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解最新公司动态及行业资讯
了解最新公司动态及行业资讯
天津北网讯:5月24日,由新华社、人民日报、中国经济时报、中国石化报等媒体组成的“中国石化绿色企业行”采访团赴天津石化,就天津石化绿色企业建设进行探讨。进行深度访谈。
近年来,天津石化不断加大环保投入。厂区绿树成荫,与石化厂区遥相呼应,工人们在花园式的厂区内工作。
受京津冀地区日益严格的环保要求影响,位于京津冀地区的石化企业不断加大环保投入。在多项环保指标领先国内同行的同时,通过多种方式将地表水的使用量减少了一倍。在成本之下,他们不与老百姓争夺淡水,还帮助当地人处理工业和生活污水。
自主研发的环保监测地图,实现了全员、全过程、全天候、全方位的动态监测和处置联动。
蓝天碧水鹿
有梅花鹿、孔雀、鸵鸟栖息的动物园,还有锦鲤、拱桥、凉亭、郁郁葱葱的植物。这里不是公园,而是天津石化的一座花园式厂区——化工园。
“梅花鹿是国际公认的环境指标动物,当地政府派它们来帮助我们监测环境变化。快进20年,谁能想到这些‘环境监测员’会成为我们的环保企业?‘形象’发言人'。” 化工园区管理员老钱说。
梅花鹿常年栖息在石化装置区,以其不断壮大的种群和无穷无尽的生命力,见证了天津石化守护碧水蓝天的发展历程。在梅花鹿的记忆中,天津石化越来越“绿”,花开、绿树、三时花开、四时常绿。在早期授予的天津“花园工厂”牌匾旁边,增加了中国。国家首批绿色石化企业和“石油石化行业绿色工厂”称号;在梅花鹿的眼里,天津石化正变得越来越“聪明”。拥有1万吨乙烯、1000万吨炼油装置,塔楼高耸,管网纵横。亚洲最大的中央控制室,通过高度自动化的控制,生产出足量的清洁油品和化工产品,改变千家万户的生活;梅花鹿一口气,天津石化越来越“净”,“世界一流绿色企业”行动计划全面启动,锅炉烟气实现“超净排放”,排放废水、废气、VOC等污染物排放达到国内领先水平,公司能耗指标居世界首位。最大的中央控制室,通过高度自动化的控制,生产出足量的清洁油品和化工产品,改变千家万户的生活;梅花鹿一口气,天津石化越来越“净”,“世界一流绿色企业”行动计划全面启动,锅炉烟气实现“超净排放”,排放废水、废气、VOC等污染物排放达到国内领先水平,公司能耗指标居世界首位。最大的中央控制室,通过高度自动化的控制,生产出足量的清洁油品和化工产品,改变千家万户的生活;梅花鹿一口气,天津石化越来越“净”,“世界一流绿色企业”行动计划全面启动,锅炉烟气实现“超净排放”,排放废水、废气、VOC等污染物排放达到国内领先水平,公司能耗指标居世界首位。
更加和谐的环境,也为牛群中增添了很多新的伙伴。孔雀和鸵鸟的加入,让这个碧水蓝天下的“大家庭”充满了温馨和欢乐,赢得了更多的赞誉和关注。两年来,陆群参加了38场中国石化公众开放日活动,接待了近70个社会各界参观团,共计5000余人次。
增收节支,不与老百姓争淡水
净水展示区,假山流水,错落有致。步道两侧生长着“百果园”的珍稀植物。这些景观和植物是用经过深度处理再利用的循环水浇灌的。
水务部解说员向记者展示了三个杯子里的水质:“这个杯子是装置的生产污水,经过我身后先进的污水处理装置处理后,已经很清澈了,达到了我国四类水质标准。”
再生水是天津石化淡水替代的重要水源。目前,天津石化拥有4套污水回收装置,每年可回收约5-6百万吨污水。主要用作循环水系统和化学水系统的补充水源。
天津的河流不多天津化工企业能耗管理系统,但由于靠近大海,天津的河水含盐量特别高,不能用于工业,也不能直接饮用。主要依靠“引六安、引黄、引河”解决城市用水问题。,水资源严重匮乏,因此非常宝贵。天津石化每年取水量5037万吨,相当于天津市城镇居民用水量的1/10以上。如果全部使用淡水,资源、环境和社会都将不堪重负。
为此,天津石化按照“节流增收”的思路,解决企业用水问题,不与老百姓抢淡水。近年来,天津石化持续开展节水减排工作。通过目标控制、现场管理、节水新工艺开发,2013年至2013年公司年工业取水量下降至3580万吨,淡水用量下降,全年每小时2450吨下降至每小时1016吨,淡水消耗量下降到工业总用水量的20%。
在“开源”方面,除了循环水的开发利用,海水淡化、市政中水等非常规水资源在生产中被大规模利用,替代淡水。非常规水资源年消耗量达2700万吨。
目前天津石化工业用水的构成,海水淡化占总用水量的50%,加上市政中水、自产再生水,这三部分占工业总用水量的80%。
“我们的目标是将工业淡水比重降低到10%左右,基本实现‘近零淡水’。” 资深专家李晨光介绍。
环保最强大脑
通过电脑或手机实时查看环保相关数据的动态时间值,观看视频动态联动监控,并可进行预警、超标报警、短信提醒……这是天津石化的环保地图。
天津石化借助环保地图,以可视化、直观化、便捷化的信息化管理方式,为宏观调控决策提供依据,实现环保管理关口推进,强化预警能力和过程管控,进一步提高环境实时监测和环境突发事件应急管理加快了绿色企业建设步伐。
炼油部董峰主任和一车间从手机进入环保地图页面,调出实时数据、历史数据、发展趋势,再调出烟囱视频,观察排放、颜色, 和烟气的浓度, 并根据各种来源做出正确的决定。法官。“绿色环保是企业高质量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用智能化手段提升管理效率,真正解决了一线人员减少、标准提升的问题。” 董峰对环保地图赞不绝口。
不仅是全国管控源,天津石化初步完成了十个模块,涵盖了各环保排放点、源构成点的保护信息,以及环保指标、介质数量、资质状态,并支持不同渠道的数据查询方面。他们利用二维地理信息模型,清晰反映厂界废水、废气、噪声、厂界环境空气三类监测点,以及污染源等现场管理点、固废暂存点、VOC治理设施。位钻取更具体的内容。“利用信息化手段,不断把控污染源监管,辅以高度集成的大数据,更有利于污染源综合治理、预测预警和科学决策。这个最强大的大脑就是信息技术与环保专业管理的结合。深度融合已成为绿色企业建设不可或缺的利器。”天津石化副总工程师、信息档案管理中心主任高文清对此充满信心。(津云报编辑 袁野)
【正能量人在看,点击右上角加‘关注’】
近日,上海市发改委印发上海市2020年节能减排和应对气候变化重点工作安排的通知中提到,推动分布式光伏规模化、多元化发展,推动建设陈家镇渔光互补等示范项目,年内新增光伏装机20万千瓦。
关于印发上海市2020年节能减排和应对气候变化重点工作安排的通知
各区人民政府,市政府各委、办、局:
《上海市2020年节能减排和应对气候变化重点工作安排》已经市政府常务会议审议通过,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您的实际情况认真执行。
上海市应对气候变化和节能减排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
(上海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法章程)
2020 年 4 月 27 日
2020年上海市节能减排情况
应对气候变化重点工作安排
2020年是实施“十三五”规划的收官之年,也是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的决胜之年。全市要继续坚持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绿色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要求,全面完成既定目标任务。结合本市实际,制定2020年节能减排和应对气候变化重点工作安排如下:
一、明确工作目标,全面完成“十三五”规划任务
2019年,围绕国家生态文明建设和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工作部署,全市将加快工业、能源、交通、农业等重点领域结构调整,优化完善“双能源消耗总量和强度控制”系统。稳步实施煤炭减量替代,全面实施生活垃圾分类,加快推进生态绿化、垃圾处理和污水处理等一批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建设,牢牢守住生态保护红线、环境质量底线,和资源利用的上线,坚持生态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紧密结合,
2020年,全市要按照“十三五”规划和明确的污染防治攻坚战节能减排目标任务,着力推动经济结构和能源结构优化升级。,着力推进绿色低碳循环发展,加快形成与资源节约和保护环境相适应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推动生态文明迈上新台阶。
工作目标:2020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GDP)综合能耗比上年下降0.5%左右,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量比上年下降0.5%以上; 全市能源消费增量控制在450万吨标准煤以内,力争控制在350万吨标准煤。二氧化碳排放增量控制在960万吨左右;煤炭消费总量控制在4300万吨左右;着力控制二氧化硫(SO2)、氮氧化物(NOX)化学需氧量(COD)、氨氮(NH3-N)排放量比上年分别下降4%;细颗粒物(PM2.)排放浓度继续下降。
二、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
(一)聚焦重点领域和领域,以更高标准实施产业结构调整。落实减排任务,全年开工实施项目800个,按计划完成验收前期推进的8个重点领域调整。积极服务长江经济带和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国家战略,着力建设上海科创中心和自贸区临港新片区,加快整体推进吴淞、吴泾、高桥等重点区域转型升级,实施优化、重金属相关企业和危化品生产企业等专项调整工作。加强土地优质利用,
(二)严格节能环保准入,强化源头管控。依法实行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审查制度和环评制度,推进能评、环评“一站式服务”。加强战略性新兴产业重大项目能耗和环保指标保护。加强污染源管控,严格执行“立项核总量”制度,实现固定污染源排污许可证发放管理基本全覆盖,
三、加快能源结构优化调整
(三)能源结构继续优化。继续实施煤炭消费总量控制,推动7家重点用煤单位落实煤炭控制目标责任。完善“发电调度与控煤目标相结合”的调控机制,合理控制发电煤耗。继续控制钢铁、石化行业煤炭消费总量。扩大清洁能源利用规模,天然气和非化石能源分别占一次能源的比重达到12%和14%。
(四)推进清洁能源项目建设。推进电源结构转型升级,加快闵行燃机建设,研究推进吴泾地区煤电基地改造调整。完成洋山LNG储罐扩建工程,加快推进上海二号LNG项目前期工作。推进奉贤海上风电项目和临港海上风电基地建设,推进海上风电和远海分散式风电开发试点示范。推动分布式光伏规模化、多元化发展,推进陈家镇渔光互补等示范项目建设,新增200个、
四、推进工业节能和绿色发展
(五)挖掘节能改造潜力。对部分重点用能单位开展“一对一”节能诊断,推动实施合同能源管理项目30个。研究系统化、区域化的综合节能措施,推进50项重点节能技改项目。加强数据中心能效(PUE)指标监测和能耗总量监管,推进小散老旧数据中心结构优化改造。开展余热资源共享模式创新实践,完善“互联网+余热共享”大数据库交互平台,加强供需对接,推进一批示范工程。研究推动节能项目与区块链技术深度融合。继续开展“绿色沙龙”、“绿色产品智慧”等线上线下推广对接活动,做好节能科技产品推广工作。
(六)深入推进产业绿色发展。以上海制造脱硝行动和“绿改创新”专项行动为重点,确保完成全市在用中小锅炉升级改造。科学组织重大活动期间大气重污染应急治理和空气质量保障,对钢铁、建材、化工等大气污染排放高行业实施分类差异化管理。加快绿色制造体系建设,力争创建40个绿色工厂、15个绿色园区,开发90个绿色产品,打造8条绿色供应链,建设一批绿色信息基础设施,
五、加强交通运输节能减排和污染防治
(七)继续完善绿色综合交通体系。优化港口集疏运体系建设,结合自贸区政策创新发展,推动中转集装、沿海配送等业态发展,推进内河航道和沪通铁路建设。推进轨道交通网络建设,提高轨道交通运输能力,加强轨道交通网络与公交网络的融合。推动实施慢行交通设施提升工程,引导和规范发展定制化公交、分时租赁等绿色出行方式。
(八)推进城市交通电气化、清洁化。大力推广纯电动出租车和公交车。年内新增出租车中纯电动出租车比例不低于80%,更新或新增公交车全部为新能源汽车。出台有序发展充(换)电设施互联互通暂行办法,解决居民区充电桩难、电动出租车充电难等问题,鼓励充电设施互联互通和分时充电共享自用和专用充电桩。完善充电设施建设布局,加快充电示范站和充电配套设施建设,新增出租车充电示范站10-15个。推动LNG清洁能源应用和清洁能源替代集装箱拖拉机。支持交通枢纽、邮政集散地、车站、停车场等交通设施采用光伏发电等可再生能源利用技术。鼓励全社会推广应用B5生物柴油。
(九)加强交通环境治理。打好柴油货车污染防治攻坚战,加快淘汰符合国家标准的柴油货车,统筹油路车治理,有效防治道路交通大气污染。严格执行国家和地方污染物控制标准和船舶排污区要求,推进船舶和港口污染防治。加快绿色港口建设,加大岸电设施和LNG船加气站建设力度,提高岸电和LNG应用利用率。加快绿色机场建设,继续完善桥上设施建设,推广使用地面辅助电源,
六、进一步推进绿色建筑发展
(十)提高新建建筑能效水平。继续推进绿色建筑发展。新建民用建筑全部执行绿色建筑标准。单体建筑面积2万平方米以上的大型公共建筑和政府办公楼达到二星级及以上绿色建筑标准。低碳发展实践区及重点功能区内新建公共建筑按二星级及以上绿色建筑标准比例不低于70%,更加注重绿色运营效果。深入开展绿色生态城区试点实践,逐步实施公共建筑设计能耗定额制度,
(十一)推进既有建筑绿色改造。结合中心城区55万平方米二级旧村以下房屋改造,探索开展综合效果较好的既有建筑绿色改造。深入推进既有公共建筑节能节水改造,实施改造200万平方米,编制《公共建筑智能节水系统技术导则》并开展试点。构建适合提高公共建筑集中空调制冷系统能效的技术体系,开展超大型公共建筑节能降耗年度数据统计评价研究。提升公共建筑能效监测管理水平,逐步纳入建筑用电以外的其他能源消耗数据;完善能源消费统计、能源审计和能效公示管理制度,探索建立能源消费对标和能源消费定额管理制度。
(十二)推进装配式建筑和绿色建材发展。推动实施《上海市装配式建筑单体预制率和装配率计算规则》和《上海市装配式建筑评价标准》,促进设计理念和相关技术创新、施工效率提升、室内产业化发展和集成技术应用。立足装配式建筑工程实践,探索发展智能建造,推动装配式建筑与建筑信息模型(BIM)等智能技术融合发展。加强建筑工地、拆迁工地、道路扬尘污染治理,推进绿色施工。大力推进建材绿色化,提高绿色建材在建筑中的使用比例。
(十三)加强公共机构、建筑、宾馆、市政基础设施等领域节能。健全完善建筑能耗监测系统应用,促进建筑精细化管控。继续开展示范创建和合同能源管理推广工作,推动全市创建36家国家事业单位节能示范单位和28家上海市事业单位节能示范单位,推动事业单位集中统一实施。杨浦区和嘉定区能源管理项目试点。严格执行公共建筑夏季和冬季空调温度设定标准,通过公共建筑智能化改造和系统调整节能等手段,逐步改善室内环境质量。依据合理用能指南,加强能效对标管理。推进老旧道路照明灯具改造,新建、改扩建道路照明工程、组合灯杆工程采用新型节能光源,发光二极管(LED)灯具比例提高到12.8%。推进污水、垃圾处理等市政基础设施节能。推进老旧道路照明灯具改造,新建、改扩建道路照明工程、组合灯杆工程采用新型节能光源,发光二极管(LED)灯具比例提高到12.8%。推进污水、垃圾处理等市政基础设施节能。推进老旧道路照明灯具改造,新建、改扩建道路照明工程、组合灯杆工程采用新型节能光源,发光二极管(LED)灯具比例提高到12.8%。推进污水、垃圾处理等市政基础设施节能。
七、大力发展节能环保科技产业
(十四)促进节能环保产业发展。深入实施政府节能环保强制采购和优化采购制度,结合重大项目建设和资源环境领域重大举措实施,加快培育和扩大市场需求面向绿色、循环、低碳科技产业。推动节能环保企业总部、上市公司第二总部落户上海,形成产业集聚效应。推进产业绿色贷款平台建设,完善平台功能,扩大与金融机构合作范围。
(十五)推动绿色技术创新和推广应用。研究构建以市场为导向的绿色科技创新体系,进一步完善绿色科技创新的政策环境。充分发挥绿色科技库作用,推动实施一批节能环保领域绿色科技示范工程。继续推进智能燃煤电厂、天然气分布式供能、先进储能、太阳能高效利用、海上风电、新一代核电、氢能与燃料电池、能源互联网、PM2.5协同治理等。 5、臭氧污染、城市废弃物资源化先进技术,
八、推进重点减排项目建设,加强污染排放监督管理
(十六)强化污染减排目标管理责任制,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深入贯彻落实全市污染防治实施意见,加快实施11项专项行动,继续推进第七轮环境保护三年行动计划和大气、水、环境三大专项治理计划各项任务。土,加快推进长三角生态环境整治。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建设将不断深化长三角地区环保合作协作机制。继续加强对重点减排单位的监督管理,
(十七)加快生态环境和污染减排工程建设。开展重点行业新一轮挥发性有机物治理,推进钢铁行业超低排放改造,完成工业窑炉专项整治,加强机动车、船舶、飞机等移动源污染治理,力争提前实施新型重型柴油车国六排放标准,推动实施高排放非道路移动机械禁区,研究优化全市集装箱堆场和主要运输通道布局。推进竹园污水厂四期等项目建设,继续加大配套管网建设和污泥处理处置项目推广力度,持续推进社区雨污混排改造。积极推进全市雨水初期治理,基本完成肇家浜、大屋川等雨水泵站截蓄污水工程,加快推进天山等6家污水处理厂功能调整。推进农业清洁生产,减少化肥农药使用量。推进崇明世界级生态岛建设,办好第十届中国花卉博览会。松南郊野公园建设完成,浦东鹤庆、奉贤壮兴郊野公园初步建成,金山漕泾郊野公园建设加快推进。加快生态廊道建设,建设林地7万亩、绿地1200公顷。
(十八)继续深化碳排放权交易,促进适应气候变化。全力推进全国碳排放权交易体系建设。做好年度碳排放配额和履约保证书发放工作,深化碳交易推广。继续做好国家低碳城市、低碳发展实践区、低碳社区试点工作。加强适应气候变化基础研究,提高城市适应气候变化的基础能力。
九、大力发展循环经济
(十九)巩固和提高生活垃圾分类工作成效,推进全过程分类体系建设。深入实施生活垃圾分类制度崇明能耗管理系统哪家靠谱,实现95%以上的居民区和单位生活垃圾分类效能达标。加快建设全市回收垃圾“点站”体系,推进市、区回收集散中心建设。加快建立可回收物回收、利用、处置全过程闭环体系,研究建立全市废玻璃等低值可回收物回收利用体系。加快建设一批重点干垃圾处置设施,
(二十)进一步完善循环经济体系。加强城市垃圾规范有序处理,制定本市循环经济发展和固体废物处置利用中长期规划。开展资源高效利用制度研究,进一步推动电子废弃物、铅酸蓄电池、动力电池等回收行业落实“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落实《关于进一步加强塑料污染治理的意见》,在部分场所和区域禁止和限制生产、销售和使用塑料制品,促进源头减量。探索推行绿色产品设计、再生资源利用产品强制使用等制度。完善资源节约集约回收政策体系,进一步发挥财政、金融、科技创新等措施,支持和促进资源循环利用产业发展。
(二十一)以“提效”为重点,全面提高全社会资源利用水平。全面推进清洁生产,加快工业园区绿色循环利用,粉煤灰、冶炼渣、脱硫石膏等大宗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率保持在98%以上,其他工业废弃物处置利用体系进一步完善固体垃圾。继续推进城镇污水厂污泥转电厂混烧。深入推进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研究推广建筑垃圾混凝土和再生建筑材料。推动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率达到96%,拓展离田综合利用路径,不断提高综合利用水平和能力。实施《节水行动实施方案》,推进水资源管理精细化、规范化。
十、完善制度政策,夯实工作基础
(二十二)完善法规、标准、制度和政策。研究制定“十四五”期间资源节约、环境保护、循环经济、绿色生态等专项规划,研究制定《上海市绿色建筑管理办法》、《上海市重点耗能单位节能管理办法》 》、《上海市超低能耗建筑发展指导意见》、《上海市工业企业VOC治理专项行动(2020-2022年)扶持政策》等文件,修订《上海市产业结构调整专项补贴办法》和《上海市《鼓励企业实施清洁生产专项扶持措施》等专项扶持政策
(二十三)完善能源计量监测预警体系。完善重点用能单位能耗监测平台、国家机关和大型公共建筑能耗监测信息平台的数据采集和监测,提高能耗数据质量,完善平台功能,开展数据对接分析与应用。探索深化能源需求侧管理平台示范应用。加强能源计量审查和现场维护,加大统计数据审查和执法力度,加强统计数据质量管理。定期公布各领域、各区、重点用能单位节能减排目标完成情况,
(二十四)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加强政府管理部门和重点用能单位能源管理人员的专业培训,不断提高能源管理水平。依托全市高校、科研院所和行业协会,建设节能环保高技能人才培养基地,加快培育节能环保等节能低碳专业技术研发、能源管理、碳资产管理、温室气体统计与核算、气候变化战略研究人才。
十一、落实目标责任,加强考核检查
(二十五)严格落实主体责任。将能源消耗总量和强度“双控”、污染防治攻坚战考核结果纳入区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考核评价。各行业主管部门和各区政府要进一步分解落实目标责任,按照“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督促重点耗能排放企业落实责任目标。落实重点用能单位节能目标责任考核机制。
(二十六)加强重点用能单位管理。完善重点耗能排放单位管理制度,深化能源使用状况和温室气体排放状况“双报告”制度。推动重点用能单位完善能源管理机构,设置能源管理岗位,开展内部能源审计和计量管理等相关工作,支持重点用能单位申请第三方能源管理体系认证,督促重点用能单位加强节能管理,落实节能措施。技术改造。
(二十七)加强节能减排监督执法。加强对重点耗能排放单位的日常监管,督促其进一步落实节能环保法律法规和标准。综合运用法律、经济、价格、信用机制等多种手段,依法查处违法行为,提高综合监管水平。完善部门联动、城市联动的工作机制,组织开展节能减排专项检查。
12.动员全社会广泛参与
(二十八)加大宣传力度。依托节能宣传周、低碳日、无车日、环境日、地球日等,开展低碳环保主题宣传活动,通过电视、报刊杂志和新媒体广泛宣传,树立先进模式,营造绿色低碳的社会氛围。推进低碳社区建设,引导广大群众在衣、食、住、行、用等方面践行低碳环保,形成独具特色的低碳社区建设和管理模式。大力开展生态文明校园建设活动,结合教育实践普及生态文明理念和知识。
(二十九)通过示范引领,激励节能减排行为。统筹节能机构、绿色家庭、绿色学校、绿色社区、绿色出行、绿色商场、绿色建筑等七大重点领域创建,广泛宣传推广简约、适度、绿色、低碳、文明以及健康的生活理念和生活方式。开展崇明、闵行、青浦等生态文明示范区建设。深入推进低碳发展实践区建设。继续开展“节能减排集体”活动,动员企业职工节能减排。
附件:1、2020年全市节能减排、减碳主要目标
2、2020年重点用煤单位煤炭消费控制目标
三、2020年区级政府节能和能源消费总量控制目标
四、2020年节能减排、减碳工作重点任务及分工
上一篇:天津市抓紧重点企业碳排放管理
公司地址:
江西省南昌市红谷滩新区凤凰中大道926号中洋大厦写字楼21楼
电子邮件:
sales@ctrlworks.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