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解最新公司动态及行业资讯
了解最新公司动态及行业资讯
2022年10月14日14:00,由中国建筑节能协会主办的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全球环境基金“中国公共建筑能效提升项目”成果交流研讨会(第五届北京站)在北京顺利召开。 会议由中国建筑节能协会吴景山秘书长主持。 本次会议是由中国建筑节能协会承办的中国公共建筑节能提升促进子项目第五次成果交流研讨会。 示范子项目的成果和经验将进一步宣传提高公共建筑能效的重要性和方法。 全国建筑节能和绿色建筑行业的行业领导、专家、企业单位、金融机构、会员单位、媒体等参加了本次会议。
.
中国建筑节能协会秘书长吴景山主持会议
会议伊始,吴景山秘书长介绍了中国建筑节能协会承担的推进子项目的进展情况,并邀请参会人员填写问卷反馈参与的收获和能力提升情况。推介会上,呼吁业界继续关注中国公共建筑能效提升项目活动,进一步加强对公共建筑能效提升的认识和应用。
会议伊始,中国公共建筑节能改造项目管理办公室主任、标准定额司节能处处长林岚岚女士致辞。 林主任对出席会议的发言嘉宾和代表表示欢迎,并对会议的召开表示祝贺。 林业部希望通过研讨会的推广,继续分享和传播项目的成果和经验,为业界同仁正在进行或即将开展的工作提供重要参考。
中国公共建筑能效提升项目管理办公室主任、标准定额司节能处处长林岚岚女士致辞
中国建筑节能协会副总工程师,
中国建筑节能协会政策规划委员会主任徐小龙
中国建筑节能协会副总工程师、中国建筑节能协会政策规划委员会主任徐小龙作了“公共建筑节能与低碳管理的政策与制度研究”的主题演讲建筑能耗管理系统,并学习了制定公共建筑节能低碳管理相关政策和制度。 结合重点城市公共建筑节能现状及相关政策制度,对公共建筑节能低碳政策制度执行情况进行评价分析,分析障碍,提出节能减排建议。下一步在公共建筑领域具有可操作性和适用性的节能低碳政策及制度建议。
张霁博士,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助理研究员
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助理研究员张骥博士作了“公共建筑节能监测数据共享与分析”的主题演讲。 报告主要阐述了基于中国公共建筑节能监管体系的项目现状,从终端和供给侧分析了公共建筑的能耗。 能源数据类型,统筹电力、热力、燃气主管部门能源数据需求,开展能源数据共享机制和数据利用方式研究,建立多部门协同监测数据共享模式,分析挖掘数据应用潜力,提出建立数据市场,为建筑节能监测数据的充分合理利用提供技术支持。
北京建筑大学环境能源学院 高岩教授
北京建筑大学环境能源学院高岩教授作了“公共建筑区域能源规划与运营管理方法研究”的主题演讲。 中国建筑面积节能发展趋势. 针对存在的不足,研究形成一套以需求侧为出发点,多种能源利用方式相互补充,源、荷、储各环节相互协调的公共建筑区域能源系统标准化规划方法。 分析未来区域能源系统运行特征,实现系统协同优化调度的技术手段; 研究区域建筑能源运营管理平台的标准化功能和运行; 构建标准化评价体系,为区域建筑节能系统运行评价提供参考依据。
南通三建副总裁兼总工程师,教授级高级工程师,
清华大学博士后屈海燕
南通三建副总裁、总工程师、教授级高级工程师、清华大学博士后屈海燕作了《图书馆公共建筑能效提升技术推广——以海门文化中心图书馆为中心》的主题演讲例子”。 示范工程的实施将建设一个参观展示基地——以中国能效提升与绿色建筑为主题的参观展示基地,打造3个推介示范平台——公共建筑节能提升与绿色建筑技术创新平台夏热冬冷地区公共建筑节能与绿色建筑技术成果转化夏热冬冷地区公共建筑节能与绿色建筑技术成果转化平台夏热冬冷地区公共建筑节能与绿色建筑系统技术集成展示体验平台展示5大集成示范技术——公共建筑能效提升技术、绿色建筑技术、建筑智能化技术、可再生能源建筑集成应用技术、装配式建筑技术。 通过能效提升等技术的综合应用,可有效降低建筑运行能耗和碳排放,进一步提高室内环境舒适度,为提高能源效率提供可复制、可推广的技术应用示范。夏热冬冷地区公共建筑的效率。
中建一局集团公司总承包公司副总经理、总工程师金晓飞
中建一局集团公司总承包公司副总经理、总工程师金晓飞作了《超低能耗公共建筑设计与施工关键技术及应用实践》的主题演讲。 报告介绍了超低能耗建筑的发展背景和技术优势。 此外,通过中建一局投资开发的中建·学府银悦项目零碳养老示范项目,诠释了超低能耗公共建筑设计技术,并通过首批超低能耗北京市节能建筑示范工程——石创医谷产业园15#楼北京首座光伏一体化建筑——北京市低碳能源研究院与神华科技创新基地项目超低能耗建筑建设关键技术分析及建设效益分析.
会议最后,吴景山秘书长对会议进行了总结。 吴秘书长对本次会议的演讲嘉宾和与会嘉宾表示衷心的感谢,并提到公共建筑能效提升任重道远,举办系列宣传活动意义深远。 在协会开展的为期两年的成果推介活动中,中国公共建筑节能改造项目部分子项目承担单位分享了研究成果和示范子项目经验,从政策机制、数据监测、技术推广、融资机制和能力建设等方面的工作进行了详细分享,取得的成果将为后期公共建筑节能持续推进、公共建筑减排提供政策建议、数据支持和技术储备。能源消耗和碳排放,促进行业创新发展。 在“双碳”时代,建筑节能行业迎来了更多新的机遇和挑战。 希望业界人士共同努力,共创低碳、节能、绿色的未来。
大会将联合新浪房地产直播平台媒体平台进行直播,通过建筑杂志、建筑节能杂志、中华网、腾讯网、新浪网、搜狐等媒体进行宣传报道.com、网易等媒体平台。 本次会议主要采用网络直播的形式,吸引了3万余人在线参与。
至此,由中国建筑节能协会主办的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全球环境基金“中国公共建筑能效提升项目”成果交流研讨会(北京站第五届)圆满结束。
部分线下参会人员合影
补充项目介绍:“中国公共建筑能效提升项目”是全球环境基金(GEF)与联合国开发计划署(UNDP)共同实施的赠款项目,旨在进一步完善中国公共建筑节能低碳政策和标准建筑领域,推广高效、节能、低碳技术的应用,提高公共建筑整体能效。 项目实施期为2018年10月至2022年10月,项目目标为促进建筑业节能减排,降低温室气体排放增速,带动能源领域就业中国公共建筑保护. 该项目从完善公共建筑节能政策和制度框架、构建节能监测和评价机制、示范推广技术和融资机制、提升能力和意识四个方面开展活动。
作为建筑节能改造的实践者和推动者建筑能耗管理系统,海尔进行了探索和创新。 3月6日,国家高端智能家电创新中心(简称“国家创新中心”)申请的海尔智慧楼宇解决方案投入运行。 借助海尔智慧大厦自主创新的物联网多连接“建筑大脑”平台解决方案,国创中心不仅暖通空调系统能耗降低30%,还实现了各子系统的一体化管理,提高了运维效率提升50%。
场景定制,运行节能30%
建筑作为社会的能源消耗大户,其暖通空调系统能耗约占50%,成为碳中和背景下减碳的重点。 然而,传统建筑的暖通空调方案较为简单,无法满足个性化的空气需求,人工管理容易造成能源浪费。 为此,海尔智慧大厦通过场景定制满足国家创新中心节能舒适的需求。
国家创新中心建筑面积2.6万平方米,包括实验室、展厅和办公室。 在大空间、多场景的条件下,空调系统消耗大量能源,运营成本也相应增加。 海尔智慧楼宇定制了以物联网多连接和楼宇大脑为核心的智慧空气节能解决方案,实现风停人来人往的舒适体验。 控制、分区计费、能耗查询及故障预警等,进一步提高暖通空调系统的节能效果。
通过场景化解决方案的定制,国创中心在暖通空调系统方面实现了30%的节能。 目前,海尔楼宇环境解决方案可满足采暖制冷、除湿、新风、净化等场景化定制需求,为学校、医院、轨道交通、工业地产和数据中心。
一体化管理,综合效率提升50%
暖通空调系统的能耗较高,但随着建筑的发展和建筑物的逐渐大型化,照明、安防、电梯等系统的能耗也相当大。 同时,目前楼宇管理智能化程度普遍较低,各系统独立运行,协调能力差,不仅增加了管理难度,也进一步限制了各子系统能效的提升管理。
依托生态开放优势,海尔智慧大厦将国创中心的空调、照明等子系统进行整合,实现统一管理。 上班前,空调、照明等按照预设模式自动开启。 在高峰时段,电梯还可以根据人流量自动控制电梯,减少等待时间,保证员工更快到达目标楼层。 在办公室,一旦检测到楼内温度和湿度超标,系统会启动空调除湿功能,营造良好的办公环境。 下班后,当系统检测到无人工作时,设备会自动关闭。
目前,从暖通空调到办公、会议、物业管理、停车场等,国创中心运维效率提升50%,整体建筑每年可减少碳排放1500吨。 后期若加入海尔智慧建筑热回收解决方案,将空调余热回收发电再利用,可进一步提升建筑能效,降低建筑运营成本。
从楼宇的设计,到楼宇的建造,再到楼宇的运维,海尔智慧楼宇为用户提供全周期、全空间、全场景的智慧楼宇场景解决方案。 目前,海尔智慧建筑已应用于集中供热、商业地产、轨道交通、工业制造、农业、数据中心、政府公共建筑、教育医疗、商铺等9大场景,助力建筑降本增效.
公司地址:
江西省南昌市红谷滩新区凤凰中大道926号中洋大厦写字楼21楼
电子邮件:
sales@ctrlworks.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