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了解最新公司动态及行业资讯

新闻中心

了解最新公司动态及行业资讯

新闻详情

天津“智慧能源”建设稳步推进
时间:2023-07-08   

近日,天津市政府新闻办召开“国资系统‘深化双百行动天津建筑能耗监控管理系统,迈向全面小康’”专题新闻发布会。 天津去年投资2.17亿元,为49万户家庭免费更换智能物联网燃气表。 在此基础上,今年将投资2.75亿元,更换60万块手表,让更多人足不出户就能享受到网上支付的便利。 到目前为止,已经更换了27万块手表。 年底前,天津能源集团51个燃气、供热服务项目力争100%实现“一次无需运行”。

天津建筑能耗监控管理系统_天津智慧能源小镇验收_天津能源平台

据介绍,今年以来,天津能源集团持续加大“智慧能源”建设力度。 智能发电方面,加快“智能风电场”建设。 系统对设备进行实时故障诊断,实现设备状态智能感知、机组能效智能分析、设备故障智能诊断,进一步提高设备运行的安全性、可靠性和经济性。 该项目已完成方案审查和招标,现进入实施阶段。

天津能源平台_天津建筑能耗监控管理系统_天津智慧能源小镇验收

在智慧燃气服务方面,能源集团除了继续为用户免费更换智能燃气表外,还积极开发应用“蓝牙宝贝”智能支付终端,让尚未使用IC卡表的用户更换智能电表进行网上支付。

在智慧供热服务方面,能源集团开通了“天津能源供热”微信公众号和“掌上热力”移动客户端,并与天津市“政务一网”实现网络互通。 实现在线加工、在家加工。 为满足部分网络运营困难群众的特殊需求,能源集团今年建成并开通了4个24小时供暖自助大厅,年底将建成第5个自助大厅。九月有可视化功能。 您可以与群供热客服人员视频连线,获得指导和帮助。

12月14日上午9时,市政府新闻办召开新闻发布会。 市发改委党组成员、市能源中心主任刘岩,国网威海供电公司副总经理刘斌介绍威海“精致电网”建设与优化情况商业环境简化了与“用电”相关的情况。

“精致电网”建设情况

今年以来,供电公司持续围绕“精致城市”的三高一特殊内涵,建设坚强、智能、绿色、“四位一体”的“精致电网”全方位支持“精致之城”高质量发展。 “精致电网”荣获山东省管理创新和电力创新一等奖,并入选山东省电力行业十大重大事件之一,持续为“精致城市”建设贡献力量。

打造坚强的“精致电网”,服务“精致城市”高质量发展,为全市人民提供“安全用电”。 紧跟全市“五化”重点任务,坚持“宁让电等发展,不让发展等电”的原则,大幅增加电网工程投资。 ”1.7倍。其中,2022年电网投资8.59亿元,建设14个重大电网项目,全力保障莱容高铁等重大民生工程用电,满足加快完善核心骨干网络结构,规划建设富河、昭文等11个输变电工程,满足中韩自贸区等重点区域电力需求,为城市发展提供强劲动力引擎。通过7路500kV、7路220kV并网,确保大电网坚强可靠。稳步提高供电可靠性,重点关注与用电密切相关的配电网。新建和改造供电线路182.7公里,新增更换变压器100台,完成40个老旧小区电力设施改造,切实提高供电保障能力。 可靠性连续两年位居全国中小城市第一。

打造智慧“精致电网”,服务“精致城市”高品质生活,为城市人民提供“智慧电力”。 结合威海新型智慧城市建设,重点推进电网数字化转型。 打造国内首个配电能源互联网示范和用户侧能源互联网示范。 新增配电自动化终端7451个、智能融合终端7333个,高效满足新型电力需求。 对系统、客户多元化用电需求、能源监管等电网智能感知、智能交互的新要求。 充分发挥电力数据价值,承建全省首个企业能耗监测平台,开发“电经济”、“电环保”、“电信用”等多种大数据产品检查”、“商圈用电”等,为协助政府宏观决策提供充足支撑。 根据家庭、商铺、企业等不同客户的特点,还可以通过电力大数据直接给出改善用电的建议,已服务超过2万家企业。

打造绿色“精致电网”,服务“精致城市”高效治理,为全市人民提供“绿色电力”。 围绕我市“两基地引领、多重支撑”新能源发展思路,积极服务绿色能源、绿色发展,积极跟踪半岛海上风电、分布式光伏发展,高效推进文登抽水蓄能储能、国家核示范配套电网建设及岛湾核电成功并网发电。 启动全国首个蜂窝电网示范区探索,建设国内首个新型电力系统示范基地。 全省率先建立分布式光伏“测控”技术路线,全球分布式光伏可观、可测、可控。 聚焦新能源大规模接入,首次建成城市级“源网荷储”协调控制平台,全国首个“源网荷储”友好互动智能微电网旨在提高电网灵活调节能力,促进新能源消纳。 积极服务绿色生产、绿色出行,累计推广119家企业锅炉“煤改电”,11.45万户居民“电采暖”。 政府与企业联合发布新建社区充电设施建设验收标准。 累计建成充电站61座、充电桩316个。 “主城3公里、郊区5公里”的快充圈已基本建成。 自驾车旅游公路”。大力开展“供电+能效”服务,打造全市首个“零碳”产业园区。与6家企业达成能源优化、能源托管等服务,平均节约1年发电量万千瓦时,助力西郊热电签订全省首个碳资产全链条托管服务合同,公司年均增收10万元以上,创新打造“海洋牧场”零碳能源示范区”,帮助企业年均增产15%,降低能源成本25%。

打造一体化“精致电网”,服务“精致城市”特色发展,为全市人民提供“美丽电力”。 积极服务威海“住、住、居一体化”美丽城市建设,在全国首创“互联网城市一体化”理念,牵头颁布电力设施环境一体化、社区一体化等多项地方标准供配电设施建设,先后建成双岛湾“得电”、海洋牧场乡村振兴等“四个一”示范区,持续打造汉乐坊市中心一体化、福和一体化等示范项目站山,完成350余个环网柜美化治理,电网与城市和谐共存。 创新打造“维优办·用电易办”服务品牌。 全省率先构建供电服务与政府电网服务协同共治机制。 电力服务请求993个,帮助客户“用电、用好电、停电”,电力营商环境指数保持全省前列。 深化政企合作共赢。 2022年,14个输变电项目全部纳入山东省重点工程。 老旧小区改造、农村电网改造连续两年纳入民生。 优化营商环境等配套政策相继出台,政企合作办好“老百姓用电的事”。

威海建筑能耗管理系统_国家电网威海市局_威海经区电网

优化营商环境,简化“拿电”

“用电”指标反映了企业获得电力供应的难易程度。 改善营商环境始终是党中央、国务院的重要环节和关注焦点。 2021年,威海市发展改革委、市公安局、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等7部门联合印发《威海市全面提升服务水平三年行动计划(2020-2022年)实施方案》全面落实国家和山东省简化获电工作要求,打造高效、优质服务、优质用电营商环境“威海模式”高品质电源。

简化“取电”工作主要体现在“程序”、“时间”、“成本”、“供电可靠性和电价指标透明”、“便捷性”五个维度。 处理用电更省心。 政府部门与供电企业共同推动信息共享和融合,率先开展电报安装业务在线办理,通过在线国网供电E助手提供“物流式”供电服务,真正实现“为用户供电“零跑腿”。 全省唯一实行“即挂即叫”的创新型企业,高压、低压企业用户电报安装流程分别减少至2个环节、1个环节。 运行电更省时间。 将实行“三零”服务的居民客户和小微企业全流程通电时间分别压缩到5个工作日以内和15个工作日以内。 非“三零”服务的低压非住宅用户、高压单供电用户、高压双供电用户办理时间压缩至6、22、32个工作日内分别。 实现高低压电力接入行政审批“信息即承诺”即时办理,供电企业办理用电报装业务时间压缩40%。 用电省钱。 加大低压用户接入能力,威海市申报装机容量160kW及以下小微企业实现零用电。 严格执行国务院129号文件。 2022年6月起,对城镇地区已取得土地产权的新增装机、扩容项目,政府或供电公司将电力投资延伸至客户红线,电力接入“零投资”。 政府与企业联合出资政策,拓展投资接口。 对于符合条件的工商客户,用电部分延伸至客户红线,最大限度降低客户的用电成本。 动力更可靠。 平均每年通过夜间“带电作业”和“零时作业”完成抢修任务1.2万余次,每年减少停电50万小时/户,供电可靠性达到99.97%。 2021年,供电可靠性首次进入全国中小城市第一方阵。 跑电更方便。 推出7类17项免办证电力业务,率先实现零证办电、面对面办电,推出“居民代码”与“企业代码”共享应用积极打造水、电、热、通信、广电联办,与全市43个供电服务窗口提供综合服务,实现“一次性申报、自助选型、联合办理”。

我市在优化营商环境、简化“通电”创新建设方面取得了哪些成效?

打造“微优版·电易做”易商服务品牌。 围绕“用电、用好电、停电”三个关键环节,创新“四快、四高、四小”惠商服务措施,配合政府建立网格化服务管理和供电服务协同治理工作机制,市县4782个社区(农村)实现电网政企一体化全覆盖,回访客户满意率从97.35%提高到100%。

共同抗击疫情,提供精致电力服务。 疫情期间,我们第一时间配合政府确定定点医院、方舱隔离点等84家重点保障客户,制定“一户一策”用电保障方案,为客户提供停电监测、停电监测等服务。快速修复。 全面落实阶段性优惠电价政策,减免全市156户工业大用户基本电费237.85万元,保障8.15万户欠费客户不间断供电,减免电费滞纳金30.4万元为客户。

深化安装连接过程的简化。 在线同步获取企业开工、立项信息,将高低压业务拓展流程压缩为2和1,提前进行电网规划布局,实施产业拓展“链长制”服务并进行升级改造,在最短的时间内满足客户的用电需求。 配合市务中心、公安等政府部门,实现用电行政审批线上“承诺开工”即时办理。

深化政企合作,降低用电成本。 全面落实大中型企业“三省三零”服务,及以下企业零成本接入,每年为企业减少投资4000万元左右。 通过联合政府出台延伸投资接口、土地储备等支持政策,率先建立了较为完善的红线外客户在全省红线外接电的“零投资”模式,累计减少客户投资2.56亿元。

供电服务转型提高服务效能。 开展大型回访活动,走访客户户2.6万户,解决客户服务需求987项。 通过线上国家电网APP,实现在线人脸识别,推出7类、17类电力服务,无需提交证件。 推广使用居民无证充电桩,配合市发改委印发《威海市居民充电桩无证运营用电模式工作方案》,已与40个社区物业达成共识,受益15,000个停车位。 依托政务平台、爱时动和国家电网移动APP,实现水、电、热服务专线“一站式”业务一体化,联动房产中心,实现“一码连接”房地产+用电的“用电”,并没有自动转移的意义。

持续提高供电可靠性。 推动山东省电力公司与威海市委、市政府签署合作协议,共同推进“精致电网”建设。 公司秉承“不间断供电就是最好的服务”原则,采取夜间“带电作业”和“零时作业”,每年完成抢修任务12000余次,减少停电时间50万小时每户每年。

目前用电情况如何? 将采取哪些措施确保迎峰度冬工作顺利进行?

随着天气逐渐转凉,集中供暖期、用电高峰期、新能源波动较大期的“三相叠加”局面即将到来。 冬季电力供应面临严峻挑战:一是严寒天气将加剧电力平衡紧张。 世界气象组织预测,今年冬季将出现“三重”拉尼娜现象。 受此影响,威海出现极冷天气的概率较大,将大幅增加供暖负荷。 二是冬季新能源配套能力不足。 新能源“夜无光”,冬季负荷高峰在晚上。 光伏发电量基本为零,风电平均发电量仅占其装机容量的20%,配套能力不足。

据预测,全省冬季最大电力负荷为1亿千瓦,其中威海市最大电力负荷为270万千瓦。 在电煤供应可靠的前提下,全市最大供电能力约为330万千瓦。 总体来看,今冬电力供需“紧平衡,存在时间缺口”。 全省晚高峰供电缺口高达400万千瓦,威海市供电缺口可能高达10万千瓦; 若遇极冷天气,差距还会进一步扩大。 扩张。

对今冬明春保供工作进行了全面部署,做到“缺口小、影响小”。 一是保障电网安全运行。 密切跟踪天气变化,利用数值天气预报系统准确研判负荷变化趋势威海建筑能耗管理系统,助力全省用电平衡。 始终把大电网安全放在第一位,滚动开展高峰负荷时段电网静态安全分析,准确查找电网风险点,制定风险预控及处置措施。 加强调控和运行值班管理,严密监测电网和设备运行情况,杜绝错调度、漏监测事件,严禁“并设备、吃余量”,确保设备不超过运行限额。 冬季期间,不安排计划检修工作,严格落实防冻措施,确保电网全连接、全保护。 二是做好电网建设和运行维护工作。 加快推进抚河站35kV配电、110kV南郊站整体改造等电网加固工程,高质量完成609次秋季电网检修任务,夯实电网安全运行基础。 全面排查影响冬季电网安全的重大设备隐患,提前完成51台老旧开关柜、9台老旧高耗能主变压器和35台“严重异常”二次设备改造冬天。 严格落实重要通道22项重点措施,完成220kV齐河线、老河线等13条省市重要输电通道“拉网”检查,及时控制设备异常,做好通道棚膜工作以及遮阳网等异物清理工作,确保重要通道安全运行。 定期对变电设备进行专项检查和带电检查,对重载设备和已带热设备缩短测温周期。

开展配电隐患排查治理,对全部10kV线路和配电设备进行两轮带电检查,提前发现并处理隐患。 三是做好精准负荷管理。 科学制定今冬明春负荷管理方案和用户轮流停电方案,确保压限容量覆盖最大负荷30%,坚决支撑民生用电底线。 深入挖掘可调负荷资源,坚持“需求响应优先、负荷管理保障、节电救助”的原则,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引导作用,具备需求响应能力17万千瓦。 强化市县电力负荷管理中心作用,积极引导相关用户参与负荷管理措施,运用市场化+行政手段,鼓励企业错峰生产、避峰生产、削峰填谷。小时用电负荷。 提高精准负荷调控能力,确保停电不停电、停电不限于民用,全力保障生产生活电力可靠供应。 深入开展“煤改电”保温供应,做好采暖季站区、线路的日常监测和日常通报,准备充足的应急抢修物资和抢修力量,建立“清洁取暖客户“一对一”保障清单,确保全市13万余户“煤改电”客户温暖过冬。 四是强化应急管理。 定期开展寒潮应急演练,提高输变电、配电应对冬季气象灾害等突发事件的能力。 定期对反光灯塔、发电机、发电车等关键应急设备进行维护和检查,确保设备随时投入应急处置。 加强与应急、气象部门的沟通,完善灾害信息共享机制,及时发布气象、地质等灾害信息,随时做好应急处置准备。

在线咨询

微信扫一扫

微信联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