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了解最新公司动态及行业资讯

新闻中心

了解最新公司动态及行业资讯

新闻详情

国网天津电力:节能减碳,绿色发展
时间:2023-06-15   

人民网天津10月15日电(唐欣怡)今日,《天津市碳峰碳中​​和推进条例》宣贯会在国网天津电力顺利召开。 能源电力从业人员对条例主要内容的理解和贯彻落实,为天津市能源革命先行城市和电力“双碳”先行示范区建设奠定了坚实的法治基础天津医药企业能耗管理系统,加快推进天津经济社会节能减碳与绿色转型.

会上,天津市人大常委会法制工作委员会主任吴志轩介绍了《天津市碳峰碳中​​和促进条例》的出台背景、管理体制和政策措施。 《条例》共8章82条,包括总则、基本管理制度、绿色转型、减碳增汇、技术创新、激励措施、法律责任等,为全社会设定了绿色低碳要求体系。天津经济社会发展的领域和全过程。 以法治的力量推动和保障“双碳”工作部署的有效落实。 据国网天津电力副总工程师何平介绍,公司在近期“双碳”工作成果的基础上,深入参与了法规的论证完善工作。 “碳化”目标被法规充分引用采纳,为我国首部“双碳”地方性法规的出台提供了基于电网领域的专业支持。

医药管理 系统_天津医药流通企业_天津医药企业能耗管理系统

国网天津电力全面贯彻落实天津市与国家电网公司高层会谈精神,推动国家电网公司“碳达峰、碳中和”行动计划在天津市落地实施。 在政府的指导下,第五届世界智能大会期间制定并发布了“碳达峰、碳中和”先行示范区实施方案,实施方案同步细化为实施清单,包括625项具体内容高标准完成天津电力“双碳”先行示范区顶层设计。 持续推进“供电+能效”服务,打造天津首座实用零能耗建筑,开发“公共建筑碳票据”等大数据节能产品,推动建立全市建筑节能能耗监测和节能运行监管系统,服务于医院、酒店、商场、写字楼、商业综合体等大型公共建筑持续复制推广零或接近零能耗的综合节能减排解决方案. 全力配合天津市节能协会发布节约用电倡议书,开发“碳足迹计算器”等居民碳排放明晰的创新工具,着力提高居民节约用电意识和行动意识。 与天津市各行政区、重点耗能企业、重点发电企业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发起成立首个“碳达峰、碳中和”产业联盟,成功举办首届“智慧新能源”推动绿色建筑创新发展论坛暨“2021天津储能发展论坛”发布中国首部城市能源大数据发展白皮书,建立合作共赢、共赢“双碳”共享发展机制天津电力。 建成国内首个、国际领先的智慧能源小镇,建成国际领先的金门湖新能源汽车综合服务中心,为电力领域“双碳”的实施提供宝贵经验,可用于参考和推广。

下一步,国网天津电力将牢固树立大局意识、法治意识、责任意识,全面落实《天津市碳峰碳中​​和推进条例》要求,切实发挥行业示范引领作用。 在市政府的支持和指导下,深化“供电+能效”服务,加强电能替代实验室建设,拓展电能替代的广度和深度,加快“电能”领域科技创新。双碳”,积极筹建天津市碳资产综合服务中心,实施“新能源+储能”发展模式,推进“双碳”试点示范区实施方案,加快建设新能源以新能源为主体的电力系统,积极推进天津市节能减排绿色转型,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为电网贡献力量。

6月1日,工信部负责人在广州召开的2023工业绿色发展大会上透露,我国工业绿色发展取得积极成效。 数字化转型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企业能耗管理系统价格,工业能耗大幅下降,能源资源利用效率持续提升。

目前,我国已建成2500多个数字化车间和智能工厂,显着提升了汽车、家电等工业产品的迭代速度和交付能力,大幅提升了流程工业等行业的安全和绿色发展水平。钢铁和石化产品。 统计数据显示,2022年我国高技术制造业和装备制造业占定点产业的比重分别为15.5%和31.8%,分别比2012年提高6.1和3.8个百分点。2012年至2022年,产值-规模以上工业单位新增能耗下降36%以上。 钢铁、原铝、水泥熟料等单位产品能源效率处于世界先进水平。 光伏产业链主要环节产量占全球70%以上,绿色产品供给能力显着增强。

工业和信息化部副部长辛国斌:加快制造过程数字化转型。 以数字化转型带动生产方式变革,推广5G、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提升能源、资源、环境管理水平,赋能绿色制造。

【资料图】

刚刚发布的《工业绿色发展白皮书》显示,截至2023年4月末,全国共建立绿色工厂3616家、绿色工业园区267个、绿色供应链管理企业403家。 绿色工厂整体能耗水平高于能效基准水平,绿色工业园区固废处置平均利用率超过95%。

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党委书记刘文强:数字化、智能化和绿色发展逐步融合。 到2022年底,全国工业企业关键工序数控化率和数字化研发设计工具普及率分别达到59%和77%。

各地积极推进绿色制造和服务体系建设

当前,各地正在全面推进绿色制造,构建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高效益的现代制造模式,共同促进减碳、减污、绿色扩张和增长。实现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协调优化。

在广东惠阳的一个实验室里,技术人员向我们展示了如何将工业废料变废为宝。 钢铁酸洗过程中产生的工业废硫酸中含有对人体有害的铬、镍等重金属。 经过半个小时的除杂处理,原本漆黑的工业污水变成了清澈透明的液体。

斯瑞尔环保科技有限公司工程师 刘伟仁:这种硫酸亚铁溶液可以直接用于污水处理,也可以作为工业生产的原料生产聚合硫酸铁。

据技术人员介绍,以工业酸洗废液为例,一般每吨废水收取300至400元的处理费。 经过这种技术处理,可以生产出市值1000元左右的工业产品,真正实现了。 化害为利。

这家位于重庆的国家级绿色工厂主要生产电线电缆。 以往在电缆布线过程中必须设置人工防护装置,防止电缆反接时卡住电缆,造成价值几十万甚至上百万美元的铜线报废。 数字化转型后,通过工业互联网3D视觉等技术,增加智能质检功能,实现降本增效。

重庆泰山电缆有限公司智能制造专家梁壮:通过智能化改造,我司节能率达到20%,电缆整体回收率超过98%。

江苏常州出口企业正在加快绿色转型步伐,提升产品国际竞争力,积极应对全球碳中和竞争新规则。 这家在新能源汽车锂电池隔膜领域处于领先地位的公司70%的产品销往海外。 为应对今年10月1日起生效的欧盟碳关税压力,公司对原使用天然气燃烧的锅炉进行低氮改造,氮氧化物浓度从每立方67毫克下降至每立方 30 毫克。

江苏兴源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朱军:我们通过调整产品本身的性能来降低能耗,尽可能减少化石能源的消耗,将天然气消耗转化为电能,所以我们的产品正在走向低碳和零碳,满足或率先满足国外要求。

据了解,根据欧盟相关规定,当碳价低于欧洲碳排放交易权市场碳价的产品进口至欧盟关区时,必须补足碳价差额。 碳已成为影响国际贸易和国家竞争力的新问题。 因素。

关键词:

在线咨询

微信扫一扫

微信联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