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了解最新公司动态及行业资讯

新闻中心

了解最新公司动态及行业资讯

新闻详情

常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全力打造工业互联网与智能制造融合发展的“经济发展格局”
时间:2023-06-16   

中国江苏网12月14日电 《信息化建设实现企业与客户信息交互,助力打造贯穿式供应链,提升客户满意度》。 日影电子信息化总监高吉表示,去年,日影电子2作为全省首个汽车行业二级节点,一级节点已正式启动,共有228家企业接入。 目前已开发出10余款基于鉴定分析系统的应用。

日前,江苏省工业互联网示范工程第三批“互联网+先进制造”基地名单公布,常州经开区位列其中。 江苏日盈电子有限公司同时入选2021年江苏省工业互联网发展示范企业(标杆工厂类)名单。

当前,工业互联网已成为支撑制造业数字化转型的发展路径。 近年来,常州经济技术开发区统筹推进工业互联网和数字化转型,全力打造工业互联网与智能制造融合发展的“经济发展格局”。

来到江苏日盈电子有限公司精密注塑车间,智能化生产系统令人印象深刻。 车间以运维管理系统、质量管理系统、生产管理系统、工装模具管理系统、能耗管理系统、人事管理系统、安灯系统为支撑,将各项业务串联起来。 据高骥介绍,日盈电子致力于汽摩相关产品的研发。 基于工业互联网标识分析系统,实现了跨部门、跨企业、跨行业的各种要素资源在工业互联网平台上的高效协同,达到了精准识别需求、个性化产品设计、定制化生产、订单快速交付的效果、智能客服、全生命周期管理。

将服务送到企业“家门口”,从“等待”到“咨询”,这是常州经济技术开发区正在探索的服务企业新路径。 今年7月,经济开发区经济发展局和常州市企业信息化协会邀请各高校信息化领域的专家根据不同企业的实际需求提供帮助。 “对金创集团有限公司、常州博瑞电力自动化设备有限公司等50余家拟申请星云迁移的企业,进行一对一辅导,并出具“诊断报告解决了他们的实际困难和需求。”经发局副局长万水说。

过去一年,常州经济技术开发区还举办了“金融教育企业资本助力”乡镇行、“金融服务进园区”等产业互联网企业专场对接活动,并推出了一系列精准人才贷款、高新技术贷款、设备贷款等。融资租赁等金融产品服务了200多家企业,帮助企业解决了100起投融资难题。

政府精准发力,企业兴旺。 截至目前,常州经济技术开发区拥有国家级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发展试点示范项目4个,国家级智能制造示范项目1个常州能耗管理系统哪里有,国家工业互联网试点示范项目2个。 2家企业; 省级工业互联网相关项目2个,省级工业互联网平台3个,省级智能工厂项目1个,省级互联网标杆工厂4个,省级示范智能车间21个,五星级评价云9个公司。

未来如何推动工业互联网与先进制造的深度融合? 万水表示,常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将加大中小企业工业互联网平台建设力度,分行业分领域推进重点工业装备数据上云,推进企业系统上云,打通上下游产业链供需对接,加快“智变数变”,推动制造企业高质量发展。 (常敬轩)

【高质量发展调研之旅】

发生了什么? 这些人在电脑上“抓娃娃”!

来到全球最大的货物吞吐量港口宁波舟山港,记者首先感到惊讶。 本以为是在几十米高的手术台上吊装集装箱,没想到在4公里外远程“打游戏”。

“很多年前,我们都在一个50多米高的小手术室里,完全靠眼睛看东西,低着头,下班后腰酸背痛。没想到,有一天,我们会像白领一样坐办公室,操作电脑就行! 眉山港区桥吊指导员吴飞飞语气中充满了自豪。

这些惊人的变化,源于宁波舟山港自主创新的自动化码头改造方案。

“前部的19个摄像头就像19双眼睛,后部有6块大屏幕和两个控制手柄,可以让桥吊工作更加精准、从容、高效。” 使用遥控自动化系统后,只需一个按钮,即可将集装箱拉到固定高度,操作精度提高到2厘米以内。 平均而言,一个集装箱可以在 2 分钟多一点的时间内装卸。

科技驱动着产业创新,也改变着每一个具体的人。 以前,操作传统龙门吊需要8个月的培训,而现在遥控龙门吊的驾驶员两个月就能“学会”。

港口是经济的“晴雨表”,汽笛声响起海上贸易的和谐。 宁波舟山港是世界上第一个年货物吞吐量超过10亿吨的特大港口。 如今,已有300多条集装箱航线连接着全球2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600多个港口。 正是因为每一个环节都依靠科技创新实现安全高效,才能连续14年保持世界货物吞吐量第一的位置。

在枝江大地上,科技的力量无处不在。 绿色发展是这片土地上最鲜明的印记。

“污水也有‘指纹’!” 在浙江清华长三角研究院,生态环境研究所所长刘锐向记者介绍,“我们的三维荧光精准溯源技术,可以从污水‘指纹’等信息中识别成分和来源。 ” 在此基础上,嘉兴市开展了水污染源精准识别工作,极大地促进了排放监测和水环境安全保障工作。

16年来,研究所积极参与嘉兴河道水质“体检”和整治工作,助力嘉兴饮用水水源地从0合格变为100%优良,助力嘉兴夺得“美丽浙江”连续三年考核优秀城市。

“西塞山前白鹭飞”,湖州市西塞科学谷的名字诉说着他们对“生态+科技+产业”的执着。 走进位于科学谷的国网新能源云碳中和创新中心,大屏幕上正在展示当地一家丝绸印染企业的碳排放量:平均碳排放水平、碳效率水平、平均亩产评价…… .

这个是来做什么的? 国网湖州供电公司总经理助理王汉云介绍:“我们对各类企业的电、气、煤、油等数据进行智能计算,为企业赋‘碳效率码’,显示企业碳排放水平、碳利用效率、碳效率、中和工艺等。在此基础上,为企业定制节能减排解决方案。”

浙江富钢金属制品有限公司作为湖州省级钢铁龙头企业,一直是用能大户。 虽然技术改造的实施仅限于钢铁生产的特点,但碳效率提升空间还不够。

“当时公司的碳效率代码等级是5级,我们也不知道怎么调整。” 公司能源部负责人王洪超介绍,国网湖州供电公司核算后向他们下发了14条优化建议清单。 节能诊断报告。 富钢逐一落实“路线图”,碳效率等级迅速提升至4级。

“我们还推出了碳专家App等数字产品,不仅可以进行系统能效诊断,还可以让更多人参与到减碳中来。” 据介绍,浙江省推广碳效码,4.9万余家家规上市企业和1万余家家规工业企业实现碳效率数据在线可控,完成81家家规申报审核在线流程绿色改造项目,节约能源消耗2.4万吨标准煤,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6.4万吨;完成绿色技改项目108项,推动300家工厂提档上星。

传统产业能否借助智能化、数字化转型升级?

走进绍兴市柯桥区蓝荫镇,水清天蓝,绿树成荫,印染设备、各种布料琳琅满目,污水潺潺、滚滚浓烟的旧貌已然焕然一新。早就消失了。

在浙江省纺织科技现代创新中心,研发人员一一介绍了各种高档碳纤维的研发和应用情况。 这里的一些纺织制造产品已经应用于人造血管、航空航天、高端汽车等领域。

“随着数字化进程的推进,我们持续推动行业绿色化、高端化发展。” 柯桥区经济和信息化局副局长王浩详细介绍了印染行业数字化转型的做法和成果。 2010年以来,柯桥不断推进现代纺织集群建设。 从原来分散经营的259家企业到现在的110家企业集群发展嘉兴能耗管理系统批发商,扩张向提质增效、减污增效转变。

在浙江盈丰科技有限公司的生产链中,数字化建设的“工业小脑”随处可见:在整形车间,设备运行、员工产量、生产状态、产量趋势等信息一目了然; 在染色车间,不同溶解机的操作步骤,执行状态实时更新; 智能立体仓库中,堆垛机按照程序有序运行,任务类型、客户信息、物料信息等详细清晰。

“现在,工人只要输入相应的数据,机器就可以自动印染,质量和效率都得到了显着提升。” 公司技术中心主任金晶急忙分享了一线工作的变化。

产业升级不仅在于产业链的调整,更在于品牌建设和高端化建设。 绍兴市以中国轻纺城市场为核心,打造国际面料采购中心、中国纺织数字物流港,开通中欧班列“绍兴柯桥”,连续24年举办国际纺织博览会,融合发展各种竞赛活动,形成了“月月有展,日日可时尚”的浓厚氛围。

科技创新驱动产业变革的壮丽画卷! 浙江“八八战略”实施20年来,全方位、深层次、系统性变革在浙江大地上徐徐展开。 浙江省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由2014年的7.1%提高到2022年的11.6%,产业数字化指数连续三年居全国首位。 至 3.02%。

智能、绿色、安全、高效。 听吧,芷江这片土地上产业创新升级的“合声”多美妙!

(本报记者 秋月 陆健)

在线咨询

微信扫一扫

微信联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