据传输到其他系统,为公司其他系统提供管理决策的基础数据。

根据企业能源管理的需要,华控自动化SCADA系统包括以下6个子系统:能流实时采集子系统、能流实时监控子系统、能耗统计分析报表子系统、能流表管理子系统、外部数据交互子系统、系统维护子系统。

4、案例展示:

我们服务过的客户有:中国北车、海尔集团、潍柴动力、中国重汽、中航哈飞工业集团、天津碱厂、沉阳华晨宝马、上汽集团、山东海化、山东黄金集团(三山岛金矿、新城矿业)、JVC、鲁能集团、郑州燃气等; 2010年,公司与中国有色集团、北车集团、中航集团、中粮集团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

1、潍柴动力能源监管信息系统节能数据:

潍柴动力是一家管理非常先进的现代化制造企业。 经过与潍柴动力相关部门领导多次交流,认为全厂能源管理体系建设意义重大,将直接提高企业能源利用效率。 从2006年开始,公司按照总体规划、分步实施的总体原则,率先建设了老工业园区能源计量系统,改造后能源消耗总量降低了26%能源监控系统建设。 管理。 随后,新工业园区能源监管系统、临港大吉产业园和正在建设的集团能源信息平台分四期建设。 截至目前,潍柴全厂已实现1300多个计量监控点的数据自动采集、报表自动分析、能源自动平衡。 现代化的能源管理中心。

现代能源管理中心

2、海华工业园区能源监管信息系统节能数据:

海化集团是中国化工行业首个循环经济产业园。 公司工艺流程非常复杂,工厂面积非常大。 系统安装前,整个厂区的能源计量数据和费用结算均是人工抄表、人工报表等; 企业建设能源监控系统后,总能耗降低了15%,系统的实时数据为企业调度系统、企业结算系统提供了重要依据。 整个企业节能降耗意识的提高和取得的成绩,获得了山东省每年100万元的节能奖励资金补贴。

能源管理监控系统

概括:

推出专业的能效监管整体解决方案是必然趋势;

能效管理体系是企业提升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助力;

复杂且独立的能效监管系统是企业ERP系统的重要补充;

准确的能耗数据和分析是绩效管理的重要基础;

动能部门向新能源管理中心转型至关重要;

整个企业自上而下的执行力是整个项目成功运作的关键;

节能减排的整体提升,是企业和社会之福。

在线咨询

微信扫一扫

微信联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