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解最新公司动态及行业资讯
了解最新公司动态及行业资讯
中国经济周刊记者郭芳
“我们赶上了一个好时代。”中控科技集团(以下简称“中控”)创始人、宁波工业互联网研究院创始人、院长褚健表示。
楚健是中国工业自动化、工业互联网和工控网络安全领域的领军者。他创立并实际控制的中控技术去年底在科创板成功挂牌。
确实,这对科学家楚健和科技公司的中控来说都是最好的时代。
国内大型石化企业使用中控自控系统。
突破“卡脖子”技术,打破跨国公司垄断
中控是国家工控系统信息安全领域的高新技术企业,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可与欧美匹敌,被业界形容为国内技术水平最高的企业自动化领域。打破跨国公司在中国工业自动化控制行业的垄断,连续10年位居国内DCS(分布式控制系统)市场占有率第一。
但时间倒退20多年前,中国在工业自动化控制行业还是一片空白。
自动化控制系统是所有重大工程和设备不可缺少的核心系统,就像人的“大脑”一样。一旦“大脑”出现问题,就有可能发生爆炸、事故或停产。
当时国内DCS系统已经被国外品牌垄断,国内大型企业使用、、、等国外品牌的DCS,几乎没有考虑国产DCS的可能性。从另一个角度看,当时产业安全的命脉完全掌握在外资企业手中,我国重要的工业基础设施面临着严重的安全隐患。
1993年,中控的前身就是在此基础上起步的。
从创立公司的第一天起,楚健就一直在努力奋斗,目标是打造“中国的霍尼韦尔”。但由于工业自动化领域技术壁垒高,关键技术一直被欧美、日本等发达国家的跨国公司垄断,被称为“卡脖子”技术。
当时国内很多同行都断言,中国没有机会再开发DCS系统了。楚健在浙江大学的前同事说:“当时我们认为DCS系统在中国做不到,因为我们无法与霍尼韦尔竞争,国内大型石化企业也不会购买我们自己的产品。这个业务太难了。”
在最困难的时候,公司管理层内部出现了重大矛盾和分歧:是继续自主开发,还是代表西门子的产品?
褚健分析说,如果从生存的角度出发,代表国外产品是完全正确的,那么很快就会获得项目和市场。但如果从振兴民族工业、树立自主品牌的角度出发,如果不能坚持下去,就永远失去了树立自主品牌的机会。
褚健说,在他强硬不妥协的主张下,中空决定不代理洋货,即使饿死也不行。
中控的一位高管回忆说,经过大约10年的努力,中控的DCS系统在化工企业推广,然后逐渐扩展到炼油企业、造纸、电厂等。“过去10年,大国企不敢用我们的系统,用的都是国外品牌,后来我们组织开发新的系统架构,引入网络技术,与国外控制系统市场竞争。”
2011年,中控产品首次从国内市场份额跃升至第一。今年以来,连续10年排名第一。 2020年中控市场占有率高达28.5%,比第二名高出12个百分点。中控的出现,使国内DCS系统的价格降低到原来的1/3。中石化、中海油、中石油、中核等大型央企已成为中控的稳定客户。
技术与工业之间的桥梁
中控经过20多年的努力,不仅突破了自动化控制系统领域的“卡脖子”技术,还成功打破了跨国公司在中国工业自动化控制行业的垄断,实现了工业自动化控制系统的本地化和独立性。可控,成为该领域技术水平最高的企业。中控主导或参与制定国际标准2项,国家标准19项。
作为科学家,楚健先后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3项,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1项。 2019年9月,褚健荣获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颁发的“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纪念章为国家科技创新做出贡献。
在同事看来:褚健满怀服务国家的强烈工业理想,将实验室的成果转化为生产力是他作为科学家的使命。
褚健对自己的定位是做科技与产业的桥梁工作者,搭建科技与产业的桥梁。他的使命是弥合两者之间的差距。 “高科技成果的产业化是中国所缺乏的,我也很清楚为什么科技成果转化这么难?我希望我们能解决一些卡在脖子上的技术问题。”楚健说他正在慢慢成为一名熟练的桥梁工人。
从中空的实践来看,他在技术与经济之间架起的桥梁无疑是成功的。多年来,中控一直被视为产学研一体化的典范,受到官员的高度重视。
现在是楚健的好时机。从来没有一个时期科技创新成为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从中央到地方,科学家们都在积极鼓励科学家走出去创业,把实验室的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并为此全力改革落后的科研管理。系统。
褚健一直强调,中国经济40年来的高速增长,给了他和中控巨大的发展机遇。正是在中国经济高速发展的过程中,中控积累了大量的自动化、数字化项目案例。
这也成为中建与世界顶级能源公司沙特阿美合作的基础。能够成为沙特阿美的供应商,对中控开拓海外市场有着深远的影响。
行业4.0中国将主导
“中央控制正在迎来更大的机遇。”楚健说。
“如今,在作为工业大脑的自动化控制系统中,中国与国外先进技术的差距几乎没有了,甚至更好。但在工业软件方面,还是有一定差距的。”他认为,有差距,就有成长的机会。
这个机会来自于公司不断的研发、投资和创新,来自于中国经济转型升级孕育的巨大市场。
随着中国经济转型升级,原有的工业自动化将转向“自动化+数字化+智能化”。如何利用自动化技术和软件技术,帮助传统企业进行数字化转型,提高生产安全,降低能耗、物耗,提高产品质量和企业效率等,都与工控领域有着深刻的关联中空栽培的。
事实上,在过去的几年里,中控已经逐渐从一家以自动化产品研发、生产、销售为一体的供应商转型为以自动化控制系统为核心的智能制造解决方案供应商。工业自动化及智能制造解决方案营业收入已占营业总收入的74.32%,成为主要收入来源。
“我们最重要的优势是不仅提供基础自动化工业3.0,还提供包括工业软件在内的工业4.0解决方案。智能工厂需要大量的软件应用,比如人脑,知识越多越智能,大量软件的应用可以让工业和工厂更智能,能耗和物耗更低,质量更高效率。”楚健表示,在工业互联网时代,工业软件将是中控未来发展的重中之重。
据他粗略估计,我国规模以上流程工业企业有5万多家,其中很多还没有实现全自动化,也就是还没有实现工业化3.0。 “首先要帮助这些企业完成工业3.0,然后才能推进工业4.0。当然,也有一些企业想一次性实现“工业3.0+工业4.”。 0'。”楚健说,无论采用哪种方式,首先要保证流程工业企业的生产安全,避免事故的发生;其次要保证设备能够长期稳定、安全地运行。时间来降低能耗宝山能耗管理系统哪个品牌好,从而帮助企业降低成本,特别是在石化、水泥、钢铁、玻璃等高能耗行业,数字化转型是最有效的解决方案。
如今,中央提出了“碳达峰、碳中和”的目标,如何帮助企业降低能耗,这对中控来说是一个巨大的机遇。
根据楚健的判断,未来制造企业在安全生产、节能环保、效率等方面的要求都会有很大的提升。如果达不到标准,就无法参与市场竞争。而这些正是工业4.0技术试图解决的问题。
工业4.0 在他的理解中,这是一场由软件驱动的工业革命。如果把软硬件结合起来,把行业3.0和行业4.0结合起来,巨大的中国市场将在世界上占有优势。
基于此,中控下一步布局是加大工业软件的研发力度,包括生产管理软件、运营管理软件和企业管理软件。
楚健说自己很幸运。几十年来,他和中控所做的一切,都跟上了中国工业领域的大势变化。自动化、数字化、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都是与其努力相关的热点。
中控的目标是成为流程工业自动化领域最具实力的供应商。
“而中国是梦想成真的地方,”楚健说。
(本文发表于2021年第12期《中国经济周刊》)
2021年第12期《中国经济周刊》封面
公司地址:
江西省南昌市红谷滩新区凤凰中大道926号中洋大厦写字楼21楼
电子邮件:
sales@ctrlworks.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