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解最新公司动态及行业资讯
了解最新公司动态及行业资讯
积极实施计划
推动水泥行业实现高质量高峰
中国水泥协会
建材行业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产业,也是工业领域能源消耗和碳排放的重点行业。为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碳峰碳中和的决策部署,切实做好建材行业碳峰工作,近日,四部门发布了《 《建材行业碳峰实施方案》(以下简称《建材方案》)。
《建材规划》提出,“十四五”期间,建材行业结构调整取得重大进展,行业节能低碳技术持续推广,水泥、玻璃、陶瓷等重点产品单位能耗和碳排放强度继续下降。单位产品综合能耗水平降低3%以上。“十五”期间,建材行业绿色低碳关键技术产业化取得重大突破,原燃料替代水平大幅提升,产业体系形成绿色,低碳循环发展基本确立。确保建材行业到2030年实现碳排放达峰。中国水泥协会将继续发挥行业的引领、协调和服务作用,积极作为,全面落实《实施方案》,推动水泥行业向获得高质量的峰。
一、推进结构调整,引导落后产能有序退出
全面推进水泥行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淘汰落后产能进程,引导落后产能有序退出。加快研究修订《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进一步完善行业淘汰落后产能标准,综合手段依法依规淘汰落后产能。
发挥协会熟悉行业、贴近企业的优势,加强对企业兼并重组的研究,搭建良好的企业交流平台,协助和推动企业兼并重组的实施,总结推广先进经验,助力企业加强和改进管理。鼓励大型骨干水泥企业联合设立产业结构调整专项资金,以奖代补促进水泥熟料过剩产能退出。支持各类社会资本参与水泥企业兼并重组,提高水泥行业集中度,提高企业管控水平,
二、严控新增产能,加强产能置换监管
严格按照《关于印发水泥和玻璃行业产能置换实施办法的通知》(工信部〔2021〕80号)实施水泥熟料产能压减置换,严控新增产能容量。发挥水泥协会行业平台和专家优势,组织行业听证会,为政府部门提供专业决策依据,积极配合工信、发改、环保等部门,对去产能置换实施全过程监督,定期组织专项检查。
在国际产能合作方面,协会积极搭建行业协作平台,发挥桥梁纽带作用,加强与国外行业组织、行业团体的交流合作,通过各项业务为企业“走出去”搭建桥梁。展、论坛、考察等活动,提供各类信息和技术咨询,帮助企业利用国内相关产业基金、“一带一路”基金和商业资本,采用多种商业模式,开展国际产能合作,以及实现互利共赢。
三、推动错峰生产常态化,加强行业自律
按照生态环境部《关于进一步做好水泥常态化错峰生产工作的通知》(工信部涟源〔2020〕201号)要求,因地制宜,管控差异,抓好落实精准政策推动全国水泥生产有序开展。水泥协会积极组织制修订行业规章制度,加强行业自律,联合区域水泥(建材)协会配合各级政府,引导水泥企业错峰生产,做好错峰区与非错峰区的协调配合。同时,
4、积极推进原燃料替代,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水平
1.鼓励工业废弃物替代原料
加大对电石渣、磷石膏、氟石膏、锰渣、赤泥、钢渣、白泥、粉煤灰、硅钙渣、炉渣等大宗工业固废中氧化钙含量高的规模化应用研究,替代钙质原料在保证水泥产品质量的基础上,可以有效降低碳酸盐的分解系数。努力在水泥熟料生产过程中使用电石渣和白泥作为原料,到2030年粉煤灰和钢渣在原料中的替代率达到5%。高炉推广使用超细粉以废渣、电厂粉煤灰、煤矸石等废渣为主要原料代替普通混合料,超微粉用量增加5%,
2.积极推进燃料替代
大比例推广替代燃料技术,大力开展水泥窑协同处置,利用废轮胎、生活垃圾、固体废弃物和生物质燃料替代煤炭,加强相关燃料替代技术研发和应用,提高关键技术装备国产化水平。力争到2025年,水泥行业采用替代燃料技术的生产线比例达到20%,到2030年达到40%。逐步提高清洁能源使用比例,鼓励干燥等工艺和生产辅助系统利用余热或电能源,推广使用分布式发电技术。
3、促进水泥制品减量使用
加强水泥熟料强度提高技术的研发和推广,减少水泥中的熟料掺量和水泥掺入混凝土的量。鼓励研发推广新一代“超微粉磨”技术和装备,进一步提高水泥废渣用量。鼓励低碳水泥新品种研发,加快高贝利特水泥、硫铝酸盐水泥等低碳水泥新产品的工程应用推广示范。研究水泥行业低碳排放新途径,优化工艺技术,研发新型胶凝材料技术、低碳混凝土技术、碳吸收技术等。
4.提高能效水平
加快《水泥单位产品能耗定额》(GB 16780-2021)宣传贯彻培训,严格执行能耗标准,加强节能执法监督,开展水泥行业节能专项督查。执行水泥单元产品能耗定额标准。根据企业能效水平,实施阶梯电价等绿色电价政策,促进企业技术进步和绿色发展。及时将水泥企业单位产品能耗纳入重污染天气行业绩效分类管控体系天津水泥企业工业能耗管理云平台,实施差异化低碳环保管理,按照环保分类管控要求,严格分级管理。引导企业建立健全能源管理体系,建设能源管控中心,加强配额计量,推动企业开展能源审计和节能诊断,挖掘节能减碳空间,进一步提高能源效率。
五、加快低碳技术装备研发与推广,积极推进数字化转型
中国水泥协会坚持以科技创新为动力,充分发挥政府、企业、高校的桥梁作用,引导水泥企业和高校以水泥悬浮沸腾煅烧为重点、窑炉氢能煅烧、全氧富氧燃烧、水泥电窑、碳捕集利用与封存、低温余热高效利用技术、气凝胶材料等共性低碳关键技术携带开展协同攻关,加快新技术、新装备、新工艺、新产品开发。并积极争取政府资金补贴和政策支持,帮助解决技术创新重点难点问题,做好新技术评价和示范工作,加快创新技术成果产业化。
充分发挥水泥协会的行业服务功能,通过行业内的各种活动加强技术宣传和实效宣传,同时加强媒体宣传,积极推进六段预热预分解、二-阶段短窑,水泥行业低阻高效先进的预热预分解系统、第四代冷却器等烧成系统技术;配备新型低一次风量燃烧器,推进既有窑炉系统配套技术改造;推广采用新型隔热、保温耐火材料和回转窑高效密封技术,减少热量损失;升级余热发电系统,将窑头余热锅炉更换为独立蒸汽过热器,部分循环风用于冷却器,提高余热发电量10%-25%。力争到2030年,单位熟料平均煤耗比2020年下降7%。加快推广立磨、辊压机终磨、组合磨等高效粉磨技术。到2025年,采用高效粉磨技术的粉磨站企业比例提高到40%,到2030年提高到60%,减少外购电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力争到2030年,单位熟料平均煤耗比2020年下降7%。加快推广立磨、辊压机终磨、组合磨等高效粉磨技术。到2025年,采用高效粉磨技术的粉磨站企业比例提高到40%,到2030年提高到60%,减少外购电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力争到2030年,单位熟料平均煤耗比2020年下降7%。加快推广立磨、辊压机终磨、组合磨等高效粉磨技术。到2025年,采用高效粉磨技术的粉磨站企业比例提高到40%,到2030年提高到60%,减少外购电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
积极推进水泥行业数字化转型,协同水泥行业上下游,将水泥生产经营各环节与新一代信息技术深度融合,提高能效,节约能源,鼓励水泥行业制定一批智能制造相关标准,形成一批系统解决方案,推动建立行业智能数字化创新服务平台,与工业互联网、5G、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新技术有机结合物联网、人工智能等,加速行业智能化和数字化转型,提升未来可持续发展的核心能力和竞争优势,努力把水泥工业建设成为先进制造业。
六、推进绿色制造体系
引导行业积极开展绿色制造体系建设,完善绿色制造标准体系建设,帮助企业创建和申报绿色工厂、绿色设计产品、绿色供应链,加强对绿色制造的分析和分析。水泥产品在其整个生命周期中的环境影响和碳足迹。评估。
组织协调行业内外部力量,加快推广应用绿色建材产品认证评价,开展清洁生产审查、评价和认证工作,制定清洁生产转型升级方案,形成绿色建材产业链制造、绿色生产、绿色评价。同时,树立一批绿色制造优秀典型企业,加大对优秀典型企业的宣传推广力度,发挥示范带动作用,促进行业整体绿色低碳发展水平。
7. 政策和保障
1.完善水泥行业低碳标准体系
推动制定水泥行业碳排放限值标准、监测方法、低碳改造技术导则等基础标准规范;引导社会团体研究制定一批水泥行业先进低碳技术和低碳装备的团体标准和规范。制定低碳“领头羊”企业评选标准,树立行业标杆,引领行业低碳发展。完善绿色低碳技术和产品检测、评价、认证标准体系,积极参与国际能效和低碳标准制修订,加强国际标准协调。
2.加大税收和金融政策支持力度
建议研究水泥窑协同处置工业固废企业在税收等方面的优惠政策。鼓励金融机构出台政策,为水泥企业低碳技术研发和低碳改造项目提供优惠信贷支持。行业支持水泥企业发行企业债券进行直接融资,募集资金用于实施低碳技术改造。建议地方政府固定资产投资项目优先选择低碳水泥产品。
3.推动实施工业碳排放控制和碳排放权交易
建议推动行业有序进入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开展水泥行业碳清查,促进企业碳减排。加快制定统一的水泥行业碳基核查标准,明确核算边界,完善水泥行业碳排放核算、计量、检测、认证体系,为碳交易提供基础支撑。
水泥行业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立足新的发展阶段,全面准确全面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认真贯彻落实《建材行业碳峰实施方案》,引导行业深化低碳、减排和治污工作,促进全行业可持续发展,全面提升行业绿色环保水平。低碳发展水平,推动水泥行业如期实现碳排放达峰。
公司地址:
江西省南昌市红谷滩新区凤凰中大道926号中洋大厦写字楼21楼
电子邮件:
sales@ctrlworks.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