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解最新公司动态及行业资讯
了解最新公司动态及行业资讯
“云港”示范平台场景
能源信息模块提供实时信息和标准库函数
能源规划模块注重按行业合理划分模型
昨天,随着宁波综合能源管理服务平台的正式上线,宁波市进入了“智慧节能”时代。
城市能源消费现状、重点用能企业能耗监测、城市间节能绩效对比……这些数据和信息在城市中无法及时有效掌握。现在,通过这个平台,只需点击鼠标,过去的事情就一目了然。
五年来,宁波在节能减排的“重拳”和目标责任机制的“倒逼”下,较好地完成了省政府下达的节能降耗目标任务。 “十二五”伊始,如何采取有效的应对和控制措施,采集能源消耗信息,准确预警预测,成为节能管理面临的主要问题。
经过一年多的准备和建设,平台一期工程顺利竣工。 将为我市能源管理提供基础数据和智能工具,为宁波现代城市能源管理创新提供核心支撑。 借助这个平台,宁波节能将“阔步前行”,开启未来新篇章。
因势而生的“能量图”
作为经济发达的沿海开放地区,如何推动节能降耗、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生态文明建设协调发展,是摆在宁波市委、市政府面前的艰巨任务。
早在“十一五”期间,市政府就开始研究部署“十二五”期间节能降耗工作,努力实现“三个转变”、即节能评价由事后计算总账向事前预测、事中监测转变; 节能措施由被动应对、突击限电向主动应对、有序调控转变; 能源利用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
“十一五”以来,我市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和省节能降耗决策部署。 通过强化目标责任、调整产业结构、实施重点工程、推动技术进步、强化政策激励、加强监督管理、开展全国行动和重点企业节能“333”行动等措施,完成了省政府下达的节能降耗目标任务。
但未来五年我市节能工作仍将面临不少问题和瓶颈:
“十二五”节能目标比“十一五”更难完成。 “十二五”期间,国家和省政府对节能降耗提出了更高更严格的要求,不仅是单位GDP强度指标的要求,更是能源总量的指标约束。消耗。
产业布局和定位对实现节能目标产生了压力。 根据最新的国家产业布局规划,我市石油化工基地是全国两个世界级石油化工基地之一。 同时,根据浙江省海洋经济发展规划,我市是重要的海洋经济基地。 “十一五”期间,一批临港高耗能项目将为全市节能降耗目标的完成带来很大困难,而这一困难在十一五期间还将进一步加剧。 “十二五”时期。
能源消费总量控制带来巨大压力。 根据“十二五”期间全市GDP年均增长速度和单位GDP能耗下降率预测,“十二五”期间全市能源消费总量约1100万吨标准煤。
节能降耗的空间正在缩小。 我市发电、炼油、造纸、烧碱等高耗能行业和单位产品能耗达到国内先进水平,关键耗能设备运行效率达到国内先进能源消耗进一步降低的空间越来越小。
平台成长“路径”
为实现我市“十二五”前期节能降耗智慧管理,去年9月正式筹建“宁波市能源综合管理服务平台”,采用“政府+市场化运作模式,设立国有控股公司。 浙江云港数据有限公司是一家专业公司,注册资本1000万元,负责平台的开发建设以及能源数据的监测、分析和服务。
与此同时,“云港”开始收集整理大量能源数据。 包括各省市及我市相关经济能源数据,可为下一步能源数据对比、分析和预测提供必要支撑。 该平台采用了当前信息领域最先进、主流的技术,如云计算技术、物联网技术、SOA(面向服务架构)技术。
其中,物联网技术是通过信息传感设备将物品与互联网连接起来,按照约定的协议进行信息交换和通信,从而实现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的网络技术。 云计算技术起源于大规模分布式计算技术。 其最基本的概念是通过网络自动将一个巨大的计算处理程序分割成无数更小的子程序,然后交给由多台服务器组成的庞大计算机网络。 系统经过查找、计算、分析后,将处理结果返回给用户。
平台建设的总体目标是实时监控、智能响应、互联互通,实现规范、有效、智能、科学的节能管理。 该平台有机地结合了计算机技术、软件技术、控制技术等诸多学科和技术。 特别是平台引入了系统分析模型,可以验证宁波城市管理工作、能源利用和管理之间严格的逻辑交互。 更深层次的应用挖掘,为宁波能源管理提供基础数据和工具。
今年4月,市政府邀请国家相关部委的领导和专家对该项目进行评审。 大家一致认为,该平台结合宁波市实际情况,运用系统科学思想,运用数据仓库、地理信息、能源智能模型、云计算等技术。 先进的方法和技术为政府和企业各级能源管理决策提供服务,为城市能源数据监测管理和决策提供科学支撑。 因此,该项目综合性强、创新性强、先进性强,具有广泛的推广价值。 整体技术水平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在云计算与能源综合管理融合方面国内领先。
一年多来,平台积极与中科院、浙江大学、大连理工大学等高校和科研机构开展全面合作,并与Intel、HP等国际大公司开展战略合作、思科等,为公司的快速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经过不懈努力,平台一期已完成全国及相关城市(副省级)、宁波市近五年来经济数据的采集录入。 经过全面测试和精心准备,2011年12月1日,450家重点用能企业的培训和数据上报工作顺利实施,企业平台正式上线运行。
功能“方面”
根据整体框架的规划以及政府、企业和公众对综合能源管理服务平台的不同需求,整个平台分为三个系统:面向政府决策支持的城市综合能源管理系统是面向企业的能源管理服务系统,也是面向公众的城市能源信息发布与互动平台。
平台遵循4E(能源、经济、环境、效率)体系,以能源和效率为基础,规划、设计和构建其与经济、环境的综合平衡和协调发展,实现对能源、资源领域的监测。跟踪宁波市能源投入、产出、消费、生产全过程,掌握能源消费基础数据信息,监测全市主要用能单位和重点区域能效状况,为宁波市能源消费提供重要支撑。政府能源管理决策和发展规划,满足城市多层次能源管理机构的需要。
具体来说,该平台主要有三大功能:
政府平台功能:主要供各级政府和节能主管部门使用,包括能源信息、能源规划、工业GIS等子功能模块。 其中,能源信息模块以4E系统为核心,提供实时信息和标准库功能; 能源规划模块在前阶段工作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了系统功能和用户体验,注重按行业对机型进行合理划分,以便用户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选择使用各种机型; 工业GIS模块提供宁波工业企业地理信息、宁波市社会经济状况、全国地级以上城市及副省级城市情况、数据采集录入和天气等资源概况。
平台可实现城市能源使用情况实时信息、能源标准数据库查询、全国主要城市及重点用能企业能源使用信息每月监测分析、监测预警等功能节能目标完成情况和单位产品能耗定额对标分析。
企业平台功能:主要供重点用能企业使用。 企业按月录入能源利用信息,可以实现企业能源消耗对比分析、节能目标完成进度分析、能源消耗预测预警。 平台围绕企业平台功能,召集重点领域企业进行需求分析研究,征求企业平台意见,新增人性化功能、自动报表计算与提醒功能、暂存功能、自动报表功能直接报告系统的功能。 纠错、自动记忆功能。
直报系统:是根据省能源信息系统最新要求开发的更智能、更便捷的报送系统; 评估模块:根据本市评估文件和节能监测中心的要求,已实现评估功能,结合预测模型,通过数据分析提供预测参考结果; 智能工具:基于企业月报数据,为企业和政府提供实时数据分析功能,并提供企业节能效果后评估功能; 服务中心:主要针对各个企业,给出能源使用统计报表,提高企业能源管理效率。
公共平台功能:主要服务公众,包括政策法规信息、智慧能源解决方案、节能技术互动、通用节能产品、节能培训、合同能源项目支持等。
预期成果和未来计划
平台的建设和运营将在三个方面达到预期效果:
首先,为各级政府和行业管理部门提供准确的区域和行业能源消耗及趋势数据,为节能降耗和工作决策提供科研研判依据,实施监督评估对照目标责任,强化节能减排。 目标责任管理。
二是及时跟踪重点用能企业能源消耗情况,加强重点用能企业监测评价,强化行业(产品)能效对标管理,为企业分析能源情况提供基础支撑消费,挖掘节能潜力。
最后,通过前瞻性研究和实践,建立规范化、常态化的建设模式,为类似城市的推广应用奠定基础。
未来规划方面,重点是“深化、拓展、服务”平台:
对目前已开发的功能进行进一步修改和完善,推动平台二期的开发。 重点推广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评估与审核、企业节能改造项目节能效益评估、节能目标考核监测预警、能耗监测预测等功能。
向区域和重点行业挺进。 各县(市)区全面应用已开发的监测服务平台公共功能模块,力争50%以上的县(市)区和50%以上的能源相关主要部门2012年市级建立个性化区域和行业能源数据管理子平台,力争2013年实现区域和行业全覆盖。根据《宁波市节能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扶持资金管理暂行办法》,子平台建设的软件开发投资由市财政予以支持。 同时,2013年前,对运行正常、绩效明显的,根据考核情况,对县(市)子平台和能源相关重点部门给予运行补贴。
推进企业用能监管和服务。 选择一批重点用能企业试点能耗在线实时监测。 同时,加强对企业的服务宁波能耗管理系统多少钱,对企业进行定期监测分析,为企业节能降耗提供建议和改进措施。
“区域能源数据中心试点示范”
——访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能源能效中心主任杨宏伟
昨天,宁波市综合能源管理服务平台正式上线。 您如何看待平台的运营? 对此,笔者采访了国家发改委能源能效中心主任杨宏伟。
“在宁波建设这样一个平台,是贯彻落实《国家‘十二五’节能减排综合工作规划》要求和浙江省节能减排工作总体部署的重要行动.这是一个里程碑式的项目。” 杨宏伟表示,“十二五”期间,国家提出完善节能减排统计、监测和考核体系,加强重点用能单位节能管理,提高节能减排水平。加强能源管理,加强节能减排管理能力建设,推动重点用能单位按要求配备计量仪器,实施能源计量数据在线采集和实时监测,发展城市节能减排示范能源计量建设。
杨宏伟认为,全市综合能源管理服务平台的开发建设很好地吸收了专家组的意见和建议,实现了系统、有效、科学的设计理念的要求。 按照“自上而下、支撑决策”的定位建设,直接支撑宁波城市节能减排和合理控制能源消费总量的信息化、科学化管理决策,满足城市能源管理达到国内先进水平。
作为专家,您如何看待平台下一步的发展? “我建议该平台分三个阶段建设。” 杨宏伟表示,第一阶段的重点任务是搭建好平台架构,实现基础功能; 第二阶段是实现重点用能单位的实时数据管理。 政府进一步将污染物和二氧化碳排放数据纳入平台,使该平台成为节能减排和应对气候变化的综合决策服务平台。
第三阶段,要及时掌握宁波“十二五”节能减排任务进展情况,必要时拓展和丰富平台功能,努力推动平台成为“十二五”期间国家建设区域能源数据中心。 示范先行,包括标准化建设和流程管理规范,为区域能源数据中心建设奠定坚实基础。
杨宏伟表示,随着工业化、城镇化进程加快和消费结构不断升级,我国能源需求刚性增长。 受国内资源支撑能力和环境容量约束,以及全球能源安全和气候变化影响,资源环境约束日益强化。 。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贯彻“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基本国策的根本内涵是节能减排。
在一年来的开发建设过程中,国家能源院对平台的设计、运营和管理提出了意见和建议。 “未来,我们将继续支持宁波综合能源服务平台建设。” 杨宏伟希望平台在接下来的两个阶段运行好、管理好、服务好,为宁波“十二五”节能减排工作完成任务。 为污染物排放强度控制目标任务提供更有力支撑。
■ 图/文冯轩
近日,由中国工业机械联合会组织的“广州轨道交通车站高效环境控制与节能维护系统”鉴定会在广州召开。 中国勘察设计大师、中国勘察设计协会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分会会长罗继杰领衔的权威专家组通过现场评审和数据审核,一致认可了该项目的先进技术。 “广州轨道交通车站高效环境控制与节能维护系统”项目广州能耗管理系统价格,研究成果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具有推广应用价值。
目前,城市轨道交通车站能耗较高,环境治理水平较低。 空调系统年平均能效比约为2.0-2.5,机房年平均能效比约为3.0-3.5。 环境控制设备缺乏有效的在线运行。 维度诊断与能效维护管理方法。 为此,广州地铁在国家节能法规的基础上,广泛吸收国内外先进技术理念,从系统渐进集成的角度进行开拓,先后提出了多项具有前瞻性的节能建议。 SCOP 和 AEER 等基准。 开发了全系列高效螺杆冷水机组、基于大温差椭圆管表面冷却器的低阻高效换热空调机组、水系统泵阀一体化变频控制技术。 ,21号线将一期投入试点应用。
经国家压缩机制冷设备质量监督检验中心检测,采用该系统的14号线嘉禾望岗站环控系统能效比≥4.32,达到行业领先水平,具有显着的经济和经济效益。社交好处。
目前,广州地铁多项高效空调节能综合技术已达到国际先进、行业首创,并进行了技术优化集成和统一标准。 已在广州“十三五”地铁网应用中160多个在建车站推广。 此外,相关技术也带动了整个行业的技术进步。 深圳、宁波、郑州、南宁、佛山等城市的地铁项目也计划建设高效空调系统,相关设计和施工工作正在陆续启动。
来源|建筑事业本部
文字| 张锐、罗鼎新
编辑| 谭英健、徐林子
公司地址:
江西省南昌市红谷滩新区凤凰中大道926号中洋大厦写字楼21楼
电子邮件:
sales@ctrlworks.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