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了解最新公司动态及行业资讯

新闻中心

了解最新公司动态及行业资讯

新闻详情

“数字化转型”的解构重组才刚刚开始,世嘉产业生态圈先迈出了“一小步”!
时间:2023-07-21   

指导

“智能化、互联化”正在推动工业制造解构重组。 施耐德电气携手26家合作伙伴,在技术整合和生态重组方面迈出了重要一步。 以开放共赢的心态,探索中国制造业数字化转型方向,引领中国制造业从大到强走向绿色+智能制造。

参加今年的工博会后,Jun不断听身边的朋友抱怨:现在的“工博会”越来越不像“工博会”了……这是怎么回事? 君首先采访了国内某大型自动化公司的产品经理元老A:谈谈您参加今年工博会的感受?

A:“谢谢你的邀请,我刚刚下载了。”

俊:啊? 按照套路,该不会是……刚下飞机吧?

A:哎,别提了,现在我都不知道怎么讲时尚达人(直播)了,不好意思说我们是鱼龙混杂的行业圈子,不懂一些高级词汇都不敢开播……你看你看,这个工博会真是越来越不像工博会了……

Jun:好吧,我再问一下IT圈的人……那么,我采访了来自国内一家大型IT公司的高级程序员B,您对参加今年的CIIF有何感想?

B:“太大了,太大了,太大了。”

Jun:嗯,这个博物馆确实够参观的。

B:不是,我说的是:工业领域的市场太大了,工业大数据太大了,工业互联网的价值太大了。

三人对话,两个圈子,当前行业发展的问题就这样暴露出来。

南通能耗管理系统加盟_南通高耗能企业_南通能耗加盟管理系统招聘

2019工博会“智能互联——赋能行业新发展”已落下帷幕南通能耗管理系统加盟,但留给行业发展的重大问题仍需要上述两界(甚至更多)在实践中探索解决。 今天我们简单谈谈产业发展面临的问题以及不同圈层的“智能、互联、赋能”之道。

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也是我国工业发展由大到强的关键节点。 因此,数字化浪潮随着物联网时代滚滚而来。 工业企业数字化转型也应趁势总结经验,迈向新阶段。 那么,我国产业数字化转型积累了哪些认知? 应该朝什么方向发展? 工博会同期,在施耐德电气绿色+智能制造创新峰会上,阿里巴巴研究院副院长安晓鹏博士在演讲中进行了详细的分析、深刻的启示、尖锐的观点和积极乐观的引导。 安博士的演讲分享已在本公众号“无女心经”栏目上线,点击此处查看。

“数字化2.0”的基础:企业数字化转型的本质

安晓鹏博士指出,工业制造企业在进行数字化转型之前,必须对“企业数字化转型”有更深入的了解。 他首先解构了“企业数字化转型”这件事,认为其本质在于企业如何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包括生产资源、研发资源、物流资源等)提高资源配置效率。 分配需要决策,而大部分决策需要在不确定的环境下做出。 因此,决策的质量直接决定“资源配置”的水平,而“资源配置”的水平又关系到企业的竞争力。

当前,新一轮改革给企业决策和资源配置能力带来哪些新机遇? 答案在于,物联网技术社区利用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边缘计算、人工智能、IT/CT/ICT、区块链等技术,正在构建一个用“数据+算法”定义一切的数字世界。 基于此,企业新一轮数字化转型的思路是利用信息技术优化工业制造的决策力(决策科学、准确、高效),即以数据的自动流动解决复杂系统的不确定性,从而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实现制造业降本增效、绿色智能制造的目标。

那么,数据如何在工业制造的各个流程、部门、角色中自动流动,使决策者能够抵御不确定的物理环境,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 安博士认为,制造企业此时面临的挑战是整体数字化解决方案,但目前企业面对的是各种碎片化解决方案的供给。 这是“数字化转型2.0”的基本矛盾。 解决这一矛盾的路径是解构和重组。 解构原有的技术架构和解决方案,重组基于边缘计算、云计算、移动终端的技术架构,以微服务为灵活的动员单元,可面向制造业不同业务和角色,覆盖研发、制造、仓储、物流、销售、售后的全球范围,满足当前业务系统的复杂性。 解决方案2.0。 其中,工业互联网平台就是在这种变革背景下诞生的代表性产品。 虽然一个庞大产业的解构和重建并不容易,但变革一旦开始,旧时代就一去不复返了。

“绿色智能制造”实践:数字化转型专家始终在路上

为加速中国制造业“数字化转型2.0”进程,解决企业整体优化需求与碎片化供给之间的基本矛盾,施耐德电气基于多年来在全球能效管理和自动化领域积累的数字化转型经验,正在走出一条绿色智能制造之路。 任何数字化转型方法论和解决方案都必须在实践中得到检验和演进。 因此,钢铁、冶金、医药、快速消费品等制造行业的大量丰富案例,让这条“绿色智能制造”之路走得扎实、稳健。

在施耐德电气绿色+智能制造创新峰会上,施耐德电气率先打造整合各方碎片化能力、多入口、覆盖制造企业整体需求的超级生态系统。 生态合作伙伴中,有一些可以直接嵌入到自己的架构中:

南通能耗管理系统加盟_南通高耗能企业_南通能耗加盟管理系统招聘

但与此同时,施耐德电气更致力于多方共同努力,打通“全球全球”的赋能解决方案。 这就要求生态首先要真正符合未来智能制造(信息技术与运营技术的融合),满足当前绿色制造的需求; 其次,要能够相对完整地覆盖当前制造企业生命周期的四个关键阶段:咨询规划、设计建设、运营控制、维护服务,为代表性工业行业(钢铁、冶金、医药、快速消费品等)转型提供渐进的参考样本。

从以上名单可以看出,IBM、联想等企业的加入,为施耐德电气绿色智能制造生态系统注入了强大的IT能力、计算能力和连接能力,为工业大数据的互通、分析和价值挖掘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工速、中鼎集成等SaaS平台,运营控制领域合作伙伴,为工业客户数字化转型提供能源管理、柔性定制、透明生产、安全生产。

例如,上海宝钢作为施耐德电气在钢铁行业的合作伙伴,长期在其行业大型设备的使用、控制、维护和监控过程中积累了行业知识。

在物联网技术体系的冲击下,原有的“五感”设备管理方式正在不断向智能运维转变,即根据设备状态及其变化趋势进行智能决策。 由此,上海宝钢构建了“1+1+1”设备智能运维架构:1个平台(高度集成的工具)、1个专家系统(将数字世界的知识积累与人类专家经验模型相结合、人机一体化系统)、1个标准化体系(降低服务商自身门槛,提高人员效率和设备效率)。 目前已有20余个专业化解决方案投入使用,为各大钢铁基地的生产和服务提供智能制造大脑。

另一个领域,高耗能水泥行业客户邯郸金隅太行水泥也与施耐德电气携手,经历了从低谷到复兴、从弱到强的波澜壮阔的转变。 近年来,政策环境不断强调绿色环保、生态友好,有效控制了水泥行业广泛的市场竞争。 因此,如何实现绿色可持续生产已被金隅太行提上日程。

对此,以能耗管理着称的施耐德电气对能源管理和排放管理进行了量身定制的转型,以“能效管理专家系统”践行制造业可持续发展理念。 同时,资产管理、物流管理、先进数字化等方面也得到了全面提升。

例如,透明工厂解决方案在设备运行中的实施,逐步提取关键设备和关键参数,使重要设备的检查从传统的被动变为主动和预测; IT能力在OT流程中的有机渗透,使粗放式管理从经验主义(根据经验决策)向数据决策(数据生成决策)转变,帮助金隅太行实现能源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赢。

结语

“智能化、互联化”正以潜移默化、无声无息的方式渗透到工业的方方面面,推动工业各领域不断自我解构和灵活重组。 施耐德电气携手26家合作伙伴,在技术融合和生态重构上迈出“一小步”,以开放共赢的心态探索中国制造业数字化转型的方向,践行自己的诺言。

施耐德电气的“一小步”对于中国制造业从大到强的转变效果如何,还有待观察。

300台变形金刚般的工业机器人“长袖善舞”“贴地飞行”物流AGV忙碌穿梭,PLC“眼睛六路”闪烁红蓝灯……这不是一座桥科幻电影中的海马,却是中牟汽车三厂的真实场景。 今年,海马汽车全新智能战略产品“海马8S”将在工厂下线,成为“河南智造”的新名片之一。

2018年,我省把实施“三大转型”作为推动工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 全省工业工业以智能制造为重点,涌现出海马汽车三工厂等一批智能化转型标杆。 。 全省先后认定省级智能车间103个、智能工厂47个、服务型制造示范项目49个。 马斯克电子大规模集成电路硅基智能制造等3个项目入选国家智能制造试点示范。 中铁装备先进轨交通盾构机智能工厂等11个项目入选国家智能制造综合标准化及新模式应用项目,灵秀梦舒雅女裤定制服务等6个项目入选国家服务型制造示范项目,郑州入选首批国家制造业服务示范城市。 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落实再上新台阶,凯翔化学等104家企业通过国家标准贯彻考核。 制定出台智能制造和工业互联网发展三年行动计划及多项配套政策,开展全省智能制造观摩评估活动,举办智能制造和工业互联网对接会、中德智能制造合作论坛等活动。 2018年信阳工厂能耗管理系统设计,全省工业化融合和工业化发展水平指数升至全国第11位,比上年前进两位。

全省工业企业也从绿色转型中寻求收益。 天瑞水泥是我省最大的水泥生产企业。 去年,在污染物减排方面做了很多探索。 它还重新利用了窑壳挥发的热能。 散失到空气中的余热通过自来水循环系统进行回收。自来水循环加热后可用于办公和生活场所,每年可节约煤炭约3000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7500吨。 2018年,我省加大绿色转型力度,印发绿色制造体系建设实施方案,围绕钢铁、电解铝、水泥、造纸、纺织、化工等传统产业大力实施绿色技术升级,获省级绿色制造认定。 共有工厂32家,新建国家级绿色工厂28家,新增国家级绿色园区4个。 开展能效节水领跑者行动,培育绿色制造第三方服务市场,组织举办“绿色河南”工业绿色发展宣传实施活动,推广节能技术装备。 4项节能技术和10项节能设备列入国家推荐目录。 推动危险化学品生产企业“退城进园”,超额完成年度目标任务。

工厂能耗分析_工厂能耗管理方案_信阳工厂能耗管理系统设计

去年,全省企业技术改造进一步加快。 大力推进制造业创新中心建设,新认定省级制造业创新中心4个,新增培育单位8个。 加大技改奖补资金落实力度,统筹使用省级先进制造业发展专项资金支持280个示范项目。 博爱新开元医疗科技公司PVP高分子材料项目入选国家工业强基工程,少林汽车控制器产品等3个项目入选国家工业强基工程应用计划,郑州机械研究院国家工业强基工程通过验收,争取国家转型升级和重大技术改造专项支持项目26个。 去年全省实施技术改造项目5494个,投资5964亿元,工业企业技术改造投资增长21.5%。

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厅长李涛表示,今年行业将进一步加大力度,深入推进“三大转型”。 推动智能化改造深入实施,重点建设300条智能生产线、100个智能车间、50个智能工厂; 推动提升绿色转型标杆,制定河南省能效领军人物行动计划,着力打造一批国家级绿色工厂、绿色园区、绿色产品、绿色供应链。 推动大规模技术改造,加快升级,引导全省5500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普遍完成新一轮技术改造。 通过不断推进“三大转型”,河南工业经济运行质量将全面提升,服务全省经济高质量发展。

在线咨询

微信扫一扫

微信联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