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解最新公司动态及行业资讯
了解最新公司动态及行业资讯
“十三五”期间,江苏各级事业单位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深入践行新发展理念聚焦经济制度建设,完善制度体系,提升治理能力,强化创新驱动,推动绿色转型,节能减排高质量发展取得新成效。
数据显示,近五年,全省公共机构人均综合能耗、单位建筑面积能耗、人均用水量分别下降36.91%、19%、38.04%, “十三五”期间公共机构能源、水消耗已全面完成。 “双控”目标无论总量、强度还是工作成效均位居全国前列,得到省领导的充分肯定,并受到国家机关事务管理局的表彰。
砥砺奋进“十四五”,踏上新征程。 省政务管理局局长王斌表示江苏能耗管理系统批发市场,将牢固树立新发展理念,强化绿色低碳发展导向,深入推进节能机构建设,充分发挥示范作用党政机关和其他公共机构,引导全社会形成节能环保。 绿色低碳、勤俭节约、文明健康的工作和生活方式,为肩负“争当榜样、争当示范、走在前列”的重要使命,建设“强国、强国”作出新的贡献。富、美、高”新江苏。
体系标准更加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全面巩固
近年来,江苏统筹推进公共机构能源资源节约和生态环境保护,统筹推进党政机关和教育、科文、卫生系统节能工作。 《江苏省事业单位节能监督检查办法(暂行)》、《关于推进事业单位合同能源管理的意见》、《江苏省事业单位节能基本信息填报指南》等要求进一步细化、充实,并指定。
同时,修订公共机构节能评价标准,制定节能机构等示范单位评价标准,发布2个事业单位集中办公区域和公共场所能耗定额省级地方标准。学校、场馆、医院等机构。 积极推动长三角公共机构生态绿色融合发展,牵头组织编制长三角地区公共机构节能示范案例,参与绿色评价规范编制三省一市事业单位数据中心。
只有基数动态更新,工作才有针对性。 江苏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持续、全面地收集节能信息。 截至目前,已收集全省32124家事业单位8.78万栋建筑、506.03万台(套)耗能设备、20.13万余条节能宣传改造信息,实现管理对象全覆盖。 建立省、市、县三级能源消费数据联合审核工作模式,保证数据的准确性和科学性,为加强工作指导提供重要依据。
督导评估不断深化示范创造丰硕成果
地区、类型、行业的差异决定了公共机构节能工作必须分类管理、系统推进,更加精准高效。 江苏按照独立办公、联合办公及其他能源资源消耗单位类别,采取差异化评价。
省政务管理局、省教育厅、省卫生健康委印发指导意见,推动教育、医疗卫生系统事业单位节能工作扎实开展。 将信息技术与定期检查相结合,推动公共机构全面实现生活垃圾强制分类。 “十三五”期间,共组织设区市65个(次)、县(市、区)104个(次)、事业单位1094个(次)开展工作考核评价专项检查推动各项措施落实到位。
创建节约型公共机构和节能示范单位是推进节能工作的重要抓手。 江苏坚持“优中选优、优中选优”选拔创建对象,坚持“单位创新、层层扶持”推动工作落实,坚持“突出成果”树立标杆”,促进全面发展。
“十三五”期间,设立2批94家国家节能事业单位、2批12家事业单位能效带头人、6家事业单位水效带头人; 共有2批120家机构能效带头人、7家省级节水带头人、54家省级节水单位。 全省县级以上党政机关设立经济机关4131多个,占总数的59.52%,超额完成阶段目标任务的40%。
创建过程中涌现出江苏省人民医院、泰州市第四人民医院、盐城行政中心、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江苏海州高级中学等优秀代表,引领全省事业单位节能基础工作更加扎实、更加扎实。节能监管节能改造更加智能化、多元化,节能新产品新技术、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应用更加广泛。
全面推进节能技术改造 多种模式灵活多样
提高公共机构绿色低碳水平,必须发挥好市场和政府的作用。 江苏聚合资源、多方协作,不断推进管理创新和技术创新,走出了一条政策引导、市场引领、机构示范的公共机构节能管理之路。
五年来,全省事业单位累计投入财政资金10.72亿元,开展节能技术改造。 对现有建筑围护结构、空调通风系统等节能改造超过3705.03万平方米,安装餐厨垃圾现场资源化处理设备1574套,实施数据中心改造项目65个。
同时引进社会资金8.5亿元,实施合同能源管理项目454个,推广各类新产品、新技术、新能源的应用,形成年节能量5.78万吨标准的能力煤炭,不仅提高了能源利用效率水平,也助推了绿色产业发展。
为提高节能技术改造综合效果,省政务管理局指导4个地区创建“集中统一组织合同能源管理示范区”,建设数量位居全国前列。
南京市秦淮区“大小项目结合融合”,无锡市滨湖区“以旧促新”,“以事业单位为主体,国有投资平台提供资金、能源”盐城市大丰区、徐州市贾汪区“节能服务企业实施转型”在重点领域取得突破,点带面,各具特色,成效显着,积累了良好的经验和良好的业绩。做法。 其中,秦淮区采用节能效益共享模式,节能服务公司技改投资约800万元。 预计总体节能率达到15.63%,节电约180万千瓦时/年。
狠抓“关键小事”,将垃圾分类落细落实
垃圾分类不是一件小事,它不仅关系到民生,也具有生态文明建设的意义。 作为全省事业单位垃圾分类工作的主管部门,省政务管理局高起点谋划,高标准推进,加强部门联动,畅通各个环节,加强宣传引导,广泛开展垃圾分类工作。集中力量,重视源头减量,加大终端加工力度。 强化技术支撑,完善制度保障。
省机关事务管理局制定出台了《江苏省事业单位生活垃圾分类工作考核标准》,涉及3个方面23项任务,推动事业单位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制度化、规范化、常态化。 省级机关和各区市要结合本部门、本地区实际,制定规章制度和规范性文件,重点围绕垃圾分类各环节、各类型,形成职责明确、管理科学的体系。 、流程优化、可操作性强。 和工作模式。 例如,制定生活垃圾分类实施方案、垃圾分类处置要求、垃圾分类工作流程和标准,以及可回收垃圾、危险垃圾、餐厨垃圾等垃圾处置台账。
为营造良好氛围,省政务管理局组织南京、苏州参加“46城4.6万名志愿者”、江苏省事业单位生活垃圾分类媒体行等活动,组建了14支志愿者队伍推进垃圾分类全覆盖。 省级机关开展垃圾分类知识培训和垃圾分类“一天一题”知识竞赛,增强政府官员和职工的环保意识、责任意识和参与意识。
经过努力,2018年底,全省县级以上党政机关实现生活垃圾强制分类; 2019年底,省属高校和医疗卫生机构实现生活垃圾强制分类;
深入实施“八大工程”努力开创新局面
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公共机构节能面临新任务、新要求。
“相对于碳高峰实现碳中和、落实建设美丽江苏的各项任务,公共机构要继续做好表率、示范、走在前面。” 王斌表示,“十四五”期间,坚持系统推进与分类政策实施相结合、指标考核与结果应用相统一、创新引领与绿色转型相结合、目标适应相结合。要求和服务需要,努力实现目标管理更加科学、治理体系基本完善、市场机制广泛运用。 示范作用更加凸显,为全国公共机构节能工作提供更多“江苏经验”。
仔细研究江苏省公共机构节能“十四五”规划,它具有前瞻性、引领性、专业性。 “十四五”期间,江苏将引导行为节约,扎实推进节约型机构建设,培育干部职工节约理念,养成节约习惯,形成节约文化; 加强节能管理,明确目标责任,强化监督检查,加快节能工作制度化、规范化、信息化。 推广节能技术,加大新产品、新技术、新能源的应用。 坚持依法节能,逐步形成管理规范、覆盖全面、可操作性强的监管体系。
沿着这一思路,江苏将深入实施“碳峰碳中和示范工程、能源消费统计监测工程、绿色创造工程、新产品新技术新能源推广应用工程、绿色环保工程”“八大工程”。办公项目、绿色食堂工程、绿色数据中心工程、管理能力提升工程。
力争“十四五”末全省公共机构年能源消耗总量控制在255万吨标准煤、用水总量控制在5亿立方米以内、二氧化碳排放总量控制在1045万吨以内-年度计划”。 与2020年相比,公共机构单位建筑面积能耗、人均综合能耗、人均用水量分别下降6%、7%、7%,单位建筑面积碳排放减少7%。
目前,党史学习教育正在稳步开展。 省机关事务管理局立足工作实际,开展“红色传承、绿色发展”宣传教育活动,以“继承发扬勤俭传统,积极践行绿色水利理念”为主题,开展“红色传承、绿色发展”宣传教育活动。以“绿水青山”为主题,从党史中汲取智慧和力量,努力开创全省公共机构节能高质量发展新局面。
汇点新闻记者5月30日从江苏省工业和信息化厅获悉,为进一步挖掘工业领域节能潜力,显着提高能源效率水平,《江苏省工业领域节能《节能技术改造行动计划(2022-2025年)》(以下简称《行动计划》)近日发布。
根据《行动计划》,到2025年,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单位增加值能耗比2020年下降17%以上江苏机场工业能耗管理系统,工业能效水平跻身全国前列我国绿色低碳发展水平显着提升。 钢铁、水泥、平板玻璃、炼油、乙烯、烧碱、合成氨等高耗能行业单位产品能耗全部达到标杆水平,产能达标比例基准水平已达到30%以上; 其他高耗能行业单位产品能耗已达到能效先进产能比例30%以上。
《行动计划》明确了六项重点任务: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推广先进节能技术、加快重点项目建设、严格落实能效要求、加强节能监督执法、强化节能服务支撑。
在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方面,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壮大先进制造业集群,实施“531”产业链渐进培育工程,推动产业智能化转型和数字化转型; 严禁新建钢(冶炼)、水泥熟料、平板玻璃等高载能行业; 对拟建工业产能饱和的“两高”项目,必须执行不低于能源消耗1.2倍的减量替代政策。
在推广节能先进技术方面,加快推广先进、成熟、高效、绿色的技术和生产设备,推广高效节能锅炉、电机、水泵、风机、空压机、变压器等节能产品。用电设备,推动终端能源使用电气化,试点建设绿色微电网,促进多种能源高效互补利用; 推动5G、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工业互联网、标识分析、区块链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在能源管理中的创新应用,推动标识分析在节能环保领域的建设二级节点和公共服务平台带动能源资源利用效率的提升。
此外,《行动计划》还明确,要发挥高等院校、科研院所、行业协会等创新资源优势,协调企业开展共性关键技术联合攻关,选型发布制定节能低碳技术推广目录,构建技术需求和技术创新供给。 市场服务平台; 大力推行合同能源管理机制,鼓励节能技术服务商、绿色制造解决方案提供商为企业提供节能设计、技术改造、运行维护管理等一站式服务。 加快绿色节能产品标识分析体系建设,鼓励建设区域级碳效率监测平台,强化节能服务支撑。
江苏省工业和信息化厅节能与综合利用处相关人士表示,为确保《行动计划》实施,各地要利用财政资金加大对节能技术改造项目的支持力度。 引导企业实行引进先进技术设备免关税、重大技术装备进口税收政策、购置节能专用设备所得税抵免、合同能源管理项目所得税优惠政策、综合能源税收优惠政策等。资源利用。 利用绿色信贷加快重点行业节能改造增效,为节能效益显着的重点项目提供优质金融服务。
新华社·路口记者付琪
江苏省工业和信息化厅供图
新华日报全媒体经济新闻部出品
公司地址:
江西省南昌市红谷滩新区凤凰中大道926号中洋大厦写字楼21楼
电子邮件:
sales@ctrlworks.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