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了解最新公司动态及行业资讯

新闻中心

了解最新公司动态及行业资讯

新闻详情

“中国公共建筑能效提升工程”成果交流会成功举办
时间:2023-02-11   

2022年8月26日13:30,在中国公共建筑节能改造项目管理办公室的指导下,由中国建筑节能协会主办,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全球环境基金“中国公共建筑节能改造项目” 》成果交流会(北京站第二届)在北京建筑节能研究发展中心成功举办。 标准定额司三级研究员、中国公共建筑节能改造项目管理办公室副主任孟光、科技与产业化科研管理与国际合作处处长彭梦月发展中心执行主任、中国公共建筑节能改造项目管理办公室等领导出席会议。 会议由中国建筑节能协会副总工程师、中国建筑节能协会政策规划委员会主任徐小龙主持。 本次会议是中国建筑节能协会承办的中国公共建筑节能提升推广子项目的第二次成果交流研讨会。 示范子项目的成果和经验将进一步宣传提高公共建筑能效的重要性和方法。 全国建筑节能和绿色建筑行业的行业领导、专家、企业单位、金融机构、协会会员、媒体等参加了本次会议。

会议伊始,徐小龙副总工程师介绍了“中国公共建筑节能提升工程”的背景和中国建筑节能协会承担的推广子项目的进展情况,并邀请了线上线下代表填写问卷反馈参加成果交流会的收获和能力提升,呼吁业界继续关注中国建筑节能协会后续举办的推介活动,进一步加强了解公共建筑节能改造与应用。

中国建筑节能协会副总工程师、中国建筑节能协会政策规划委员会主任徐小龙主持会议

会议伊始,科技与产业化发展中心科研管理与国际合作处处长、中国公共建筑能效提升项目管理办公室执行主任彭梦跃致辞。 彭楚对与会发言人和代表表示欢迎,对会议的召开表示祝贺。 “中国公共建筑能效提升工程”实施3年多来,已在四个方面开展了65个子项目:完善提高公共建筑能效的政策体系,完善能耗监测与评价体系,开展能效提升技术示范推广,加强能力建设。 成效:①开展公共建筑节能提升政策和标准体系的相关研究,在北京、重庆、内蒙古、青岛、长沙等地区推广公共建筑节能提升政策和体系。 政策研究成果由相关省市汇总。 城乡建设领域绿色发展规划、“十四五”期间碳减排工作规划等文件提供支持。 ②开发建设公共建筑节能能源计量检定系统、能源管理信息平台、公共建筑能源审计系统,完成公共建筑能源管理信息数据库建设。 ③ 开展公共建筑能效提升技术示范和市场化融资机制研究论证20余项,示范了生活热水可再生能源集中供热、太阳能储能等低碳节能技术40余项。直接的灵活性和高性能的外壳结构。 市场化融资机制示范涵盖能源成本托管、融资租赁、绿色保险、绿色基金等多种机制。 ④在北京、天津、重庆、苏州、广州筹建5个公共建筑节能提升培训中心,对城乡建设主管部门和公共建筑领域技术人员进行培训。 在北京、兰州、厦门、西安、西宁等地举办了示范工程成果推介会和全国公共建筑能效提升交流研讨会。

希望通过研讨会的形式,不断分享和传播项目的成果和经验教训,为业内同仁的持续工作提供重要参考,为改善我省生产生活条件做出贡献。人们。

技术与产业化发展中心科研管理与国际合作处处长、中国公共建筑能效提升项目管理办公室执行主任彭梦悦致辞

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智云中心主任曹勇作了《中国公共建筑能效提升工程示范成果总结与思考》的主旨演讲,聚焦20项节能减排中国公共建筑节能改造工程实施示范工程。 从技术论证和市场机制(融资)论证两个层面对成果进行归纳总结。 根据总结分析结果,分析节能技术的适用性和绿色金融问题的经验,下一步我国公共建筑能效提升工作要明确特点,把握重点,为攻坚克难提供技术支持。

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智云中心主任曹勇

中国建筑标准设计研究院节能研究所所长李本强作了《北京西单大悦城节能低碳实践与探索》的主旨演讲,重点介绍了北京西单大悦城的实施情况,代表我国大型商业综合体节能改造前的基本情况及存在问题,节能改造的技术路径、实施及节能改造效果。 改造主要针对西单大悦城暖通空调系统,综合采用高效冷库、末端新风系统节能控制、整体节能运维信息化管理等技术措施,实现了节能效果达30%的节电率。

中国建筑标准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节能研究所所长李本强

上海市建筑科学研究院绿色建筑研究所副所长纪亮作了《低碳产品与技术目录研究》的主题演讲。 在决策、规划设计、招标采购过程中,研究当前公共建筑中普遍存在的低碳技术和低碳产品,并整合成技术目录。 介绍了全国多地典型低碳建筑的相关技术标准和推广激励政策,分析了各种低碳技术应用于典型绿色低碳建筑的现状和成效,介绍了在线低碳技术和产品数据库及其相关属性。

上海市建筑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绿色建筑研究所副所长季亮

中央财经大学绿色金融国际研究院绿色金融研究中心主任、长三角绿色价值投资研究院院长助理任玉杰作了“绿色金融支持公共建筑能效提升”。 报告总体介绍了我国绿色金融的当前进展。 典型案例介绍绿色金融支持公共建筑能效提升的具体实践,重点分享绿色金融支持公共建筑能效提升指标体系的内容和应用场景。 最后,结合当前的发展进程,提出了绿色金融支持公共建筑能效提升的应用前景。 为地方有关管理部门、金融机构、企业等开展相关工作提供参考和支持。

中央财经大学绿色金融国际研究院绿色金融研究中心主任、长三角绿色价值投资研究院院长助理任玉杰

上海腾天节能科技有限公司平台事业部总监涂胜春作《规模化公共建筑用电需求侧管理市场模型——上海市黄浦区虚拟电厂探索与实践》主题演讲”。 演讲从三个方面进行了阐述:①上海市黄浦区区域节能工作、建筑能耗管理实施背景、路径演变、建设基础等; ②黄埔商厦虚拟电厂项目总体建设内容、推进步骤、资源挖掘、平台建设、市场化交易、调度对接、创新特色、实施成效等; ③分享项目建设取得的有效经验,介绍下一步相关改进工作计划和展望。

上海腾天节能科技有限公司平台事业部总监屠胜春

北京市建筑节能研究发展中心副主任周宁作了《零碳建筑办公楼改造实践》的主旨演讲,系统介绍了非节能典型建筑——北京广西门北里的改造29号楼变零碳建筑案例。 根据29号楼改造前的建筑现状和安全节能检测结果,结合国内外零碳建筑的定义,确定了项目目标和设计思路、改造难点和重点。对零碳改造进行了分析,分析了适用范围。 介绍了防护结构被动技术、太阳能储能直接柔性技术、建筑电气化和智能化等关键技术及初步改造效果。

孝感建筑能耗管理系统_建筑能耗是指_北京超低能耗建筑

北京市建筑节能研究发展中心副主任周宁

最后,标准定额司三级调研员、中国公共建筑能效提升项目管理办公室副主任孟光对会议进行了总结。 孟初首先对本次会议的指导单位、主办方及相关参会单位表示衷心的感谢,并对各位专家的精彩发言表示高度认可。 孟初表示,我国公共建筑能效提升工程受到业界的广泛关注。 许多知名专家和优秀团队承担了相关的技术和论证工作。 经过探索和实践,形成了一大批优秀成果。 该方式希望进一步扩大这些有益探索实践的宣传。 孟初还指出,公共建设是城乡建设领域节能减碳的重点之一。 今年6月30日,国家发改委联合印发《城乡建设领域碳达峰实施方案》,对公共建筑能效提升也作出进一步部署和部署。 下一步,希望能有更多优秀成果应用于公共建筑节能。

标准定额司三级调研员、中国公共建筑能效提升项目管理办公室副主任孟光作会议总结

大会将联合新浪房地产直播平台媒体平台进行直播,通过建筑杂志、建筑节能杂志、中华网、腾讯网、新浪网、搜狐等媒体进行宣传报道.com、网易等媒体平台。 本次会议主要采用网络直播的形式,吸引了33000余人在线参会。

至此,由中国建筑节能协会主办的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全球环境基金“中国公共建筑能效提升项目”成果交流研讨会(第二届北京站)圆满结束。

线下会议现场

会后孝感建筑能耗管理系统,部分线下参会人员参观了北京首个零碳建筑示范项目——北京建筑节能研究发展中心办公楼,详细了解中心零碳城市更新展厅和二层零碳建筑。办公区和智能化运维管理系统等,并对此次改造项目给予了高度评价。

部分线下参会人员合影

补充项目介绍:“中国公共建筑能效提升项目”是全球环境基金(GEF)与联合国开发计划署(UNDP)共同实施的赠款项目,旨在进一步完善中国公共建筑节能低碳政策和标准建筑领域,推广高效、节能、低碳技术的应用,提高公共建筑整体能效。 项目实施期为2018年10月至2022年10月,项目目标为促进建筑业节能减排,降低温室气体排放增速,带动能源领域就业中国公共建筑保护. 该项目从完善公共建筑节能政策和制度框架、构建节能监测和评价机制、示范推广技术和融资机制、提升能力和意识四个方面开展活动。

随着时代的发展,能源问题成为世界关注的焦点,节约能源成为当今不可回避的问题。 不断降低建筑能耗,提高建筑能效,利用可再生能源,推动建筑向超低能耗建筑迈进,已成为建筑领域的中长期发展目标,也是实现“30 ·60双碳靶”。

我国超低能耗建筑的发展一直是在国家和有关部门的指导下进行的。 各项扶持鼓励政策的出台,相关标准和导则的出台,示范工程的广泛建立,都体现了国家对超低能耗的推进。 消费建筑发展从宏观到微观关注。

如今,超低能耗、近零能耗建筑在我国遍地开花。 超低能耗、近零能耗建筑遵循“被动优先、主动优化”的原则。 良好的超低能耗建筑设计大大降低了建筑成本。 能源需求。 超低能耗建筑的实现与每一个设计公司都息息相关,掌握超低能耗技术解决方案将大大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因此,本《超低能耗和近零能耗设计导则》(以下简称《设计导则》)将全面介绍超低能耗和近零能耗建筑的基本概念、相关地方政策、性能——基于设计、能效指标等,并在文末与大家分享超低能耗的实际案例。 希望设计人员全面了解超低能耗和近零能耗建筑的设计要点,推动超低能耗和近零能耗建筑的发展,如图1-1所示.

图 1-1 “设计指南”

《设计指南》部分要点提前揭晓

近零能耗建筑面积逐年增加

根据我国近零能耗建筑试点面积统计,我国近零能耗建筑面积呈逐年增加趋势。 2016年建筑面积较2015年仅增长50%,在政府明确给予财政补贴后,2018年建筑面积较2017年增长60%,近三年发展更为迅猛。 2017年我国近零能耗建筑面积近2平方毫米,2020年建筑面积增长近5倍,相关产业产值近千亿元,如图1-2所示。 未来,我国建筑业将进入超低能耗时代南京建筑能耗管理系统软件,我国近零能耗建筑数量将保持快速增长趋势。

图1-2 中国近零能耗建筑试点面积

补贴政策

通过示范工程带动,推动全国超低能耗建筑和近零能耗建筑规模化发展,鼓励企业建设被动式超低能耗建筑示范工程。 相应的补贴政策(如基金补贴、容积率奖励等)。 为了让读者更好地了解各地区的超低能耗政策要求、政策补贴和超低能耗的基本要求,本文对各省的政策进行了详细的列举和归纳,如图1- 3.

图1-3 各地超低能耗政策及补贴汇总

能效指标要求

超低能耗标准中的能效指标以目标水平为约束条件,选取合适的控制指标和限值。 《设计导则》详细解释了能效指标、建筑综合节能率、车身节能率等计量指标的定义,列出了国家标准和其他省市的相关限值要求和相应的计算过程,及全国各地区,如图1-4所示。为后续近零、超低能耗项目的计算提供一定参考,正确指导建筑节能工作,避免不合理现象的发生所谓节能建筑的能耗更高。

图1-4 各省能效指标要求

信封方案

超低能耗建筑由于其良好的保温隔热性能,能耗较低。 围护结构作为超低能耗建筑传热的重要组成部分,研究围护结构的保温方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设计指南》从设计要点入手,分析了不同气候带超低能耗和近零能耗标准的要求,总结了外墙保温系统、外窗、遮阳棚的选择根据不同地区的不同禁止规则。 建筑气密性、无热桥设计等重要内容。 此外,《设计指南》还提供了各气候带典型的超低能耗建筑围护结构,为超低能耗建筑的设计提供参考,如图1-5所示。

图1-5 各气候带常用保温方案

增量成本分析

近年来,超低、近零能耗建筑因其在节能减排方面的优势,逐渐成为我国建筑节能的发展趋势。 然而,要在我国各个气候带推广被动式超低能耗建筑,并在各大城市普及,需要准确分析节能新技术的适用性,同时分析所带来的增量成本通过新的节能技术。 《设计指南》从主体建筑结构型式、保温系统、窗系统、无热桥设计、设备性能等方面分析了不同气候带超低能耗的增量成本,如图1-6所示.

图1-6 增量成本分析案例

空调系统设计

近年来,超低能耗建筑得到国家和地方政府的大力支持,发展迅速。 各地建成了一批超低能耗住宅(主要是居住建筑)和公共建筑示范工程。 超低能耗建筑遵循“被动优先、主动优化”的原则。 良好的被动式建筑设计大大降低了建筑的能耗需求,而暖通空调系统的优化设计是超低能耗建筑实现低能耗的关键。 . 本设计指南总结了超低能耗建筑中常用的空调系统,并对系统原理、特点和设备参数进行了阐述,如图1-7所示。

图1-7 超低能耗和近零能耗建筑空调系统设计

超低能耗,近零能耗案例

为了让设计师更好地设计超低能耗和近零能耗建筑,《设计指南》总结了夏热冬冷、严寒严寒、夏热暖的17个超低能耗建筑实际工程案例冬季地区。 分享了各案例的项目概况、指标要求、围护结构方案、空调系统、可再生能源应用及来源,如图1-8所示。

图1-8 超低能耗和近零能耗案例

《超低能耗、近零能耗建筑设计导则》由北京构力科技有限公司绿色低碳软件事业部合着,原计划为内部出示一本内部技术书籍工作人员及相关设计人员了解。 由于作者水平有限,书中难免有不足和错误之处。 构力科技热忱欢迎专家、设计同仁、构力合作伙伴的批评指正。

同时,也诚邀专家参与双碳与超低能耗领域书籍的编写,展示专家视角,共商行业发展。 之后,他们将与出版社合作出版书籍,进一步提高书籍的质量和专业内容,供广大行业专家、设计同仁参考和指正。

在线咨询

微信扫一扫

微信联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