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了解最新公司动态及行业资讯

新闻中心

了解最新公司动态及行业资讯

新闻详情

挺起西北钢铁工业的脊梁
时间:2022-11-14   

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曹丽萍

1958年成立。此后,新中国规划建设的继鞍钢、武钢、包钢之后的第四个钢铁产业基地——酒泉钢铁产业基地,在西北辽阔的戈壁中拔地而起。

60多年来,随着中国钢铁工业的发展,酒钢迎难而上,锐意进取,发展成为西北地区现代化的钢铁综合体。

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来,酒钢全面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和省国资委关于国有企业改革的部署部署,聚焦重点,补补短板、补强、补短板,不断增强企业活力和经营质量效益。成效显着,改革发展潜力不断激活,推动企业走上高质量发展道路。

截至目前,酒钢生产能力已突破1000万吨,主要生产设备基本达到国内外先进水平。到2020年底,酒钢资产将超过1100亿元,年营业收入将超过1141亿元。钢铁、有色金属、电力、装备制造、生产性服务业、现代农业六大产业协调发展的新格局初步形成。

奋斗中的创业

时间的尺度,记录着脚步的前进。

1958年,酒钢开工建设,年产钢材200万吨。

从酒泉到嘉峪关的工地上,来自全国各地的建设者们绞成一根绳子,屏住呼吸,克服恶劣的自然环境和恶劣的生活条件,拉开了艰苦奋斗的序幕。

到1959年底,酒钢基本建成下属企业基地、制氧站、金属结构厂、建设水电设施、铁路等配套生产设施;

1960年底,酒钢完成了1号高炉结构工程、井铁山矿露天采山大爆破、部分隧道开挖工程等主体建设工程;生活基地等建设工程26万平方米。

前面的路总是充满荆棘。1960年至1970年,在多方面因素的影响下,酒钢建设经历了数次规模调整,经历了风风雨雨,走过了艰难曲折的发展道路。

1970年,25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325个单位加入了支持酒钢建设的行列,酒钢建设进入了新的高潮。

这一年,酒钢建设史无前例,建设成果丰硕:景铁山矿采下;水源地工程投产供水;火电厂1座、熔炉1座投产;

更令人兴奋的是,1970年9月30日凌晨1时40分,1号高炉生产出第一口铁水。

至此,承载着九钢万千人的理想和希望的高炉终于火了起来。

在钢铁强国的热血梦想中,工厂拔地而起,道路荒凉,焊花飞溅闪烁……诞生于甘肃河西走廊的钢铁基地九钢,历经磨难。,见证了奋斗,凝聚了无数建设者的智慧和汗水,为新中国的建设立下了不朽的壮举。

在改革中发展

改革开放的春风吹响了发展的号角,酒钢走上了新的起跑线,面临着新的机遇。

但此时,酒钢逐渐陷入建设规模萎缩、产品品种单一、产量停滞、高炉配套缓慢、同比亏损的低谷。

难是思维的转变,思维是有见地的。面对改革开放的浪潮,九钢人经过认真思考,决定放下“大企业”的架子,走分步建设、逐步匹配、滚动发展的道路。

1980年,嘉峪关市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召开,决定市政府与九钢股份建立分立的组织机构,不再实行“政企合一”制度。

1983年,酒钢炼钢连铸项目进入全面建设阶段。年末酒钢生铁产量首次达到50万吨,年减亏918万元。

1985年酒钢转炉生产出第一批钢水。炼钢投产当年,九钢扭亏为盈,年末实现盈利1000万元。

1988年,酒钢高速线材生产线建成投产,标志着酒钢真正形成了钢铁成套材料的综合生产能力,实现了向钢铁联合企业的转变.

从此,九港的历史翻开了新的一页。

1992年,我国确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酒钢是首批推向市场的试点企业之一。

面对市场经济大潮,酒钢再次面临挑战。

用市场经济的“药方”来“治理”企业。1993年,酒钢启动《转变经营机制深化企业改革总体方案》,开展以劳动、人事、工资三项制度为主要内容的改革,深化改革和建设发展进入快车道。

1994年,作为集团的唯一发起人和核心企业,酒钢发起成立了“酒泉钢铁(集团)公司”。

此后,在党的改革开放政策指引下,九钢集团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在全市管理体制、运行机制、劳动人事工资制度等方面进行了大胆的改革探索。企业。生产规模不断扩大,经济效益逐年提高,为酒港集团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

进入“九五”时期后,钢铁企业竞争加剧,钢材市场价格持续走低,冶金行业效益普遍下滑,大部分钢铁企业举步维艰操作。

如何寻求进一步发展?酒钢集团领导清醒地认识到,不进行改革,酒钢集团所处位置和环境的企业就不可能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1997年,酒钢集团提出“效益决定分配”的原则,对长期沿用的旧工资制度进行改革。收入开始有阶梯结构,开始向高管理、高技术、高效率的岗位倾斜。

在分配制度改革的同时,酒钢集团开始打破以往“招配统一”的单一用工制度,建立多种就业新机制。在干部人事制度中,干部选拔用人透明规范,使用考核严格公开,进出有序。

在干部制度、用人制度、工资制度发生重大变化的同时,酒港集团开始进行企业管理体制改革。对部分非钢铁行业进行剥离、重组、调整、重组,同时继续合并机构,调整管理职能。改革后,员工总数从高峰时期的4.57万人减少到2.8万人。

此次改革内容涉及面广,改革力度空前,在酒港历史上也是史无前例的。

从强化钢铁主业到多元产业,从碳钢到不锈钢,从技术引进到产品研发……酒钢改革的“触角”延伸到产业、产品、销售、技术等领域。

值得一提的是,酒钢集团于1999年开始探索现代化股份制企业的发展道路,并在钢铁主业投资了炼铁、炼钢、高速线材厂资产。成立酒钢(集团)业务。2000年12月20日,“九港红星”股票在上海证券交易所挂牌上市。

经过几十年的改革,酒钢取得的成绩有目共睹。

地处西北内陆欠发达地区,不靠海,不沿江,远离经济要素聚集区,以规模经济站起西北钢铁的中坚力量。

在钢铁企业隐形竞争和规模扩张的巨大压力下,面对日益突出的产能、资源、结构矛盾,酒钢集团迈出稳健有力的步伐,砥砺前行……

转型突破

钢铁、铝、电力、农业、物流、制造六大板块收入、产值、利润等主要经营指标以及主要产品产量全面完成目标进度,生产和运营一直在全面蓬勃发展......

酒钢今年一季度经济活动分析会议的喜讯鼓舞了酒钢,酒钢面临原燃料价格上涨、采购成本上升、资源供应链脆弱等不利环境因素。

面对宏观经济下行,钢铁行业经营形势日趋严峻,酒钢集团为何“逆势而上”,实现“开门红”?

只有创新者进步,但创新者强大。“十三五”期间,酒钢集团凝聚改革共识,凝聚改革激情,坚持在转型发展中寻找企业发展新机遇,推动企业走上转型升级之路。专业化、特色化、高质量发展。

在此期间,酒钢集团在做强做精钢铁主业的同时,优化振兴有色工业,培育形成了电力能源行业经济可靠运行、装备制造业突出的特色产品。 、生产性服务业和现代农业的自我发展能力。六大产业协调发展新格局。

创新是企业发展的不竭动力。“十三五”期间,酒钢集团全力推进技术创新,技术创新成果不断涌现,形成了一批优势产品。应用领域向专业化方向不断拓展,极大地促进了产品的优化升级,市场竞争力逐步增强。推动。

碳钢产品方面,酒钢集团持续优化铝电系列用钢,不断开拓新疆、青海、甘肃用户;产品和冷轧高强钢得到了用户的肯定。

在不锈钢产品方面,酒钢集团的核用不锈钢已成功应用于国内多座核电站和巴基斯坦核电站的建设;超纯抗电磁屏蔽奥氏体不锈钢的磁导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2205双相不锈钢荣获2017年度甘肃省科技进步一等奖。

在非钢产品研发方面,酒钢集团8011合金铝箔坯、LED节能灯材料、医用复合铝箔坯成功诞生。风力发电机轮毂等一系列新产品的结构有所扩展。砂3D打印技术已用于铰刀和高压水泵叶轮的试制。等产品,乳业已形成生态原奶等6大系列产品,紫轩酒品种增至100多个。

...

信息化是现代企业发展的必由之路。“十三五”期间,酒钢集团持续加大信息化改造力度,积极建设企业公共信息化平台、专业信息化平台、生产应用系统,为企业提升奠定了坚实基础。管理级别。目前,已建成覆盖集团总部、矿山及所有偏远分支机构的10000多台在线终端设备的庞大计算机网络。

同时,酒港集团的技术管理平台、检验检测实验室管理系统、内审管理信息系统、全面预算管理系统和安全信息管理系统相继建立,在各个业务领域发挥了重要作用,进一步完善企业。运营能力和管理水平。

特别是炼铁大数据智能互联平台建设项目已建成投入使用,一系列炼铁大数据系统原燃料智能堆场管理系统、散装燃料物流仓储管控系统、铝电解生产信息化管控集成系统等。生产应用系统的推出,开启了酒钢大数据炼铁时代。

九钢集团相关负责人介绍,高炉大数据智能互联平台实现高炉运​​行状态实时自动分析、诊断和预警,将高炉监控数据、模型分析等信息推送至手机现场操作人员的电话和PC电脑终端。可为高炉操作人员提供安全预警、材料能源利用、生产管理等实用功能,保障高炉操作安全。

酒钢在努力推进企业信息化发展的同时,不断加大节能环保技术、工艺和装备的研发力度,加快制造业升级,努力建设高效、清洁、低耗碳与循环绿色制造系统。

在环境污染治理方面,酒钢开展了各行业水污染、大气污染、固废污染和噪声污染治理,系统推进环境风险隐患排查治理,有效运行环保设施,实现了各行业污染物的综合排放。

在节能降耗方面,酒钢加强对能源使用过程的管控,坚持管理节能与技术节能并重,推动集团公司整体能耗降低。其中,九钢(集团)积极引进和应用节能新技术,持续推进节能降耗,实现了工业增加值能耗和能耗总量的进步目标。通过实施节能技术改造、发电权置换和新能源消纳等措施,工业增加值能耗下降20%。

如今,酒钢300MW及以上机组全面完成超低排放改造,焦化厂酚氰废水处理回用工程实现废水100%回用,入选甘肃省首批绿色工厂,井铁山矿获得“绿色矿山”认证。...

酒钢集团负责人表示,酒钢未来计划重点关注钢铁行业1号、2号焦炉优化升级、1-3号烧结优化升级。机器工业能耗管理系统,以及冶炼和轧制工艺设备的升级。,形成企业绿色发展、创新发展、转型发展、稳健发展的重要支撑。

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十四五”规划已扬帆起航。立足新的发展阶段,面对更加艰巨的改革发展道路,九钢集团明确了方向:以加强党的建设为根本,着力“提质增效、转型升级、打好主体”走先进产业基础和产业链现代化路线”,做强做精钢铁产业,优化和活跃有色金属产业,培育形成电力能源产业经济可靠运行,突出特色产品装备制造业、生产性服务业与现代农业协调发展新格局,具有较强的农业自主发展能力。

记者手记

九钢在努力

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曹丽萍

九钢,一个与中国钢铁工业发展息息相关的名字。

工厂建于1958年;1970年生产出第一批铁水;1985年冶炼出第一批钢水;1988年,高速线纺;历经磨难,历经磨难,诠释希望,见证奋斗。顽强拼搏的九钢人用他们辛勤的双手,刻下了一道道奋斗的烙印,值得他们永远铭记,在茫茫戈壁上屹立着一座现代化的钢铁企业。

进入新时代以来,酒钢改革创新的步伐从未停止。从扩大生产经营自主权、实行经营承包责任制,到主辅分离、辅业重组;从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到完善法人治理结构……九钢人始终坚持在改革中发展,在探索中进步。为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活力。

新时代呼唤新行动,新使命开启新征程。“十四五”扬帆起航,酒港将更加坚定前行,开拓创新的信心更加坚定,深化改革的举措更加有力。酒港人将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大力实施“做优做强主导产业、相关多元协调发展”的战略布局,努力谱写酒钢高质量发展的新篇章。2021-06-17 00:00:00:0——建设发展概况【探寻初心】撑起西北钢铁产业脊梁/本文来源:甘肃日报

在线咨询

微信扫一扫

微信联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