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解最新公司动态及行业资讯
了解最新公司动态及行业资讯
在新中国成立70周年、大庆油田发现60周年之际,作为大庆油田智能化建设先行者的庆新油田开发有限公司也迎来了20周年庆典。它的成立。
经过20年的努力,累计探明地质储量2486.39万吨,生产原油355.6万吨。
经过20年的探索实践,通过智慧油田建设,实现了降本增效、优化运营的生产模式,走上了高质量发展之路。
20年和谐发展,降低了员工经营管理强度,增强了安全感和归属感,提升了员工幸福指数。
“大庆油田大力实施数字油田、智慧油田、智能油田三步走战略,将现代管理理念与传统管理经验有机融合,积极探索和推进专业化、标准化、信息化‘三化’管理,努力“智能+”助力提质增效难等影响生产发展和效益提升的瓶颈高质量发展。
坚持“智能+”,率先打造智慧油田
随着信息技术、物联网、大数据、移动互联网等技术的快速发展大庆智能仪表能耗管理系统,数字油田、智慧油田建设已成为油田企业实现精准管控、提高生产效率和效益的有效载体和有力工具。 .
随着油田开发的不断深入,大庆庆新油田面临劳动力短缺、后备储量不足、开发成本上升、精细挖潜提质增效难等问题。 适应新常态,实现新突破,亟需管理创新。 推动新发展。
2010年以来,庆新油田经历了“数字化建设”和“智能化升级”两个阶段。 按照“统筹规划、分步实施”和先易后难的原则,逐步实现了对油田的全面感知和预测。创新基于预警、数据驱动、协同优化的发展模式。
目前,位于大庆郊外的庆新油田已建成生产指挥中心和三个监控终端。 横向上,以智能化生产为核心,各业务部门联动。 在垂直方向上,CNC中心直接向基层生产单位下达生产指令。 传输率达到95%以上,数据准确率达到97.5%以上,实现无人值守、电子化智能巡检。
“坐在这里,各类生产数据尽收眼底,实时监控生产现场,数据上传、报表生成……鼠标一键即可实现。” 9月28日,大庆庆新油田监测指挥员姜俊鹏向监测中心记者演示了一体化智能平台系统的各项功能。 如今,庆新油田已建成井、室、站、管网统一信息系统平台,开发了集数据采集、智能分析、预警监控视频、定位监控等功能为一体的生产指挥系统,实现了全面智能化生产管理 。
清心油田质量安全环保部丁立国介绍,智慧油田建设实现了油田生产数据的全面感知。 高效、安全、节能。
“通过智慧油田顶层设计,充分挖掘大数据的价值,形成了涵盖机械生产管理、集输、安全开发五大学科的新型智能一体化运营管控模式,形成了新情况。” 庆新油田副总经理李汉瑞说。
打造“智能+”,走出低成本、高质量之路
随着单井智能化管理体系的完善和数据治理体系的建立,庆新油田先后开发部署了机械生产、集输、注水、油藏、能源消耗等5个智能化应用系统,取得了良好的应用效果。
在单井作业管理方面,庆新油田实时监测油井电参数和受力参数,系统自动推送油井停井、断带等各种故障报警信息。 系统投运以来,报警准确率达到99.7%,油井时效率和利用率提高到97.5%以上。
在集输管理方面,实现了输油脱水、配水优化、井站间管线运行状态智能监测、关键节点自动控制,确保系统安全高效运行。
在注水管理方面,实现了水处理、单井分配、水泵运行状态等的实时监测报警和关键节点的自动控制。 基于注产平衡、注产为主的原则,系统自动推送部署方案,人机交互完成方案制定,大大减少了人工设计的工作量。 注水设备运行报警准确率达95%以上,注水合格率提高8个百分点,确保“注水好、注水足、注水稳”,为精准注水提供有力技术支撑注水和油田精准开发。
在油藏管理方面,对传统的数据采集和巡检方式进行升级,数据准确率大幅提升; 通过油水井生产动态异常波动自动预警,让油井隐性减产和水井不达标风险无处遁形。 开发指标监测范围从区块、月度到单井、日度。
在能源消耗管理方面,集团公司确定庆新油田为能源管控试点单位。 能源管控系统自2018年试运行以来,吨液电耗降低1.21千瓦时,吨液耗气量降低0.1立方米,吨液综合能耗液体减少了。 减少标准煤0.52公斤。
据庆新油田总工程师张士奇介绍,该智能化系统将能源控制与日常生产管理活动有效结合。 油田整体达到分析水平,油井、集油、注水等子系统达到优化控制水平。
庆新油田通过电流互感器、负荷传感器等采集设备自动采集三电流、三电压等15项数据,并计算出日用电量、平衡度等16项数据,实现了油井参数、能量的自动采集消耗量被精确地计量到单个井中。
应用“智能+”实现员工与企业共赢
“现在每天晚上都能给孩子讲睡前故事,真的很幸福。” 说起这些,清心油田一作业区威一中转站的集运工孙磊非常激动。
原来,在建设智慧油田之前,孙雷每三天就要上夜班。 对于女同志来说,每两个小时检查一次,不仅消耗体力,陪伴孩子也多少有些遗憾。 如今,站房无人值守,孙雷和联合站其他27名员工从夜班中彻底“解放”了出来。
据了解,数字油田的建立和完善,促进了庆新油田劳动组织结构的变革。 采油作业区管理实行按职能划分的专业大班组管理模式,实现“作业区-班组”两级管理模式。 目前团队数量从37人减少到18人,员工总数比数字化前减少172人。 其中,联合站工作人员由76人减至30人,班组由8个减至2个。
通过在清新油田安装流量传感器、压力变送器等仪表,可采集数据86项,实现联合站“集中监控、无人值守、有人巡检”、数据自动采集、报表自动生成。
巡检方式由原来的定点巡检变为故障巡检,由原来的一天两次变为七天一次,员工的劳动强度大大减轻。
谈及智慧油田建设带来的效益,丁立国表示:“围绕风险管理、变更管理、设备设施、生产运营等HSE活动,通过数据感知、智能服务的三层技术架构, ,并集成应用,我们可以实现对HSE管控措施的完善。”
“互联网+”思维和知识工程能有效杜绝“人”的不安全行为; 大数据分析可以有效消除“物”的不安全状态; 智能感知能有效消除“环境”不安全状况……目前,集成化的现代化HSE体系模式已成功应用于生产管理,为企业安全环保和员工健康带来新变化。
智能化建设任重而道远。 大庆庆新油田将继续创新思维,开拓进取,以数据智能支撑油田作业,全面感知油田动态,预测预警油田趋势,数据驱动油田管理,协同优化油田决策,实现全方位智能化油田管控,建设低能耗、低成本的国家一流智能油田。
以绿色发展、社会责任和治理效能为核心的ESG,正在成为企业长期探索稳健可持续发展道路的有效指引,成为必答题。 尤其是正在向新发展模式转型的房地产行业。
当行业发展到人口红利、土地红利消退的阶段,过去一直不利的“三高”发展模式已经失效,粗放经营难以为继,企业向精细化转型管理成为必然趋势。 碧桂园选择以科技赋能转型,着力推动技术创新和模式创新,致力于成为中国智慧建筑领域的领跑者。
作为行业的领跑者,碧桂园在这个时代的转折点下,并没有忘记自己的定位和使命。 在核算企业发展的经济账的同时,也着重核算了社会账。 年内交付优质住房近70万套,累计建设保障性安居工程1282万平方米,累计参与社会慈善捐赠超105亿元,参与57个县的精准扶贫和乡村振兴遍布全国16个省。
不仅如此,作为最早关注ESG的房企之一,碧桂园已连续披露14份ESG报告,如今已走上绿色稳健的创新之路,持续引领全国“双碳”目标,积极布局绿色转型,用科技提升项目管理水平腾讯能耗管理系统,用智能建造助力降低建筑全生命周期能耗和碳排放,为房地产行业创新提供示范。
秉承“做有良知、有社会责任感的阳光企业”的价值观,碧桂园认真、务实地履行社会责任。 2022年,碧桂园位列《财富》世界500强第138位,连续6年上升。
以技术创新为优质交付提供动力
“很多人一辈子都在努力工作,希望能住上一所好房子。” 秉承创始人杨国强的理念,碧桂园品质发展之路的首要路径就是以市场为导向,以客户为中心,以人民生活水平为导向。 自己的责任。 抓好工程质量,提升产品力,高质量完成交付是其社会责任,也是其长期循环发展的关键。
从建设之初,碧桂园就层层把控,采用第三方工程验收、交付评估、项目区联合验收、材料联合抽样验收、桩基飞行检查、施工技术规范等多种方式。 检查确保各类安全质量隐患及时整改,提升工程质量,提升产品实力,倒逼项目严格控制产品交付质量。
2022年,碧桂园将实现区域第三方大型设备检查505次、区域施工安全联检545次、安全联检9522次、区域安全联保小组623次、安全联保检查10601次、安全警示室964个。 个人。
同时,碧桂园通过修订相应制度不断完善产品质量安全标准,严格要求产品质量管理,明确产品质量安全底线和生产、验收、售后等环节的关键控制行为确保产品质量和安全性能的过程。
除了确保交付质量的强制力外,员工对产品质量的天然高度追求是铸造健康安全产品的基础。
2022年碧桂园将重点加强产品质量培训,通过各类培训活动提升员工产品质量意识。 其中,通过直播授课方式,培养赋能复合工程师,累计在线学习者37455人,另有46名关键岗位定性培养人才,成长为区域大型经营管理骨干; 线下,各地区持续提升专业能力,选拔368名匠心工程师。
经过一系列努力,2022年碧桂园荣获多项国家级、省级、市级奖项,其中广厦奖项目7项,中国建筑工程装饰奖项目1项,省级质量奖142项,省级质量奖142项。 97级质量奖。
2022年全年,碧桂园已交付房屋1384批次,近70万套,并在每套产品交付前完成工程验收及工程验收、发证等相关事宜。 客户满意度也得到全方位提升,其中房屋设计满意度提升2分,区域规划布局满意度提升23分,房屋质量满意度提升14分,配送服务满意度提升11分……
值得一提的是,在高科技智能建设方面有着深厚积累的碧桂园,依托丰富的经验和科技产业资源的支持,以科技实力提升项目管理水平,解决了工程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传统建筑行业标准不一、信息不对称,推动行业高质量发展,为安全生产保驾护航。
例如,打造和推广“智慧工地”,探索建筑机器人的研发和应用,将一些繁重的、户外的、重复性的劳动交给机器人。 在保障员工职业健康安全的同时,提高施工效率和标准化程度,推进智能化施工。 建造。 以“唯”运营平台为抓手,实现流程在线化管理,打通薄弱环节、低效环节,有针对性地培养工程师的整体意识,提升管理效率等。
截至2023年1月,碧桂园建筑机器人已服务600多个商业项目,累计施工面积超1000万平方米。 也参与过外部单位作为行业解决方案的建设工作; 创纪录的桩基施工量高达64034根。
在推进绿色建筑技术转化的同时,碧桂园也收获了丰硕的知识产权成果。 截至2022年底,博智林、筑美家居、千禧集团等各领域已授权专利4000余件。 , 近800项注册版权。 年内,碧桂园成立了知识产权管理委员会,进一步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完善知识产权管理体系。
智慧建设赋能绿色发展
“十四五”建筑业发展规划提出推广绿色施工方式。 与传统建筑相比,发展智能建筑是推动绿色低碳转型、服务健康美好生活的重要举措。 碧桂园在建筑领域拥有如此多的知识产权成果,主动出击,助力碳中和、碳达峰,是履行社会责任的自然之举。
众所周知,建筑业是支撑城镇化推进和基础设施建设高质量发展的基础产业,也是能源消耗大户和碳排放大户。
根据中国建筑节能协会发布的《中国建筑能耗与碳排放研究报告(2022)》,2020年全国建筑全过程碳排放总量占全国碳排放量的50.9%排放量。 建筑业在推动减排发展方面发挥着关键作用。
以科技赋能的“智慧建造”高度契合建筑业和制造业转型升级的需要,有助于解决建筑业低效、高污染、高能耗等问题。
以“到2025年实现新建住宅节能率达到65%,提高太阳能系统建设比重”为目标,2022年,碧桂园成立科技建设集团,打造由建筑机器人、新型建筑组成的建筑。装配式建筑、智能装备、BIM数字化。 智慧建造系统将可持续发展的理念与实践贯穿于项目建设的全过程。
在施工过程中,碧桂园采用多种绿色环保技术,从节能、节水、防尘、节约材料、使用环保材料等方面将施工过程对环境的影响降到最低。
其中,智能建筑机器人是一个关键抓手。 依托此项技术,碧桂园可有效减少施工现场垃圾,精准控制材料用量,减少人工施工过程中的材料损耗,利用废弃物再次创造价值。 减少施工过程中的碳排放,提高工程质量、安全、效率和质量。
碧桂园还在探索更多的可能性。 目前正在研发适用于建筑全周期智能施工过程的施工机器人,包括混凝土施工与维修、砌砖抹灰、室内装修、外墙高空喷涂、地下室装修等。
事实上,碧桂园对绿色建筑的探索早在2014年就开始了。当时,在马来西亚政府的支持下,碧桂园携手柔佛州人民基建集团启动了森林城市项目。
2017年,碧桂园正式布局绿色建筑。 碧桂园也逐步将绿色发展理念融入日常管理,以绿色低碳为指导,不断完善环境管理体系。 2022年,在内部可持续建筑相关标准指南方面,碧桂园将在超低能耗建筑、装配式建筑、BIM技术、智能建造技术等方面新增十余项,进一步丰富内部可持续建筑标准和标准. 导库。
经过5年的努力,截至2022年底,碧桂园项目累计达到国家绿色建筑评价标准1039个,总建筑面积2.3亿平方米。 年内,碧桂园新增绿色建筑项目42个,海绵城市项目39个。
碧桂园在注重推动内部绿色技术研发创新的同时,通过前瞻性的产业研究,寻求更多优质创意,持续扩大在新能源等绿色低碳领域的投入,支持新技术新工艺与碳中和有关。 产业发展,为持续推进双碳工作,助力绿色转型。
自2019年成立以来,碧桂园创投始终秉承绿色可持续发展理念,以“产业赋能、价值共创”战略为指引,不断加大在绿色低碳领域的投资布局科技、新能源等绿色产业。 2022年,碧桂园创投参投了蓝晶微生物、泰蓝新能源、中纳能源等多家新兴企业。
2022年,碧桂园创投与保利资本还孵化了广州宝比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以分布式电站投资为核心业务,以新能源系统解决方案提供商为长期发展方向,为工商业提供为业主提供全面优质的解决方案。 绿色能源和节能服务。
这张基于绿色技术的地图还在不断扩大。
坚守永续经营,筑牢防线
如果说让客户满意的优质产品、高效节能的生产技术、绿色低碳的施工环节是房地产企业践行社会责任的成果和体现,那么严格优质的公司治理是这一切的基础。 它是稳定向上的坚实底盘,是推动可持续发展不可或缺的保障。
致力于永续经营的碧桂园一直认真履行上市公司的责任和义务。
碧桂园在严格遵守相关法律法规和监管部门要求的同时,注重实现和保持高质量的董事会、卓越的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高度的透明度和对股东的问责,以实现稳健的发展。管理和提升股东价值的目的。 2022年,碧桂园召开董事会会议11次,平均出席率为98.6%。
一家公司的背景在危机中越来越显露。 在当前房地产行业深度调整中,不少开发商为谋求更多流动性,不合规经营。 泥沙时代,更需要坚守自我,严管企业。
碧桂园的风险管控一直相当严格。 自成立以来,高度重视风险管理和内控管理。 业务流程层面“决策-执行-监督”机构之间相互制约、相互分离的机制。
据了解,碧桂园风险管控质量保障监督体系包括全面风险管理体系、内控自评体系、内审业务体系三个子系统。 评估,促使经营管理者不断提高风险防范意识和识别内控缺陷的能力。 三个子系统的联动,极大地提高了风险管控质量保障和监管体系运行的效率和效果。
在这套风险管理体系的指导下,碧桂园的系统识别和风险预警能力得到了极大提升。 2022年识别的重要风险问题包括宏观经济环境和政策应对风险、产品定位和竞争风险、融资和偿债风险、项目风险。 集中交付风险、组织架构和授权管控风险等。
及时识别风险,合理应对。 从负债结构到销量下降,再到全年调兵遣将,碧桂园2022年经营状况保持平稳。截至2022年底,碧桂园总贷款余额同比下降14.7%,扣除预收款项的资产负债率降至69.4%,净贷款率也降至40%的历史低位。
销售额方面,碧桂园以3574.7亿元的股权合同销售额位居行业第一。 流程上有保险,有效规避财务和运营风险。
历经风雨后,确保未来长寿,实现永续经营,是碧桂园的重点。 碧桂园致力于将企业可持续发展作为一项长远发展事业,从内到外全面提升ESG治理水平,践行企业社会责任,包括建立健全可持续发展治理架构,并以实际行动予以支持。全球契约在人权、劳工权利、环境保护和反腐败四个领域倡导的十项原则在产品责任、环境责任、人才责任、合作伙伴责任和社区责任五个领域为利益相关者创造价值; 同时,打造多元沟通渠道,建立实时、有效、长效的沟通机制,以实际行动对利益相关方做出有针对性的回应。
公司地址:
江西省南昌市红谷滩新区凤凰中大道926号中洋大厦写字楼21楼
电子邮件:
sales@ctrlworks.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