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解最新公司动态及行业资讯
了解最新公司动态及行业资讯
科技日报保定5月8日电(记者李大庆)去年,全国污染城市排名第一的河北省保定市决定在国内率先建设网格化监测空气质量管理系统,利用科学科技手段打赢污染治霾攻坚战。
8日,保定市环保局与河北中康维尔环保科技有限公司签署“智慧环保”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共建“智慧环保联合实验室”。 双方决定创新保定雾霾治理模式,构建智慧环保体系,在信息化建设、污染源监测、企业监管等领域开展全面战略合作,其中包括建立扬尘监管体系。建筑工地等污染源、公共场所空气质量监管制度、对人体有害的制度。 重点监测有害的特殊行业,推动和推动大气污染防治重大科研成果转化。
保定“智慧环保”建设项目是京津冀地区实施大气污染联防联控的重要举措。 这是全国首个将城市划分为网格化监测的空气质量管理系统,打破了点对点的常规做法。
中康微尔是一家集空气质量监测与治理研发、生产、销售为一体的高科技公司,与中科院自动化所有着良好的合作关系。 保定市环保局于去年10月开始使用中康威开发的天坤系统城市空气质量管理系统。 该系统包括高精度实时空气质量传感器监测网络、包括移动计算在内的新媒体空气质量监测与交互系统、基于云计算的空气质量大数据预测、分析和决策支持平台。 具有精确时间粒度的污染监测和污染预测。
据了解,去年APEC会议期间,保定市环保局与中康维尔基于该系统对会议期间的空气质量进行了联合预报和综合会商,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系统上线以来,采集数据准确,污染预报准确及时保定企业能耗管理系统开发,为从源头上防治污染提供了科学支撑。
2014年10月24日,是聊城发展史上值得铭记的一天。
这一天,在第三批全国节能减排财政政策综合示范城市评选中,聊城在28个城市中名列第七,成为山东省唯一入选的城市。
聊城作为重化工城市,产业结构重、能耗高,节能减排任务压力大。 入选示范城市,对于进一步优化产业结构、推进绿色发展、改善人民生活环境具有重要意义。 三年多来,聊城市抓住这一重大机遇,以国家每年投入的4亿元为“酵母”,带动了一大批节能减排效果好的示范项目,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推进节能减排工作取得重大进展。
白云映蓝天,碧水绕城。 随着创建示范城市各项任务和目标的落实,聊城的天更蓝,水更清,空气更清新!
创造大格局的工作
人民的意愿,治理的方向。
做好节能减排工作,是顺应群众期盼和要求、改善民生的必然选择。 财政部、国家发改委选择部分城市作为节能减排综合财政政策示范城市。 通过财政政策整合,带动地方和社会资金投入,系统推进节能减排工作。 示范城市建设期限为三年,中央财政每年安排4亿元,三年共投入12亿元,支持示范城市项目建设。 同时,现有的节能减排政策也优先考虑示范城市。
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创建示范城市工作聊城能耗管理系统开发,建立了高水平的领导机构。 他们动员市政府办公厅、财政、发改、经信、环保等领导部门骨干,成立领导小组办公室作为统筹机构。 聊城市制定《关于聊城市建设国家节能减排综合示范城市财政政策的实施意见》和“六化”三年行动计划,并与县(市、区)代表签订目标责任书)和重点节能减排企业。 书中明确了任务目标和职责分工,形成了党委领导、政府主导、企业为主体、市场带动、全社会参与的大工作格局。
成功入选示范城市,对聊城市来说既是一种荣誉,也是一种实实在在的压力。 2017年,聊城地区生产总值3064.06亿元,能源消费总量2104.4万吨标准煤,全市万元国内生产总值能耗0.6868吨标准煤/万元。 减排目标23%以上……聊城市牢固树立绿色、循环、低碳发展理念,依据国家《关于节能减排财政政策综合论证的指导意见》,以基金整合为手段,以体制机制创新为动力。 以示范工程为载体,坚持强化责任、完善制度、完善政策、加强监管,切实加大投入,调动全民参与,创建工作取得明显成效。
实现城市面貌的转变
成功入选示范城市,不仅为聊城迎来了实现经济社会全面转型升级的历史机遇,也为聊城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增添了重要引擎。 三年来,聊城市围绕示范定位,全力打造四个“示范城市”:
——创建重化工业转型升级示范城市。 聊城坚持通过综合示范加快产业结构优化、转型升级三个时代,加快转变发展方式,打造重化工业转型升级示范城市。 2017年,聊城三产比重调整为11.6:49:39.4,第三产业比重比2015年提高2.3个百分点。
——建设新能源汽车生产应用示范基地。 作为国家新能源汽车生产基地和国家新能源汽车试点城市,聊城大力推进绿色交通,优化城市交通体系,为建设生态聊城提供交通保障。 目前,中心城区公交节能环保汽车覆盖率接近100%,县(市、区)清洁能源和新能源汽车占比达90%以上。 一个很好的例子。
——建设京津冀鲁豫雾霾治理示范区。 聊城地处华东、华中、华北三省交界处。 特殊的地理位置决定了聊城在京津冀鲁豫雾霾治理中的重要性。 三年来,聊城全力做好大气污染防治工作。 2017年,全市可吸入颗粒物、细颗粒物、二氧化硫、二氧化氮浓度分别提高9.93%、17.4%、41.9%和2.44%,蓝天白云天数增加45天。 空气质量改善成效显着。
——在黄河入津取水口处打造清洁水源。 聊城是“黄河改津工程”的重要取水口。 通过综合论证,聊城探索出了一条黄河治沙新路子。 2017年末,全市主要河流化学需氧量浓度同比提高4.9%,氨氮浓度同比提高51.8%。
随着示范城市建设的全面推进,一个产业体系高端化、水城特色更加突出、生态环境清新怡人、人民富足幸福的新聊城正在鲁西大地蓬勃发展!
打造聊城体验大品牌
沧海桑田,尽显英雄本色。
在全国率先建立节能降耗预警管控机制; 在山东省率先建成覆盖污染源、河段、湿地、辐射源等环境要素的视频监控系统; 全省率先淘汰中心城区燃煤锅炉; 新能源汽车生产应用推广走在全国前列……聊城多项工作走在全国、全省前列。 “成绩单”的背后,是聊城的诸多创业经历。
三年来,聊城不仅稳步推进,完成了创建工作的各项任务,而且大胆创新,有针对性地打造了一批工作亮点,真正体现了聊城特色、突出示范。影响。 在节能减排方面可谓亮点频出:
——积极探索长效机制。 各部门研究制定了一系列鼓励和支持节能环保产业发展的政策措施,积极探索整合财政政策和财政资金推进节能减排工作的新途径,提供强有力的制度保障。
——产业结构调整成效显着。 加快铜及铜加工、铝及铝加工、精细化工等高耗能重化工主导产业的产业结构调整,加快淘汰落后产能; 行业诚信、专注、相关。
——绿色交通体系科学完善。 建设智慧交通,投入运行信息系统17套,投资近4000万元。 运营车辆智能运营管理系统、公共出行查询与信息发布系统、微信售票查验系统等开发应用。发展公共自行车,解决居民出行最后一公里问题。 城区、临清市、茌平县、高唐县城市公共自行车系统全面建成并投入使用,累计投入使用自行车1.3万辆。
——绿色制造体系建设逐步完善。 2016年在全国率先启动绿色制造体系创建工作,制定了《聊城市全面推进工业绿色制造工程实施方案》。 祥光铜业、泉林纸业、鲁花工业园区入选工信部首批绿色工厂和园区示范名单,极大提升了聊城市绿色制造水平。
...
聊城这样的亮点太多了。 三年来,一幅“水城大水城,宜商宜业新聊城”的美丽画卷正在水城大地上徐徐展开。 建设国家节能减排财政政策综合示范城市,必将让聊城的蓝天碧水常驻!
□记者赵洪磊
公司地址:
江西省南昌市红谷滩新区凤凰中大道926号中洋大厦写字楼21楼
电子邮件:
sales@ctrlworks.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