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了解最新公司动态及行业资讯

新闻中心

了解最新公司动态及行业资讯

新闻详情

成功举办 | 2021沪苏工业企业绿色节能与能源综合发展论坛
时间:2023-02-28   

7月21日下午,上海市节能工程技术协会、苏州市绿色建筑行业协会、苏州市节能减排协会、苏州市工业园区资源节约与能源管理协会、昆山市节能与低碳行业协会、苏州市高高新区(虎丘区)绿色发展协会等单位联合主办的“2021沪苏工业企业绿色节能与能源综合发展论坛”在苏州苏园宾馆成功召开。 沪苏行业重点耗能企业、专家、领导齐聚一堂,以“低碳转型,同城创新”为主题,探讨企业绿色节能与综合能源管理运营模式,迎接碳中和时代的挑战。

出席本次活动的有苏州市工商联党组成员/秘书长范崇德,上海市节能工程技术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陈红,苏州市绿色建筑行业协会会长蔡波,苏州市节能减排协会秘书长邓峰主任苏州工业园区资源节约与能源管理协会秘书长李新英昆山市节能与低碳产业协会会长林成元苏州高新区副秘书长(虎丘区)绿色发展协会季玉佳等相关领导和专家。

领导致辞

苏州市工商联委员/秘书长范崇德,苏州市绿色建筑行业协会会长蔡波,苏州市节能减排协会秘书长邓锋,苏州市绿色建筑行业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陈宏上海市节能工程技术协会对各位嘉宾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认为在“3060双碳”目标下,有必要进一步加强绿色节能低碳技术的相互交流与学习,借鉴沪苏工业企业管理经验,推动企业快速实现低碳转型、绿色升级,加强相互创新、融合发展。 最后,预祝活动取得圆满成功!

战略签约仪式

苏州市绿色建筑协会秘书长朱向东宣读了战略合作协议:以“专业服务、跨界融合、创新发展、绿色共赢”为宗旨,本着平等相待的原则,互惠互利、以诚相待,建立长期、全面、紧密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 共同搭建围绕绿色、节能、低碳工作的互通合作交流平台; 开展技术交流、调研、研讨会、沙龙、论坛等活动上海工厂工业能耗管理系统,推广节能技术和产品、标准制定、课题研究、政策咨询服务、技术评价与评审等工作及相关人员培训和人员交流工作; 表彰先进,树立标杆,共同开展推进评优工作。

在热烈的掌声中,六家协会的战略合作正式启动,这标志着六家协会在绿色节能创新的轨道上形成了长期紧密的合作关系。 完成。

专家报告

上海市节能工程技术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陈红分析了《节能综合能源商业模式与绿色升级》,着重介绍了节能综合能源的概念,并给企业应从技术、管理、培训、商业模式、品牌、社会责任等方面入手,完成了企业的绿色升级转型,强调协会将继续推广节能低碳技术和产品,提高用能单位节能低碳运行水平,加强员工持续学习交流和职业发展。

技术推荐

能耗管理监测系统_工业综合能耗_上海工厂工业能耗管理系统

一批优质标杆企业推出绿色节能低碳新产品和技术,分享绿色节能低碳成功应用案例,令人耳目一新。 青岛海尔空调电子有限公司苏南中央空调有限公司董事赵福军介绍了《海尔磁悬浮空调新技术助力制造业提质增效》; 上海双良智慧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技术开发部部长罗平《工业园区综合能源服务》;鹏科机电设备(上海)有限公司总经理徐静玲《绿色物联网照明》和智能工厂”;上海凯泉泵业(集团)有限公司总工程师邓邦华介绍了“循环水系统宽幅高效泵的能效价值及节能案例”。

圆桌论坛

圆桌交流由上海市节能工程技术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陈红主持。 与会嘉宾均为绿色节能、低碳和综合能源管理标杆企业的杰出代表。 大家分享了自己的成功经验、做法和想法以及接下来的规划,提出了对3060双碳目标的理解和想法。

首场圆桌讨论的主题是双碳背景下企业的绿色低碳转型之路。 参会企业及嘉宾有:上海美微科技有限公司能源工程师徐旺峰、德尔福电子(苏州)有限公司周亮、研华科技有限公司高级工程师张汉丽(中国)有限公司,三星电子(苏州)半导体有限公司运营团队周伟龙,SGS风险管理解决方案中国区总经理岳庆松,青岛市苏南区总监赵福军海尔空调电子有限公司

第一场圆桌讨论的主题是综合能源如何促进企业绿色节能。 与会的企业及嘉宾有:国电投吴中综合能源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薛永明、上海能建集团长三角公司总经理王敏敏、上海能源建设集团长三角公司总经理杨崇伟等。上海新奥新能源发展有限公司、元盛能源科技(上海)有限公司董事于光华、上海双良智慧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齐树荣。

本次会议为上海和江苏各工业企业持续节能低碳运营管理搭建了互通平台,通过典型案例推广成功经验。 参会人员感到收获颇丰,开阔了视野,学到了很多技术,同时也心旷神怡。 在晚宴的气氛中,我们将进一步了解、交流和分享。 未来,通过各协会的战略合作,在长三角地区举办更多高质量的活动,让用能单位接触到更多创新的绿色节能产品和技术,让绿色、节能、低碳技术产品企业更加了解用能单位绿色节能规划和需求。 “2021沪苏工业企业绿色节能与能源综合发展论坛”在不断的交流与资源对接中圆满落下帷幕。

东启绿色高效焊接数字化车间

东方汽轮机是我国从事电站动力设备和新能源开发制造的大型国有骨干企业。 产品涵盖新能源、核电、燃气发电、火电、工业汽轮机、新材料、特种设备等领域。 针对高温高强合金耐热钢大型铸锻件的焊接,公司实现了国产化超深窄间隙自动焊接技术与装备的自主开发,并拥有稳定应用于各类产品。 该技术使焊接人工仅为手工焊接的20%,总工序减少50%,焊材消耗减少80%,电能消耗减少40%,天然气消耗量减少60%。 飞溅的产生,省略中间热处理和中间探伤,进一步降低能源消耗和资源占用,实现绿色、高效、清洁的汽轮机焊接制造。

建龙川锅炉工业绿色能源数字化驱动集成创新平台

工业绿色能源数字化驱动集成创新平台是建龙川锅炉围绕企业全价值链、产品全生命周期、全资产要素打造的“人-机-系统”集成数字化平台,以及“人机系统”的创新应用。 同时,它也是集生产参数实时监控、生产实时回流控制、过程监控、成本核算、市场分析和技术研发等功能为一体的现代化工业智能控制平台。 平台包括客户管理、产品管理、交付管理、供应链管理、项目管理、运营管理、数字化团队、产融一体化系统八个应用版块。 每个版块根据客户的需求搭配相应的内容。

该平台已应用于煤制气发电项目、球团固体余热发电项目、高炉煤气精脱硫项目。 为建龙川锅炉产品配备“智慧大脑”,带动制造业转型升级。 该平台被工信部评为“智能制造优秀场景”、“2021年成都市工业互联网十大应用案例”。

川西北气田“数字油气田绿色生态产业链”

川西北气矿以企业管理转型为目标,加快全业务链低碳数字化转型步伐,构建基于物联网的“云网终端”基础设施体系和完备的工控体系,携手合作伙伴打造“数字油气田绿色生态产业链”,数字孪生、甲烷控制、AI视觉、通信与ICT融合撬动等成果研究与应用,实现生产数字化覆盖率96%现场,在生产现场完成“全面感知、智能预警”,气田整体开发实现“自动化控制、数字化指挥”,有效促进“数据走多、跑腿少、管理更高效”和管控”,推动“一级调度、碎片化运维”和“一体化厂区协调定级”落地。 通过实施转型,优化了组织架构和用人机制。 单井站实现整体无人值守,员工人数较传统模式减少40%,现场人工巡检频次减少50%,管道、厂房、设备零故障和站已经实现。 坚持“零排放、零污染”的绿色发展理念,实现全年碳减排13564吨,甲烷减排率50.78%,让“生态优先、低碳发展”成为中国企业的亮丽名片瓦斯矿山高质量发展,为能源行业高效、绿色、循环、低碳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宏图智能:数字化重塑产业供应链物流

宏图智能物流有限公司是一家综合性物流公司,致力于为工业企业提供供应链智能物流服务,旨在以数字化重塑工业供应链物流,赋能企业降本增效。 宏图智能专业运营的再生资源产业数字化服务采用“1中心+1平台+N行业增值应用”的模式,运用物联网、大数据、物联网等新兴信息技术,云计算为垃圾回收企业和监管部门提供在线交易和智能监管的一站式解决方案。 在与泸州市的合作项目中,宏图智能根据泸州产业链的特点,将新一代数字技术应用于再生资源的销售、服务、仓储、物流等各个环节,系统地对接政府等多主体。 、企业、个人实现“全市一图一业网”,有效联动泸州核心产业上下游、供需端左右生态企业,构建整体再生资源回收、运输、加工、再利用产业链,智能、高效、可追溯、线上线下一体化的再生资源回收平台(主要包括再生资源大数据平台和再生资源供需对接平台),打造互联互通、跨境互联的平台经济生态形成了引领再生资源产业发展的城市循环经济应用模式。 城市资源的利用效率为实现碳中和目标、保障供应链资源安全、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提升城市治理能力贡献了重要力量。

泸州老窖黄家绿色低碳葡萄酒生态园

泸州老窖黄窖酿酒生态园是固体酒酿造规模、酒曲产能、自动化、智能化位居行业首位的绿色低碳酿酒生态园。 泸州老窖成功研发出行业领先的全自动白酒酿造设备,实现了酿造生产全过程的全自动化操作,节省人工成本约75%,白酒出品率提高5%~10%,优质产品率提高10%。 饮用水消耗降低50%,吨酒综合能耗降低35%。 泸州老窖运用绿色节能技术、自动化控制手段和数字化管理平台,建立了一套绿色、低碳、节能、环保的生产经营发展模式。 通过各项数字化绿色低碳技术的实践,园区累计节约标准煤5448吨/2019年,公司实现年减碳1.5万吨,走出了泸州老窖独有的数字化绿色低碳之路-碳开发。

中国重汽城商:无纸化办公,绿色工厂

中国重汽成上走自主创新、“产学研”联合研发之路,主导产品为轻、中、重型商用车、专用车、清洁能源(NG/LNG)和新能源(纯电动) 、混合动力)汽车等,产品系列达到国内同行业先进水平,成为四川省首批获得新能源资质的整车企业。

系统接口对接技术方案_溯源 系统 技术方案_成都能耗管理系统技术方案

中国重汽成上以数字化技术推动业务重塑转型,不断探索无纸化办公、绿色工厂发展路径,利用数字化技术进行全方位、多角度、全链条的转型。 公司通过数字化转型,调整内部组织架构,根据需求调整产品结构。 开发新能源多场景应用产品,已形成道路、工程、搅拌、市政环卫等多产品组合,涵盖充换电两种模式,积极响应国家“双碳战略” ”,积极承担“减碳、减碳”的企业责任。目前,公司新能源汽车产品规划和配置已形成较为完善的体系,实现了新能源重卡、中卡、轻卡的全覆盖。市场,纯电动、混合动力、氢燃料三大技术路线同步开发,公司建成了西南地区最大的新能源商用车生产基地。

丰科生物智能工厂平台

丰科智能工厂日产食用菌可达100吨,年产量35000余吨成都能耗管理系统技术方案,年产值4.5亿元,居亚洲第一。 丰科生物将全流程管理数字化,实现“双碳”目标。 通过风科生物与华为(成都)智能制造创新中心共同打造的无人化、规模化、国际化的智能工厂平台,实现了生产各环节的数据打通,通过互联网接入实现大数据智能化全车间分析调控,呈现食用菌生产全场景智能化。 智能工厂采用先进的科学技术和工厂集中生产管理,打造数字化工厂,满足食用菌生产过程中对温度、湿度、光照、CO2浓度的要求,保证原生态工艺流程。 智能监控食用菌从生长到销售全过程,用可视化生产保障产品质量和高质量发展。

智慧工厂基地生产的食用菌通过209项无农药残留检测,确保了食用菌的优质、安全、绿色品质。 用于蘑菇种植的米糠和玉米芯来自农业废弃物。 采蘑菇后的废基料可用作农业有机肥,恢复土地。 在践行低碳绿色经济的同时,也大大增加了农民收入。 目前,成都风科生物与华为云正在探讨在数字化工厂其他方面的合作,利用算法能力对生产过程的能耗进行分析和优化,让风科向更低碳、更绿色的方向发展。

通威集团:绿色农业、绿色能源

通威集团始终践行“绿色农业、绿色能源”双绿色的发展道路。经过近40年的稳健发展,提供绿色产品和绿色服务,建设绿色工厂,实施绿色运营,构建绿色制造体系.

集团探索形成了一套科学的养殖理念和方法,从做好“一袋料”到养“一条鱼”,用经典的产品和养殖模式、智能化和大数据技术,为养殖户提供先进技术和现代化生产要素,提高农户集约化经营水平,保证产品质量和效益。 研究行业发展趋势,不断开发和推广365健康养殖、手机养鱼、PRAS池塘循环水养殖、陆基箱式循环水养殖系统等养殖模式,遵循规模化、集约化、标准化的原则、现代化、生态化推进。

通威智能系统集成养殖模式应用无线传输技术、传感技术和软件开发技术,集成一批物联网设备,实现水质监测、环境监测、水质调节、精准投喂和生物科学调控及自动化管理。生长状态。 并在此基础上,开展智慧养殖应用示范,构建水产养殖全过程数字化、科学化、标准化、规范化、精细化、远程化、自动化、智能化、环保化的现代水产养殖模式,建立并不断完善现代水产养殖。 信息系统。

通威将光伏发电与现代渔业有机结合,在全球率先开创了“渔光一体化”发展模式。 利用水面空间进行光伏发电,每亩可发电5万至10万度,实现零排放、零污染、几乎零消耗。 通威正在全国推广建设“渔光一体化”基地,以渔光产业协调发展、休闲、文化、旅游适度融合的模式,打造集新渔业、新能源、新农村。 推动产业升级,用绿色农业、绿色能源助力早日实现碳峰值碳中和。

四川电力能源大数据中心

在服务全省双碳目标和管理方面,国网四川省电力公司以能源大数据中心为依托,汇集能源消费、经济发展、碳监测卫星、陆地遥感卫星数据,构建智慧能源系统。 大脑,打造双碳“四图”,开展能耗双控、碳峰碳中和两大服务应用。

智慧能源大脑——汇集电能碳模型、电碳模型、碳与宏观经济预测模型、重点企业模型、碳卫星模型、碳汇卫星模型等10类模型能源大数据中心,作为数据计算的核心,开展碳排放相关数据指标的计算,为全省碳监测服务平台提供数据支撑。

双碳“四图”——基于能源大数据,打造碳热、碳排放、碳汇、碳政策“四图”,支撑政府“双碳管理数字化”。 “碳热图”利用碳卫星数据计算1平方公里方格的碳浓度,从宏观角度监测区域碳排放。 “碳排放地图”是对“电碳模型”的创新构建,从微观角度间接测算特定企业和行业的碳排放量。 “碳汇地图”利用卫星遥感数据,计算出500米方格内森林绿色植物吸收和储存的CO2量,描绘区域碳汇能力。 “碳政策地图”基于碳热、碳排放、碳汇的结果,评估现有双协商政策的有效性,辅助政策修正,支持政府科学决策。

溯源 系统 技术方案_系统接口对接技术方案_成都能耗管理系统技术方案

碳排放监测服务:深入推进四川省碳排放分析监测平台建设,采集电、气、煤、油等多维能源数据和产品产出信息,实现碳排放动态监测、智能化碳减排决策,准确感知发展新趋势,为全省碳达峰和碳中和工作提供决策支持。

能耗双控服务——在碳排放监测服务的基础上,结合全省能耗双控需求,集成能耗双控功能,接入全省能耗产值数据,通过科学模型进行能耗监测企业层面,打造省侧能源供耗分析、双控省侧能耗监测分析应用、铝行业能耗监测服务应用、企业能耗监测服务应用五大应用节能项目能耗监测应用 分析监测应用,支持编制省级节能审查项目手册,为双重能耗控制工作提供高效、多样的数字化服务支持。

杏川示范光伏电站

杏川示范光伏电站项目建设规模600MW,是全球首个超高空光伏示范实验基地。 项目海拔高度3800-4200米,太阳能资源十分丰富。 现场实测年平均辐射量超过/m2,具备建设大型光伏能源基地的优越条件。 数字化、智能化光伏电站作为示范的核心内容之一,旨在打造高海拔地区智慧光伏示范基地,引领光伏行业前沿技术发展。 在实施过程中,项目将先进的BIM技术和数字化技术充分应用于建设和生产运营,建设零碳项目、绿色项目、灯塔项目,开发新能源、绿色创新产品和绿色技术。 针对甘孜光伏项目建设管理的核心要素,在统一平台上进行数据对接。 同时,着力完善甘孜示范基地127种示范设备资产管理,实现订货、运输、安装、调试一体化,增加保障措施,管理有序、供应及时的设备。 项目结合物联网技术,强化现场安全管理手段,全方位进行现场管理,提高现场管控效率。

长宁肉牛产业绿色低碳项目

长宁县竹材供应链科技有限公司利用数字化技术推动肉牛养殖行业减碳,推动肉牛行业数字化,助力肉牛行业绿色低碳。 一是搭建可视化平台,在北方建立牛源保障仓库,方便牛源选择,降低养殖户长途奔波劳累风险和散购上当受骗风险; 二是通过传感器和物联网设施设备,长期监测肉牛的生长情况,逐步建立肉牛。 增长数据模型; 三是科学分析市场需求,构建线上线下一体化肉牛供应体系。 四是通过生态畜牧业供应链金融大数据服务平台“绿色金融在农业中的应用”,帮助银行推出面向农业养殖业的线上金融产品和服务。

肉牛产业绿色低碳工程,利用数字化“牛平台”,智慧发展“牛业”,走出了一条“全是牛”的乡村振兴新路,农村工业低碳发展迈出新步伐。

两河口水光畜牧互补光伏电站

两河口水电站水光互补一期工程水光混合光伏电站是雅砻江流域清洁能源基地“十四五”以来开工建设的第一座水光混合电站。 它也是世界上最大、海拔最高的水光互补电站。

“牧光互补”发展模式是指利用太阳能组件阻挡阳光,减少土壤水分蒸发。 同时定期清洗太阳能电池组件,增加浇水量,更有利于高原牧草的生长。 光伏组件距地面最低点1.8米,方便牛羊活动。

高海拔、人烟稀少的地区光伏发电设备如何运维? 电站建立一体化运维平台,利用大数据和自学习人工智能系统对设备故障进行智能诊断分析,创造性地融合电站安全预警、设备维护策略等,实现智能化光伏电站全业务一体化,努力打造高海拔地区水光牧一体化智能光伏电站标杆。

巨石成都:先进制造数字化绿色转型

巨石成都基地是先进制造业数字化绿色转型升级的标杆典范。 其智能化水平、节能环保技术在高性能玻璃纤维行业处于全球领先水平。 该产品不仅可以实现轻量化,而且是一种绿色可回收的玻璃纤维制品。 在生产过程中,尽量使用污染物含量低的绿色原料,从源头上减少污染物的产生。 自主研发的超大型纯氧燃烧玻璃纤维池窑技术、宣鼎燃烧技术等窑炉节能技术,通过预热利用、保温技术升级、凝结水回收、中水回用等技术创新,不仅大幅度降低能源消耗,也减少碳排放。 在污染物末端治理方面,引进废气处理陶瓷纤维脱硝除尘一体化设备和污水处理中水回用技术,污染物排放总量大幅减少; 通过实施DCS、MES、LIMS、决策分析等系统,与SAP、条码产业互联和数据资产全要素管控,实现玻纤制造数字化升级。 公司技术扩容改造后,人均产能提升37%,单位产品成本降低17%,二氧化硫由163mg/m3下降至33mg/m3,氮氧化物由472mg/m3下降至61mg/m3 ,烟尘从39.1mg/m3下降到1.5mg/m3,单位产品综合能耗从0.43吨标准煤下降到0.33吨标准煤,单位产品二氧化碳排放量从0.93t/下降t为0.77t/t,COD排放量减少10吨/年,污水排放量减少55%,污染物排放率为100%。

在线咨询

微信扫一扫

微信联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