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了解最新公司动态及行业资讯

新闻中心

了解最新公司动态及行业资讯

新闻详情

国网泰州供电公司:政企携手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
时间:2023-05-23   

4月15日下午,国网泰州供电公司与路桥区人民政府签署“加快建设能源互联网企业,助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战略合作框架协议,抢抓机遇,携手共进为路桥电网谋求“十四五”篇章的发展新机遇。

这是全省首家市供电公司与县区政府签订战略合作协议,也是路桥区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件喜事。 据了解,路桥是民营经济的发源地,工业经济活跃。 它已经拥有四张“金名片”:汽车之城、金融之城、商业之城、循环之城。 路桥区人民政府签署“数字路桥”全面合作协议,积极响应区内5G创新应用示范区建设需求。

长期以来,国网泰州供电公司大力支持路桥电网建设。 “十三五”期间,路桥电网累计投资超过12亿元。 2019年,国网台州市路桥区供电公司完成电力搬迁任务5.5亿元,全力保障三铁、路泽台高架等一批重点工程建设,取得打赢“抗疫”胜利。利奇马”台风同时,胜利为路桥企业减负8252万元,为全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本次合作本着相互尊重、共同进步、自愿、平等、公平、公开、优势互补、互利共赢的原则,推动能源消费革命,提高社会综合能效水平台州企业能耗管理系统建设,营造一流电力营商环境,推进“双招双引”。 以科学谋划引领加快建设坚强智能电网、布局“新基建”加快经济数字化转型升级、推进用电安全协同治理助力平安路桥建设为主要合作内容。

路桥区人民政府承诺支持“新基建”和“电力物联网”建设,加大政策支持力度,优化电网发展环境。 国网泰州供电公司承诺助力路桥清洁绿色发展,加大路桥电网建设力度,持续提升“通电通”水平。

战略合作框架协议的签署,是双方在“四次革命、一次合作”能源安全新战略指引下开展深入合作的新起点。 根据。 电力界将始终秉承民电为民的宗旨,坚持两个“一类”原则,以建设现代化湾区为引领,努力支持政府,服务民生,实现企业发展互利共赢,为建设新时代高水平民营经济贡献力量。 为全市高质量发展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曹晓晓嘲笑陆微南)

【相关链接】

到2025年底,实现全市城乡5G全覆盖

市工业和信息化局近日印发《厦门市关于落实碳中和目标要求促进数据中心、5G等新型基础设施绿色高质量发展的通知》(以下简称《实施意见》计划”)。 据悉,到2025年底,全市标准数据中心机架数量达到2.5万个,5G基站数量达到2万个以上,实现全市城区、乡镇、城区5G全覆盖。村庄。

厦门远海码头港区已实现5G网络全覆盖。

《实施方案》指出,以赋能数字厦门建设和绿色低碳发展为目标,要积极融入国家综合大数据中心协同创新体系,促进科学合理协同。厦门数据中心、5G等新基建。 信息网络、存储网络、算力网络枢纽节点,加强网络、数据、算力和能源的协同联动,有效激发数据要素创新活力,推动经济社会各领域数字化转型。

《实施方案》原文

▼▼▼

厦门市落实碳峰碳中和目标要求,推进数据中心、5G等新型基础设施绿色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

为贯彻落实《国家发展改革委 中央网信办 工业和信息化部 国家能源局关于印发的通知》(发改高技[2021]1742号), 《福建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等4单位关于印发的通知》(闽发改数码[2022]154号)文件要求及市委、市政府关于建立一个碳峰碳中和“1+N”政策体系,有序推进数据中心、以5G为代表的新基建绿色高质量发展,助力我市实现碳峰碳中和目标,本方案结合实际情况制定。

一、一般要求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网络强国重要思想、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福建重要讲话精神,立足新发展阶段性,贯彻新发展理念。 积极服务和深度融入新发展格局,以赋能数字厦门建设和绿色低碳发展为目标,积极融入国家综合大数据中心协同创新体系,推动科学合理协同。我市数据中心、5G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 ,建设信息网络、存储网络、算力网络枢纽节点,加强网络、数据、算力和能源的协同联动,有效激发数据要素创新活力,推动经济社会各领域数字化转型,赋予催生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打造国家一流的大数据产业集群,为建设“数字中国”示范城市和数字经济创新发展示范城市提供高水平支撑高起点,助力我市全面推进高质量发展跨越。

基站能耗管理系统网址_大唐集团以热效率为核心能耗管理指导意见_基站 维护 管理

(二)主要原则

统筹规划,科学布局。 坚持大局观、系统观、大局观,加强数据中心、5G等新型基础设施统筹规划部署,优化布局,建设与使用并重,提高综合利用效率、效益和效益效益,避免低质量、粗放式建设和发展。

多学科,协同参与。 加强政府宏观引导和市场需求牵引,发挥多元主体优势,建立健全有效激励约束机制,统筹推进数据中心和5G等新型基础设施存量改造和增量优化,促进区域协调发展、联动发展、统筹发展。

统建共享,提质增效。 加强基础设施资源整合共享,推动老旧基础设施改造升级,推进数据中心、5G等新型基础设施集约化、绿色化、智能化建设,提升服务质量,创新服务模式,有力支撑数字化建设。传统产业和重点领域改造。

创新生态,服务双碳。 采取切实有效措施,进一步优化数据中心、5G等新型基础设施发展环境,加快节能低碳技术研发和绿色清洁能源推广,着力建设绿色、低碳、安全的生态体系,服务碳峰碳中和大局。

(三)发展目标

到2025年底,全市标准数据中心机架达到2.5万个,5G基站达到2万个以上,实现全市城区、乡镇、乡村5G全覆盖,基本实现5G全覆盖。形成贴近需求、布局合理、智能化的绿色低碳智能网络。 高效、技术先进、安全可靠的一体化数据中心和5G运营模式。 全市数据中心电能利用效率(PUE)普遍不超过1.5,综合利用率和可再生能源利用率大幅提升; 5G基站能效提升20%以上。 其中,新建大型、超大型数据中心绿色低碳等级应达到4A级及以上,电能利用效率不高于1.3。

二、主要任务

(一)高水平推进5G网络建设。 推动5G网络与城乡基础设施同步规划、同步设计、同步建设,支持5G接入网共建共享和异网漫游,优先推进中部等核心区域5G网络建设城市、交通枢纽、工业能源、重点园区,加强资源再利用,逐步形成热点地区多网并存、偏远地区单网支撑的网络格局。 加快老旧高耗能设备退出升级,推进智慧多功能灯杆建设。 积极引进新型低功耗5G设备,推广5G设备节能技术应用,提高5G设备能耗效率。 深入推进5G网络向重点乡镇和农村延伸。 贯彻新发展理念,落实新基建政策,紧跟行业步伐,深化共建共享,打造体验领先、效率领先、技术领先的5G精品网络。 支持5G行业虚拟专用网在重点高耗能行业建设和应用。 办好厦门5G应用大赛,带动5G行业应用和产业生态蓬勃发展,以应用推动5G网络高质量建设。

(二)优化数据中心布局。 坚持按需适度建设的原则,依托中国移动(福建厦门)数据中心、中国电信海峡通信枢纽数据中心等,打造高速互联、数据流通、数据共享的数据中心集群。优势互补,争取国家工业数据中心、国家重要数据灾备中心等。备份中心的实施将引导全市重点企业数据中心的部署,建设完整统一的政务数据中心。 根据区域数据中心、核心数据中心、边缘数据中心的分布式结构,合理优化数据中心布局。 探索建设数据枢纽港,吸引境外IDC业务向我市迁移,不断完善“金砖国家新工业革命伙伴创新基地”和“两岸融合发展示范区”功能。

(三)构建边缘算力体系。 推动数据中心由“云+端”集中式架构向“云+边+端”分布式架构演进,积极发展面向车联网、工业互联网、超高清等应用场景的边缘数据中心视频、远程医疗、智慧城市,支持边缘数据的计算、存储和转发,满足新的低时延业务需求。 同时,根据实际发展需要,按需建设定位清晰、层次分明、功能完备的边缘数据中心,部署云资源池、边缘云节点、内容分发等应用基础设施网络稳步推进。 引导边缘数据中心与变电站、基站、通信机房等基础设施协同部署,保障所需空间、电力等资源。 开展“5G+边缘计算”应用试点。

(四)有效提升算力水平。 鼓励数据中心企业积极发展人工智能算力服务,推进数据中心存储计算一体化布局。 打造新型国家数据中心,加快新型数据中心与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技术协同发展。 推动公共算力泛在应用,增强CPU、NPU、GPU、FPGA、ASIC等多种异构算力,支撑工业、能源、交通、教育、医疗等重点领域数字化、智能化转型. 加快建设市级人工智能综合基础设施项目。 鼓励以云服务形式提供算力资源,加快厦门鲲鹏超算中心新一代高性能计算设施建设和运行。 加快闪存等技术应用,提升计算和存储综合能力。 以绿色算力为抓手,搭建算力交易平台。 到2025年,全市数据中心总计算能力超过1.0基站能耗管理系统网址,单机柜计算效率不低于/W。

基站 维护 管理_基站能耗管理系统网址_大唐集团以热效率为核心能耗管理指导意见

(五)积极推进数字网络融合。 推动数据中心与网络供需对接,加快边缘数据中心灵活互联,提升基础电信运营商与互联网企业互联互通质量,优化数据中心间跨网络、跨区域数据交互。 积极推动区域数据中心集群之间、集群与重点城市之间建立数据中心直连网络。 建设和用好国际互联网数据专用通道。

(六)加快数据中心转型升级。 加快绿色数据中心建设,逐步对用电效率超过1.5的数据中心进行节能减碳改造。 有序引导利用率低、能耗高、效率差的“老旧小散”数据中心撤离升级,进一步提高数据中心能源利用效率和资源利用水平,增强算力供给能力。 逐步关闭年平均用电效率高于2.0,或单机柜平均功率低于2.5千瓦,或平均利用率低于30%的功能陈旧的备份存储数据中心。 改造机架功率小于3千瓦的数据中心,改造后的数据中心用电效率不高于1.5,满足行业通用算力需求和数据资源智能分析需求。 逐步引导政务、通信、金融、能源、科技、教育、医疗、物流等行业加强对现有数据中心的整合利用,推广规模小于150的小型、高耗能架,年均用电效率高于1.8 自用数据中心正向集约化、规模化、高效化方向发展。

(七)创新节能技术和模式。 引导数据中心在新建和改造项目中实施绿色建设。 支持采用新型机房精密空调、机柜式模块化等方式建设数据中心,加强气流管控,优化气流组织。 支持数据中心采取余热回收利用措施,引入建筑信息模型(BIM)数字化建模、热场管理、智能监控系统等绿色管理技术。 推广应用高效IT设备、高效制冷系统、高效供配电系统、高效辅助系统等先进技术产品。 支持采用碳化硅射频器件等节能技术,降低基站设备能耗。 支持以合同能源管理方式实施节能改造。 加大人工智能、大数据、运维机器人、远程控制等技术在数据中心和5G网络管理中的应用。 支持在不影响用户体验的前提下,加强5G网络中智能符号静默、深度睡眠、信道静默等技术的应用。 在充分考虑安全的基础上,鼓励对符合条件的闲置工业厂房、矿坑、矿洞、落后通讯站等废弃设施,以及山洞、山口、海底、河流等特殊地理条件的开发利用。湖滨地区因地制宜发展数据中心。 .

(八)充分利用绿色能源。 充分利用太阳能、风电等绿色资源,引导新建数据中心向新能源发电侧建设,支持符合条件的数据中心开展新能源电力双边交易,消纳绿色能源。 推动储能、氢能等新技术应用,强化数据中心可再生能源供应保障。 鼓励使用中水和再生水,推进水资源循环利用,充分发挥水资源在数据中心的蓄冷作用,支持数据中心建设大容量蓄水和冰蓄冷制冷系统,鼓励数据中心建设自身的峰值用电削减能力。 支持数据中心和5G基站自建屋顶分布式光伏发电配套系统,支持模块化氢电池和太阳能电池板房在小型或边缘数据中心大规模推广应用,探索以锂电池作为能源。多个数据中心和5G基站储能和备用电源设备。 引导数据中心和5G企业用上绿色用电。 统筹5G和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分布式发电布局,积极推进电源、空调等耗能系统去冗余、简单配置,严格控制废弃设施处置。

(九)发挥基础支撑作用。 深入实施“数据上云,智能化”行动,推动水泥、有色、石化、化工、建筑等传统高耗能行业绿色、低碳、数字化发展材料。 积极推进国企云、教育云、医疗云、纺织云、海洋云、能源云、生态云、金融云等“一朵云”集约化建设。 深化拓展大数据与5G融合创新应用,打造一批特色鲜明的数字化转型产品和服务。 鼓励发展数据加工、数据清洗、数据运维、数据安全、数据内容服务等产业,培育一批数据驱动型企业。 依托重点区域数据中心,发挥数据资源集聚优势,大力发展大数据、云服务、人工智能、物联网等产业集群,形成产业链上下游一体化的数字生态圈。产业链和跨行业。

三、保障措施

(一)加强统筹协调。 全市各区、各部门要充分认识推进数据中心、5G等新型基础设施绿色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意义,加强统筹指导和推进力度,统筹规划在建数据中心和5G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拟根据实际发展需要和能耗配套能力建设5G基站项目,为数据中心和5G基站建设储备管线、桥梁等空间资源,统筹解决新基建接入等重大问题,规划、投资、建设、监督、评估,坚决杜绝重复建设和无效投资。 实现差异化、互补化、协同化、规模化发展,推动数字化与绿色协调发展。 新建大型、超大型数据中心的布局必须执行国家和省有关规定; 对国家枢纽节点以外新建数据中心原则上不给予土地、财税等优惠政策。 对数据中心综合利用率(建成投入使用1年以上)低于50%的基础电信企业,不支持规划新建数据中心集群,新建大型、超大型数据中心项目。不支持。

(二)加大扶持力度。 充分发挥相关市级财政专项资金的引导作用,支持在数据中心、5G等新型基础设施节能减碳改造、集约化智能化建设、赋能产业绿色升级等方面开展试点示范行业。 继续推进5G基站供电转直供,降低基站运营成本。 为运营商5G室外站址建设选址提供支持,推动各国党政部门、企事业单位办公楼开放作为5G站址、5G室内覆盖和交通枢纽站址覆盖,公共区域、大学区域 为室外站点选址提供协调和支持,促进5G网络建设。

(三)加快示范推广。 评选发布一批绿色数据中心优秀示范单位。 支持符合条件的数据中心企业列入全市重点耗能行业能效“领头羊”企业名单。 率先在公共机构开展数据中心绿色评价、节能改造和绿色改造。 引导和支持企事业单位采购绿色数据中心提供的机房租赁、云服务、大数据等服务,在招标采购中提高能效指标和节能功能要求。 逐步推广自主创新的绿色科技产品和解决方案,培育第三方专业服务机构。

(四)加强能源管理。 将年综合能耗5000吨标准煤以上的数据中心全部纳入重点用能单位管理,加快建立企业能源管理体系,加强数据中心能效监测。 建立数据中心节能降耗承诺、依法信息公示、社会监督和违规处罚制度。 加快制定数据中心可再生能源使用、通信基站能效标识等数字产业绿色标准。

(五)完善工作机制。 行业主管部门应深入开展数据中心生产能耗调查,对100个标准机架(25KW)以上规模的数据中心(含已建和在建)逐一登记,形成数据中心规模、货架率、能耗水平等基数清单年底前报市发改委、市通信管理局、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委网信办每年。 落实数据中心分级分类动态管理机制,有序推进数据中心转型升级。 研究开展数据中心综合评价和动态监测,涵盖能效水平、网络质量、可再生能源利用率、资源利用率、经济贡献率、绿色低碳水平等指标。

厦门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办公室

2022 年 8 月 15 日发布

在线咨询

微信扫一扫

微信联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