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解最新公司动态及行业资讯
了解最新公司动态及行业资讯
有关部门和行业协会正在加紧摸清钢铁、建材、有色金属、石油化工、化工等重点行业的碳排放情况,为这些行业进入全国碳排放交易市场做准备。
生态环境部决定在河北、吉林、浙江、山东、广东、重庆、陕西等地开展重点产业建设项目碳排放环境影响评价试点。
根据时间表,2021年12月底前,试点地区将发布建设项目碳排放环境影响评价相关文件,研究制定建设项目碳排放核算方法和环境影响报告书编制规范,基本确立重点行业建设项目碳排放对环境的影响。评价工作机制。
2022年6月前,基本摸清重点行业碳排放水平和减排潜力,探索形成建设项目污染物与碳排放协同管控评价技术方法,开辟污染源与碳一体化路径排放管理,从源头上实现污染减排。碳协同。
生态环境部相关负责人表示,鼓励其他有条件的省(区、市)根据实际需要,划定试点范围,向生态环境部提出申请。试点计划。
据了解,本次试点项目主要开展建设项目二氧化碳(CO2)排放环境影响评价,有条件的地区还可开展甲烷(CH4)、一氧化二氮(N2O)、氢氟烃(HFCs)、全氟烃(全氟化碳)。主要排放温室气体(PFCs)、六氟化硫(SF6)、三氟化氮(NF3)等的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试点。
“生态环境部已委托相关行业协会研究提出符合全国碳市场要求的行业标准和技术规范,将按照“一带一路”的原则,进一步扩大碳市场覆盖行业的范围。成熟一审批放一。” 生态环境部新闻发言人刘友斌告诉第一财经记者。
清华大学环境学院教授王灿表示,随着碳达峰目标年的临近,重点工业行业的碳达峰行动逐渐增多。预计“十四五”期间,全国碳市场将扩大至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非金属矿产品行业等行业年综合能耗达到万吨标准煤的企业“ 时期。
王灿表示,核算重点行业碳排放现状,加强重点行业碳排放总量管理,推动重点行业和重点区域制定碳排放控制目标,有利于合理配置全国碳排放总量。市场配额,实施重点行业碳排放控制。到 2030 年实现碳达峰目标的相关要求。
清华大学环境学院此前对重点工业企业碳排放集中度现状的研究表明,在行业层面航企能耗与碳排放管理,少数龙头企业生产了大部分产出,覆盖了大部分碳排放。在区域层面,碳排放也呈现出类似的集中特征。
在煤电、钢铁、水泥三个行业中,煤电行业排放浓度最低,各单位排放量差异较小;钢铁、水泥行业企业排放集中度较高,高排放企业数量较少。特征。
全国钢铁企业(434家样本数据)中,排名前15.2%(66家)企业排放总量占50.07%,排名前37.3%(162家)企业占排放总量80.18%;在全国水泥企业(2858家样本数据)中,排放量排名前21.4%(612家)的企业占排放总量的50.01%,排放量排名前42.7%(1221家)的单位占排放总量的80.03% %。
王灿等专家在最新一期《中国环境管理》中撰文称,目前全国钢铁行业排放总量已进入平稳期,但各省高峰时间差异较大,仍有省份在排放增长阶段。
专家建议,对重点行业实行差异化的减排控制措施,分行业、分地区。各直辖市和东部沿海较发达地区要尽快明确达峰目标,制定实现首峰达峰路线图,发挥先进示范作用,带动周边省份;河北、江苏、山东、河南、广东、四川等行业 在大省(区、市),部分行业虽然已达高峰,但仍有较大的排放量。中长期来看,要继续通过升级改造、技术创新等方式,深度减排。
公司地址:
江西省南昌市红谷滩新区凤凰中大道926号中洋大厦写字楼21楼
电子邮件:
sales@ctrlworks.cn